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
發(fā)布時間:2020-12-07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我是幼師我驕傲的演講稿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今天在我的第九期家庭教練班中我給家長分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關于孩子的情緒,很多家長一提起情緒,很容易想到自己和孩子的負向情緒,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從心里面是想逃避負向情緒對我們的干擾,那我再想,當孩子有了情緒會怎么辦呢?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我們家長碰到孩子的不良情緒時,我們總是很容易去阻止這種情緒的發(fā)生,因為我們認為孩子的這種負向情緒不好,比如:孩子哭泣時,我們會禁止他哭,設置威脅他,我們認為只要不哭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殊不知,這種情緒處理的結果,不但與情緒無益,甚至還會產生更大的情緒問題。
怎么辦?我們先分析一下情緒為什么會產生?一個孩子產生情緒,無非是要引起別人的注意,其次,可能會表達他對某件事情的不滿,第三,傳遞自己可能的委屈。(WWw.zR120.Com 節(jié)日祝福網(wǎng))
但不管哪種情況,對于我們家長朋友來說,你對她情緒的限制,就意味著這三種情況之一的終止,其結果,情緒并沒有釋放,于是下一次可能變本加厲了,所以對于孩子的情緒,張健老師最好的建議就是接納,告訴孩子,你的情緒,爸媽在乎,只要這個信息能夠有效傳遞,對于孩子來講,就是一種情緒的安撫,因為他知道,你是懂她的,理解她的,于是情緒就很容易化解或轉化,即會有可能從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孩子健康的根源在快樂的情緒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健康的根源不是山珍海味,不是豪宅錦衣,而是快樂的情緒。
作為父母,我們一般會把健康的標準定位在孩子吃得好睡得好,有個棒棒的身體,而往往怱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其實,人的情緒狀態(tài)和人體的生理變化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醫(yī)學研究表明:情緒可直接影響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比如人在激動、緊張時,會出現(xiàn)心率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以及胃腸道活動受到抑制等現(xiàn)象??謶謺r,會出現(xiàn)呼吸暫時中斷,臉色發(fā)白,出冷汗。悲傷時,胃腸道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都會減少,從而引起食欲減退。由此,可以看出健康不僅僅是吃出來的,更需要愉悅的心靈來支持。生活中,家長不妨多觀察,多詢問下孩子:你快樂嗎?
快樂性格如何培養(yǎng)?
1、讓孩子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
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的熱情與活力,以及他們的“發(fā)呆”,當他們調皮的時候,就允許他們盡情地玩耍吧。當他們“發(fā)呆”的時候,讓他們“享受孤獨”,不要去打擾他們。
2、讓孩子體驗關心他人的快樂。
孩子也需要他人對其價值的肯定。因此家長應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設接觸社會、關心和幫助他人的機會。當他們在幫助別人后得到了贊美時,讓他們大大方方地接受表揚與贊美。讓他們享受得到贊美的快樂。從小就讓孩子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是培養(yǎng)陽光孩子的重要舉措。
3、不要吝嗇你的笑容,盡情地笑吧。
有許多家長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嚴肅的形象,以為這樣才有尊嚴。其實不是那么回事,笑出聲來,并不會失去你的尊嚴。把看到的,聽到的,自己參與的好玩與好笑的事說出來,讓你的家中充滿笑聲吧。
4、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吧,讓他感到父母對他的愛。
我和育兒專家懶媽友童在一起,好幾次都目睹了這樣的情景:懶媽擁抱著女兒好好,用眼睛望著她,對好好同學說:“親愛的,媽媽是很愛你的,但是媽媽因為現(xiàn)在要和趙阿姨說一件重要的事,所以,你能夠不打攪我和趙阿姨說話嗎?”“那好吧?!焙煤镁蜁芄缘刈约嚎磿蛲孀约旱臇|西了。雖然那段時間好好需要自己單獨打發(fā)時間,但她的內心是溫暖的,她知道,媽媽很愛她,只是讓她不要去打攪而已。
5、不要做一個苛求完美的父母。
“最完美的是天使,但如果是天使,那就請到天堂去吧,為什么還要在人間呢?”(我看一個偉人的書時,這句話讓我印象極深刻。)
過多的不滿和批評,只會傷到孩子的自尊,讓他失去自信。抱怨的時候,先想一下,這個過錯是不是跟孩子的年齡有關?10年后,他們還會這樣做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別再繼續(xù)。你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永遠比他把玩具放在哪里要重要得多。
莫扎特、歌德、莫泊桑等在他們童年時代,都曾一度因為情緒憂郁而讓健康狀況非常糟糕。后來,他們的父母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想出了讓孩子情緒快樂的辦法,使他們度過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
下面的幾句哲人名言,讓我們一起共勉:
快樂能讓兒童的智慧成倍增長!
