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傷孩子最深的永遠是這7種爸爸,你家那位中槍了嗎?

發(fā)布時間:2020-12-19 幼兒園爸爸的教案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一項調(diào)查顯示:即使是尚處于朦朧狀態(tài)的嬰兒,他也會因為缺乏父愛而出現(xiàn)焦躁不安、食欲減退、抑郁易怒等“父愛缺乏綜合征”的典型癥狀。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越小,罹患綜合征的危險更大。

這個酷似漫畫人物阿拉蕾的小姑娘,叫崔雅涵,年僅三歲半,與擊劍王子董力組成“父女檔”,在《爸爸去哪兒4》第一集一亮相,就成為最搶眼的一組,金句不斷,圈粉無數(shù)。

實際上,崔雅涵并不是董力的女兒。這一季《爸爸去哪兒》按照“原生爸爸+實習爸爸”雙線并行的形式。董力的真實身份,是阿拉蕾的實習爸爸。(所以看到他給阿拉蕾穿鞋穿反的時候,請不要太驚訝……)

不過,看到這有愛的一幕時,嬌嬌媽恍惚覺得他們是真的父女了呢——

實習爸爸都這么有愛,那親生爸爸呢?

有人說,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時候的依靠,未來想要嫁人的標準;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時候的榜樣,長大后要成為的男人。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為,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都非常重要。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所存在的意義,沒有扮演好“爸爸”這個角色,給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了不良的影響。

下面幾種爸爸,殺傷力可謂是不小,如果你家那位中槍了,趕緊改吧!

吸煙的爸爸

當爸爸們在享受吞云吐霧的快樂時,有沒有想過香煙燃燒之后會產(chǎn)生3000多種化合物,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對身體健康有害的?有沒有想過這種快樂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犧牲孩子的健康為代價的?有沒有想過在煙霧繚繞的家庭環(huán)境中,不知不覺,孩子變成了“二手煙民”?

吸煙不僅僅對吸煙者有害,對身邊的孩子也有很大危害:

爸爸經(jīng)常吸煙,孩子會容易患上支氣管炎和肺炎,發(fā)生率與爸爸的吸煙程度成正比。

香煙燃燒時釋放出來的化學物質(zhì),會加強孩子呼吸道粘膜的敏感性,增大哮喘的發(fā)生。

如果爸爸在孩子進餐時吸煙,很容易影響孩子的食欲,誘發(fā)孩子厭食。

除此之外,還對孩子的學習能力造成傷害,影響閱讀、推理和數(shù)學。因為尼古丁在體內(nèi)分裂后所制造的可丁尼,會使孩子的閱讀、數(shù)學和推理平均成績越來越低。

建議:為了孩子的健康和未來,爸爸們一定要減少吸煙的次數(shù),甚至戒掉煙癮,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無煙的家庭環(huán)境。即使戒不了煙,也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煙。

毫無誠信的爸爸

10歲以前,爸爸在孩子眼中,就是天,從心底崇拜和信任,爸爸的每句話對孩子來說如同圣旨一般。

然而,很多爸爸總是以時間緊、工作忙為理由,為失信于孩子而開脫,或者是直接用哄騙來搪塞孩子,以為孩子小,就隨便編個理由敷衍。

孩子想要和爸爸一起吃晚飯,爸爸總是回答“明天”,可每一個“明天”來臨后,餐桌上總是少一副碗筷;孩子想要全家一起去游樂園玩,爸爸承諾“下個周末一定去”,可每次當孩子收拾妥當興致勃勃出發(fā)時,爸爸總是不見蹤影。

更重要的是,爸爸屢次失信,會讓孩子養(yǎng)成對別人不守信的壞習慣,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品質(zhì)和前程。

建議:請每一位爸爸認真對待給予孩子的承諾,如果做不到,那就請不要隨意承諾。因為你的失信,不僅丟掉了孩子對你的信任,而且對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恐慌感,連最信任的爸爸都說話不算數(shù),這個世界上還能相信誰呢?

控制欲過強的爸爸

有的爸爸過于大男子主義,控制欲太強。無論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欲太強,剝奪孩子自我表現(xiàn)和發(fā)表自我看法的機會,會讓孩子產(chǎn)生“我不會”“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導致孩子自我懷疑,性格懦弱。

控制欲太強的爸爸會過于威嚴,無形之中給孩子一種壓力,給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產(chǎn)生不良影響。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會越來越成為男孩的典范和標桿。父親獨裁專制,在男孩的頭腦中會形成這樣的印象:男人和父親就是獨裁者。從而將自己復制成父親的翻版。

建議:爸爸要學著放手,給予孩子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接納孩子,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并挖掘出潛在的能力。

暴躁的爸爸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很會通過模仿來學習。如果爸爸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

父親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亂發(fā)脾氣,那么孩子以后遇見類似的情況時,也會采取同樣的方法來發(fā)泄。

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父親和孩子的性格存在兩種極端。父親暴戾易怒,孩子會在恐懼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越來越不活潑,越來越不愛說話,不利于自信心的樹立。長此以往,心理發(fā)育不健全,如情況嚴重還會造成心理陰影甚至創(chuàng)傷的出現(xiàn)。

