心情不好的時候,別去教育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0-12-28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前些天,接到一個家長提問,問我孩子不聽話怎么辦。說實話,我接到的提問有很多,方方面面都有,類似這種籠統(tǒng)而簡單的提問,是我最不希望見到的。原因很簡單,這種問題沒有任何有用信息給我做出判斷,但往往隱藏的故事有很多,讓我無法給出一個有效的回復(fù)。如此提問的朋友往往糾結(jié)于提問的這一點也苦惱于這一點,可是經(jīng)過深聊你會發(fā)現(xiàn)要解決這種問題的關(guān)鍵點不在這個提問的焦點上。我需要不斷的層層發(fā)掘事情最真實的一面。網(wǎng)絡(luò)咨詢不比面對面交流,有許多信息是被層層過濾和加工過的,這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還會干擾判斷。
不出所料,隨著交流的深入我發(fā)現(xiàn)這位家長遇到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急性子媽媽沒辦法忍受慢性子孩子的故事。媽媽是一個精明干練的人,做事雷厲風行,所以她希望她的孩子和她一樣??墒呛⒆悠褪亲霾坏健寢尳o布置任務(wù),慢騰騰的反應(yīng),慢騰騰的去做,這讓媽媽無法接受,忍不住的對孩子發(fā)火。以前還好,媽媽一生氣孩子立馬聽話,可是漸漸的無論媽媽什么發(fā)火訓斥孩子都變得無所謂了,我行我素。孩子開始任何事都不與媽媽說了,被問話也是半天吭一聲應(yīng)付了事。其實孩子還是挺優(yōu)秀的,成績中上,知道主動學習,能夠把自己的事情處理的比較好,沒有什么壞的習慣。
我想,這位媽媽并不是真的對孩子不滿意,她只是想讓孩子變得和自己一樣干練,但是忽略了教育的方式,一般都是簡單粗暴的批斗。對于孩子來說,行為風格的轉(zhuǎn)變非一日之功,這是件很難的事情。媽媽的做法讓孩子時刻處于一種壓力大、情緒上煩躁的狀態(tài),但這種壓力與情緒的煩躁他沒有合理的方式釋放,只能積壓。當這種壓力讓孩子越來越不舒服越來越難以忍受的,有意無意的他選擇了反抗,以沉默來反抗這一切。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反抗也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
但媽媽不懂這些,她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辛苦付出。不斷的和我抱怨她付出了有多少,孩子不能理解她的辛苦。她說她都是為了孩子好,總不能讓孩子長大像他爸爸那樣做事磨磨磨嘰的……聊得內(nèi)容很長,但說到這里我想我大概明白了這位媽媽為什么滿是苦水。她很可能把自己與愛人間溝通中的不滿轉(zhuǎn)化到了孩子身上,看到孩子像愛人一樣他就無法忍受。與愛人的交流也許會充滿爭吵,但孩子只有被教育的份兒,只有聽話的份兒,只能被動的接受這種出于善意的教育,這與其說是教育,不如說是發(fā)泄情緒。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孩子弱勢的一面。
考慮到以這種溝通方式我在這位媽媽的夫妻間的事情上不適合說太多,我把我的看法委婉的告訴了這位媽媽。她沉默了很久回復(fù)了我兩個字:“謝謝!”又隔了幾分鐘她又回復(fù)一句:“謝謝你陪我聊了這么多,非常感謝!”聊天到此結(jié)束。我不知道我到底有沒有幫到這位媽媽,幫到這位孩子,但我想以這位媽媽的能力,她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帶給孩子更多的的成長!
