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接納成就孩子的一生
發(fā)布時間:2020-10-23 值日生的教育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用接納成就孩子的一生收到書首先就被書的精美深深的吸引,有想讀的欲望。封面上母女倆面向大海,相互依偎,好溫馨的畫面!當時就很期待能有幸讀到此書,總?cè)缭敢詢?,當然是一睹為快了。捧起書來一連讀了幾章,真的是感觸頗多。
本書從表兄弟倆的小對話開始,一個是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優(yōu)秀學生,一個是為了自己的愛好而堅持的美國孩子,他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表哥聰明好學,品學兼優(yōu),考上了國內(nèi)一流的大學又到美國攻讀博士,但是他最終的目的就是學一個好的專業(yè)將來有份好的工作,沒有喜歡不喜歡之說。而表弟則不一樣,他有自己的愛好和理想,愛好音樂為了自己的愛好和理想生活,過得充實而又快樂。這就是不同這就是差距??戳诉@篇文章我就想,我們的孩子能否有表弟一樣的思想和為自己的愛好而活的快樂生活。我家寶貝長大了是否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yè),去享受工作帶給他的愉悅。我家寶貝我和老公是這樣想得,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切,只要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考試盡力就行了。并不需要為了那幾分之差額外多付出太多的時間,騰出那富裕的時間干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看書,鼓搗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也和文中表弟不愿為那幾分多花上六七個小時的做法不謀而合。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勇于去嘗試,即使輸了也是人生收獲,只有真正喜歡,才能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才會干的更好!
書中讀博士是為了什么一文中,我最關注的就是那個美國師兄。讀博士兩年多突然對種葡萄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停學跑去種葡萄。兩年后,他又回來了,繼續(xù)讀這與種葡萄八桿子打不著的醫(yī)學專業(yè)。他和同學們講起種葡萄的事也是眉飛色舞滔滔不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一輩子種葡萄?他說深入進入以后覺得當業(yè)務愛好很好,但是做終身職業(yè)并不合適,他更喜歡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他回來繼續(xù)讀博士的目標很明確:畢業(yè)后要去哪個研究機構(gòu),跟哪個導師做博士后研究,做哪方面的研究,所有一切全都計劃好了。因為目標明確,所以幾年間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不斷地儲備實力和人際關系,在同學們前途未卜的時候,他先謀而后動,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去處。這個同學從高中起就嘗試在很多行業(yè)打工,在大學也曾換過專業(yè),假期還到偏遠的國家去旅行探險,做過許多國內(nèi)的學生想都沒想過的事情,到最后他很清楚自己喜歡做什么。他所選擇的終身職業(yè)既是他自己想做的也是他擅長的。這個同學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在我們國家的體制中想在大學換個專業(yè)想必不是那么簡單,但是讓我們的孩子在他年齡允許的范圍內(nèi)去嘗試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想辦法辦到的,這就看家長是如何想如何做的,得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他才知道什么是他喜歡的什么是他自己不適合做的,沒有嘗試就不知道自己是否是那塊料,我們要把決定權還給孩子,讓他自己去選擇,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為自己負責,放飛夢想,用行動用熱情去追尋夢想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那樣的生活才是幸??鞓返?。再有就是人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并為之堅持不懈。首先要廣泛的去嘗試,也許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但是我們不能迷失方向要堅持,嘗試之后自己心中就會有數(shù),什么是自己喜歡的什么是不喜歡的,為自己選好未來努力的方向,而且是自己所喜歡的,有熱情去做的,然后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大踏步前進!我想以后等我家寶貝大一些了我也會放手讓他自己去經(jīng)歷去嘗試,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去鍛煉他。
人生短短幾十年,如果能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那將是多么快樂幸福的事情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圍繞孩子的興趣讓他去體驗嘗試,也許未來的路上滿是荊棘,也許孩子會撞墻南墻,但是那又有什么關系,不去經(jīng)歷嘗試怎么能知道是輸是贏?不經(jīng)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
書中還講到了美國人的教育理念,美國媽媽對孩子的教育。美國人很重視小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幼兒的教育,美國人很重視孩子的讀書習慣的培養(yǎng),圖書館遍布每個美國城市,美國媽媽重視孩子行為和禮貌。還有就是美國的“媽媽俱樂部”,這樣那樣的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這是我們國內(nèi)所缺少的。尤其是對閱讀的重視程度,我們所在的小城圖書館里適合低幼孩子的書幾乎沒有,就是花錢借閱的繪本館我們這也是沒有得,真的是中國孩子的悲哀啊。
接納,從書中看到了太多因為父母的原因?qū)е潞⒆硬蛔孕诺睦樱m然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培養(yǎng)下成才。但是內(nèi)心卻很空虛沒有自我存在感,很自卑覺得自己不可愛。這都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種下的種子,會一輩子跟隨孩子影響孩子的生活。我想,本可以接納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在父母的關注和鼓勵下快樂的前進。摒棄“虎媽”“鷹爸”和中國“不打不成材”的思想吧。無條件的接納孩子,這樣孩子才有安全感,用父母的愛和智慧去教育我們的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會給父母以驚喜?!綣Z139.com 迷你句子網(wǎng)】
這本書給予我的啟示和感悟真的是太多,我會經(jīng)常去翻看它,提醒自己接納孩子,接納家人接納這世間所有的一切!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部模仿史
作為被模仿者
平時喂女兒吃牛奶,她總是慢吞吞的!我就會說“寶寶再不吃,媽媽要生氣啦!”