建議:脾氣暴躁的爸爸一定要收斂自己的情緒,學會用溝通、耐心解決問題,而不是動不動就暴脾氣,給孩子傳遞一種正能量,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不見人影的爸爸

中國家庭一直有個誤區(qū),“男主外,女主內(nèi)”。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總是當“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給媽媽管。

父親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歲之前。如果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參與度不高,男孩子很容易缺少陽剛之氣,變得有點“娘”,而女孩會在無形中承擔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漢子。

孩子很單純,他們認為爸爸愛我,就會像媽媽愛我一樣,花時間陪我,爸爸不經(jīng)常陪我,那就是不愛我。

建議:爸爸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每周至少和孩子溝通兩次,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快樂和煩惱。有時也不妨適當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應酬,與家人每周運動或出行一次,增加與孩子和家人交流的機會。

在無法陪伴孩子時,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向孩子表達贊賞和愛,讓孩子感受到時刻把他放在心里。

手機不離手的爸爸

爸爸們上班忙,下了班更忙,穩(wěn)如泰山般地“葛優(yōu)躺”在沙發(fā)上,手機不離手。老婆讓他幫忙做家務,孩子纏著他一塊玩游戲,從來都是眼皮也不抬一下,半天不肯動地方。上廁所也要帶著手機,在廁所一待就是半小時??傊謾C比孩子還親!

爸爸因為手機而忽略了孩子,這無疑是一種冷暴力,孩子會感覺到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與其交流。親子交流被阻礙,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自閉。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家長而來的。倘若爸爸成天拿著手機在孩子面前玩,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比較差,接觸到手機自然也會容易上癮,這對孩子的視力、人際交際以及學習特別不利。

最重要的是,爸爸醉心于手機而忽略孩子,會使孩子感覺自己不受重視,甚至孩子會覺得爸爸不愛我了,自己沒有手機重要。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會變得非常的煩躁,甚至想著法子跟家長對著干,以此博得家長的關(guān)注。倘若家長不明情況,責罵孩子,孩子會感覺更加的委屈,親子關(guān)系也會隨之有了隔閡。

建議:放下手機,別讓孩子有“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的絕望感。

惹媽媽生氣的爸爸

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去愛孩子的媽媽。

在孩子心目中,父親往往是力量和堅強的象征。作為孩子的保護者,父親應當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來自看到父母彼此相愛,特別是爸爸愛媽媽。而且,父親用行動為孩子做出了愛的示范,孩子從小就可以在父母身上學習到什么是愛,怎樣去愛。

如果父親經(jīng)常與母親吵嘴,就會引起孩子的恐懼、情緒不穩(wěn)定。長此以往,容易出現(xiàn)問題行為和心理失衡。

一個孩子如果常??吹侥赣H傷心地哭泣,他會試圖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去安慰媽媽。當媽媽情緒有所好轉(zhuǎn)時,孩子就會把讓媽媽快樂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在家庭里承擔了爸爸的角色。但孩子還不具備這樣成熟的知識和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

建議:爸爸需要和媽媽保持良好親密的溝通,理解妻子養(yǎng)育孩子、操持家庭的辛苦,表達對妻子的感激與贊美。孩子看在眼里,自然會覺得心里開花,生活得非常幸福。

爸爸用心去愛孩子的媽媽,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愛,也能讓媽媽心中充滿幸福感,這樣的家庭,才會養(yǎng)育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爸爸這種性格是孩子的悲哀


爸爸這種性格是孩子的悲哀

很多人都在談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因為媽媽是對孩子陪伴最多的人,尤其是在過去,都講究“男主外、女主內(nèi)”,“相夫教子”,教育孩子的任務都落在媽媽的身上,而現(xiàn)在越來越強調(diào)爸爸在家庭中的作用,對孩子的影響。如果爸爸是這種性格,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養(yǎng)成都很不利,關(guān)鍵很多爸爸都不在意。

這樣的爸爸會對孩子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失去孩子的信任:總是跟孩子說不切實際的話,當有一天孩子發(fā)現(xiàn)爸爸說的都是假的,內(nèi)心會難以承受,這就相當于是“丟了西瓜揀芝麻”,等孩子慢慢長大,會看不起爸爸,認為自己的爸爸是個只會吹牛的爸爸。

不管信不信,爸爸在孩子內(nèi)心里的形象永遠都是高大的,孩子內(nèi)心會模仿爸爸,會認為爸爸是最厲害的人,好爸爸不會隱藏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反而會用這點來教育孩子,會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物,也有自己不擅長的事物,我們要學會的是正視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而不是隱瞞。

現(xiàn)在越來越強調(diào)爸爸的作用,提倡不要做缺席爸爸,爸爸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會教會孩子很多做人的道理,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正能量,這樣孩子才會跟爸爸親近,會認為爸爸是心里最厲害的人。

所以,爸爸們,不用擔心自己自己不擅長孩子喜歡的東西會讓孩子“瞧不起”,勇于正視自己的爸爸才是最厲害的爸爸!

孩子脾氣不好這位爸爸是這樣做的


關(guān)于幼兒的情緒管理,在Zoe了解到的家長最關(guān)心的所有問題里,可以排到前三名。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你有哪些應對?

