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期待孩子的轉變
發(fā)布時間:2020-10-16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育兒觀念:期待孩子的轉變
我班孩子軒軒,聰明且頑皮,還喜歡幫助同伴。但有一個毛病,就是總愛招惹同伴,
而且每次都是咬人家耳朵.總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許多家長也要求老師安排自己孩子遠離軒
軒,對此,我們耐心引導,也曾幾次利用接孩子時間把她的家長留下來進行溝通,家長表示
配合多囑咐自己的孩子,但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家長對此很苦惱、也很無奈。于是,我利用
暑期親自到軒軒的家里,與其媽媽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其目的就是進一步了解家長再
次問題上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針對情況分析原因,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策略,家園合力
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習慣。
在談話中我了解到:1.他家?guī)状鷽]見男孩,所以自從紫軒出生后就備受隔輩人寵愛,
其中有個姨奶奶,更是愛軒軒,每次抱他時又是親,又是咬的。2.軒軒的爸爸脾氣不好,說
說不聽就對孩子又打又鬧。到此情況,我豁然開朗,感覺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于是
從一下幾個反方面與家長進行了交流。首先,針對軒軒在園每次招惹同伴的對象來分析,他(大學生范文網 wwW.1467.CoM.cN)
很有可能是喜歡誰,邊去招惹誰。因為他所招惹的孩子大多是他喜歡的,而且大多都是咬耳
朵,與其從小的被愛經歷有關系。其次對家長提出了要求: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讓孩子
明確表達愛的方式。再有就是多鼓勵、引導。家長對此次談話表示滿意,并認識到自己之前
并不了解孩子,表示以后要經常和老師溝通,配合老師共促孩子進步。
分析與反思
我覺得這是一次成功的家訪,我們共同找出了問題的所在,家長也認識到自己教育上
的不足。相信孩子在新學期定會有令人滿意的轉變。其實家訪是一種藝術,家訪更是一種智
慧。有時一次成功的家訪能挽救一個靈魂。如果說教育是一門永恒的藝術,而家訪卻是這門
永恒藝術當中的一朵“奇葩”,如能好好地運用它,它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觀念:家風改變,孩子改變
家風看起來離我們很遠,其實很近。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規(guī)矩,就是由此形成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家長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會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價值觀、人生觀的確立,也就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成功與失敗。我們常說看孩子基本可了解這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對孩子影響很大。家風改變,孩子改變。
古代成功人士大多都有著嚴謹?shù)募绎L,如北宋大政治家司馬光的家風是“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晚清重臣曾國藩,他著有《曾國藩家書》,他的家訓家風是“勤奮、儉樸、求學、務實”,以此來要求子女,一直為后人所傳承。
美國心理學家鮑姆令德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家庭中,因對孩子要求的高低不同和對孩子需求的反應敏感不同,存在權威、專制、溺愛、忽視四種家庭教養(yǎng)類型。試問我們自己是屬于哪種家教類型呢?
如果一個家庭的家風是這樣的:
夫妻爭吵甚至動手,孩子就會在爭斗的環(huán)境中形成野蠻的行為。試問在這樣的家庭關系中,能培養(yǎng)出真正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嗎?
如一次談話問孩子,你喜歡家里的誰呢?孩子說:“我喜歡姥姥?!薄盀槭裁矗俊薄耙驗槔牙褟膩聿淮蛭??!薄澳惆职?、媽媽呢?”“他們有時打我,爸爸有時還打媽媽。”在孩子稚嫩的話語中,一個孩子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顯而易見。所以這就是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際關系的建設,不注意情感投入、忽視維系良好家風的結果。
另外一個家庭給孩子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營造和諧家風。如孩子喜歡唱歌跳舞:在家里,通常是孩子當小主持人報節(jié)目,媽媽上前去表演,跳舞等。自娛自樂,歡聲笑語洋溢在家庭中;業(yè)余時間還一起親子運動、參加戶外活動等。
顯而易見,這不同的家風,培養(yǎng)出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家庭中不能沒有歌聲和笑聲,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家庭中必須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家庭中需要學習、工作,也需要游戲、休息;需要嚴肅,也需要活潑、幽默。如果家庭氣氛過于沉悶,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父母如果總繃著臉,孩子反而會敬而遠之;相反與孩子嬉笑打鬧,不僅不會讓家長有失“威嚴”,反而與孩子在一起歡樂地游戲,良好的親子溝通,孩子會更加信任你,反而和你更近。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睆亩沧阋娂绎L對孩子的重要性了。
總之,通過營造良好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建構文明和諧的家風,能有效提高家庭成員間的凝聚力,從而形成綜合的家庭教育力量,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營造健康向上家風,開始行動吧!