昨晚抱她上床睡覺,她說“爸爸快睡覺,把電腦關掉!”她爸爸不在意地說“你先睡吧,爸爸過會兒再睡?!迸畠厚R上說“我要生氣啦!”
她爸沒料到女兒會這么說,笑個不住。真就關掉電腦去睡了。哈哈!
《母親手記》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很長的一段時期內(nèi),他們也是惟一的模仿對象。在見到第二個男性之前,孩子對男人的所有理解都是從父親那里得到的。在接觸第二個女性之前,孩子所有對女性的感觸都是從母親那里得到的。父母和睦,孩子就會認為與人相處應該隨和互愛;父親大男人主義,孩子就會認為男人就應該這樣;母親特別八卦,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打聽別人。
模仿是學習之母,一切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在一切都需要模仿的時期,父母作為被模仿者,主導著孩子的生活。所以,父母的作用怎么強調(diào)都不過分。
因為孩子最初還不會鑒別和揚棄,所以他們的模仿并不分好壞。父母要求孩子學的,孩子會模仿,父母擔心孩子學的孩子,依舊會模仿。作為被模仿者,父母在孩子面前小心一些、檢點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孩子是否以自己的父母為榮,父母身上是否有足夠的精神營養(yǎng)供孩子汲取,都是重要問題。那些以父母為榮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較高水平的自尊,并對自己產(chǎn)生較高的自我預期;而那些因為父母的糟糕和低水平而負累的孩子,追求自我超越則會比較困難。兩種情況的孩子心中,都會反復出現(xiàn)這樣的潛臺詞———“我是誰誰的兒子”或者“我媽媽就是那樣的人”。顯然這些對于孩子的發(fā)展是很關鍵的。既然父母是“無可逃避的被模仿者”,那么盡量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就成了一種必然的責任。
我母親是一個善良而樂觀的女人,但是她有點缺乏主見,太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我從自己對外祖母的印象中很容易地找到了答案,我也從自己和哥哥的身上看到了母親這種性格的印證。當然,我們兄弟兩個在這方面都有所改善,比起母親來好多了。但是,我們所受的影響還是很明顯的,而且我相信我和哥哥的孩子將來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影響。一個人的一個弱點可以無聲無息地傳遞好幾代,做父母的應該好好思考這一現(xiàn)象。
———摘自《孟遷自傳》
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模仿史,沒有哪一個人不是從模仿之后的融合和超越中成長起來的,所謂“其來必有所自”。模仿對象的質(zhì)量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有質(zhì)量、有價值的模仿對象,對于孩子的自我建構(gòu)來講是極為珍貴的。想想看,哪一個大師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幾個“準大師”呢?所以,自我提升、向孩子盡可能多地展示出色榜樣、創(chuàng)造孩子跟優(yōu)秀人物接觸的機會,是真正愛孩子又懂教育的父母必然作出的正確選擇。
作為應答者
最后,讓我們看看,父母作為孩子的應答者是如何發(fā)生作用的。先來看一段母親和孩子的對話:
童童:為什么你每個月都可以給奶奶200塊錢,卻不肯給我買那件我已經(jīng)想了6個月的皮夾克?