1.制止:男孩不許哭

2.轉(zhuǎn)移:用糖果、搖搖車

3.否定:這有什么好哭的

4.冷漠:你自己慢慢哭

5.嘲笑:羞羞臉哦

一般家庭中不外乎以上幾種,回憶童年,當你被如此對待時,會感到被理解、被尊重,心情會好嗎?而就算轉(zhuǎn)移注意力,也會培養(yǎng)將來的暴飲暴食者或購物狂。所以情緒管理成了代代相傳的難題。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視頻,看一位紋身的彪形大漢怎么給女兒疏導負面情緒。

02

接納情緒

你仍然是被愛的,你什么也不用害怕,這樣的情緒沒有錯。

——強調(diào)人和行為的分離,孩子是被愛的,即使是讓我們困擾的時候,別脫口而出:你這孩子怎么這樣,你就是……的。當我們無條件接納孩子和情緒的時候,再來探討行為。

你可以生氣,你可以生我的氣,媽媽,妹妹或者自己的氣。只是不要讓這情緒支配你太久。

——生氣只是情緒之一,你有權(quán)利生氣,你可以生任何人的氣。

03

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但是你不應該讓這種情緒一直纏著你,因為這會讓你煩惱。

——因為它讓你(孩子)煩惱,而不是讓我(家長)煩惱,所以才需要談談。

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它的主人。你可以什么都不想,大叫一聲來發(fā)泄,拍打枕頭。

——做情緒的主人,怎么才能讓你舒服點?

讓我們好好散散心,把憤怒都發(fā)泄出來。你可以踢泥巴,只要能讓你感覺好一點好嗎?

——憤怒需要發(fā)泄,而不是壓抑,不是被嘲笑,排斥,也不是用物質(zhì)轉(zhuǎn)移,高情商的孩子是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的。

04

先情緒再行為

正面管教有句經(jīng)典的話: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讓我們來看看視頻中的孩子是何時才“恢復”和爸爸的對話的?

是在爸爸說“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它的主人。你可以什么都不想,大叫一聲來發(fā)泄,拍打枕頭。”之后,也就是經(jīng)過認可、接納恢復了親子連接后,到第三步孩子才說出憤怒的原因——“我不喜歡你叫我這個外號?!?/p>

——所以,當你覺得孩子的脾氣莫名其妙時,只是你還沒用對方法讓他說出真實的想法,他只好哭鬧。只有當他冷靜下來,并在你這里有安全感和親密感后,才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爸爸回答:我只是在和你開玩笑,親愛的,我沒有惡意。你有時不是也會和我開玩笑,叫我丑八怪嗎?有時候我笑笑,有時候我會生氣不是嗎?這樣很正常,當你不舒服就要講出來,我就會知道什么是你不能接受的,我就會注意不會越界,但是你要講出來。

——爸爸先共情,爸爸遇到此事也可能會生氣。然后劃重點,爸爸提到了“越界”,也就是底線,有時候當你被冒犯,最重要的不是反擊或發(fā)脾氣,而是明確告訴他人你的“底線”是什么!

孩子繼續(xù)問:有時候開玩笑是沒有關(guān)系的是嗎?

爸爸說:是的。但有時候會讓人不太舒服,我尊重你也在乎你的情緒,今天我知道了你不喜歡這個,以后我就不會這樣做了。你要告訴我,以后我就不會這樣了好嗎?之前我并不知道,所以我沒能作對。我今天開始不開你玩笑了好嗎?對不起寶貝。

——爸爸說了三件事,1.尊重,雖然是孩子,也不是可以隨意被開玩笑的,而不是像有些大人那樣說,“你這孩子開不起玩笑”,說這話的大人才像個玩笑呢;2.愛,我在乎你的情緒,知道你的底線,我會馬上改;3.真誠道歉。

有位朋友看了視頻后說,一個長得像恐怖分子的男人卻如此細膩尊重,以后不能以紋身定人,哈。

我們總是急于在情緒中糾正、說教。但往往事倍功半,因為在情緒中,孩子的耳朵是關(guān)閉的,即使是成年人的我們,在巨大的情緒中,理智也是喪失的,又怎能要求孩子立即化解情緒,冷靜思考呢?當雙方都有情緒時,又是怎樣的一種場面呢?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不依不撓的家長和歇斯底里的孩子,是不是很熟悉的場景?這個視頻流傳很久了,很多人說看到了自己或父母的影子。所以你管理不好情緒,是你從小沒有被這么尊重并溫柔以待過。

如果這位家長知道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那么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一開始就讓孩子安靜地待會兒,甚至早就給她設置了積極暫停角,當她心情平復時,對她說我們依舊愛你,再一起討論所謂的“錯誤”,相信是一個幫助孩子成長的好契機。

總之,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心理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與負面情緒和平共處,告訴他是被愛的,用尊重和被尊重的方式解決問題。

毀掉孩子的永遠是這件事!看看你還在做嗎?


