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

發(fā)布時間:2020-10-30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如何開展幼兒園的游戲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如何引導?情景一:

兒子**的頭碰到爸爸的后背上,結果嘴角出血了。兒子哇哇大哭:“爸爸,你不好,我不能原諒你!”小爸還心疼兒子:“那你打爸爸一下,原諒爸爸吧?”兒子不依不饒:“我不能原諒你!”其實兒子是自已碰到爸爸的后背上,責任在自已。因為家長不忍心孩子哭而把責任攬過來,結果孩子心安理得的平靜下來不哭了,但實際上這樣做的結果對孩子特別不好,讓孩子感受不到他應該承受的責任。我趕緊糾正了爸爸的錯誤,對兒子說:“怎么能怪爸爸呢?是你自已不小心撞到的,是自已的責任,不能埋怨爸爸!”小爸也馬上認識到自已錯了,趕緊附喝:“對呀,是你自已撞到的,不能怪爸爸!”但是又給兒子一個臺階下,馬上說:“你打爸爸一下,就原諒爸爸吧!”結果兒子只是用小手拍了爸爸的胳膊一下說:“我原諒你了!”自已馬上笑了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

這是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相信很多人都會像小爸一樣去做,但是這樣做的后果久而久之就讓孩子分不清自已應該承擔的責任,遇到問題還會推卸自已應付的責任,長大后也會是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所以有時說生活無小事,從任何一件小事情中都可以學到東西,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秀品德也是從生活中的小事抓起。

情景二:

兒子**這幾天搭積木時非常鐘愛那幾個藍色的小塊,非常湊巧的是那些藍色小塊是個單數(shù),所以擺到最后就有一個剩下。兒子非常傷心,大喊著:“為什么總是少一塊呢?”昨天晚上為了這個還哭了。嘴里嚷著:“超市里的叔叔阿姨不好,我要打死他們呀!”我不解,問他:“為什么呀?”“因為超市里的阿姨賣給我少了一塊?”這是典型的推卸責任找理由。我抱起他在客廳里轉悠,聽他不停地報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我要打死他們!”最后都涉及到警察了,剛開始我除了問他‘為什么’外就不說其它話,等他稍平靜下來,我?guī)е@喜開心地說:“為什么是少一塊呢?是多給你一塊呀?”“是嗎?是多一塊呀?”兒子明顯不相信問道。“當然嘍!每次搭時不都剩下一塊嗎?那就是多的呀!不是少一塊,是多一塊,對不對?”“噢,是這樣!原來多一塊呀!”他終于有些相信了,很快心情就開朗起來,趴在我肩上親熱地摟住我笑。后來又玩積木時就沒嚷著“少一塊!”的話。

小孩子就是這樣,想法很單純,在他心里認準的就是少一塊,但其實這也是我們成人所說的心態(tài)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樂觀和悲觀的區(qū)分。換個角度換個思維換個方式,同一個問題就會是不會的結果。孩子的這種情緒如果不及時糾正,長大就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典型的悲觀主義者。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要鼓勵孩子換個角度去看問題,讓他走出這個怪圈,引導他走向樂觀向上的思維上來。

后來在睡覺時我又給兒子講道:“遇到問題首先要考慮怎么去解決,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想不明白而去傷害他人,鉆牛角尖悲觀得難以自拔,換個角度想想可能會收到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就像不是‘少一個’而是‘多一個’一樣!”兒子聽了我的話,竟然一聲不吭地聽完后說:“知道了,媽媽,晚安吧!”

這兩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孩子的不良情緒,任由其發(fā)展安撫他,可能會讓他平靜下來,但是長期發(fā)展的結果會對他的性格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他的健康成長。所以不要怕孩子一時的不快,該說明的得說明,讓他認識到問題出在哪里,相信幾次下來后孩子會認識到自已的責任和看問題的態(tài)度。長期來看,孩子才會有健康的人格發(fā)展。

因小失大,生活中無小事,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有情緒,家長該如何疏導


導讀: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情緒得不到很好的流動和疏導,就被積壓在體內,做父母的該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幫助孩子疏導?這就需要父母的擁有柔軟的愛,可以通過身體來疏導,方法很簡單,但經(jīng)常做,對孩子來說將會有相當?shù)暮锰?,下面就詳細的介紹。

當我們受到驚嚇、感到恐懼或者被批評時,我們就會下意識地處在一種“緊繃”的狀態(tài)——整個身體都繃得緊緊的,肌肉變得僵硬,眼睛會瞪得很大,抿著嘴唇,緊握拳頭……與此同時,我們的心靈也會處于緊張的防御狀態(tài),不再具備開放性。(動物有一種裝死或被稱為凍結的狀態(tài),人在面對極度恐懼等情緒時,也會如此,即把自己凍住,以完全放棄應對來應對。)

面臨威脅和危險,成人如此,那孩子該怎么辦?