育兒觀念: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育兒觀念: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寶貝兒”、“小皇帝”,他們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理能力極差。
為了改變幼兒自理能力差的現(xiàn)象,我們從小班開始就注重培養(yǎng)幼兒自己洗手、自己吃飯、自己疊衣服等方面的能力。再逐漸加強幼兒在穿、脫衣服、系扣子等方面的培養(yǎng)。很大一部分幼兒經過老師的指導,在入園后能夠自己脫下外套并疊好,整齊地擺放在指定位置;在離園前能夠自己找到自己的外套,自己穿好并系上扣子。有的幼兒在穿衣服、系扣子時動作可能會慢些,但我并不著急去催他,實在不行就再手把手地教他一遍,再重復一遍要領;有的幼兒在系好扣子后會惹來小朋友的笑聲,這時我會提醒他:“孩子,你真能干,自己系好扣子了,只是沒看清楚,一不小心‘走錯門兒’了?!彼皖^一看,咧嘴笑了,接著就把扣子解開,重新系好??粗⒆觽冏约赫硪路恼J真勁,我真的很高興。
可是有不少幼兒早上來園后會嘟著小嘴來告家長的狀:“我媽媽不讓我自己穿衣服,她嫌我太慢了……”經過調查,我班確實有不少幼兒從早上起床穿衣、穿鞋到洗臉一直都是家長“全權包辦”,有的還要家長“喂飯”。其實,我們的孩子已經不小了,他們5歲了,可以學著照顧自己了。但是在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鍛煉,他們總認為孩子做的太慢,沒時間去等待,就搶先一步,替孩子完成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惰性,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而是家長做。
針對上述現(xiàn)象,我利用家園欄以“多給孩子點時間,讓他自己動手”為題,對家長朋友提了幾點建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家長開始注重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鍛煉,這不,連續(xù)一周來我班的大部分孩子早上起床后都是自己動手穿衣、穿鞋,自己洗臉、吃飯,有時還幫媽媽做家務。家長們見到我都笑著說:“我們的孩子真是長大了,懂事了,能干了?!蔽乙矔吲d地給與肯定。
如果我們能夠多給孩子一點時間,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育兒觀念: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育兒觀念: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一天下午放學時,小宇媽媽來接孩子的時候,向我講述了一件她感到驚訝不可思議的事情。早晨,小宇爸爸送孩子入園,孩子下車時,一不小心手指被車門夾了一個黃豆大的紫皰,爸爸見沒有什么事,于是就直接將孩子送入幼兒園了,沒有與老師交流孩子受傷的事,反打電話給孩子的媽媽了,告訴她孩子的手被車門夾了,沒什么大礙。放學時,小宇媽媽來園接孩子,小宇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涵涵小朋友打我了,還將我的手指打了一個大皰,老師批評了涵涵,涵涵跟我說:對不起”,小宇的媽媽聽了很生氣,認為這孩子怎么能說謊呢?便及時與我進行了溝通。我聽了當時也感到震驚!但我又一想,不能簡單地、武斷地認為孩子在說謊,便和小宇的媽媽進行了分析:
一是:孩子可以將想象當作現(xiàn)實了,涵涵小朋友經常會與同伴發(fā)生沖突,與人交往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小宇手指被夾的時候可能受到了爸爸的責怪,便把自己的“不小心”想象成了涵涵的攻擊性行為,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掩蓋自己的過失,成人應該原諒孩子的過失行為,教給孩子避免發(fā)生過失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責怪。
二是:孩子受了傷可能很希望得到別人(特別是家長和老師)的同情和關心,可是家長和老師都忽略了,或是反而有責怪的現(xiàn)象,于是孩子便找個對象跟自己說:“對不起”,進行自我安慰。對于感情細膩、敏感的孩子,成人在給予孩子同情和關心的同時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鼓勵孩子勇敢起來。另外,老師對某個孩子攻擊性行為的過多批評,可能造成了孩子心中的負面影響,是老師教育過程出現(xiàn)的失誤,發(fā)現(xiàn)問題后老師就忘引起足夠的重視。經過我的分析,小宇的媽媽一下子豁然開朗了,知道如何去做了。