其實,教育孩子的過程,不管結(jié)果如何,以當事人的立場來說都是無法評判對錯的,或者說每個家長都是懷著善意教育孩子的。有幾個人是不疼愛自己孩子的呢?愛是我們的情感,但我們還有更多的情感。當你心情不好時,當你對孩子心懷成見時,總會做出一些不太恰當?shù)慕逃⒆有袨椤:⒆訂渭兌苯?,他們會反抗,所以你們間的交流越來越不順暢。越是如此你越想千方百計的讓孩子聽自己的,反而讓這種痛苦的交流如同中了魔咒般惡性循環(huán)。更令人無奈的是,這樣的生活場景比比皆是,卻不容易被我們自己察覺到。
畢竟,在父母這個偉大的身份背后,我們都只是滾滾紅塵中一個平凡的人。是人,就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類似的故事我碰到的不能說是很多,但絕對不少。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也許就是為人父、為人母了,我只希望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能夠?qū)ψ约旱那榫w多一分觀察,千萬不要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去教育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吃飯的時候該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場合與時機很重要,很多父母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飯桌上,往往是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拉近親子關(guān)系的好時機,用來教育孩子,得不償失。不少爸媽總喜歡在飯桌上詢問孩子的成績,斥責孩子的過錯,對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結(jié)果就破壞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溫馨和諧的氛圍,既起不到教育效果,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體成長。
飯桌上訓孩子的危害
1.情緒壓抑,食欲不振
很多家長平時工作都很忙,也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一天中也就吃飯的時候全家能聚在一起。家長們的本意是好的,想著能抽點時間中教育一下孩子,可是,聊天的內(nèi)容動不動就是“這次考多少分” “人家孩子怎么那么聽話” “你怎么一點都不懂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怎么可能有吃飯的欲望呢?
而且時間一久,孩子就會把“吃飯”和“挨訓”聯(lián)系在一起,變得對吃飯比較排斥,嚴重者還會引發(fā)厭食。
2.消化不良
孩子被訓心情糟糕時,往往為了逃避壓抑的飯桌環(huán)境,草草吃幾口就離開了。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像平時那樣細嚼慢咽,甚至連口湯都不喝,肯定會影響正常消化。
有時候,家長訓斥地太嚴厲,直接就把孩子訓哭了。孩子一邊哭泣、抽噎著,一邊吃飯,會有被飯粒兒、小骨頭卡住的風險。
飯桌上該教什么
1.參與意識
飯前讓孩子去分發(fā)筷子、勺子,飯后讓孩子幫忙撤盤子、抹桌子……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務(wù)孩子完全可以勝任。通過參與家務(wù),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成員就要學會分擔,誰都沒權(quán)利隨便要求別人伺候自己!
2.進餐禮儀
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yǎng)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覽無余。良好的進餐禮儀,對孩子的人際交往以及未來的成長發(fā)展都有莫大幫助。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把基本的禮貌告訴孩子:主動幫長輩擺碗筷;等長輩入座自己再坐;不許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夾菜的時候不許滿盤子亂翻;嘗過的東西不能再放回盤子里……
3.時間觀念
做任何事情都有時間限度,一頓飯,堅決不能讓孩子無限制地吃下去。一個從小吃飯磨磨蹭蹭的孩子,長大以后也容易遺留磨蹭、拖拉的毛病。所以,吃飯的時候盡量關(guān)掉電視、手機,全家一塊專心地吃飯,講講開心的事,聊聊學校、公司的見聞,讓一頓飯氣氛輕松、時間適度。
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
1.表揚孩子,最好在飯前
教育孩子,場合與時機很重要,很多父母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飯桌上,往往是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拉近親子關(guān)系的好時機,用來教育孩子,得不償失。不少爸媽總喜歡在飯桌上詢問孩子的成績,斥責孩子的過錯,對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結(jié)果就破壞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溫馨和諧的氛圍,既起不到教育效果,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體成長。
2.小道理,一起做家務(wù)時說
“身教勝于言傳”,生活中的很多小道理,光靠給孩子講,孩子是不會理解的,必須要在具體的行動中演示給孩子看,孩子才會理解深刻、記憶長久。比如,你跟孩子一起遛狗時,可以趁機告訴孩子:“寶寶你看,小狗跟咱一塊出來多高興啊,它自己在家待了一天,肯定超級無聊、超級痛苦!小狗把你當成了最好的朋友,所以你要記得常陪它出來逛逛??!”