強烈的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排解,會轉化成物質形式留駐在身體里面,讓肌肉、關節(jié)、韌帶等變得僵硬,甚至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疼痛和疾病。身體不僅受頭腦控制,也受潛意識支配,身體感受并記憶情感的能力,大于頭腦3000倍以上。情緒感受通常是通過身體,最為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比如說,容易生氣的爸爸,他的肩頸部位就是硬邦邦的;容易自責的媽媽,她的腰背部位經(jīng)常酸痛;容易抱怨的奶奶,很可能有消化方面的問題……這些都是身體僵硬的表現(xiàn),而這種僵硬又是情緒能量淤積導致的。

中醫(yī)理論認為人的情緒與臟腑、經(jīng)絡相通,過當?shù)那榫w能量會成為身體的阻礙,不通則痛,身體的失衡由此而來?!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防锞吞岢觯骸跋矀摹保芭瓊巍?,“憂傷肺”、“思傷脾”,“悲傷心”,“恐傷腎”,“驚傷膽”。簡單說,情緒在人體內的流動是通過神經(jīng)、經(jīng)絡、體液或其他傳導組織來實現(xiàn)的,如果受到突然的、強烈的或者持久的情緒刺激,在身體中就會出現(xiàn)一股很大的能量傳導,超過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從而導致紊亂,發(fā)生淤滯。表現(xiàn)在身體上,就會有各種異常反應——疼痛、憋悶、腹瀉等,甚至會引起疾病。

情緒沖擊導致身體的異常反應,在小孩子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當孩子受到驚嚇、感到不安或者持續(xù)地處于壓力狀態(tài)下時,就有可能會發(fā)燒、會腹瀉,甚至出現(xiàn)一些難以查明原因也難以治愈的病癥?;夥绞狡鋵嵰埠芎唵?,因為孩子的心靈和情緒其實是簡單、透明的。對他而言,最大的負面情緒就是恐懼——害怕分離(尤其是與父母的分離),而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感。因此只要給予足夠的愛的撫慰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專業(yè)的按摩師和專業(yè)的按摩手法,媽媽的手與充滿愛意的撫觸,是最有效的。

年幼的孩子尚未能完全理解復雜的語言,周圍人說話的語調、身體的姿態(tài)等,對他們的影響更為重要,肢體的碰觸,遠勝于語言的溝通。因此,時常把孩子拉到懷里,抱抱他、撫摩他,哪怕只有短短5分鐘,哪怕什么都不講,都能讓他感覺到愛,讓他放松下來。

腰為腎之腹,是產(chǎn)生生命的地方,撫摩此處,可以為孩子增加能量。每天花上一點時間,把孩子抱在懷里,溫柔地撫摩他的肚子和腰部,可以幫助他舒緩情緒,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溫暖,更有安全感。還可以揉捏孩子的胳膊、腿的內側,以及手心與腳心,這樣也有助于打通情緒通道,于孩子的心理能量多有補益。

當孩子受到突然的驚嚇時,僵化的恐懼能量會淤積在體內。此時不妨沿著脊椎左側、肩胛骨之間的一條豎線,橫著撥動韌帶和經(jīng)絡,讓這個位置重新變得柔軟,就可以了。也可以按摩胸口,也就是膻中穴的位置,順時針揉捏,幫助宣泄情緒。

當孩子感到悲傷時,把充滿關懷和愛的手放在大椎穴(即頸椎第7椎,約頸肩相連處),即使孩子一個勁兒地哭泣,手也不需要動,媽媽溫暖的手的輕柔撫觸,自然就可以將僵化的能量化解開。這樣做還能讓孩子感覺到背后有一股支持的力量,這對他們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哭得太厲害,則不妨把手放在他的背部,從大椎穴沿著脊柱往下,大片大片地按摩,撫摩范圍可以波及到脊柱兩側的膀胱經(jīng),直至命門穴(即腰椎處),能有效排解情緒能量。

當孩子感到恐懼時,把手放在孩子的頸部,當他感覺到被支持時,恐懼感就會減輕。同時,可以把另一只手放在他的小腹處(即肚臍下方、恥骨上方),慢慢揉動。這個部位通腎,恐懼情緒通常在這里郁結。當這份恐懼隨著揉動向上頂出,孩子可能會以哭喊等方式將它釋放。

如果孩子處于神經(jīng)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比如因為白天玩得太瘋到了晚上安靜不下來、無法入眠,媽媽可以把他拉到自己懷里,把手放到他的頸椎和后背之間,只要放在那里就可以了。然后對孩子說:“你深深地呼吸,和媽媽在一起,感覺媽媽的手在給你能量,有熱傳進去……”較之以“不要皮了!”“快去睡覺!”,用心和他在一起,給予陪伴,才是最好的。

脊柱上的每一個部位,對應著一個特定的年齡段,也對應著一些特定的情緒能量。有針對性地進行按摩,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0-3歲骶骨。這也是儲存恐懼的地方,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可以撫摩他的屁股,會有神奇效果。

●5-6歲腰部。撫摩此處,也有助于讓孩子感受到愛、支持與關懷。

●7-14歲腰椎第1節(jié)、胸椎8-9節(jié)。每天撫摩這個部位,能幫助孩子釋放他在成長經(jīng)歷中積蓄的情緒。

想要給予孩子柔軟的撫觸,爸爸媽媽也要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柔軟起來。不僅負面情緒會造成身體的壓力,過度的正面情緒其實也會有同樣效果。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情緒是什么,而在于如何對待它。當強大的情緒之流經(jīng)過身體時,壓抑往往是不足取的,如果它們被攔截、被困頓,就會留駐在體內,形成身體的障礙,相反,如果讓它們潺潺流動,來了又去,就不會留下負面的影響。