母親可能給出的三種回答:
1.“我給奶奶多少錢完全不關你的事?!?/p>
2.“奶奶需要這筆錢來支付醫(yī)療費,而那件皮夾克并不是你必需的。”
3.“雖然我很想既能拿錢照顧奶奶、又能為你買夾克,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來同時滿足這兩個心愿,所以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我覺得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幫助需要幫助的家庭成員。”
顯然,第一種回答可能讓孩子更加不滿并產(chǎn)生憤恨;第二種回答可以讓孩子明白“想要”與“需要”的區(qū)別;第三種回答就可以讓孩子了解家庭責任的意義。父母的回答不同,孩子獲得的經(jīng)驗和感受也不同,他們?nèi)松艿降挠绊懸膊煌?。這組對話中的父母就是作為“應答者”在對孩子產(chǎn)生教育的作用。但是,“應答”并非僅僅是回答,它還有更廣泛的含義———對孩子行為的態(tài)度、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給孩子的解釋等,父母對孩子行為做出的反應,都是“應答”。
愛孩子的首要是接納他的情緒
情緒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呢?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當孩子生氣的時候,我們是否不止一次的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要鬧,不要生氣......”呢?情緒是生命的下水道和清潔工,我們對孩子情緒的不允許,不接納無疑是讓孩子把內(nèi)心的垃圾全部積攢下來,深藏起來。如此,我們真的愛孩子嗎?我們的孩子又真的會感受到我們的愛嗎?愛孩子,從允許孩子的情緒開始,從接納孩子的哭鬧開始。
香香是個氣性很大的孩子,很早的時候,就呈現(xiàn)了這一點,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才6個月大的時候,生起氣來,就會把自己氣得渾身發(fā)抖。6個月的孩子,就能展現(xiàn)出這樣的生命的力量,實在讓我吃驚不小。
除了渾身發(fā)抖,這個力量的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她動不動就宏亮地啼哭和尖叫。
她的啼哭和尖叫,有如下三個基本特點:
第一個特點:毫無可預測性,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會引發(fā)她的大哭,頻率極高。在我印象中,實在是數(shù)不勝數(shù)。
試舉幾例。
一例:某日,香香手指著某個方位,發(fā)出“嗯嗯”的聲音,示意要某樣玩具,媽媽順著她的手指的方向一看,也沒多想,猜測著從中拿了一個(給她),香香立馬放生大哭,媽媽于是立即知道拿錯了,于是趕緊換,但是香香已經(jīng)不給機會了,只是肆意地縱聲大哭,還經(jīng)常伴以把玩具憤怒地扔在地下這樣的動作。有時候,香香手指所指的方向,是玩具柜的方向,手指所指處,遍地玩具也,我和她媽媽,在這樣的時刻,只能是腦袋瞬間蒙掉,基本沒有別的反應能力了。香香往往只給一次機會的,所以,我們經(jīng)常是失敗者。
一例:某日早晨,香香心情甚好,一個人坐在沙發(fā)上玩,看上去很美。我走過去對她說:妹妹,你在玩什么呀?可不可以讓爸爸陪你玩啊......香香立馬一頓,大哭起來,邊哭邊說:我不是妹妹,我是姐姐......我不是妹妹,我是姐姐啦......討厭啦......真是委屈得不得了?。∥亿s緊道歉: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爸爸叫錯了,你是姐姐你是姐姐你是姐姐啦......原來,她在玩角色扮演游戲,最近這段時間,她都是姐姐。當然,很多時候,她不是姐姐,小心,如果你叫錯的話,后果都很“可怕”的。
一例:又是一個早上,香香很高興地起床,和媽媽開心地玩耍了一會后,穿戴整齊地出現(xiàn)在客廳了,看來,今天真的是開心的一天。只是,在香香出現(xiàn)在客廳后1秒鐘后,大哭聲忽然就響起來了......原來,她昨晚玩的玩具未經(jīng)她同意被收起來了......又或者,昨晚她胡亂擺放的東東,都被人收拾“整潔”了......
......
