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育兒心得: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

發(fā)布時間:2020-10-14 幼兒園好孩子說課稿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育兒心得: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

要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揚和鼓勵。特別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她們多么需要得到父母的贊許,老師的表揚,同伴的肯定。因此,我覺得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

(一)表揚能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我女兒開始不喜歡彈鋼琴,小屁股一上琴凳總坐不到15分鐘,我很苦惱。曾試過換老師,也試過打罵,都不見成效。后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nèi)ノ幕瘜m學琴時,女兒看到哥哥姐姐純熟的演奏,就動情地聽著,舍不得離開,這時我隨口說:"我們思思這么聰明,以后一定比哥哥姐姐厲害!"不料這節(jié)課她學得特別認真,鋼琴老師還乘機給她一朵小紅花?;丶业穆飞希芘d奮,我深受感觸。以后每次彈鋼琴時,我用各種方法表揚她,進步確實很快,練琴的興趣也高了。m.debasrideb.com

(二)表揚能使孩子自我肯定,增強自信心。女兒剛轉到新蕾幼兒園時,膽子特別曉,上課不舉手,不和小朋友玩,有時還哭鼻子。陳老師一接手就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常常同我交流,千方百計想辦法幫助她,還讓小朋友陪她玩,上課常常表揚她。記得那時,孩子回家常常說這句話:"媽媽,今天陳老師表揚我了!"看著她開心的笑容,自信的表情,我打心眼里高興?,F(xiàn)在孩子上課不再膽怯了,還常常自告奮勇上臺表演。我感謝陳老師對她的肯定和鼓勵,這將會使女兒一生受益。

(三)表揚能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品質(zhì),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現(xiàn)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要求,過多地呵護使孩子失去生存的能力。我經(jīng)常教育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八"節(jié)那陣子,我看到我每天洗碗很辛苦,就對我說:"媽媽,我長大一定幫你做很多很多事情。"我靈機一動,說:"好啊,今天你幫我洗碗,怎么樣?"她高興地答應了。我就手把手教她方法,她學得很快,我贊揚她,還寫了日記。第二天老師在班級中讀了她的日記,回到家就別提有多高興了。以后她能時時做到自己地事自己做,還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這樣既鍛煉了能力,也磨練了孩子的意志。

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我希望父母們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多給孩子一些贊賞和鼓勵,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好樣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心得:你會表揚孩子嗎?


育兒心得:你會表揚孩子嗎?

學習內(nèi)容:表揚是對孩子的認同和信任,您學會了嗎?(參考《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21卷P4)

表揚是鼓勵是認同是信任,不僅給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及時的表揚是需要的,但如何正確地表揚小孩,是值的我們?nèi)ド钏佳芯康膯栴},因為表揚不好,會起反面效果.對此題目,我有很深的體會:

寶貝從小到大,我沒少表揚她,從小寶寶開始就在各中生活瑣事里找機會表揚她,例如:幫我疊衣服,我會說:“寶貝真乖”,畫畫的好,我會說“寶貝太厲害了,長大了,就成小畫家了”,總之可以表揚的,我都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表揚她,也總能看到她得意的表情,但我漸漸的發(fā)現(xiàn),她接受不了批評,比如:數(shù)學題目沒答全對,錯了幾題,我叫她改正回來,她就不高興了,說不答了;有一次講新聞播報,我說寶貝,那句話這樣說會更好,她就不高興了,嘴一翹,說不播了,播報紙一扔,就走了;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我越來越覺的表揚太多了,對她的成長反而起了負面作用,所以我就上網(wǎng),找書,努力地給自己補充教育知識。

得出以下幾個結論和大家分享一下:

1.表揚孩子不要太多,注意要掌握適度的量,而且要注意有表揚必須有適當?shù)呐u,不能只表揚不批評。糾正:現(xiàn)在寶貝做題目答滿分了,我會說“嗯,這次寶貝認真答題了,所以全部答對了,下次也要用心答題,不能粗心,三心二意.有時候寶貝答錯了,也沒關系,寶貝努力再重答,答對了,一樣的棒棒.”這樣下次她答錯的時候,就不會再發(fā)脾氣,會耐心的再去重做。