孩子無小事。任何你覺得不值一提的事情,都有可能給他們留下終身陰影。成年人的犯罪或自殺都能在幼年找到埋下的那粒種子。

12月5日,人民日報微信上推送的一則消息刺穿了我的心臟。一些正處花季的孩子,在QQ上建立自殺群,相約赴死。

這絕不是黑色幽默,或者惡作劇。湖南大學生小偉,今年20歲,在QQ群和網(wǎng)友相約去峨眉山跳崖。

小偉的父親假扮女網(wǎng)友臥底該QQ群,救下了另一名輕生者。但第二天,這位父親就收到警方消息:小偉又另約他人,在長沙雙雙跳樓身亡。

這則消息曝光后,相信有關(guān)部門會很快取締這些自殺群,然而,自殺群取締了,自殺的人就不存在了嗎?

有專家指出,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每年至少有25萬人因心理問題而產(chǎn)生犯罪的行為甚至喪失生命,自殺成為青少年人群的頭號死因。

我想說的是:孩子在學校承受學習壓力的同時,在家里也許還要承受父母情緒的壓力,卻不知,我們嘴里的每一句“批罵”,都會讓孩子不僅僅產(chǎn)生自我懷疑,更像是劃在孩子心靈上那血淋淋的刀子!

下面這篇文章,希望對每個家長都有所反思。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01、前些天我姐帶她13歲的外甥女來我家做客,有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刻。

有天,姐姐讓外甥女試網(wǎng)上新買的涼鞋,當時外甥女正在睡覺,被她媽火急火燎地喊了起來。興許也是對新鞋沒興趣,一副懶洋洋不愿配合的樣子。

我姐說:“你轉(zhuǎn)個身”,外甥女轉(zhuǎn)身。

“動動腳,合腳嗎?”“還好吧?!?/p>

“顏色還行嗎?”“還好吧?!?/p>

“款式還行嗎?”“還好吧。”

“要留下嗎?”“隨你吧?!?/p>

“不喜歡也可以退的?!薄半S你吧?!?/p>

……

我姐看女兒這樣敷衍她,怒火蹭地就上來了。

“你是死人嗎?就沒有自己的主見嗎?”外甥女聽了,低下頭不說話。

“問你喜不喜歡呢?啞巴啊,說話啊?!?/p>

見外甥女還是不說話,姐姐當著我們的面,狠狠地戳了下外甥女的頭。

“我在說你,你聽到?jīng)]?”

外甥女狠狠地白了她媽一眼,啪地關(guān)上了房門。

“你還甩脾氣,教也教不好,我怎么會生出你這種蠢貨?”

“豬腦子,難怪讀書那么差,明天就跟我死回去?!?/p>

……

我聽得背脊發(fā)涼,這不是在教育孩子,這是在羞辱孩子。

見姐姐發(fā)這么大火,大伙忙勸她消消氣。

我覺得外甥女挺受傷的,想去安慰下她,可是從門縫里,看到她坐在床頭抱著膝,倔強又委屈的臉,突然很心疼這孩子。

我想到了自己也曾被我媽這樣對待過。

初二那年暑假,瘋狂地喜歡看書,只要是書就拿回家窩在房間里看。

有天從朋友那借了一本瓊瑤小說,封面是一對擁抱的男女。

然后被我媽發(fā)現(xiàn)了,她看也不看就認為那是本淫書。

頓時暴怒。

狠狠地罵我“犯賤”“小小年紀看這種不要臉的書”……

幾乎用了所有最難聽的話來罵我,羞辱我。

是的,是羞辱。

我感到很羞愧,原來在我媽心中,我是個賤貨。

事情過去很久了,但那幾個詞卻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上。

長大以后,我很怕面對戀愛、面對男女關(guān)系方面的事,總有種說不出的羞恥感,好像覺得渴望戀愛是一件犯賤的事情。

而且只要感情出現(xiàn)了狀況,這種羞恥感馬上就會跑出來攻擊我。

因為這樣,也間接導致了我在戀愛過程中的坎坷波折。

02、常被羞辱的孩子最乖,也最沒自信——shame

直到我開始接觸心理學治愈自己,這種羞恥感才慢慢退去。

心理學說:“人類最負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絕大部分的負面情緒,都可以通過表達得到釋放,比如悲傷時我們哭泣,憤怒時我們發(fā)泄。

但羞恥感,是一種最不容易被我們承認和釋放的隱秘情感。

在感到羞恥時,我們會盡量減少面部神情,不希望他人覺察。

它不止隱秘,還充滿了破壞力。

就像我,在談感情時,明明是對方的錯,我想發(fā)泄我的憤怒,但突然被某種涌起的情緒死死按住,只能自傷。

那種情緒就是羞恥!

我想每個家長在對孩子當眾批評、語言辱罵時,無非只是希望他能在“教訓”中改掉某個“笨懶蠢”的行為。

卻不知,我們嘴里的每一句“否定”,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止是“我這樣的行為很蠢”,而是“我,就是笨懶蠢”!