3.批評的話,帶孩子去房間里說
在責罰孩子這個問題上,有句老話叫“當眾不責”,就是說:教育、責罰孩子時,不要當著大家的面,要照顧到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內(nèi)心敏感而脆弱,犯錯時當眾責罰,會極大地傷孩子孩子的自尊,影響孩子的自信。很多時候,孩子不愿意承認錯誤,往往是覺得比較丟人而已。
當孩子在犯錯時,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間里,態(tài)度冷靜、公平地跟孩子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少了一些顧慮,更愿意打開心扉,向你說出自己的想法。
4.悄悄話,最好睡前說
孩子也有隱私,也有秘密,有些話總歸是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比如:孩子確實偷了同桌的橡皮,但實在是不敢承認;青春期的孩子身體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而孩子自己難以啟齒……有些秘密,讓孩子一直憋在心里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家長一旦有所察覺,就要盡力幫孩子解決、疏導,睡覺前便是最佳的時機,因為脫了衣服鉆進被窩的孩子,也便卸下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更容易跟家長說一些心中困擾。
所以,如果你察覺孩子最近情緒不大對勁,可以在孩子躺下后,坐在孩子床頭,跟孩子談?wù)勑模囍o孩子一些暗示,幫孩子渡過難關(guān)。
爸爸媽媽們,飯桌是拉近跟孩子距離,培養(yǎng)溫馨和睦家庭氣氛的好時機,盡量多聊一些開心愉悅的事,這樣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快樂!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老師?!?/p>
每一次聽到這句話,都會讓幼師感到深深的無奈。殊不知再好的幼兒園教育,沒有家長的參與與配合也枉然。家庭教育做不好以下這7點,再好的教育也沒有用!
1、有閱讀的氛圍
有位爸爸曾經(jīng)驕傲地告訴我:我家并不奢華,但唯一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家里擺放著一張大大的書桌,我和孩子可以隨時在上面閱讀、作畫,書香的熏陶勝過一切口頭說教。
我欣賞這位有遠見的家長,還有什么教育比潤物無聲更美好呢?如果孩子身邊總是充斥著玩具與零食,他就可能變得貪玩、貪吃;如果家里的麻將聲爭吵聲此起彼伏,孩子的世界就會充斥著暴躁與不安;如果房間里總是飄著書香,孩子的心靈就能得以滋養(yǎng)。
所以,有閱讀的氛圍,是養(yǎng)育好孩子的第一要素。
2、從尊重孩子的老師開始
幼兒園里,經(jīng)常會見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某位家長因為孩子之間的小磕碰,與老師園長鬧的不可開交。孩子磕碰了,父母著急,這是人之常情。但在沒有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前,因一時的沖動,而責罵老師,我想這樣的家長很難培養(yǎng)出一個溫文爾雅的孩子。
每個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都是父母美德的傳承;每個孩子身上的頑劣,都是父母缺點的映射。所以,家風永遠是一面鏡子。為了讓這面鏡子更明凈,家長要給自己制定規(guī)矩:不說謊話,給孩子的承諾一定兌現(xiàn);不在孩子面前議論是非、抱怨生活;不和孩子討論老師,維護孩子心中的敬畏和熱愛。
3、溫度做到剛剛好
育兒就如養(yǎng)花,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小脾性,有的喜陰,有的喜陽。父母在處理大事小事的過程中,溫度的拿捏很重要。過熱過急,會矯枉過正;過冷過硬,又會傷了自尊。唯有時刻保持一份溫和的心性,才能把孩子調(diào)教得同樣有智慧。
除了吃飽穿暖,關(guān)懷孩子內(nèi)心的溫度,才是更加重要的。責罰孩子要有度,不可輕易觸碰他的尊嚴。常常剝奪孩子自尊的最壞后果,莫過于讓他鄙薄自尊并且習以為常。
4、讓孩子在贊美中成長
教育中的“放養(yǎng)”論由來已久,但據(jù)老師的所見所聞,許多家長的放養(yǎng)是無底線的,甚至包括“是非觀”的放任。
孩子搶別人的玩具,你不能視而不見;孩子幫助他人,事后你要表揚;孩子為你端茶倒水,幫你做家務(wù),都要及時地表達謝意。從小讓孩子懂得是非、學會擔當、樂于付出,這比學知識更加重要。
當孩子事情做得漂亮,也要不吝贊美,孔雀會在贊美中開屏。但表揚需要藝術(shù),不可過大過空,要有針對性,例如:你繪畫的創(chuàng)意很特別;你聽課的表情很專注……永遠要記得,孩子天生的聰慧是不必表揚的,后天的努力才值得鼓勵。
5、父母要舍得“用”自己的孩子
你曾經(jīng)拒絕過孩子主動幫你做事情的請求嗎?比如說,他想幫你洗衣服,你擔心他弄得滿身、滿地的水 ;他想幫你掃地,你可能嫌他掃不干凈;他來幫你洗洗腳,你又不好意思......