第二個特點:除了頻率高,有的時候,時間也不短。
試舉一例:
有一次,香香不知為何大哭,媽媽抱著她,她邊哭邊說:我要小兔子。媽媽就拿來一個,結(jié)果,香香哭得更厲害了,我不要這個我不要這個......媽媽就又趕緊去拿了一個,結(jié)果,香香繼續(xù)哭叫,我不要這個不要這個.......哭得更委屈更尖利了。媽媽趕緊去換,如此幾番,還是沒有猜對,香香的啼哭哭叫一浪高過一浪。媽媽只是繼續(xù)耐心地問:香香,告訴媽媽,你到底想要什么......香香在哭叫聲中蹦出幾個詞匯,我是實在聽不清楚,但媽媽就是媽媽,在經(jīng)過長考之后(真是佩服啊,在如此的情境中,還能鎮(zhèn)定地長考),猜測香香要的應該是“那個”,然后去把“那個”拿過來,這應該是第六次還是第七次還是第八次了?我不知道,不過,這次終于是拿對了。整個過程,應該持續(xù)有二十分鐘了吧,經(jīng)常,這樣的時候,我們覺得時間實在是漫長無比啊,往往感覺經(jīng)過了好幾個小時。
這樣的情景也是很多的,至少隔幾天就來一次吧。經(jīng)常,我在書房寫東西,外面客廳就傳來一波又一波地凄厲的哭叫潮,一波又一波,永無止境的感覺。我真是佩服她的媽媽啊,我作為一個聽眾,經(jīng)常都承受不了,小心臟一揪一揪地,感覺自己快要瘋掉了,但是,媽媽就是沒事,就是一如既往地耐心和溫柔,香香真是太有福氣了。
第三個特點:除了頻率高,經(jīng)常哭,動不動就哭,哭的時間有時還不短,還有第三個特點,就是音尖音高。
音尖到高到什么程度?慘叫的程度。
這絕對不是夸張,這有實例為證的。
大約一歲左右,有一天,香香忽然發(fā)現(xiàn)這個飲水機的水籠頭很好玩,撥一下出水,再撥一下關水,實在是新鮮好玩。她不停地關來閉去,玩得起勁得很,我本不想讓她玩,但一看電源的燈是暗的,沒有開熱水,也就沒有在意,同時,拒絕香香的后果,那是很“可怕”的,所以,我只是陪在她身邊,陪她玩,同時小心地保護她。她玩得可高興了,這個游戲?qū)λ齺碚f顯然是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她開心地高聲尖叫。香香不開心哭,和開心之極,都會尖叫,宏亮之極加尖銳之極,我們都已經(jīng)習慣了。香香就這樣盡情地叫著嚷著,忽然之間我感覺有點不對頭,一摸水,天哪,水籠頭里流出來的是滾燙的水(看來關掉電源之前一直是燒著的),我只被燙了一下,都被燙的嗷嗷直叫,更何況香香燙了不知多長時間了......我們立即送香香去醫(yī)院了,其后將近花費半年時間,才治愈她的手。我只是想說,她的慘叫和平時的哭叫以及開心的尖叫,音高和音準是一個水準的,才導致我們沒有及時分清。
經(jīng)常哭,經(jīng)常長時間哭,經(jīng)常哭得驚天地泣鬼神......
這是香香在半歲和一歲半時期的歷史的核心的特征。
就是這樣一個寶貝,怎么養(yǎng)?。?!
很簡單,我和她的媽媽,只有一招,也只會一招:
允許她,以自己的方式,盡情哭泣。
我們只會陪在她身邊,耐心的傾聽,全然的接納,偶爾試著說出她的心聲:
真是好難過啊......
真讓人生氣啊......
媽媽怎么可以這樣呢......
香香生氣了,想哭一會,就哭一會吧......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啊,你能原諒媽媽嗎......
來,媽媽陪著你,想哭就好好哭......
大致就是如此,也只有這些了。
沒有任何的道理,沒有任何的其他的教養(yǎng)和訓導。
林老師寄語:
為什么呢?(這樣處理的)原因何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請問大家一個問題:
情緒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
如果你答不出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是小孩子遇到的挫折多,還是成人遇到的挫折多?
這個問題,是很有意思的問題啊。
會提問題,很多時候,是教育的真正的智慧所在啊。
我的答案很清楚:小孩子遇到的挫折,遠遠多過成人的。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懷疑,試著以孩子的角度和能力,過幾天生活看看,你就知道了。我想,你會認同我的意見的。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
既然,孩子遇到的挫折遠遠超過成人,那么,孩子為何還遠比我們成人健康?
這是為什么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孩子會哭啊。
孩子在縱情大哭中,把所有的失敗、所有的挫折、所有的驚恐所積攢下來的創(chuàng)傷,隨淚水而揮發(fā)殆盡。
這就是情緒的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讓孩子好好地哭,縱情地哭吧,你的孩子,我的孩子,都太需要縱情地啼哭,來療愈內(nèi)心深處積累的傷痕啊。
所以,哭是什么呢?