2.表揚孩子要表揚孩子的行為,不要表揚孩子本身。糾正:現(xiàn)在寶貝幫我疊衣服,我會說:“寶貝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幫媽媽分擔家務了,媽媽感到很幸?!?這會讓孩子明白孝順父母是一種個人美德,讓會因為自己擁有了這種美德而開心。

3.表揚孩子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吝嗇。糾正:現(xiàn)在寶貝畫畫的好,我會說“嗯,還不錯,但如果這里再改進一下,會不會看起來更好看點呢?”

總之:表揚是要講究技巧的,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跟孩子交流,只有在正確的表揚下,才會讓寶貝們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好孩子不是“管”出來而是“慣”出來的


美國作家杰克·霍吉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泵\的基石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行為?!傲晳T”猶如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沖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人生的方向盤。

同事們都羨慕我有個好女兒:省心,自覺,不用管。我告訴他們: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是“慣”出來的。這里的“慣”不是嬌慣,而是幫助她養(yǎng)成好習慣。

習慣是由多次重復的行為形成的,因此,要培養(yǎng)好習慣得從平時的行為抓起。孩子平時大部分時間在學校,作為父母,主要是雙休日和寒、暑假對孩子的管理和引導。

女兒讀小學時,每年的暑假我們家都有一段時間的“真空”:她爸爸白天在外面做生意,我要參加學校組織的旅游,一連六七天沒人管孩子,怎么辦呢?我想出了一個“遙控”的辦法:和孩子一起制訂一份作息時間表和計劃書,然后讓她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詳細的作息時間已經(jīng)忘記了,我只大致記得每天要有這樣幾項內(nèi)容:進行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畫三幅小國畫,寫三張(16開大小的)毛筆字,吹一個小時的長笛,做一個小時的作業(yè),然后看電視,睡午覺,看書??措娨曇羞x擇性,買一份《中國電視報》,圈出適合她看并且她也喜歡看的節(jié)目,定時看,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兩小時。

計劃訂好之后,畫一張表,每天登記,完成一項打一個勾,完不成的第二天補上??傮w完成得好的獎勵,否則處罰。

日復一日之后,孩子的習慣慢慢養(yǎng)成了,無論父母在家不在家,該做什么的時候,她會自覺去做,后來再大一些,她就可以自己為自己訂計劃了。

女兒剛參加完高考,考前她們高中提前17天讓學生在家里復習。我照常到校上班,她爸爸照常忙他的餐館,就她一個人在家里復習。頭兩天放假,她收拾屋子,整理書籍資料,歸類,訂考前復習計劃,稍作調(diào)整、放松。從第三天起,便進入了有條不紊的自學。有時候,我和她爸在餐館里忙到晚上近十點鐘才回家,女兒一個人仍在她的房間里安靜地學習,電視、電腦都沒隨便開。倒是我們回去之后,她才過來和我們一起看看《藝術人生》、《人物》、《央視論壇》、《新聞調(diào)查》等電視節(jié)目,23∶00前睡覺。

又逢暑假,孩子們興奮,父母們憂心忡忡,巴不得學校天天上課。其實假期是培養(yǎng)孩子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學習能力的絕好機會,關鍵是父母如何遙控,孩子如何自控。建議父母學一點“放風箏”的技巧: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制訂一份覆蓋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的計劃,然后抓住這根“線”,讓孩子在假期“飛得高,飛得遠”,又不偏離“軌道”。

好習慣養(yǎng)成之后,的確有“一勞永逸”之效。依照這個推論:多次重復的行為變成習慣,習慣決定性格,而性格最終決定人的命運。這樣看來,對孩子習慣的培養(yǎng)就真不是一件小事了。