羞恥與內(nèi)疚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內(nèi)疚是在說“我做了壞事”,而羞恥是“我就是壞的”。

長期被指責、否定下產(chǎn)生的過度羞恥感,會讓孩子在內(nèi)心給自己搭建出一個牢籠——“我不會,我害怕自己做得不好,我不敢,我做了就會被人笑”……

這個牢籠確實讓孩子學會了克制、聽話。

但也令孩子開始對自我產(chǎn)生懷疑,一點點地圈死了孩子的觀察力、好奇心、安全感和自信心。

03、語言的暴力,是你送給孩子的一把屠刀——violence

常常感到羞恥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也特別差。

為了應對語言暴力之下產(chǎn)生的羞恥感,他們常常會把內(nèi)心對自我的苛責,外化到了外界和他人身上。

對他人的批評與指責特別敏感、易怒,從而出現(xiàn)更多沖動的失控行為。

曾經(jīng)看過一個視頻,印象特別深刻:

青少年犯罪與童年遭受的語言暴力有很大聯(lián)系

“廢物”“丟人”“豬腦子”“是人都比你強”……

就光是一句句黑白分明的彈在屏幕上,我看著心里都是一陣陣難受,更何況是當這些孩子親耳聽見它們從自己的父母口中蹦出。

是父母這一句一字的臟話,將暴力變得合理化、日?;?,甚至以愛的名義被崇高化。

被暴力喂養(yǎng)大的孩子,必將長成扭曲的模樣。

他手里的那把尖刀,不是刺向自己(自卑、懦弱),就是刺向別人(暴力、沖動)。

04、別再以“愛”之名,行“害”之實——what is true love

愛,不應該是如此痛苦的體驗,愛里應該有耐心、尊重、呵護、傾聽。

我們必須要承認,不是孩子罵了就能教好,而只是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耐心與方法。

所有的了解與溝通、成長與對話都始于尊重。

所有的惡言相向、不耐與取樂,都失于沒有尊重。

“教好一個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

-用“溫柔而堅定”去守護你的規(guī)則

-指出他的問題,但不必張揚,不貼“標簽”

-直截了當?shù)馗嬖V他你認為什么是應該的,什么是不應該的

-聽他說他的感受,別總以自己的角度與臆想去武斷評價

-別吝嗇對他的認可和稱贊,記得肯定他每一個微小的進步

-當他遇到問題時,站在他身后支持他

而傷害孩子最深的,莫過于語言。

它傷不了孩子的身,卻能重傷孩子的心,甚至毀掉孩子的一生。

愛孩子,就請收起自己的語言暴力,別再做一言不合就開罵的野蠻人。

把自己煉成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也把孩子當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責商教育譚院長點評“教育兒女無小事,時時處處要警慎?!痹S多父母往往在打著愛的旗號把自己的兒女傷害了。比喻語言的傷害,甚至超過暴力的危害。暴力不僅僅是指通過武力對他人的身體生理上造成傷害的行為,還有語言暴力的傷害是精神上的。身體上的傷害還可以通過治療得到痊愈,但語言暴力雖不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里投下不易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如果語言暴力是撫養(yǎng)者長期的一種行為,對于還沒有建立完整人格的孩子而言,在自我接納、人際關(guān)系、情緒等等很多問題上都會產(chǎn)生很大的消極影響。語言暴力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心理更容易受到這幾方面的傷害:一是很自卑;二是情感表達障礙;三是人際關(guān)系敏感,很難輕易信任他人。

弗洛伊德認為,自我防御機制是個體無意識或半意識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顯示的應對焦慮、心理沖突或者挫折的方法,是自我的機能。有些孩子還可能會將宣泄的對象指向外界,他們不再相信這個社會,對這個社會產(chǎn)生排斥,從而會做出一些危險行為去報復這個社會,如侵害他人安全的行為。

所以為了孩子,為了家庭的未來,父母們,請你們口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害孩子了。父母一定要學會RQEM責商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則“不打不罵,心靈孵化”。

孩子最討厭這10種媽媽!你中招了嗎?


不管愿不愿意承認,一個形象佳、氣質(zhì)好、品德優(yōu)的媽媽,確實能讓孩子自信不少,這就是女人的力量吶!

1、不好玩媽媽

孩子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媽媽這些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對孩子的愛好根本不感興趣,還嫌棄孩子話為什么這么多。

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可如果媽媽總是一問三不知,便會讓孩子感到很失望。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對一些事情的興趣,同時也會影響媽媽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影響親子關(guān)系的發(fā)展,同時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很不利。

做一個令孩子喜歡和自豪的媽媽,勤學習是關(guān)鍵。但同時,也要盡可能抽時間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語交流。雖然媽媽不是完美的,總有些事情是媽媽不會的,但要告訴孩子知識是無涯的,媽媽會不斷地充實自己,就像孩子現(xiàn)在做的一樣。

2、不修邊幅的媽媽

我們曾經(jīng)都做過孩子,也都明白,開家長會時,如果媽媽打扮的精致優(yōu)雅,被同學羨慕,就會覺得很有面子。而當一位不修邊幅的媽媽走進教室,被同學指指點點時,孩子就感覺受到奇恥大辱。

學著為了孩子當個精致的媽媽,精致不是你穿多么名貴的衣服,提多么大牌的包。精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體現(xiàn)在每一個細節(jié)里,比如:乘地鐵時不隨意脫鞋,不在公眾場合盤腿而坐等。

要了解:無論走到哪里,媽媽的精致,都代表著孩子尊嚴的一部分。

3、愛拿錢說事兒的媽媽

“媽媽,老師說這學期的補課費該交了?!?/p>

“怎么又要錢啊,上個月不是剛剛交過嗎?沒錢!”