因此,如果想大哭,就哭出來,因為哭并不是情緒,而是幫助我們排解哀傷情緒的方式,當我們暢快淋漓地將哀傷都發(fā)泄出來,身體就不會受到多大的損傷;同樣的,如果想笑,就開懷暢笑,如果憤怒,就高喊出來……用自己喜歡的、覺得舒服的方式,將情緒釋放、清空,就是對身體最好的保護。這種順應而不抗拒的態(tài)度,就是一種柔軟的愛,我們由此得到的,也將是一個柔軟的身體:經(jīng)絡通暢、體態(tài)勻稱、行動矯健、肌肉充滿彈性。任情緒自由進出,身體便不再因積郁、阻滯而堅硬板結。

寶貝情緒不穩(wěn)定家長應如何面對


大海航行靠舵手,孩子的心靈舵手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我們鼓勵、欣賞、贊許他們駕馭自身情緒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成為自己心靈舵手的過程。當他們能把七情六欲化合成一種動力、一種健康行為的時候,也就是他們能夠擔當起自身命運的責任的時候,他們就是自身情緒的主人了。

孩子有時候會突然爆發(fā)毫無理由的沖動、暴力、煩躁情緒,我們會心里發(fā)怵,不知該怎么辦。面對這種情況,有的家長是以暴制暴,有的是任其發(fā)展。其實,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了解到他們情緒內在的原因,就不會誤解孩子或隨意處罰孩子。

負面情緒并非就是不良情緒

情緒會隨著內在、外在的因素而時常發(fā)生變化。正面的反應就是心情舒暢、喜形于色,負面的反應就是怒、憂、思、悲、恐、驚。正負面反應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再堅強、再樂觀的人都可能有負面情緒。

雖然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人人都會有,但是如果它反應過強、過度、過長,就會演變成危害人身心健康、干擾人的正常生活的不良情緒。

人的不良情緒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郁悶。郁悶走向極端就是抑郁癥,抑郁癥走向極端就是自殺。輕一點的郁悶是抑郁心境,主要表現(xiàn)在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致,心上總有一種抹不掉的灰暗基調,持續(xù)的時間還比較長。

二、焦慮煩躁。害怕發(fā)生什么事情,總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焦慮煩躁發(fā)作的時候,時常伴有出言不遜、摔東西、發(fā)脾氣等情況,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等后果。

三、沖突。因為心里對什么人或事產(chǎn)生了一種憤懣,所以隨時都想報復。沖突爆發(fā)時,對人對物都可能采取一種過激行為,這對社會和他人危害較大。

四、生氣。輕則有點委屈、有點不快憋在心里生悶氣;重則發(fā)生心身反應,與人鬧得面紅耳赤,給雙方造成不愉快。

五、悲傷。這是由某種喪失引起的心理反應。比如物質的喪失,丟了巨款或者貴重物品,這是一種較為普通的悲傷。最大的悲傷有兩種,一種是感情的喪失-失戀,另一種是至愛親朋的喪失。悲傷是一種自然的負性情緒,但調控不好就容易傷心、傷身,給人造成沉重的打擊。

六、恐懼??謶直旧砭哂幸欢ǚe極意義,比如怕火災、怕煤氣中毒,就會小心使用電器、煤氣。但如果調節(jié)不當?shù)脑挘矔藶榈禺a(chǎn)生一些恐懼心理、恐懼癥狀,比如怕黑、怕高、怕異性、怕上級、怕空曠之地、怕幽禁之地,增添了精神負擔。

中小學生的不良情緒有其自身特殊性

第一,中小學生的不良情緒與他們內環(huán)境的變化密切相關。

成人的情緒與外環(huán)境密切相關,一般沒有外環(huán)境的刺激,很少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而處于成長發(fā)育的中小學生,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也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情緒。

小學時特點是,有不聽話、不服約束、時而苦惱、發(fā)脾氣、逃避懲罰的一面,又有一直控制力不強、判斷力不強、容易接受家長、老師指導、調教的另一面,所以,小學時的不良情緒相對好調整一些。

中學生時期,孩子都處于性萌動、性成熟期,他們的生理、心理變化直接導致了他們情緒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有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有人惹他,他會鬧心;沒人惹他,他同樣也會鬧心。那是因為他們的自我認知系統(tǒng)還不健全,他們的自我調適能力還跟不上生理、心理的迅速變化,不協(xié)調性就注定了他們會產(chǎn)生不良情緒。這是容易造成誤解的年齡。

第二,他們的情緒與親子關系有著密切的關系。

幼年時代的孩子依戀父母,青年時代的孩子回報父母,這是正常的親子關系。青春期的孩子,雖然知道父母教育他們是為他們好,但是往往是關系越密切的人越跟你對著干--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往往造成了他們爆發(fā)憤怒情緒的根源。這是他們渴望第二次斷乳的表現(xiàn)。孩子第一次斷乳是生理斷乳,第二次斷乳是心理斷乳。孩子第二次斷乳就將成為真正的大人。這個時候,孩子越想成為大人,家長就越覺得他們不懂事,千方百計想把他們管服管順,這就造成了親子間的緊張關系及孩子的不良情緒。