四月育兒心得:多表揚孩子


四月育兒心得:多表揚孩子

轉眼我家小燁6歲了,在家和幼兒園的成長過程中,有說不完的喜怒哀樂,借此和大家一起分享。記得她4歲前,比較活躍,過于活潑,似乎覺的有點鬧,在那時,我就開始覺得再不嚴厲的話就不好了,俗話說要作“規(guī)矩”了。于是有一段時間我對她很嚴厲,從這之后,小燁在爸爸面前有點乖乖了,媽媽和奶奶的話有時都不聽的,也有可能是我們家長方法不夠妥當或缺少耐心吧!每每這時,我就站出來,她也無奈的聽從了,但看的出來,小燁她本身就很不情愿,一段時間后,她又發(fā)生了其它方面的變化,似乎更加黏媽媽了,卻對我有了生疏的感覺,不愛和我在一起,我也覺的她和我不太親熱了。在一次陪小燁學舞蹈的過程中,我讓小燁把學來的本領教給爸爸,讓她當上小老師,她一下子積極性高漲,有模有樣的當起了小老師,這下似乎又回到以前小父小女親熱和諧的氛圍了。我也一直保持著和小燁一起多互動,對她多溫柔些,自然而然地感覺小燁比以前進步多了,聽話了,我想孩子們心理應該會比大人們更加敏感。在此總結,在育兒的過程中,在適當?shù)臅r候,多跟孩子互動,多夸孩子,多表揚孩子,這樣就走的更親近。

好孩子不是夸出來的


我們小時候,育兒理論是,什么都是孩子的錯。

這個小孩不聽話;那個小孩不用功;這個小孩調(diào)皮搗蛋;那個小孩撒謊騙人。

70、80后,很少聽到?jīng)]有挨過打的孩子。拎起來打屁股是正常的。用皮帶綁起來抽,拿著搟面杖輪,甚至直接扇耳光,也都有聽說過。

我也挨過打。打得最重的那次,是五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50分。我媽按著我,我爸打,拿塊小木板,噼里啪啦,伴隨著我拼命的嚎叫聲,記憶深刻。我皮厚,屁股沒有被腫,后來小升初,我數(shù)學96分。

終于輪到我們做父母,結果育兒理論變成了,什么都是父母的錯。

父母沒有盡到責任,沒有精心專心,沒有有效陪伴,沒有教養(yǎng)內(nèi)涵,沒有經(jīng)濟能力去買幾百萬的學區(qū)房,沒有掙得贏家人生,你看人家王思聰。

頭頭是道,句句在理,還真是這么回事兒。可是怎么聽,怎么心酸,請允許我先去墻角里哭一會兒再來。

我是一個焦慮的母親,自從有孩子以后,一直自發(fā)自覺的拼命努力學習??戳撕芏鄡和逃龝?。書里講的都是正面鼓勵,積極贊美,用心陪伴;附著圖文并茂的介紹,如何開發(fā),如何獎勵,如何鼓舞,如何正面引導,但是沒看到哪本書,有提到懲罰,就算提到,也是僅僅是在陳述弊端。

一句話現(xiàn)代育兒理論的基點是:孩子們都是天使,懲罰天使的必然是魔鬼。你是不是想下地獄?

如果說,我們那一代是嚇大的,現(xiàn)在的孩子就是哄大的。

懲罰成了一個禁忌的話題,縮頭縮腦的沉浸到陰影里面。每個熊孩子都是寵愛一身,滿腹經(jīng)綸的小皇帝。天文地理,國學英語,無所不知,可是行為粗魯,自私冷漠,無視規(guī)矩。

父母徹底淪落成了給孩子們打工的奴隸,威嚴掃地,毫無控制力。

帶孩子去參加試聽課,開課之前,十幾個孩子滿地亂跑,大喊大叫。有個六七歲的男孩子,跑到講臺上,邊扭屁股邊脫褲子,讓大家都看到里面的小內(nèi)褲。他媽媽就坐在人群里面看著他,用自己的手指刮自己的臉,意思說羞羞。