表揚能讓平凡的孩子成為天才,批評能讓天才變成白癡!
父母心中有多少寬厚與愛,孩子就能得到多少快樂!
刻薄的父母是培養(yǎng)不出快樂的孩子的!
孩子的情緒管教
孩子的情緒管教xx從上星期天就開始發(fā)燒,是莫名其妙的那種,意思是除了發(fā)燒沒有別的的癥狀。發(fā)燒嘛,當然會讓孩子比較煩躁,加上他現(xiàn)在還不太會說話,表達不出來,所以就??匆娝麜荒蜔摁[,尖叫,耍賴......本人其實是個急脾氣,而孩子的這些cranky的表現(xiàn)通常會讓我很不喜歡,通常我會馬上阻止并訓斥。但這次看在他正在生病的份上,我忍了,沒教訓他,而是盡量耐著心哄著。
這個莫名其妙的發(fā)燒,一燒燒了整三天。昨天中午,在飽睡了三個多小時的午覺后,xx看著就沒事了,全好了(經驗告訴我,孩子是不是生病從眼神就看得出來)。在一切都在慢慢恢復正常時,我發(fā)現(xiàn)他這個想靠著哭鬧和耍賴來達到目的的本事算是練出師了。當他想要拿什么或吃什么的時候,不是像以往那樣先試著跟我說他的目的并拉著我的手去幫他達到,而是用手指一指后就尖叫,表示要馬上拿到,不然就很生氣。當我表示“不可以”的時候,他還會撒潑、耍賴...我看見他這樣的表現(xiàn)很不高興,是該好好訓練,好好管理他的壞習慣的時候了。
今天早上,我又聽到xx的尖叫。以往孩子的這種尖叫很容易讓我的脾氣往上躥,接著就橫眉豎眼破口大聲訓斥起來??勺罱以趯W習圣經的時候,學習到不應該在怒氣中管教孩子,發(fā)著脾氣的時候管教,不僅得罪神,還達不到管教的最好效果。我當下決定按著神的教導操練操練。
我來到xx跟前對正在尖叫的他以平穩(wěn)的語氣說:“xx,不許尖叫!”他當然不聽。我又說:“xx,你這樣尖叫媽媽聽不懂。你想要什么跟媽媽好好說,要用說的,不用叫的。好好說,你想要什么?”這時他聽懂了,就停止了尖叫,用手指著我的手機說:“我要手機!”我說:“不可以?,F(xiàn)在是早上,你應該先去吃早餐。”這句“不可以”剛出口,他立馬毫無商量余地就開始跺腳、尖叫、賴地...我耐著性子,平靜地看著他,說:“xx,不可以玩手機,不可以耍賴,要講道理。媽媽不喜歡你胡鬧?!彼睦锢頃^續(xù)一邊手指著手機一邊撒潑。我不再說話,也不再看他,去做我該做的事。他看見我不理他,尖叫改成大哭,哭得是又大聲又傷心。我看了他一眼,他也看著我,可我還是說:“不可以?!彼薜脙戳?。我繼續(xù)不理他。在我的理念里,我是允許孩子哭鬧的,孩子也需要抒發(fā)情緒,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只是哭鬧不能達到目的,這是一定要讓孩子清楚明白的原則。
xx這一哭,姐姐們也挺心疼,都想過來安慰安慰,但都被我阻止了,我告訴她們,弟弟這是在耍賴呢,不可以理他。忽視在孩子的管教中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xx的哭聲,從開始的歇斯底里,慢慢變得平穩(wěn),又逐漸輕緩,最后就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哼哼...雖然整個過程持續(xù)了快一個小時,但最終是以孩子的妥協(xié)和順服結束,那么這個管教就算是成功的。最后當然還有一個步驟是最重要的,當xx完全停止哭鬧,我會馬上對他說:“xx不哭了,很好,這樣就乖了。xx好孩子,媽媽愛你哦!”然后抱抱、親親他。