第三,中學生的不良情緒與他們的伙伴變更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個時候,朋友的地位在他們心中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朋友對他們有一種類似精神支柱的作用。

第四,孩子的情緒與異性關系也很密切。

這里說的異性關系不是指戀愛關系,也不是失戀關系,而是孩子從孤獨到尋找伴侶這樣一個漫長的艱難的在黑暗中摸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老師、社會不能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有效的精神指南,不能適時地給他們的心靈減壓。對異性朋友的尋找、追求及由此產(chǎn)生的苦惱,是青春期孩子不良情緒的癥結或最大威脅。

最后,孩子的情緒與學業(yè)壓力有著密切的關系。

學習本來是他們發(fā)自肺腑的內在需求,但是,有了這么多外在的人為壓力,學習的原動力已經(jīng)變味了,這就是他們產(chǎn)生了一種強烈的厭學情緒。

家長要做孩子的心理咨詢師

要幫助孩子找到產(chǎn)生不良情緒背后的真實原因,可以做以下幾個聯(lián)想:

第一是幫孩子做生理發(fā)育的聯(lián)想。

孩子的郁悶、痛苦是不是和生理發(fā)育、生理疾病有關系?有了這方面的分析、聯(lián)想可大大減少家長對孩子的誤解和責難。有些家長動不動就責怪孩子不懂事,其實這是家長不懂孩子的生理規(guī)律的表現(xiàn)。

第二是要和孩子的至親至愛的人做聯(lián)想。

孩子的情緒與親人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孩子最親的人是家長,但家長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是孩子不良情緒的根源。家長監(jiān)護人的身份使他們很難反思自己的言行,這就形成了一個認識盲區(qū)--家長的壞作用是廬山,而自己又在廬山之中,不識自己真面目。

第三是要和孩子的老師、同學做聯(lián)想。

在學校,老師既是教孩子知識的人,也是父母的替代者。如果孩子在家是寶貝,在學校卻是被忽略的對象,那么種種被冷落的情況會使孩子的心備受傷害。真正的好學校,是學生能夠得到老師真心關注的學校。

另外,還要關注孩子和孩子的關系。孩子中有強勢的也有弱勢的。如果是強勢孩子心情不好,是不是因為欺負了人而感到內疚?還是怕人報復?如果是弱勢的孩子,是不是在外被欺負了不敢讓家長知道?

第四是要把孩子的情緒和周邊的社會環(huán)境做聯(lián)想。

看看是不是有社會青年、問題少年威脅孩子、敲詐孩子?如果是女生的話,還要考慮是不是有校外閑雜人員造成的麻煩?在周邊環(huán)境復雜的地方,校外因素比校內因素對孩子的傷害更嚴重。

最后,還要把孩子的情緒和孩子的物質生活做聯(lián)想。

比如,孩子的情緒是不是和這個地區(qū)的水和空氣污染有關系?是不是吃了含有興奮劑、刺激作用的食物?甚至還要考慮是不是與花花綠綠、含有異味的文具有關?

不良情緒是果,各種刺激是因。只有找到了不良情緒背后的原因,才有可能使正面情緒重新復原。

針對不同的原因,家長可以采取的應對策略:

首先是容納。情緒有正負之分,但沒有應不應該產(chǎn)生這一說。情緒已產(chǎn)生,阻攔、堵塞是無用的甚至反作用的,明智的辦法就是全部接納下來。接納不一定是快樂的,但不接納肯定是痛苦。

其次,是體諒。體諒就是設身處地為孩子想:如果我是這個年齡、性別、這個模樣,遇到相同的情況,我是不是也會有一樣幼稚、可笑的表現(xiàn)。家長真的這么想了,就不會高高在上的訓斥孩子。體諒會使自己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體諒至少能夠阻止孩子向著更壞的方向發(fā)展;體諒還會使孩子在困境后得到心靈的撫慰。

再次,是理解。理解和體諒有區(qū)別:體諒是指不管問題的對錯和來龍去脈;理解是指不僅知道孩子現(xiàn)在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而且知道孩子不良情緒背后的真實原因。家長只能從側面細細觀察孩子,查看孩子開放的一切東西,而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記、偷聽孩子的電話,不能暗自偵查、雇用私家偵探。

最后,是同舟共濟、共度情緒危機。陪著孩子理清不良情緒的來龍去脈,共同探索不良情緒的健康出口,從危機中走出來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就達到了情緒的升華--不僅沒有被情緒所壓倒,反而體驗了走出情緒低谷的全過程,把情緒變成了尋找人生道路的動力。

不良情緒不應任意宣泄或壓抑

任意放任孩子宣泄不良情緒,一是容易培養(yǎng)不良少年,二是容易導致孩子社會適應不良--在外不受歡迎、不受待見,在遭受別人的抵制、反抗、報復后,容易選擇一種自卑的、報復的、甚至墮落的生活方式。