金錢永遠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即便是發(fā)生在親子之間。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抱怨學校經(jīng)常收費,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跟他計較養(yǎng)他很費錢。隨便一句“沒錢”,無形中給孩子貼上“貧窮”的標簽,如果這張標簽無法撕掉,日后即便他再富有,也始終會被貧窮的意識折磨。

4、悲觀的媽媽

“媽媽,這次考試沒考好,數(shù)學考了68分?!?/p>

“考這么點,這怎么能考上大學,找得到好工作呢?這怎么辦好呢?”

不要做消極悲觀的媽媽,不要小題大做,不要一點小事就覺得世界崩塌了。孩子受挫時,最需要一位樂觀的媽媽來支持,如果連媽媽都這么悲觀,那受挫無助的孩子該找誰當依靠?另外,我很欣賞一句話:“孩子只不過走錯了一步,并不代表人生就毀了?!背砷L的年紀,媽媽的悲觀是孩子軟弱的毒藥。

5、用孝順綁架孩子的媽媽

“媽,你為什么吃我桌上的東西,那是同學送我的!”

“才吃了你幾口東西,你就對我大吼大叫,那我以后還怎么指望你來孝順?”

傳統(tǒng)的固定觀念,讓我們習慣把任何事都跟孝順扯上關(guān)系,不要總假借孝順的名義綁架孩子,天天將孝順掛在嘴邊,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壓力和負擔!孝順是建立在父母給予孩子關(guān)愛的基礎(chǔ)上,孩子也有自由的意志,不要總讓孩子以為,他的存在,只是父母拿來防老的工具。

6、強迫孩子詆毀另一半的媽媽

和另一半吵架,不要把孩子牽扯進來,別硬拉著孩子,強迫他去指責另一半,抱怨另一半,說另一半的壞話。對孩子來說,偏袒一方,詆毀另一方,都會令孩子痛苦為難。夫妻吵架,無論結(jié)果如何,傷害都不該由孩子承擔。

7、愛說臟話的媽媽

和孩子爸吵架,有時媽媽沒地方出氣,就說臟話泄憤。就我自己來說,很反感說臟話的媽媽,雖然有時自己也會冒幾句臟話,但聽到自己媽媽說,真的感覺受到了天大的傷害。

8、冷酷無情的媽媽

“媽媽,我們班XX,她爸爸最近好像……”

“小孩子家家的,不要多管閑事,管好自己就行了!”

聽到孩子講別人家的事,沒等說完就打斷孩子的話,孩子關(guān)心同學,是好事兒,我們?yōu)槭裁匆髿⑺麄冴P(guān)心他人的能力?今天我們阻止孩子關(guān)心同學,明天我們有什么理由指責孩子自私,不關(guān)心父母?

9、不尊重孩子隱私的媽媽

如果你與鄰居私下談論你5歲的兒子夜晚睡覺還離不開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會大受傷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訴說他8歲的孩子還尿床,這種揭短行為也會使兒子對父親失去好感和信任。

每一個人,即使他還完全是一個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領(lǐng)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隨意干涉。因此,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牽涉其個人私事或隱私,大人應予以尊重,千萬別向外人揭短。

10、手機媽媽,造就冷淡孩子

如果媽媽一直與手機為伍,就會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看書和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開展親子活動的機會。這不僅會失去許多和孩子溝通的機會,而且也影響孩子,使得他也從小喜歡玩手機,不善于和人交流、溝通。

童年很珍貴,媽媽有時間的話,應該多和孩子一起活動。多帶孩子到外面去玩一下,就算媽媽真的沒時間帶孩子到外面玩,那么,在家里的時候也應該每天都花一定的時間和孩子玩一玩,聽聽孩子說說幼兒園里面的事情,聽聽孩子的心聲和想法,并且,多花一些時間和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游戲,增強親子間的感情。

這么做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你中槍了嗎?


在教育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無意識地做了很多對孩子成長不利的事情尤其是以下這7件事!

01、我們不讓孩子經(jīng)歷風險

我們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中?!鞍踩谝弧钡脑瓌t讓我們生活在失去孩子的恐懼中,所以我們盡全力去保護他們。

盡管這是作為家長的義務,但是這種行為存在負面影響。歐洲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摔倒的經(jīng)歷,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恐懼癥。

事實上,孩子們需要經(jīng)歷挫折以完善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正如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分手,一個人很難獲得感情上的成熟一樣。如果家長讓孩子完全避開任何風險,那么孩子將會成為一個傲慢自大的人。

02、我們的幫助來得太快

由于家長的過分幫助和指導,如今這一代青少年缺乏一些必備的技能。當我們給予孩子過分的指導,就剝奪了他們自己經(jīng)歷重重困難找到解決方法的珍貴體驗。也就是說,這種做法讓孩子缺少了一種必要的鍛煉和經(jīng)歷。