我知道,今天的一次管教并不表示明天他不會再哭鬧。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把這個原則和方法堅持執(zhí)行,孩子就能學習到好的行為習慣。
“愛他就要管教他”這是上帝給我們做父母的教導和責任。
關注孩子的情緒
關注孩子的情緒經驗分享:對孩子的關注點,應該放在情緒上。
假日。我在家看電視,**過來說:媽媽,我渴了,想喝開水。我正要起身,他又說:媽媽,我自己來吧。便進了廚房。
我想著放水的櫥子偏高,而且盛開水的壺子有點重,想要去看個究竟,這時,聽到了“咣當……”一聲。**把杯子摔碎了。
他連忙走出來對我說:媽媽,杯子被我摔破了。
我則趕緊說:嗯,沒關系,你別走進去,小心被碎片割傷了。
我當時想,我不批評他并且保證他不受傷就行了。于是,把破杯子一點點地收拾好。另外找了個杯子給**喝水。
一切很快就恢復了正常。我繼續(xù)看電視。**繼續(xù)玩。
不過,只玩了幾分鐘,**忽然就停止了,哼哼唧唧,顯得興致低落,我過去了解原因,他卻干脆躺在地墊上大哭起來。
這樣的情景可比較少見。我一怔,忽然意識到,可能剛才那個杯子的事讓他還有情緒。于是我試探著問:你是不是有點難過?他立即哭得更大聲了。我又問:呆在家里沒伴玩你難過,還是杯子破了,你難過?說到杯子,他哭得更兇。
那個杯子是**專用的。我以為他平時用得少對這杯子沒啥感覺,不曾想會引發(fā)他這么大情緒。于是我嘗試幫助他處理情緒:“可愛的杯子,對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摔碎了,我好舍不得你,沒有照顧好你我感覺到我有點無能,你再也不能陪伴我了我很難過?!蔽矣帜7卤拥目谖钦f:“親愛的**,我要和你說再見啦!你知道嗎,我們杯子除了用來喝水,還可以用來種花哦,現(xiàn)在,我就要去另外一個星球啦,這個星球上有個小王子打算用來我種一株可愛的玫瑰花,我就要去陪伴小王子和玫瑰花啦,你是一個非??蓯勰芨傻暮⒆?,和你在一起的時光我覺得很幸福,我不怪你,相反,我有點開心哦,因為我有了另外一個好去處,再見!祝你遇見一個和我一樣可愛的杯子!”
**哭泣著,不再抗拒我抱他,慢慢平靜下來了。我們一起躺在秋千上,我問他要去哪里玩嗎,他說,不,我只想呆在家里。
又過了半個來小時,他才提出來說:媽媽,我們去公園玩玩吧。
去公園的路上,我問他,**,你覺得傷心是什么樣的一種感覺?他想了想,說:苦苦的感覺。
昨天晚上他要喝開水,我用我的杯子讓他喝,他說:我不用你的杯子,我要那個吸管杯。我故意問他:哦,你的專用杯呢?他說:你說哪個?那個上面畫了一個可愛的人的,綠色的那個?我說是啊。他答:哦,那個杯子沒有了,摔破了。我又問:啊哈,那你感覺怎么樣?他說:嗯,我挺難過的。語調很平靜自然。
我是個感悟豐富的人。這就很容易煽情。我也有點擔心,我這么對**是不是煽情了。幫著孩子處理他的情緒,這么做只是我的一個嘗試。但是,我有一個感受就是,交往、交流當中,重要的就是對對方情緒的觀察與認可。把握住了對方的情緒與感受,就可以知道對方的需要,那么關系就能夠良好地建立。這是比較省力又有效的辦法。
作為家長,你了解孩子的學業(yè)情緒嗎?