要教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家長或老師應善待他們的謊言,根據不同情況客觀分析,對他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即使孩子有了錯誤,只要說了真話,就應肯定他們的做人之道,并引導他們不斷完善自己,不用打罵、懲罰、斥責等消極的方法對待孩子,或避免他們以謊言應付家長或老師,要與孩子成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如果是因為家長或老師的原因造成孩子說謊,家長或老師應檢討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并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思維和認知的發(fā)展水平,對他們做出合理的解釋。孩子說謊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成人應該細致了解從細微處入手,從而保護孩子脆弱的心靈。
育兒觀念:如何對待孩子的假日癥
1、張弛有度的假日活動
孩子喜歡看動畫片,放假可以允許他們多看一會兒,也喜歡游樂場的游戲。但也要學會節(jié)制自己,和家長溝通、安排內容豐富而有度、幫助孩子有計劃的學習做事。
2、培養(yǎng)“任務”意識
家長帶幼兒旅游盡可能提早一天回來,以便及早消除身體上的疲勞。通過一天的調整使幼兒的生物鐘恢復。
3、一個小小的“約定”
放假時和幼兒達成協(xié)議,在放假期間把你遇到的有趣的事情來園后和小朋友一同分享。
4、注意安排作息時間
父母要注意假日為幼兒安排合理作息時間,早起早睡、中午休息等。如果沒有合理的作息,幼兒來園就很不適應。
5、不暴飲不暴食
假期孩子最容易出現(xiàn)暴飲暴食、引起消化不良,來到幼兒園就會出現(xiàn)肚子不適的現(xiàn)象,影響孩子在園一日活動。要在假期為孩子進行合理飲食,不吃生冷食品、有規(guī)律的進餐。
6、不過度疲勞
假期家長會帶孩子到各地游玩,幼兒運動量較大,精神過度亢奮,家長需要給予適當調節(jié),有一定的時間讓幼兒恢復體力,還要在游玩時注意幼兒衣著,以防止孩子感冒。
育兒觀念:正確對待孩子的嫉妒心
我們班的寶寶年齡都在2-3歲,這個時候孩子的嫉妒心理是最難處理的問題。在自我意識萌芽的同時,每個孩子都會產生一定的嫉妒心。那么,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嫉妒心理呢?
1、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了解幼兒嫉妒的原因。
幼兒往往會對于擁有自己所沒有物品的同伴或者受到老師表揚的同伴表現(xiàn)出憤怒,這時教師需要正確引導,而不是大聲呵斥他。
2、盡量避免使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環(huán)境刺激,正確評價每個幼兒。
每個幼兒都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恰當?shù)谋頁P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而對于能力較弱的孩子,教師可以肯定他其他方面的優(yōu)點,告訴他哪一方面還存在不足,使幼兒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
3、轉化幼兒消極的嫉妒心理。
采取積極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極作用向積極方向轉化。如核桃看到紅花欄里自己的貼紙比別的小朋友少,老師可以鼓勵幼兒說:“瞧,你已經有三個小紅花了了,再有一顆愛護玩具的貼紙就可以跟其他寶寶一樣多了,加油哦!
4、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教育,如:講故事、做游戲,使幼兒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不可能各方面都勝過別人,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去彌補自己的不足。
育兒觀念:如何對待孩子發(fā)脾氣
我們班的寶寶都比較小,自我控制力還比較差,再加上在家里被爺爺奶奶慣著,平時都比較容易發(fā)發(fā)小脾氣,面對這些寶寶發(fā)脾氣,我們應該怎么辦了?