漸漸地,孩子習慣了在面對困難時等待他人的救助。但在成人世界中,事情并不總是這么美好。換言之,這種做法削弱了孩子的競爭力。

03、我們過分贊美孩子

我們往往鼓勵孩子做個自信的人,這種風潮的流行已有些時日。在19世紀80年代,這種思潮出現(xiàn)在學校教育體系中。

當孩子加入一個小小的棒球隊,你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每個人都是贏家。人們似乎自然而然地認為,這種做法將極大地鼓勵孩子,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但研究調(diào)查表明,這種做法事與愿違。

孩子們往往會觀察到,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外,不再有人表揚他們。這時,他們就會質(zhì)疑父母的話的客觀性。漸漸地,他們學會了說謊、言過其實、粉飾太平——這一切的發(fā)生都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面對過真正的現(xiàn)實。

04、我們將愛建立在物質(zhì)基礎(chǔ)之上

孩子未必需要每分每秒都在被愛。孩子們也許能夠從失望中恢復過來,但他們未必能夠抵抗溺愛的負面影響。所以大膽地對他們說“不”,讓他們?yōu)樽约合M玫降臇|西努力。

作為家長,我們傾向于在獎勵孩子的時候滿足他們所有的需求。當家里有多個小孩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感覺只表揚一個而忽略另一個是件不公平的事情。但這是不對的。

下次,千萬要記得別告訴他們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的獎勵是去商場瘋狂購物。如果你和孩子的關(guān)系建立在物質(zhì)基礎(chǔ)之上,孩子將會不習慣于無條件的愛。

05、我們不向孩子分享自己過去的錯誤

健康成長的孩子正展開雙翼擁抱世界。作為成人,我們必須引領(lǐng)他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能夠在所有方面無微不至。

因此,告訴他們你在他們那個年紀犯過的錯誤能夠幫助他們在類似的情景做出正確的選擇(避免吸煙、喝酒、吸毒等“負面課程”)。

同樣,孩子必須學會承擔責任,尤其是他們做錯的時候。告訴他們在你面對相同情景時的感受,告訴他們你從這些事情中學到了什么。

06、我們錯誤地將聰明

有天賦和有影響力當做成熟

“聰明”、“有天賦”或“有影響力”是常用的對于成熟度的判斷標準,因此,家長們往往認為聰明的孩子是足夠成熟的。這不對。

許多專業(yè)運動員和好萊塢明星在他們的專業(yè)領(lǐng)域展現(xiàn)出了令人驚訝的天賦能力,但是他們?nèi)匀粫砣肟膳碌某舐勚小J聦嵣?,這三個特質(zhì)遠非人生的全部。

科學地說,并沒有絕對的“獨立年齡”。一個好的辦法是觀察孩子同齡人的做法。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的獨立能力差于同齡人,那么你就該延遲他自立的年齡。

07、我們沒有以身作則

作為家長,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模范是我們的責任。為了幫助他們獨立、誠實、有愛心,我們就必須做到這些。作為家里的領(lǐng)導者,我們可以先從“說到做到”開始。

同時,也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孩子們絕對會注意到這些。如果你不抄近路,那么孩子們也會知道他們不可以這么做。向孩子展現(xiàn)做志愿者服務的快樂,孩子們也會向你學習。

總而言之,你盡全力做一個榜樣,孩子們會注意到這些并且做一樣的事情。

家園共育:爸爸媽媽,你有這樣做過嗎?


學齡前兒童,由于年齡小,各方面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作為家長,你是否碰到過以下的情況:

看著孩子笨拙的動作,干脆上前幫一把。

看到孩子冥思苦想得不出答案,干脆直接告訴他。

看到孩子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替他整理了算了。

如果這些事您都做過了,那么以下提出的建議很是適合您。

先看兩個案例

案例1

“這樣不就行了嘛,很簡單的!”

幼兒園的親子活動課上,一個孩子在玩各種各樣的鎖玩具,媽媽在旁邊看。剛開始,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打開了幾把鎖,但后來碰到一把比較復雜的鎖,孩子動動這兒,又動動那兒,正抓耳撓腮地想辦法。這時,媽媽伸手幫他打開了:“這樣不就行了嘛,很簡單的!”

案例分析:

孩子有自己的思維發(fā)展特點與相應的水平,對于成人來說很簡單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也許是“很費腦筋”的大事;但是他們愿意為此費腦筋,并常常因為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而興奮不已。

但有很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懂得“等待孩子”自主探索事物的重要性,覺得自己幫他找到答案是最省事的途徑。但這種方式卻剝奪了孩子自主發(fā)展的機會,以后還可能使孩子養(yǎng)成依賴性和惰性。

案例2

“我自己來!”