不如,多“用用”你的孩子吧?讓他試著自己洗洗小襪子、幫你掃掃地、這是也是一次鍛煉的機會,也是一次幸福的經(jīng)歷。
如果什么都不舍得讓孩子做,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實踐,我覺得這很可惜。只有讓孩子去做,在不斷的“好心辦壞事”的歷練中,她才能掌握做好事情的技巧。
6、重視老師的點評
教育不是察言觀色看表象,我們需要的是洞察力。作為一名幼兒家長,要看重老師對于孩子的每次點評,比如“飯后喜歡和小朋友打鬧”,打鬧,只是一種行為方式,打鬧的背后,也許是自控力不夠,也許是對班級規(guī)則的漠視,也許是對教師敬畏感的淡化。
這時,就需要家長和孩子有一次正式而坦誠的對話,在不設(shè)防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7、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
幼兒之間的游戲玩耍,最易生矛盾、鬧別扭。此時,家長最為合適的做法,是盡可能地做一個觀眾,看孩子如何對付煩惱??催^之后,你才知道他缺什么,你需要幫他做什么。
經(jīng)??匆娫S多家長要么袒護要么勸離,這種直接幫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許可以解決暫時的矛盾,卻給孩子留下永久的依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基礎(chǔ)和補充。家長放手不管,導致家庭和園所不能實現(xiàn)有效的連接與支持。那么,再好的幼兒園教育也沒有用!
教育孩子的七大好的時機
教育孩子一直是家長特別關(guān)心的問題,但是應(yīng)該在什么時候教育孩子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應(yīng)該重視。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學大的專家精心的為大家準備的關(guān)于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時機的一些資料,幫助大家更好的教育孩子。
如果能選擇比較好的時機去教育孩子,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為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時機:
第一:在孩子取得成績時
孩子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此時定會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家長一方面要對他的成績給予積極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具體的任務(wù),由于孩子此時心情舒暢,一般比較容易接受。
第二:在孩子對某一事物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對某一事物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時,做事情的主動性會大大提高,因為這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愿意做的事。此時,家長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激勵孩子深入鉆研,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第三:在孩子看到他人取得成績時
看到別人取得成績,孩子往往會暗自下定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來,而且要做的比他好!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和孩子一塊分析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然后對孩子提出適當?shù)哪繕艘?,最后一起探討如何才能實現(xiàn)目標。
第四:和孩子一起外出旅游時
孩子在和家長一起外出旅游時,心情一般會比較舒暢,家長在給他講解旅游景點的來歷或故事的同時,要有意識地教育他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不能攀折花枝、亂涂亂寫、用食物或臟物投擲動物、亂丟瓜皮果殼等。
第五:當孩子出現(xiàn)過錯時
孩子犯了錯誤后,內(nèi)心會產(chǎn)生愧疚感,此時對家長的教誨容易接受,也愿意改正自己的過錯。家長要和孩子一塊對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明確指出孩子的問題所在。但要注意,千萬不要過分嘮叨,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孩子,循循善誘常常會收到振聾發(fā)聵的效果。
第六:在孩子遇到困難時
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孩子往往容易失去信心。此時,家長要積極地肯定孩子的成績,對他的不足之處予以點撥,一塊探討解決困難的方法,幫助他重新樹立信心,走出困境。在戰(zhàn)勝困難后,孩子的自信心會大大提高,以后遇到同樣的問題也會知道如何去解決。
第七:在新學期開始時
在新學期開始時,孩子會進入一種新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產(chǎn)生一種新的求知欲望,此時家長若因勢利導,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通過上面的學大的專家精心的為大家準備的關(guān)于教育孩子的七大最佳時機的一些資料,家長們應(yīng)該注意在這七個時刻教育自己的孩子,學會鼓勵孩子。
育兒心得:6歲孩子問的問題太尷尬,別急著批評,這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
于生活中發(fā)現(xiàn)成長,
從孩子眼里看到智慧,
用書籍打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媽媽,這個東西是干什么的?”
一回頭看到一個正在經(jīng)歷情緒兵荒馬亂的媽媽,低著頭,拉著一個6歲左右的男孩,從衛(wèi)生巾的貨架前走過。
小男孩一臉的迷茫,又問了一句,“到底是干什么的啊?”
媽媽彎腰嘟囔著“閉嘴!”