他的舉動成功的引起所有小孩子的注意,小孩子們都圍著他笑。他把褲子拉上去又脫,反反復復脫三次。孩子的媽媽,一直坐在人群中,開始是用手勢表示羞羞,后來見不管用,索性扭過頭去不看自己的兒子。

作為媽媽,我明白,這個媽媽不是不想管,管不了。她比誰都更明白,若是出言制止,將會當場上演一出怎樣的鬧劇。

當她的兒子終于第三次把褲子提上去的時候,這個媽媽居然做鼓掌的樣子,對于提上褲子的動作,表示鼓勵。

我相信這個媽媽一定也讀了很多的育兒書,因為都說教育要,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積極贊美,才會不傷害孩子脆弱心靈中,任意一個小小的角,才會讓孩子自由成長,快樂童年,人生陽光。

我確信所有的人做了父母之后,對孩子說過的最多的話,絕對不是“我愛你”,而是“不行”,“不要”,“不可以”!

而且,流血流汗的努力拼命,實現(xiàn)自己更美好的價值,是一件從來沒有被編進人生的程序的事情。人類的價值觀完全是后天社會屬性的表現(xiàn)。吃飽喝足,少出力,多偷懶,找個地方躺下來曬著,才是人性的本能。

所以,從我這個粗魯母親的角度來看,在育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絕對不是如暴風雨一樣猛砸下來的贊美和鼓勵,也不是永遠細聲慢語的耐心陪伴。育兒中最重要的是:制定規(guī)矩,透明公平,獎罰分明。

孟子三千年前就說過: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我婆婆在她的院墻邊種了很多薔薇,每年她都要花很多時間去修理。薔薇科的植物都帶刺,修理一整墻的薔薇,并不是一件美事。

有一次我問:“讓它長成自然的樣子,也省了你的事兒,不好么?”

我婆婆搖頭:“養(yǎng)花,七分靠管,三分靠剪。單澆水施肥是不行的,剪不能隨便亂剪,但是想要它盛開到荼蘼,就要及時剪?!?/p>

人也是一種動物。教育的本質(zhì),其實是在努力泯滅人類骨子里面存留下來野蠻天性,把一個軟軟,瞇著眼的小動物訓練成一個遵守規(guī)矩的人。整個社會規(guī)范也不過就是一堆堆人給自己制定下的規(guī)矩,框定了自己,也方便了自己。

所以人在江湖,想走得快,想吃的開,絕對不是張揚自我,恣意妄為,而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有一次我一個人帶著兩孩子趕火車。子覓看見別的小孩吃巧克力,她也要。我包里有巧克力,但是檢票的時候,抱著她,牽著思迪,拉著箱子,背著自己的包,還垮了一個袋子。我實在是沒辦法掏出巧克力,撕開袋子。還要提防著她不會把巧克力掉地下,或者化在手里,摸得滿臉都是巧克力。我給她說:“等一會兒,上了車就給你?!?/p>

也許是餓了,也許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面,她煩躁不安,被拒絕后,就開始發(fā)脾氣,坐到地上,嚎啕大哭。

火車站的地有多臟,我就不形容了。我試圖去把她拉起來,她全身的力量,拼命往下拽。子覓是個很胖的小妞,那時三歲,差不多三十斤了,跟個秤砣一樣,根本拽不起來。

一個卷毛混血兒在地上嚎叫,恨不得全候車廳的人都來圍觀。人越多她哭的越厲害,我怎么提也提不起來。所有人的票都剪完了,再不走就晚了。

我沒辦法,咬著牙,使勁的把她提起來,她還想再往下墜,還沒等她再坐下去,我手起手落的就狠狠的在肉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子覓被震住了,一下子就止住了哭聲,驚恐地看著我。