最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不好,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除了關注學習基礎、學習方法、教學水平等常見誘因之外,我們還要特別關注一個問題,即孩子的“學業(yè)情緒”是否健康。
針對學生而言,學業(yè)情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其學業(yè)相關的各種情緒體驗,包括高興(快樂)、厭倦(厭煩)、無助、生氣、難過、滿意、憎恨、羨慕、痛苦、沮喪等。值得注意的是,學業(yè)情緒強調的不僅僅是學生在獲悉學業(yè)成功或失敗后所體驗到的各種情緒,而且也強調學習過程的情緒體驗,包括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在日常做作業(yè)過程中以及在考試期間的情緒體驗等。簡單地講,學業(yè)情緒包含學生學習過程中和學習結束后所涉及的所有情緒。
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健康的學業(yè)情緒,有助于學生認知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
怎樣調節(jié)孩子的學業(yè)情緒?以下一些建議供您參考:
第一,幫助孩子合理定位。
孩子狀態(tài)不好,情緒不佳,與其對自己學業(yè)水平的定位有很大關系。有的孩子自我定位偏低,平時學習得過且過,缺少必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孩子自我定位過高,壓力過大,就會出現(xiàn)焦慮、沮喪、自卑等情緒。您可以及時與孩子溝通,一起幫助孩子分析,指導孩子進行合理定位。
第二,指導孩子養(yǎng)成習慣。
子曰:“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币馑际钦f,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做事就容易拖沓隨意、馬虎大意,學習學不好,情緒也會比較差,用這種不好的情緒學習,會進一步影響學習效果,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比如,有些孩子在家里學習時,一會兒喝點水,一會兒吃點東西,一會兒上廁所;好不容易坐下來,還要聽音樂、發(fā)短信,這種浮躁的學習習慣,顯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所以,您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這些不好的習慣,幫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實質,指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能夠輕松自如地汲取知識。
第三,鼓勵孩子保持樂觀。
學習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暗自神傷,自暴自棄。所以,作為師長,我們要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學習中的問題,消除負面情緒,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去解決遇到的困難。我的一個學生,學習基礎不好,大家都認為他上不了重點大學,但是他在老師、家長的鼓勵下,一直保持著一種積極自信的情緒來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最終被北京一所名牌大學錄取。
總之,關注孩子的學業(yè)情緒,引導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是孩子學業(yè)成功的必要保障。
鼓勵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情緒
鼓勵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情緒
孩子任性怎么辦?任由孩子哭鬧不管不問?還是上來一頓打?哪個方法對孩子更加有效?孩子任性別光怪孩子,由于孩子年齡太小,分不清事非,不能很好的判斷各種行為是否恰當。做父母的應該在孩子任性時及時站出來教育孩子。對待孩子性格的方法有很多,父母可以試一試冷處理,說不定會收到不錯的療效呢。
3歲的楠楠上幼兒園了。這本來是件好事,現(xiàn)在卻讓爸爸媽媽憂心忡忡。原來,開始時楠楠只是在早晨因為不愿意去幼兒園而哭鬧一會兒??珊髞韰s一天天變得越來越任性、煩治療小兒抽動癥的醫(yī)院躁和固執(zhí)了。再后來,楠楠每天都會找到理由歇斯底里地哭鬧一兩次,鬧得全家人束手無策。
像楠楠這樣3歲多的孩子正處于第一個心理逆反期,他們初步有了自主意識,有了自尊感的萌芽,非常想獨立做一些事情,但自我控制的能力還很弱,有時會用頂嘴、跺腳、哭嚎、打人甚至毀壞東西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志。這就需要家長更加耐心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幫助他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為今后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孩子任性、亂發(fā)脾氣,往往是父母的好脾氣造成的。所以家長首先應檢查自己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平時是不是對孩子過分溺愛、放任?是不是會忽視甚至默許他們的不良行為?是不是會對孩子無條件地滿足和妥協(xié)?
孩子大哭大鬧父母就屈服讓步,屢治療小兒抽動癥試不爽之后,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折騰父母的行為模式,并愈演愈烈。在這場與父母的拉鋸戰(zhàn)中,孩子成為百戰(zhàn)百勝的贏家,并在一次次地命令父母、戰(zhàn)勝父母中享受快樂。
對于處于首次心理逆反期的孩子,父母不僅要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他們,還要為他們建立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什么要求是合理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逐漸讓孩子養(yǎng)成聽道理、講道理的習慣,學會自我控制。
建立規(guī)則的過程需要家長有耐心、有恒心。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堅決不能答應。如果孩子不聽道理,依舊哭鬧,家長可以冷處理,讓他哭鬧直至安靜下來,再來講道理。這種回合會反復發(fā)生多次,但小兒抽動癥是什么癥狀家長一定不能心軟。如果堅持了五次,第六次孩子鬧得太兇太久,您心一軟又妥協(xié)了,那就前功盡棄了。所以,無論怎樣必須堅持,孩子最終會發(fā)現(xiàn)無理取鬧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他就會逐漸放棄這種做法。
總之,解決孩子任性不是一天兩天能糾正過來的,它需要父母用心去引導孩子,
孩子負面情緒爆發(fā)觸動到了你什么?