如果家長死死壓制孩子的不良情緒,那就會使其不良情緒倍增。得不到宣泄的出口,積壓下來就會產(chǎn)生破壞性的反應。即便由此產(chǎn)生的生理、心理疾病都治好后,還會出現(xiàn)交往障礙:在交往中,既不會表達喜悅,也不會表達憤怒,像個木頭人。

孩子正常宣泄不良情緒的渠道有以下幾種:

第一個渠道是孩子的叫喊聲。

第二個渠道是孩子的哭聲。

第三個渠道是讓孩子把難受的事情說給至愛親朋聽。先進的教育是以聽為主,落后的教育是以說為主。聽清了孩子的話后,還要幫孩子做一些實事,單純的講道理或者單純的宣泄都是沒有用的,只有幫孩子接觸了客觀刺激源才能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緒。

另外,還需要給孩子提供各種條件,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讓孩子的喜、怒、哀、樂、憂、思、恐、驚、愛和恨的情緒、情感有正常的渠道表達出來。

教會孩子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

1. 要培養(yǎng)孩子的理智思路。不良情緒也是有作用的,它有時可釋放人的內心壓力,有時可讓人看到自己對什么事情的反應,有時可控制周圍人的態(tài)度,有時生氣是給別人看的。

2. 要讓孩子知道無效的控制策略有哪些?!拔也怀燥垺?,“我不上學”,“我不和你說話”,“我不走正道,我上網(wǎng)成癮”,這些行為雖然可以一時調節(jié)情緒,但會產(chǎn)生更嚴重的后果。

3. 要教給孩子一些調節(jié)情緒的有效方法。第一是對已產(chǎn)生的情緒不強行退回。第二是不順著消極的情緒做出消極的事。第三是要讓孩子知道,不論出現(xiàn)什么情緒,所有情緒都是會過去的。第四是要為不良情緒尋找一個有益的出口。未成年人在家是孩子,在學校是學生,在社會是小公民、預備公民,每一種角色后面都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要讓情緒跟著角色走,而不是讓角色跟著情緒走。

4. 此外還可以利用寫日記、做喜歡的事情來舒緩。

控制不良情緒的方法有很多,但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在釋放不良情緒的同時,要推動健康的行動。

如何幫助孩子排解考試綜合癥?

考試情緒是在考前就醞釀好了的,所以應在考試前先調節(jié)。

第一,應該把考試成績和孩子分開。我們愛孩子,不是愛分數(shù)。愛(不是指溺愛),是沒有任何條件的,這樣就避免了孩子考試緊張、焦慮的本源。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自己的情緒隨著孩子的成績而波動。如果我們隨著孩子的高分而歡喜,隨著孩子的低分而憂慮,孩子就會感到考試是件大事,不知不覺有很大壓力。

第三,要幫助孩子解決產(chǎn)生緊張、焦慮情緒的客觀因素。比如環(huán)境改變帶來的不適應,在班級角色轉變帶來的失落等。家長要和老師多溝通,給孩子一些有益的幫助。

第四,在改善親子關系同時,可借助專業(yè)機構的專業(yè)手段對孩子進行預先的調節(jié)訓練。情緒不是理智設計出來的,情緒的消除同樣也不是理智告訴的結果。考前對孩子說什么都是沒有用的,只有在平時多做一些心理調節(jié)訓練,才能起到一定作用。

孩子是他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我們對于孩子最大的愛和負責,就是培養(yǎng)他們成為自身情緒的主人。

要想長時間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首先不能苛求生命中只有快樂的情緒,要容忍痛苦和悲傷,要對負面情緒有一種樂觀的算法,知道這一切都是自然。所謂樂觀,并不是說生命中只有美好的一面,讓我們的眼睛總能朝著樂的一面,讓痛苦、悲傷成為歡樂生活的背景。

情緒異常的三個時機家長應該如何面對


當孩子為不合理的要求未被滿足而哭鬧時,你切不可因心軟而改變立場。你可以走過去,用輕柔和同情的語氣說:“你是不是很不開心?看見你這樣,我的心里也不舒服?!本瓦@樣分享他的情緒。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拒絕你的關懷,你可以走開,一會兒再回來,仍然用同樣的方式跟他說話。

用這種方式向孩子表明,你對事情的立場是堅定的,但在情緒方面,你愿意和他分享,因為你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甚至,你可以告訴孩子,他不開心,你也難過,因為你是很心疼他的。但他的要求不合理,是不可以答應的。用這樣的方式,你可以慢慢地改變孩子的情緒模式,使他逐漸學會用更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同樣的情況。

與心愛的事物分手時

心愛的玩具不小心被摔破、弄壞或丟失了,孩子免不了會號啕大哭,傷心不已,這時也是對他進行情緒教育的最好時機。

小孩子對時間和金錢的價值沒有意識。一件只花了幾元錢買回來的玩具,可能是他最心愛的,一旦摔破了,他的悲傷不亞于一個成年人一下子失去了價值數(shù)萬元的東西時的感受。

可是,大人往往不明白這一點,而對哭鬧的孩子說:“壞了就壞了吧,也不值錢。不要哭了,明天爸爸再給你買一個?!苯Y果往往是孩子哭得更傷心了,因為他覺得父母一點兒也不理解他內心的苦痛。