我把她抱起來,讓她勾住我的脖子,我厲聲厲氣地說:“不許再哭了。抱住我,我們上火車?!?/p>

旁邊思迪看到媽媽發(fā)脾氣了,也是有些驚恐。跟著我拼命的跑,沒有和平常一下,喊累喊跑不動。

我如逃難一樣,跑上車。還沒坐定,火車就開了。

我是個粗魯?shù)哪赣H,思迪子覓,我都打過屁股和掌心。不過現(xiàn)場拎起來,當著人的面揮手就是一巴掌的次數(shù)非常少見,所以這一次,我一輩子都會記得。

我想如果把這拍了視頻,請專家點評。肯定會說,今天子覓的表現(xiàn)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她能坐在地上哭,那是因為平常的時候,我對她放任。打孩子是不對的,尤其當烏泱泱好幾百號人。還會有更有效的建議是,最好不要一個人帶著兩個幼齡孩子的出門,火車站是非常危險的地方,總要有個照應……

很有道理,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活在當口,我首先要完成的事,趕上這輛火車。其他的事兒,容我喘過氣來再說。

真實生活中,有很多當口,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如說的那樣,細心耐心,閑庭信步。這就需要成人和孩子之間建立一種相互馴養(yǎng)的默契關系,彼此知道對方的底線,遵守游戲規(guī)則,才能一起快速的走過。

如果說我這次是一個意外事件,那我朋友兒子挨打,則是厚積薄發(fā)的必然。

我朋友的兒子三歲時,喜歡拿家里廁所刷,當作一柄劍迎風揮舞。為了增加效果,自己還會去馬桶坑里沾點水,甩的客廳里一地水點。

讓我們坐下來慢慢說,三歲左右,是從嬰兒期到幼兒期的一個轉型。孩子們需要不停的挑釁父母的極限,從中證實自己對于世界的認知,探索自身能力,吸引注意力,擴張自己的根據(jù)地。

給他買塑料劍,木頭劍,甚至干凈沒用過的馬桶刷,爸爸媽媽陪著舞,都沒有用。因為兒子知道,只要他一揮馬桶刷,所有的大人都會朝他靠攏。五千年前,周幽王烽火戲諸,也就這么個效果,不過結果更慘烈,丟了了整個帝國。

有陣子,他們把馬桶刷藏起來呀。問題是,去朋友家玩,兒子會把別人的馬桶刷拿出來,在別人家的客廳里舞,可以腦補一下尷尬指數(shù)。

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很想知道,對此有什么辦法?不是分析原因,不是提出看法,而是有什么有效意見,可以改變這個客廳地板上橫著一個滴水的馬桶刷的問題?

后來我朋友有一次,把兒子提起來,褲子拽下來,朝著屁股啪啪啪一頓。兒子白白的屁股上,全是紅色的巴掌印。打完之后,他把自己鎖洗手間里,看著自己嗡嗡發(fā)麻的手,對著鏡子說:“你真是個不稱職的父親?!?/p>

從此兒子知道,玩馬桶刷會屁股疼。在自己長得比爸爸高之前,這個家里還是老爸的地盤。偶然還會偷偷再玩一下,阿姨警告:“再玩,我就去告訴你爸爸?!眱鹤右荒槻粷M,摸摸屁股,也就放棄了。

現(xiàn)在兒子已經(jīng)十歲了,問他為什么那么愛玩馬桶刷。已經(jīng)長到一米五的半大小子一臉迷茫地搖頭,“怎么可能?你們在污蔑我?”

我并不是在推崇懲罰孩子,我是推崇制定規(guī)矩。規(guī)矩制定后一定要嚴格遵守,不可以輕易放棄。

成人不應該依仗自己更高更大更強壯更有力,把懲罰作為一種優(yōu)于孩子的特權。但是在育兒的問題上,懲罰也不應該是一個有意被淡化的話題。懲罰是一個鋒利的寶劍,可以切肉,也可以切手指頭,但是就因為怕切到手指頭而鎖到抽屜里面,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如果說,規(guī)矩是壘起來的墻,懲罰就是孩子們失控后,撞到墻上的蘑菇包,撞得越狠,記得越牢。孩子都是一個個的小人精,這次在這里撞到了,知道了疼,下次絕對盡早拐彎,只留個優(yōu)美背影。