1、置之不理
孩子發(fā)脾氣時,你只管干你的事。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會受到鼓舞繼續(xù)鬧下去。這是最見效的方法。氣頭上的孩子,大人的說理、摟抱都不會太奏效。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孩子。孩子在最終放棄這個行為之前會加倍的哭鬧,你要堅持住,也可以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你不哭了咱們再一起玩?!辈灰嗾f。如果孩子哭鬧的更厲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時把這話重復一次。孩子不再發(fā)脾氣時,若無其事地歡迎孩子回來就行了:“過來吧,咱們去街上玩。”不要說:“你剛才哭真是太不懂事了,”一類話。
2、表揚和鼓勵
孩子不發(fā)脾氣時必須表揚他,但要注意說話方式。可以說:“你能安安靜靜地看畫書,我很高興,你真聽話?!辈灰f:“你沒有發(fā)脾氣,真是好孩子!”不要強調“發(fā)脾氣”這個詞。孩子發(fā)起氣時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為此應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獲得你的注意和表達他的沮喪情緒。示范給孩子正確的做法,告訴他你碰到困難時是怎么做的。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現(xiàn)時,更要關注他,給以表揚。
3、盡量避免誘發(fā)孩子發(fā)脾氣的場合和情境
如果任務或玩具太復雜了,孩子會因完不成、不會玩而沮喪,你可以把任務定得簡單點,讓孩子能夠完成。必要時提供幫助。當孩子變得急躁時,你可以給他一點提示,或說幾句鼓勵的話,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但不要包辦代替。應避免孩子過分疲勞或興奮。要在他玩的筋疲力盡和極度興奮之前,結束活動,以免孩子控制不住情緒。
4、不要讓孩子發(fā)脾氣來逃避責任
應讓孩子明白,發(fā)脾氣不能幫助他逃避任務。向孩子講清楚:他的任務若不干會給他懲罰;隨他怎么發(fā)脾氣,任務必須完成。如果孩子就是不完成,就給他應得的懲罰。懲罰之前先給他一些警告。懲罰之后讓他繼續(xù)完成任務。
6、馬上就地解決
這是控制發(fā)脾氣行為的關鍵。不要事后再懲罰孩子的行為。
育兒觀念:對待孩子要賞罰分明
育兒觀念:對待孩子要賞罰分明
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感到最高興的事什么?那莫過于得到老師獎賞的“小紅花”了,因為那說明自己某方面表現(xiàn)很棒,還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哦!這不,一上午,陳尹嘉小朋友就因為回答問題正確,積極參與表演活動等,一舉拿下了三枚小紅花,那個開心的心情溢于言表!
到了午餐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在很香地吃著,而我卻發(fā)現(xiàn)陳尹嘉小朋友吃飯時顯得那么的漫不經心,有一口沒一口在那捱時間??吹竭@,我催促了幾次,再過來看看,也沒見到多少進展??吹剿~頭上的三個小紅花,決定利用這個來刺激一下他!于是我就說:“陳尹嘉,如果你午飯吃不完的話,老師要收回一個小紅花,作為你剩飯的懲罰!”這一招果然有效!我剛說完,只見陳尹嘉小朋友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不一會兒,一碗飯就被他“消滅”了。吃完后,他把碗朝著我揚了揚,我立刻向他投去了贊許的目光!或許他為了再次向我證明他的實力,又去打了一碗湯喝掉了。
孩子表現(xiàn)棒是需要表揚的,但是,當他們“不棒”的時候,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對待呢?一般來說都是指責,說教,批評,甚至還有體罰的過激行為,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或不科學的方法。從今天這件事上我發(fā)現(xiàn),對待孩子也要做到賞罰分明!而我們很多的家長或老師都是重于表揚輕于懲罰,以至于有的孩子只能吃表揚不能吃批評,我的這種把懲罰從表揚中扣除的方法,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犯了錯就由好的行為相抵消,這樣會讓他更珍惜已經得到的榮譽,而避免犯錯后重新失去它。我想,在家庭教育里也一樣,好的行為可以有物質上的獎勵,但要告訴孩子,要想保住得到的獎勵或是再次獲得某種獎勵,那是一定不要犯錯誤的。
賞罰分明,就是在孩子面前展示了教育者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必須堅持的原則!這樣,孩子的行為就一定會有自律地良性發(fā)展了。
“獨一代”父母的育兒觀念需轉變
當前,生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第一代獨生子女陸續(xù)進入婚育期,受到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他們的子女多數(shù)也是獨生子女,從而產生“第二代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身份賦予“獨一代”的特點多年來飽受社會的指責和質疑,現(xiàn)在,這種質疑又擴展到他們能否養(yǎng)育好“獨二代”。