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他成長的機會。孩子的情緒屬于他自己的管理范疇,大人不應該為此負責,不要因為孩子不高興就覺得自己很失敗。我們能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情緒,并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哭鬧,父母該立即去制止嗎?父母該允許孩子哭泣嗎?成長的父母,最重要的標志是接納、允許自己有情緒,繼而也接納、允許孩子有情緒。懂得“同理”自己,才會“同理”孩子,“同理”在前,才會順藤摸瓜理清情緒來源。情緒來源才是父母療愈孩子情緒的最好“抓手”。
因為擔心,所以不允許
我一向認為孩子哭泣的時候大人應該想辦法哄住孩子,不應該任由孩子哭下去。而一位心理學的專家卻告訴我,孩子哭如果讓父母心里難受、煩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內心積郁了許多負能量,沒有得到宣泄的機會。
孩子負面情緒的爆發(fā),會觸及父母內心的同類情緒,潛意識里因為擔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許孩子發(fā)泄。
接納才能釋放
一次我送兒子去幼兒園,看到一個剛入園的四歲多的男孩因為媽媽離開而大哭大鬧不止。一個老師摟著男孩讓他趴在自己的懷里哭,邊拍著他后背邊說:“我知道跟媽媽說再見是很難過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難過的事,不過你要知道媽媽下午肯定會回來接你的。我們來做點什么幫你感覺好一點好不好?”
一邊說著,老師一邊慢慢領著男孩往屋里走,孩子這時已經由大聲嚎哭變成了小聲地抽泣,進屋之后,老師拿給他一張紙和各色蠟筆,和他一起坐下來寫信,這時候孩子已經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寫寫畫畫起來。
孩子情緒不好時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驟:一、認可孩子的感覺和情緒;二、搞清楚孩子為什么這樣;三、幫助孩子心情好起來;四、啟發(fā)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上面那個老師對待哭鬧的孩子就履行了這幾條原則:首先認可孩子難過的情緒,然后幫孩子想個辦法疏導和表達自己的感覺。
情緒無好壞,它是正常的情感反應
關于孩子的情緒,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害怕,如果孩子說怕恐龍,媽媽就說:那有什么好怕的,都滅絕了。如果孩子怕黑,就說:媽媽都不怕,你也不用怕。
實際上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怕、恐懼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應,孩子既然有了這樣的感受,父母應該首先表達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導他去面對,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拒絕和否定孩子的情緒。
情緒被壓抑孩子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暗示是:媽媽不喜歡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為,我不應該害怕,否則媽媽就不愛我了。、
為了取悅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時和害怕時就會壓抑自己,犯了錯會撒謊,遭受欺負會隱瞞不報。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在哪里才可以做真實的自己呢?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會逐漸扭曲。
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成長的機會
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他成長的機會。孩子的情緒屬于他自己的管理范疇,大人不應該為此負責,不要因為孩子不高興就覺得自己很失敗。我們能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情緒,并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會說話了之后,大人在接納他情緒的前提下,教他正確地溝通,學著用語言把情緒表達出來,孩子就不會因為無助和受到挫折而大哭大鬧不止,逐漸就會做到遇到事情不驚慌失措,不發(fā)脾氣,會嘗試講道理并尋求幫助。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擁有強大的內在,變得通情達理,從容不迫。
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有情緒,快樂、悲傷、孤獨或興奮,孩子也需要發(fā)泄情緒。因此,父母要學會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父母成長才能更好的支持到孩子的成長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思想中,往往認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卻發(fā)現(xiàn)我們其實有著很多不為大人所知的煩惱,也曾經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許我們在無助中度過了很多歲月,但我們的孩子不應該如此。
也許我們是稀里糊涂地長大的,也還長得不錯,但我們的孩子應該更加享受成長的過程。我們的父母在他們所知所能的范圍內已經盡了他們的努力,今天,曾經的小孩成為了父母,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去努力,為他們,也是為我們自己。
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hold住壞情緒
我們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惹得我們心煩,因而我們總是會對孩子發(fā)脾氣、甚至給他嚴厲的懲罰。其實,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控制好我們的情緒?!?/p>
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經常惹得爸媽心煩,所以很多爸爸媽媽總是會對孩子發(fā)脾氣、甚至給他嚴厲的懲罰。其實,想讓孩子乖乖聽話,爸爸媽媽首頁要作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怎樣在孩子面前控制好情緒?