這個世界原本沒有天生出來的好孩子。每個好孩子都是七分的贊美,三分的懲罰,十分守規(guī)矩。

父母和孩子,雙方協(xié)定,共同認可,在一起制定規(guī)矩。言必信,行必果,對于父母也對于子女。

契約精神,始于孩提。

育兒心得:孩子哭是好事


育兒心得:孩子哭是好事

有個朋友和我講小孩子哭是好事,哭多了不容易生病,之前婆婆也這么說,就針對這個問題我網(wǎng)上找了不少,不容易生病我覺得應該無關吧,適當?shù)目蘅梢栽黾訉殞毜姆位盍浚吐晭У拇蜷_,不能寶寶一哭就去哄,這樣寶寶會有依賴,雖然說嬰兒哭是鍛煉身體,但也要注意個"度".要注意孩子的情緒.我覺得不一定要用哭來取代這些,夢婷現(xiàn)在很喜歡叫,特別是一個人躺著的時候,很喜歡啊啊啊啊好大聲的叫,我覺得這樣應該就可以取代哭了吧。

夢婷一直以來就不怎么哭鬧的(無理取鬧的那種),我不像很多家長那樣,孩子一哭不管什么情況下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去抱起來,哦哦哦的哄得沒完,因為我知道那樣一旦習慣了,就老是要那樣整天抱著孩子哦哦哦哦個不停,婆婆就特別喜歡抱起寶寶就轉啊轉的,哦哦哦得沒完,所以我基本不喜歡婆婆帶孩子,我都是想盡辦法自己帶著,現(xiàn)在很多差不多和我一起生的朋友,他們總說寶寶太粘人,整天就在媽媽手上還要抱著,不然哭的不得了,因為寶寶一直也是我?guī)У?,很少讓婆婆他們帶的,不過夢婷不粘人的,現(xiàn)在誰都可以抱她,因為我平時就沒怎么抱著她,都是把寶寶放床上的,月子里基本都是睡覺,就是吃喝拉撒才起來,滿了月還是很愛睡覺,我基本不去打擾她,都是給她睡到自然醒,為什么呢?這孩子只要是睡到自然醒來她都不會哭的,反而醒來看到大人就笑,這點是我最喜歡的,特別喜歡她甜甜的笑容。

開始媽媽還說我,寶寶開始認生認人了,多讓婆婆抱去,不然到時候我會很辛苦的,到時候老粘著我,什么事都做不好,但是我堅決我自己的意念,怕就怕在一旦一些不良習慣一養(yǎng)成,那時候的辛苦應該要比現(xiàn)在這種辛苦要重不知道多少倍,我無法去想象,呵呵現(xiàn)在五個多月了,快六個月了,從懷寶寶到現(xiàn)在每天都過著很充實,甚至感覺不夠用,時間也過得飛快,寶寶開始和我做著拍手的動作了,我現(xiàn)在只要做拍手的動作她就跟著來:寶寶來,看著媽媽,和我一起拍拍手,拍拍手······她也動起來,只是兩只小手手不對拍,哈哈~~~動得很有勁,讓她趴著,看似沒有爬,拿東西放前面手手勾不到的,不過一會她就拿到了,應該是慢慢往前挪了的,嗯寶寶的每一個進步媽媽都很開心。

10月育兒知識:好孩子不是罰出來的


10月育兒知識:好孩子不是罰出來的

孩子的不當行為,往往是他們需要幫助的呼救信號,表示他們在睡眠、營養(yǎng)、放松、擁抱、親情、掌握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懲罰只能讓孩子的行為越來越糟糕。如果你希望孩子有責任心,善于體諒他人,避免懲罰是最重要的原則。成年人的平和心態(tài)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對他們大呼小叫。即使孩子讓你忍無可忍,你也要保持克制。