哭,就是最好的療傷。哭,是上蒼賜予生命的無上的大寶啊。
我親愛的孩子,好好哭吧,在媽媽的身邊,好好地哭吧,盡情地哭吧,媽媽只是陪著你,傾聽著你,和你的心緊緊在一起,全然接納著你的所有的真實的情緒和情感。
我親愛的孩子,在媽媽這里,你只需要:做最最真實的你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想哭就盡情哭,想笑就盡情笑吧。
這是媽媽所能給予你的世上最好的愛。
這就是:無分別的愛。
父母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
其實孩子的情緒學習常會受親子間相處模式影響,而大人卻很少用心和利用機會去陪孩子處理這些情緒,并從中來學習成長,因此,以下一些類型的父母需要特別注意:
1、忽略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是以芝麻綠豆、過一會就好的的方式來處理,那么你將失去和孩子一起學習、體會情緒的機會。
2、放任型的父母:放任孩子自行處理情緒,當孩子有負面情緒反應時,沒有想要更進一步去教導、引導他,做適當?shù)那榫w處理。
3、權威型的父母:對孩子絕對的權威和??,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及想法,這樣的父母到最后可能會遇到孩子在外使壞、作怪等情形發(fā)生,甚至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如果自己的小孩的情緒本質(zhì)較為負向,該如何去協(xié)助、引導他們,降低此天生氣質(zhì)對生活的影響呢?
(1)了解孩子情緒背后的意義,是什么原因和動機,讓他有如此的情緒反應。
(2)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并花些時間溝通;而當他表現(xiàn)出正向情緒時給予贊揚,鼓勵他加強這種情緒的表達。
(3)提供并協(xié)助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對生活造成的障礙。如臉臭臭的孩子在學??赡苁艿嚼蠋?、同學的排斥,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協(xié)助孩子和同學作朋友。
(4)以同理心和同年齡層,去接納孩子的想法和看法。
(5)教導孩子學習用語言表達情緒,降低被誤解的情形。
(6)良好的情緒示范,如家長需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掌控和了解,才能以身作則,并在處理孩子的情緒時,能保持正面積極的方式。
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
其實孩子年紀還小,實在無法要求他來管理自己的情緒問題,主要還是依賴父母親能有高度的,在孩子遇到問題時,能適時的接納和提供方法,尤其讓孩子能有安全感和信賴感,更是協(xié)助孩子在情緒處理上,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
父母應引導孩子接納他人
有些孩子在進入十周歲后,對待很多事情,都開始比較苛求,斤斤計較,家長如何幫助他在這方面有所改進呢?新源里第四小學校長李新宇表示,10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較為鮮明的性格特征,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形成各種習慣。父母應該正向引導,使孩子從思想上接納他人,悅納自己。
案例
家長周女士:孩子今年10歲了,對待很多事情,我發(fā)現(xiàn)他都比較苛求,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如何幫助他在這方面有所改進呢?
專家觀點
新源里第四小學校長李新宇:10歲的孩子,正處于小學中年級階段,已經(jīng)有了較為鮮明的性格特征,心理學角度講,無意識心理模式已經(jīng)基本形成。也就是孩子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習慣。如果孩子已經(jīng)形成了對待很多事情苛求、計較、患得患失,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第一,正向引導,使孩子從思想上悅納自己。
社會、學校、家庭,構(gòu)成了孩子的世界,人們的言行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和判斷力。而國內(nèi)的人才選拔機制和教育體制,往往使心理還未成熟的孩子們錯誤地將100分和成功、有價值畫上等號。因此,作為家長,應該正向引導孩子,具體可以從溝通和正己兩方面去做。
首先是溝通,家長選擇合適的機會(如看過電影、電視后,郊游時)表達自己是如何看待成功、看待人生價值的,它可以體現(xiàn)在人發(fā)展過程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不要因為此刻的些許不滿意、不如意就否定自己,甚至影響今后的自己……切忌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更多地讓孩子自己領悟。
其次是正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10歲的孩子對大人的行為更是非常敏感。在前期良好溝通的情況下,家長則需要正己,多用正向的語言表揚、激勵家人,切忌不拿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比。
第二,嘗試放手,讓孩子自己實現(xiàn)心理調(diào)節(jié)。
孩子出現(xiàn)對無關緊要的事過分計較,表面看是消極的,但家長需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也許經(jīng)過了解、分析,會發(fā)現(xiàn)其根源和出發(fā)點是積極的。建議家長減少包辦,即,不替孩子學習、不替孩子規(guī)劃,特別是不替孩子解決他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嘗試放手,讓孩子去經(jīng)歷他該經(jīng)歷的一切,包括跌倒、失意、沮喪。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己會去權衡時間和精力的分配,會品嘗到斤斤計較和理解他人帶給自己的不同,也會收獲真正的友誼。
第三,讓孩子多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患得患失,是心理焦慮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孩子的不自信。代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當人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時,往往會放棄最初的目標,通過達到實現(xiàn)類似目標的辦法,謀求愿望的滿足的做法就是代償行為。因此,建議家長適度地引導和鼓勵孩子多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讓孩子更多地體驗成功的感覺,增加自信心,從減少自己擅長事情上的患得患失開始,逐漸延伸到對待更多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