既然孩子為摔壞的玩具哭泣,就說明這件玩具的價值對他來說是巨大到應該為失去它而哭泣的。父母應該肯定和接受他的情緒:“我看到你這么傷心,一定是因為你非常喜歡這件玩具。來,坐在我身邊,跟我說說你現(xiàn)在心里的感覺。”

在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情緒感受后,應該向他做一些必要的解釋,幫他明白以下的道理:

★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總有別離的一天。

★ 因此,和它在一起的時候,應該好好地對待它,也好好享受它帶給自己的好處,珍惜和它在一起的樂趣。

★ 在它離去后,把美好的記憶好好保存起來,讓它在心里陪伴自己過好以后的每一天。

當你火冒三丈時

有時候,孩子實在頑劣,弄得你火冒三丈。若沒有及時控制住,就可能口不擇言地呵斥孩子,甚至噼里啪啦地揍他一頓。結果,不僅破壞了親子關系,也可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創(chuàng)傷。

察覺到盛怒來臨的跡象后,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家人帶走孩子,或自己離開“事發(fā)之地”,然后:

◆ 做10次以上深而長的呼吸;

◆ 出外散步10分鐘;

◆ 對自己說“我會保持冷靜”,然后回想過去自己曾經(jīng)表現(xiàn)得很冷靜時的情景,或者回憶一段輕松開心的時光。

看到父母能夠控制自己不亂發(fā)脾氣,這對孩子是很好的榜樣教育。你也可以把這種冷靜技巧教給孩子,讓他從小就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如何教幼兒應對負面情緒?


導讀: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突和矛盾如果長期不能得到疏導,有可能對孩子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最主要就是成年后對自己的心理情緒不能及時應對。

幾乎所有幼兒園小班孩子都知道自己緊張時會口干、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幾乎所有小朋友都知道嫉妒是怎么回事。與孩子們細膩的感受相反,有70%以上的家長甚至一些幼兒園老師對小朋友哭鬧知之甚少。一半以上家長認為孩子哭鬧只是不開心的表現(xiàn)……日前,華東師大學前與特殊教育課題組公布了一項最新的專項調查結果。

家長應注意聆聽孩子內心感受

全國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華東師大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朱家雄教授對記者表示,情緒與心理健康已經(jīng)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代表著現(xiàn)代人的健康狀況,“但過去人們往往忽視了幼兒實際上也和成人一樣有豐富的情緒和心理。”他強調,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幼兒都被送入托幼機構進行培養(yǎng),他們的內心情感與感受更需要成人的重視與聆聽。家長應該重視對幼兒情緒方面的引導,這樣才能教會幼兒今后正確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幼兒常不知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突和矛盾如果長期不能得到疏導,有可能對孩子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最主要就是成年后對自己的心理情緒不能及時應對。

張捷在做課題時曾接觸過一個小女孩,脾氣非常暴躁。媽媽的解釋是孩子“遺傳”了爸爸和爺爺?shù)膲钠狻T诮o這名幼兒做咨詢時張捷發(fā)現(xiàn),媽媽常常因為小事批評她,導致小女孩根本無法面對自己的小小失誤,也無法面對自己心中很小的負面情緒。而爺爺和爸爸為小事常發(fā)脾氣,也導致小女孩習慣了用發(fā)火或大哭來表達自己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

幼兒并非什么都不懂

專家指出,目前在我國系統(tǒng)促進兒童情緒健康與社會能力發(fā)展的課程十分缺乏,不少父母往往更關注孩子語言能力、智力和體質的發(fā)展,而忽略他們情緒與社會能力的健康發(fā)展。專家特別提醒,父母千萬不能抱有幼兒反正不懂的想法,應更細致地關注幼兒的內心沖突,而這些沖突常會從幼兒的生活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父母可從孩子心理細節(jié)入手,及時處理幼兒不良情緒和心理沖突。

小孩子不自信,家長該如何引導?


學齡前小孩子缺乏自信心,不愛表現(xiàn)自己,在陌生人面前扭扭捏捏...相信不少孩子都有這種情況,這其實是孩子不自信的一種表現(xiàn)。自信讓人美麗,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呢?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改變,讓孩子變得更自信更樂觀!

建議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第一點:要做自信的爸爸媽媽

自信的爸媽可以是孩子們的好榜樣,這樣孩子們在自信的父母的熏陶下,也會成為自信的人。所以爸媽平時記得要自信哦。俗話說,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如果你覺得自己很笨,羞于迎接挑戰(zhàn)。那么你的孩子也會學你的行為。家長不僅要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增強自己的自信心,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積極的榜樣。

建議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第二點:良好的環(huán)境很重要,切忌攀比

如果孩子們所處的環(huán)境非常壓抑,那么孩子們就會變得小心翼翼,變得害怕,變得不相信自己。所以爸媽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要給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家庭。平時多和孩子交流,多讓家庭洋溢著歡樂。爸媽如果有時候想要孩子自信,千萬別去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如果別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差,那么只會讓自己孩子更加自負;如果別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厲害,那么會傷害了自己孩子的自信。

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是自信的,孩子們也是如此,所以爸媽要努力讓孩子自信起來。

沒有父母會想自己的孩子有自卑的情緒,但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信心,作為父母有責任來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具體怎么做,還不快來看看。