《第二代獨生子女飲食狀況研究報告》通過了解“獨二代”的飲食行為及其父母“獨一代”的飲食行為、飲食觀念,來分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透視出了“獨一代”在子女養(yǎng)育上的現(xiàn)狀。
“洋快餐”與“身教”差
“第二代獨生子女飲食狀況研究”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lián)合默克保健食品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沈陽4個城市的22所幼兒園進行分層整群抽樣,共有3093個家庭接受了調查。
調查顯示,兩成“獨二代”常吃洋快餐,而且父母均為獨生子女的“雙獨家庭”幼兒經常吃洋快餐的比例高于父母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看出,成長于洋快餐在中國迅速發(fā)展時期的“獨一代”,很多人習慣了洋快餐帶來的生活方式改變,但并未意識到其可能給幼兒帶來的后果。
調查還發(fā)現(xiàn),“獨一代”在自身的飲食行為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三餐規(guī)律的比例、吃早餐的比例都不如孩子的理想,不健康的飲食偏好如口味偏咸、偏愛甜食、喜歡油炸食品、方便食品等不健康飲食偏好仍然在他們當中廣泛存在,并對孩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調查顯示,四成“獨二代”經常吃零食以及膨化食品、碳酸飲料、油炸食品等“垃圾食品”,另外,肥胖幼兒吃“垃圾食品”要多于其他幼兒。
調查認為,這些顯示出“獨一代”父母在對孩子進行飲食教養(yǎng)過程中“身教”差的特點,他們面臨著如何以自身的行動為榜樣,為孩子的良好習慣帶好頭的挑戰(zhàn)。
隔代撫養(yǎng)與“肥胖幼兒”
調查還顯示,在父母均為獨生子女的“雙獨家庭”中,幼兒的飲食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決定和照顧的比例要明顯高于非雙獨家庭,“雙獨家庭”存在著嚴重的隔代撫養(yǎng)問題。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在“雙獨家庭”中年輕父母或許缺乏照顧孩子的經驗。
調查同時發(fā)現(xiàn),越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的孩子,肥胖率越高,其數(shù)據均高于消瘦組和正常組的孩子。究其原因,可能是祖父母心疼孩子,給小孩提供的食物過多。這與其他國家的研究結果是相吻合的。與此同時,喂食孩子的現(xiàn)象也非常嚴重,半數(shù)幼兒有喂食現(xiàn)象,且隔代撫養(yǎng)會更多地采取說教、引誘、強迫、威脅等辦法讓孩子吃飯。
耐人尋味的是,超過半數(shù)的“獨一代”父母對孩子體重的評價存在著嚴重的偏差,肥胖幼兒在他們的評價中更多地被認為是“體質好”。調查認為,過于肥胖不僅危害孩子的生理健康,而且會對學習能力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帶來心理問題。作為父母的“獨一代”,一方面要改變自身飲食知識不夠系統(tǒng)、全面,營養(yǎng)意識淡薄,不將營養(yǎng)學知識用來安排膳食的情況,另一方面,還要重視起隔代撫養(yǎng)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幫助祖輩對錯誤的飲食觀念進行轉變。
文化程度與“吃什么”
調查顯示,“獨一代”父母的文化程度決定著“獨二代”孩子吃什么。
以零食為例,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幼兒常吃的零食有所差異。父母為初中學歷的幼兒,吃香腸等加工肉類食品,方便、膨化食品、碳酸飲料、油炸食品的比例要遠高于父母文化程度較高的幼兒??梢?,“獨一代”父母的文化程度決定著他們的孩子更多地吃健康食品還是吃“垃圾食品”。
一些食品廣告大大地影響了“獨一代”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對食物的選擇。對于部分廣告鼓勵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文化程度較低的父母可能會不辨良莠。調查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食品廣告,尤其是“垃圾食品”廣告的監(jiān)管,同時建議父母減少孩子看這類廣告的時間。
調查還顯示,在對父輩的育兒經驗方面,無論文化程度高低,大多數(shù)“獨一代”認為父輩的育兒觀念不合時宜,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獨一代”,越不認同父輩的育兒經驗。
這種對長輩經驗的不認同,使“獨一代”在了解營養(yǎng)學知識的時候,更多地求助于有經驗的同齡人,或是通過互聯(lián)網和相關書籍來了解。調查認為,當前大眾傳媒所傳播的信息良莠不齊,各種營養(yǎng)書籍說法不一,甚至會相互矛盾。針對“獨一代”父母的這些特點,調查建議要規(guī)范當前的大眾媒體,提高大眾媒體傳播知識的科學性。
總之,這次調查發(fā)現(xiàn),“獨一代”作為父母在養(yǎng)育子女方面上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改變飲食觀念已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