消極情緒“傷感情”
有時候我們難免對屢教不改的孩子大動肝火,有時候孩子吵鬧不已我們忍不住給他一點顏色瞧瞧。楊瀾在談子女教育時說過,不要做情緒化的媽媽。或許成人的世界有眾多不愉快的事情,你的寶寶是無辜的,他不是你的“出氣筒”,不要把你生活的不滿發(fā)泄在你孩子的身上。
愈小的孩子愈不了解成人,愈容易將所有的錯歸咎在自己身上,而且會想:“爸媽不愛我了”。家長時而蜜糖,時而棍棒,家長的性情不定讓孩子長期處于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患得患失的安全感容易讓寶寶變得自卑、怯懦的人格。
六大方法控制消極情緒
孩子吵鬧惹我們心煩、孩子拒絕與我們溝通我們感到生氣,其實這些激動情緒都是由孩子引起的嗎?那為什么有時我們面對相同的情形或同一種孩子的行為,卻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將生氣歸咎于孩子的不懂事行為,但實際上是我們的內心操縱了我們的情緒。小編教你6方法控制消極情緒,讓寶寶乖乖聽話。
1、改變不合理觀念
寶寶犯錯后還屢教不改,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為他收拾爛攤子,確實是很讓家長們費心。做情緒的主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通過改變我們原來的觀點,讓自己更“舒心”一些。比如,我們可以跟自己說孩子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犯錯誤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孩子出錯、遇到問題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多次教導都不聽,或許是我們和孩子相互溝通不夠,或者是讓他改正的方式不對。
如果家長能夠轉變一下自己固有的觀念,嘗試換個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父母采取了這樣一些較合理的觀點時,就容易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對孩子的言行舉止產生正向的情緒反應,從而能夠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孩子,給予孩子關懷和支持,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huán)境。
2、試著調整你的聲調
聲調能夠傳達你的情緒和態(tài)度。生氣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語速很快,音調上揚尖銳,孩子在與你的對話中已經能夠感受到你憤怒的情緒。情緒是很容易傳染的,你的焦躁同時帶動孩子的不安與反叛,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覺得你和孩子能夠靜心聽你說話嗎?
所以在生氣的時候,不妨先冷靜一下,在心里默數(shù)1,2,3讓自己平靜下來。把激動的語速放慢一些,聲調平和一些,你開放的姿態(tài)讓孩子感覺你是樂意溝通的,而不只是“下指令”,那么孩子更愿意和你對話。
3、調節(jié)你的表情和肢體語言
如果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讓你感到疲倦和沮喪,你不妨面對鏡子微笑,或者做一些輕松的動作。讓你的精神狀態(tài)好起來。如果在情緒低潮時要面對孩子的種種煩心事,眼看戰(zhàn)火就要一觸即發(fā),那么就先暫時打住,或者暫時離開談話的地方,倒杯水、上個廁所什么的。
你也可以試著轉換一下話題,想一些快樂的事情。比如回憶以前愉快的片斷等等,使自己暫時忘掉眼前不愉快的話題。停止對不愉快話題的思考,可以暫時避免產生憤怒、處罰孩子的不合理反應。
4、放輕松
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放松練習,到了真正感到緊張、焦慮和有壓力的時候,這些練習說不定就能派上用場。你可以在感到焦躁不安時,閉上眼睛,調整你的呼吸。你也可以通過一些肢體伸展動作來放輕松緊張的身體。當你感到憤怒,你可以在心里默唱一首歡快的歌曲。這些方法都能夠很好地幫助你轉移注意力,從而讓心情變得輕松一點。
5、給自己安靜獨處時間
平日生活壓力大,再加上照顧孩子的重擔,都總是會讓家長們失去“平靜”的日子。正是因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生活,因而我們更需要在繁忙的日子,找到安靜獨處的時間和空間。
給自己留出一段時間,獨自安靜地做些事,告訴家里人不要打擾自己。你可以閱讀,聽音樂,或者看電影;你也可以思考你的生活,反思你的工作和教養(yǎng)孩子的方式。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獨處的休息時間,其實是讓你重拾好心情的休整之旅。
6、幽默
遇到挫折、沮喪的事情時,努力換個角度,用夸張的方式來想這件事情,開開自己的玩笑。收集一些滑稽的卡通圖片,貼在隨時可以見到的地方,心情不好的時候看一看,或者讀一些笑話。幽默有趣的事情能讓自己愉快起來。
你的幽默,除了能夠讓你自己心情更好,其實還能把一種坦然、放松的處世態(tài)度傳達給孩子,對他的成長是一種積極影響。幽默的說話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會讓孩子更樂于和你溝通交流,你們的親子關系會變得更親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