建議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第三點:批評孩子要有度,多夸獎孩子

有些爸媽對孩子要求過于嚴格,想孩子事事都能夠拔尖,要知道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們不可能樣樣都行。所以要把對待孩子的要求適度的降低。當孩子無法達到爸媽的要求時,記得不要過分批評孩子。孩子們都是有自己的自尊心的,一旦自尊受傷,能自信才怪。

孩子們都是喜歡被夸獎,所以爸媽在平時孩子們做出小成績時,應該積極主動的夸獎孩子,讓孩子意思到自己的有用之處。孩子經(jīng)常受到爸媽的夸獎,想不自信都難。

如果家長在沒有人的地方表揚孩子,那么這種表揚的話通常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但是當家長在親戚朋友面前稱贊孩子的話,孩子會感到更加自豪,更愿意接受表揚。適度的吹捧自己的孩子有好處,你要證明自己不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自尊心,而是你真正的相信他們。

建議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第四點: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自信的人一定要有所為。如果孩子們一事無成,毫無成就感,孩子們的盲目自信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爸媽要培訓孩子們的各種能力。比如要讓孩子們做家務,比如洗碗、倒垃圾、拖地等,首先讓孩子們有自理能力;然后可以在孩子們的興趣上出發(fā),讓孩子們學有所長,孩子們一旦覺得自己厲害了,自然就會自信起來。

如何對待情緒不穩(wěn)定的孩子


導讀:孩子情緒不穩(wěn)究其原因大致有兩種:一是由于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正在哭的孩子常常會因為一個有趣的事所吸引,眼淚還掛在臉上就破涕為笑;或者剛剛還很高興的孩子會因為一點委屈而突然大哭。

孩子情緒不穩(wěn)究其原因大致有兩種:一是由于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正在哭的孩子常常會因為一個有趣的事所吸引,眼淚還掛在臉上就破涕為笑;或者剛剛還很高興的孩子會因為一點委屈而突然大哭。孩子年齡越小情緒不穩(wěn)表現(xiàn)得越突出。二是由于成人管教方法或態(tài)度上的問題。如嬌慣孩子,養(yǎng)成任性的壞習慣;成人喜怒無常,在孩子面前不控制自己,影響孩子等。怎樣對待情緒不穩(wěn)的孩子呢?

1、給孩子建立必要的生活常規(guī)。成人要幫助孩子安排一個安全、可預測、孩子樂意接受的生活常規(guī),并考慮活動內容動靜交替、生動活潑和多樣化,用豐富有趣的生活內容吸引孩子,使孩子樂于按時進行每項活動。注意不要輕易破壞常規(guī),這樣孩子就知道什么時間做什么事,而不能為所欲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生活有規(guī)律,較易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

2、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安詳、和諧的家庭氣氛。成人在家中交談和顏悅色、輕聲細語,互相尊重、和睦相處。情緒極易受環(huán)境影響,良好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有利于孩子較穩(wěn)定情緒的形成。

3、發(fā)揮榜樣作用,用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去影響孩子。成人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喜怒無常影響孩子。常有這樣的父母,自己高興,就逗孩子笑,自己生氣就沖孩子發(fā)火,甚至拿孩子當出氣筒,惹得孩子大哭。在孩子哭鬧時,成人也要表現(xiàn)得泰然自若。情緒是易感染的,成人經(jīng)常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孩子自然也會受其熏陶。

4、克服孩子的任性,消除消極情緒。任性的孩子情緒極不穩(wěn);別人順著他,他就高興笑,稍不如意就發(fā)脾氣哭。成人要態(tài)度冷靜、方法靈活地去糾正孩子的任性。如采取暫時回避法,不理睬孩子的哭;用有趣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力。待孩子情緒穩(wěn)定后,再告訴他:那樣任性不好,為什么不好。

育兒知識: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


很多家長會遇到一個煩惱,那就是孩子遇到一些小問題,就會鬧情緒,你跟他講道理吧,他還不聽,最后家長自己也陷入了情緒之中,比如使用。從威脅的話語,你再鬧,給我試試或者用哄勸的方式,不要哭了等下次啊,給你買好吃的再或者給孩子貼個標簽,你可是男孩子男兒有淚不輕彈等等,即使啊,這樣的應對方式都不是最好的辦法,孩子鬧情緒是很正常的,人腦中負責情緒。此性和人發(fā)育的比較早,而負責理性的部分發(fā)育的比較晚,并且需要到了二十歲以后才能夠完全成熟,所以呢,當孩子情緒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理智可能還沒有反應過來,而如果家長采取了威脅哄勸貼標簽等方式時也會給孩子形成不好的心理暗示,這對孩子今后學習調控自己的情緒沒有任何好處,那么家長們該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呢?