順手給孩子屁股上來了一下。
都說童言無忌,但大庭廣眾之下,被孩子大聲問“衛(wèi)生巾干什么用的”這種問題,作為媽媽,想不尷尬都難。
但是如果只是為了避免尷尬呵斥孩子或者做賊一樣急匆匆躲開,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定的困惑。
孩子并不是有意制造尷尬,家長的表現(xiàn)有可能會傷害孩子
6歲左右的孩子,還處于求知欲比較旺盛的時期,所以當孩子問出這個問題,而家長表現(xiàn)的過于尷尬、甚至斥責孩子的時候,他并不明白媽媽的不自在和責備到底是因為什么。
一般尷尬到能批評孩子的家長,等之后也不一定會給孩子解釋。著就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首先,孩子真的只是好奇,遭遇家長一系列莫名反應(yīng),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因為認知的原因,其實并不知道這個問題會引發(fā)尷尬。
對于孩子而言,衛(wèi)生巾和一塊橡皮、一盒糖一樣沒什么區(qū)別,他只是不認識,想知道——這種好奇是孩子求知欲的一種表現(xiàn)。
當他問出來這個問題的時候,純粹就是對于這個包里、尿布一樣的東西感興趣。
當興趣遇到家長的不說話、怪兮兮、使眼色時,自然激發(fā)的不是孩子的“不應(yīng)該當眾問尷尬問題”,而是讓孩子感覺“我哪里出問題了嗎?”
另外家長事后因為尷尬不解釋當時的情況,會導致孩子的疑惑和不自信。
之所以說童言無忌,是因為孩子想到什么就會說什么,如果家長因為孩子當眾問出讓自己尷尬的問題,制止孩子發(fā)問,匆忙逃離人群的話,很多家長往往事后也不一定能記得給孩子解釋。
這樣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認為自己說錯了話。如果遇到心思比較細膩的孩子,可能會長時間放在心上,導致以后不敢發(fā)問。
孩子,你讓我尷尬,我給你科普
父母遇到孩子提出讓自己尷尬的問題,第一時間不應(yīng)該想到的是如何避免自己的尷尬,更應(yīng)該考慮如何避免讓孩子感覺不適。
所以首先父母要保持平和。為人父母,就要多一分為孩子成長的擔當。
當孩子問出這個尷尬的問題的時候,尤其是如果周圍有其他人,并被孩子的天真逗樂了的時候,作為父母要保持盡量保持平和的態(tài)度,尤其不要把別人的笑當成和自己的孩子有關(guān)的。
之后,可以小聲告訴孩子,這是隱私問題,可以回家討論。
這樣做等于給孩子一個學習的機會,有些話題并不是不可以討論,但涉及隱私,我們可以私底下討論。
這樣既能夠避免家長在公眾場合討論這個話題,同時,又不讓孩子一直處于“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者感覺“我哪里做錯了嗎”的狀態(tài)。
回家之后,把這類隱私當做科普知識,很平和地普及給孩子。
對于孩子而言,對身體的認知也是認知的一部分。家長可以借這個機會和孩子做一次人體的科普了解。
如果家長沒有系統(tǒng)的知識或者不知道該怎么講,可以推薦基本繪本,比如《人體》、《就是出不去人體是個迷宮》《不可不知的人體》等。
這一類的科普繪本都能夠給予孩子適齡的相關(guān)知識,其中性別介紹的部分可以先拿出來給孩子講解,解決“衛(wèi)生巾是干什么的”這個問題。
如果孩子對紙尿褲還有印象,也可以用紙尿褲比較形象的說一下。
借此機會,給孩子性啟蒙教育,讓孩子學會更好的保護自己
既然給孩子講到了男女的區(qū)別,那就更應(yīng)該再借此機會,進行一個更有必要的教育——性啟蒙教育。
之前曾經(jīng)有報道,有對孩子圖謀不軌的人,以檢查身體為借口對孩子實施侵害,給孩子造成了很嚴重的身心傷害。
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孩子,性啟蒙和安全教育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過性別認知,我們可以跟孩子進行確認以下六點:
不管男孩女孩,穿游泳衣時,被擋住的身體部位都屬于隱私部位。
這些部位平時是不可以給別人看或者碰觸的。
如果因為疾病或者檢查身體的原因需要讓別人看,必須有自己的家長在場。
如果有人想沒有原因的碰觸,可以大聲制止“別碰我!把手拿開!”
而一旦有別人試圖碰觸身體的隱私部位,并讓替他保密,一定要告訴父母。
如果發(fā)生了自己無法制止的侵害,這一定不是孩子的錯,一定要告訴父母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