浩浩今年三歲半。有一天早晨,媽媽想幫浩浩穿鞋子,準備送他去幼兒園。誰知浩浩推開她的手:“我自己來!”由于時間快來不及了,媽媽便執(zhí)意幫他穿,而小孩卻堅持自己穿。媽媽一生氣,強硬地替他穿好,結(jié)果孩子大哭起來。

案例分析:

孩子有自己動手完成自己事情的天性。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情景,家長剛幫孩子整理好小書包,孩子卻把東西一件一件拿出來,再一件一件放回去。家長為了省事,有時會代替孩子做一些事情;但孩子是不希望成人事事插手的,他們更想要的是體驗整個過程的快樂,而非結(jié)果。

案例反思:不要去打擾孩子的活動

一、保護孩子的自主活動本能

同樣有這樣一個例子:屋子里放著一摞疊好的毛巾,一個兒童把一條毛巾取下來,放到另外一個地方;然后拿下第二條,放在第一條的上面;隨后是第三條、第四條……直到把所有毛巾挪動完畢,然后又一條一條地把這些毛巾挪回到原處。

他這樣做是沒有什么目的的,他只是體驗這個過程。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兒童挪動毛巾時,沒有家長看到,因此沒有受到成人的吆喝。沒有成人的干擾,他才能如此輕松快樂。這就給了我們啟示:家長千萬要學會等待、耐心,盡量不去干擾孩子的活動。

二、保護孩子自己的行動節(jié)奏

當成人看到一個兒童正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成人瞬間就可以完成,并且會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了。

但是兒童有自己的行動節(jié)奏,而且節(jié)奏是不易改變的,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有改變的正當理由。

其實當兒童被迫接近于成人的節(jié)奏時,他是痛苦的。然而很多成人,特別是獨生子女家長并不了解這一點。而最為嚴重的后果是,這種“幫助”孩子做事的方式,容易使孩子依附于成人,而懶得再自己做任何事情。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是孩子們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邊有可以依賴的人,他們就不做了,放棄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遠得不到通過自己努力而隨之帶來的快樂。

由此可見,家長要做的就是最好不要去打擾孩子的自主活動,保護孩子天賦的自主活動本能,并尊重孩子自己活動的節(jié)奏,讓他們真正地自己享受自己活動的過程,并且在自主活動過程中自由地成長。

相關(guān)推薦

  • 爸爸這種性格是孩子的悲哀 爸爸這種性格是孩子的悲哀 很多人都在談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因為媽媽是對孩子陪伴最多的人,尤其是在過去,都講究“男主外、女主內(nèi)”,“相夫教子”,教育孩子的任務都落在媽媽的身上,而現(xiàn)在越來越強調(diào)爸爸在家庭中...
    2021-05-15 閱讀全文
  • 孩子脾氣不好這位爸爸是這樣做的 關(guān)于幼兒的情緒管理,在Zoe了解到的家長最關(guān)心的所有問題里,可以排到前三名。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你有哪些應對? 1.制止:男孩不許哭 2.轉(zhuǎn)移:用糖果、搖搖車 3.否定:這有什么好哭的 4.冷漠:你...
    2021-10-15 閱讀全文
  • 毀掉孩子的永遠是這件事!看看你還在做嗎? 孩子無小事。任何你覺得不值一提的事情,都有可能給他們留下終身陰影。成年人的犯罪或自殺都能在幼年找到埋下的那粒種子。 12月5日,人民日報微信上推送的一則消息刺穿了我的心臟。一些正處花季的孩子,在QQ上...
    2020-12-31 閱讀全文
  • 孩子最討厭這10種媽媽!你中招了嗎? 不管愿不愿意承認,一個形象佳、氣質(zhì)好、品德優(yōu)的媽媽,確實能讓孩子自信不少,這就是女人的力量吶! 1、不好玩媽媽 孩子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媽媽這些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對孩子的愛好根本...
    2021-08-09 閱讀全文
  • 這么做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你中槍了嗎? 在教育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無意識地做了很多對孩子成長不利的事情尤其是以下這7件事! 01、我們不讓孩子經(jīng)歷風險 我們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中?!鞍踩谝弧钡脑瓌t讓我們生活在失去孩子的恐懼中,所以我們盡全...
    2020-12-26 閱讀全文

爸爸這種性格是孩子的悲哀 很多人都在談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因為媽媽是對孩子陪伴最多的人,尤其是在過去,都講究“男主外、女主內(nèi)”,“相夫教子”,教育孩子的任務都落在媽媽的身上,而現(xiàn)在越來越強調(diào)爸爸在家庭中...

2021-05-15 閱讀全文

關(guān)于幼兒的情緒管理,在Zoe了解到的家長最關(guān)心的所有問題里,可以排到前三名。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你有哪些應對? 1.制止:男孩不許哭 2.轉(zhuǎn)移:用糖果、搖搖車 3.否定:這有什么好哭的 4.冷漠:你...

2021-10-15 閱讀全文

孩子無小事。任何你覺得不值一提的事情,都有可能給他們留下終身陰影。成年人的犯罪或自殺都能在幼年找到埋下的那粒種子。 12月5日,人民日報微信上推送的一則消息刺穿了我的心臟。一些正處花季的孩子,在QQ上...

2020-12-31 閱讀全文

不管愿不愿意承認,一個形象佳、氣質(zhì)好、品德優(yōu)的媽媽,確實能讓孩子自信不少,這就是女人的力量吶! 1、不好玩媽媽 孩子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媽媽這些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對孩子的愛好根本...

2021-08-09 閱讀全文

在教育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無意識地做了很多對孩子成長不利的事情尤其是以下這7件事! 01、我們不讓孩子經(jīng)歷風險 我們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中?!鞍踩谝弧钡脑瓌t讓我們生活在失去孩子的恐懼中,所以我們盡全...

2020-12-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