第一點,家長需要讓孩子學會描述情緒,每個人都有四種基本情緒,分別是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家長首先要需要冷靜下來,比如說就快到吃中午飯的時間了,孩子卻突然鬧著想喝奶茶。被你拒絕后,孩子就開始鬧情緒不停的跺腳發(fā)脾氣不嘛,我就要喝奶茶,而這個時候你可以問問他,你這樣剁腳不疼啊,你是不是生氣了?當孩子開始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時,就是在調動大腦中的理性的部分當理性的部分開始運轉孩子開始用語言定義自己的情緒時,情緒。也會慢慢的消退,記住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自己的情緒一定要控制住,只有你的情緒穩(wěn)定了,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第二點,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情緒,每一次孩子鬧情緒的。之后,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在描述完情緒之后,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緒是從哪里來的怎樣才能消除這樣的負面情緒,比如說孩子說不出不被允許喝奶茶的時候感到了憤怒,家長可以問孩子,你是不是覺得別讓你喝奶茶這樣的小要求都不被滿足的話,讓你感到生氣了。孩子會說,是的,現(xiàn)在我很生氣,家長們可以接著問問,那么要怎么做,你才會不生氣呢,孩子會說,讓我喝奶茶,我就不生氣了,我還會很開心呢,這樣明白了孩子的需求,也就知道了該怎么做,就能進行下一步了。

第三點,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回顧一下整個過程,理解了孩子的需求之后,家長可以說,如果我是你啊,我想要干什么?干不成,我也會很生氣,不過我會想再過一會兒,就要吃飯了,如果這個時候喝了奶茶的話,等一會兒就可能會吃不下午飯了,如果吃過午飯之后,我在喝奶茶。那么媽媽就不會反對的這個時候呢,孩子已經(jīng)冷靜下來了,在感受到了家長的理解的同時,也就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是可以被滿足的,這樣呢,情緒就會慢慢的消退,這個時候,家長還可以抓住機會,進一步幫孩子反思,你看生氣也不會幫你解決問題對不對,如果你對我生氣的話,我也會很難受的,你能感受到我的不高興嗎,這個時候,家長還可以表現(xiàn)出很難受的樣子,這也是幫助孩子學習觀察他人情緒的好機會,所以當下次家長們遇到孩子鬧情緒的時候,

首先要引導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緒,接著帶孩子思考自己的情緒是怎么來的,怎么做才能夠消除最后可以回顧一下整個過程。這樣不僅能夠很好的應對孩子的情緒,還能夠抓住機會,讓孩子成長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助力,您成為最優(yōu)秀的媽媽,卻朝學生營養(yǎng)與您一起,讓孩子贏在起點。

相關推薦

  • 孩子有情緒,家長該如何疏導 導讀: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情緒得不到很好的流動和疏導,就被積壓在體內,做父母的該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幫助孩子疏導?這就需要父母的擁有柔軟的愛,可以通過身體來疏導,方法很簡單,但經(jīng)常做,對孩子來說將...
    2021-12-06 閱讀全文
  • 寶貝情緒不穩(wěn)定家長應如何面對 大海航行靠舵手,孩子的心靈舵手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我們鼓勵、欣賞、贊許他們駕馭自身情緒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成為自己心靈舵手的過程。當他們能把七情六欲化合成一種動力、一種健康行為的時候,也就是他們能夠...
    2021-10-14 閱讀全文
  • 情緒異常的三個時機家長應該如何面對 當孩子為不合理的要求未被滿足而哭鬧時,你切不可因心軟而改變立場。你可以走過去,用輕柔和同情的語氣說:“你是不是很不開心?看見你這樣,我的心里也不舒服。”就這樣分享他的情緒。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拒絕你的關...
    2021-10-27 閱讀全文
  • 如何教幼兒應對負面情緒? 導讀: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
    2021-10-13 閱讀全文
  • 小孩子不自信,家長該如何引導? 學齡前小孩子缺乏自信心,不愛表現(xiàn)自己,在陌生人面前扭扭捏捏...相信不少孩子都有這種情況,這其實是孩子不自信的一種表現(xiàn)。自信讓人美麗,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呢?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改變,讓孩子變得...
    2020-12-19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情緒得不到很好的流動和疏導,就被積壓在體內,做父母的該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幫助孩子疏導?這就需要父母的擁有柔軟的愛,可以通過身體來疏導,方法很簡單,但經(jīng)常做,對孩子來說將...

2021-12-06 閱讀全文

大海航行靠舵手,孩子的心靈舵手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我們鼓勵、欣賞、贊許他們駕馭自身情緒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成為自己心靈舵手的過程。當他們能把七情六欲化合成一種動力、一種健康行為的時候,也就是他們能夠...

2021-10-14 閱讀全文

當孩子為不合理的要求未被滿足而哭鬧時,你切不可因心軟而改變立場。你可以走過去,用輕柔和同情的語氣說:“你是不是很不開心?看見你這樣,我的心里也不舒服?!本瓦@樣分享他的情緒。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拒絕你的關...

2021-10-27 閱讀全文

導讀:從事學前與特殊教育研究的張捷博士介紹,長期調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兒時期的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正確處理和疏導。幼兒在同齡人或是與成年人交流時,常常不知如何應對自己的心理沖突,這類沖...

2021-10-13 閱讀全文

學齡前小孩子缺乏自信心,不愛表現(xiàn)自己,在陌生人面前扭扭捏捏...相信不少孩子都有這種情況,這其實是孩子不自信的一種表現(xiàn)。自信讓人美麗,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呢?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改變,讓孩子變得...

2020-12-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