在美國非常有影響的“平和式教養(yǎng)法”創(chuàng)始人勞拉·馬卡姆博士,在北京舉辦了“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大型公益講座,她的觀點十幾年來幫助了無數(shù)家庭,贏得滿場觀眾強烈的共鳴。

不要打屁股、不要打耳光

“當你在氣頭上的時候,要避免行動?!眲诶f,你生氣的時候,是把孩子當成假想敵人在對待,于是采取的戰(zhàn)術要么是戰(zhàn)斗,要么是逃走,要么就是面對面僵持在那兒,這是所有哺乳動物面臨恐懼時的三種反應。你是孩子的榜樣,你說什么孩子不一定聽,但你的說話方式他一定會效仿。

勞拉建議,父母每當感到憤怒難忍就要爆發(fā)打人的時候,應該馬上采取“制怒三步曲”:停下,放下,深呼吸,讓自己恢復平靜。自己平靜下來才能夠跟孩子建立親情連接,有了這個連接之后,孩子才有可能配合你。情緒被接納的孩子,才能管控好情緒,進而管控好行為。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成天面對充滿怨恨、消極、沒有耐心的父母,他們的表現(xiàn)怎么可能變好?勞拉風趣地建議說,你可以嘗試給配偶一個甜蜜的吻(即使現(xiàn)在的婚姻狀態(tài)并不美滿),給孩子一個熱情的擁抱(即使他并不完美),找一位知己傾訴養(yǎng)孩子的艱難(即使不指望對方幫你解決問題);你也可以在房間內(nèi)張貼勵志語錄,將鍋碗暫時留在廚房里,先痛痛快快地洗個熱水澡;你還可以走出去看看日落,睡覺之前,找出三件事情表揚自己……總之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養(yǎng)育”成平和的父母。

不要吼叫、不要威脅

打孩子的父母也許是少數(shù),但幾乎沒有父母能做到不吼孩子。勞拉分析說,當人處于憤怒狀態(tài)時,體內(nèi)就充滿了攻擊性荷爾蒙,內(nèi)心的“小我”便被激活,危險信號燈亮起,大聲吼叫的沖動就出來了——為什么你就不能乖一點兒?你讓我感到難堪,人們都在看我們!我到底做錯了什么,你又這樣大發(fā)脾氣?我現(xiàn)在沒有時間處理這事!你為什么這樣對我……

吼叫、威脅、懲罰會破壞人一整天的心情,會使矛盾升級,使一陣旋風演變?yōu)楸╋L驟雨。勞拉形象地比喻說,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帶著一個“情緒的包袱”,比如某人失去了親人,他特別想哭又不能哭出來,就把這種情緒壓回那個情緒的包袱里頭,就會帶來僵硬、逃離或者戰(zhàn)斗的反應。

對抗就是憤怒情緒的爆發(fā),特別是當孩子老干壞事,或者老是在那兒哼哼嘰嘰的,或者和大人非常對抗,老是跟你較勁的時候,你可能想打人,想使用暴力。但以氣治氣是不好的,要知道孩子這些癥狀,都是他心里有一種未滿足情緒的表現(xiàn)。勞拉建議,要盡量避免脫口說“不”,而是說“是”,要讓孩子明白你理解他的情緒,不要急著解釋、討論、懊悔、指責、建議、分析他情緒波動的原因,不要試圖“安慰”他(好了,好了,別哭了,夠了?。灰獜娖人褂谜Z言進行表達(你怎么啦?哭什么呀?)在他安靜下來之前,你無需多言。你的鎮(zhèn)定、擁抱和等待才是最重要的。

勞拉還認為父母其實沒有必要立刻糾正孩子或者解決問題,“你需要做的只是保持關注。孩子并不真的想要那個他哭喊著想要的東西。他需要的是你的關愛,要你感受他的糾結、失望、憤怒和痛苦。你只需對他表現(xiàn)出關愛,一切都會煙消云散。”

具體操作上,勞拉說,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提高了嗓門,請馬上停下來,深呼吸,然后說,“噢,對不起,我不應該那樣說……我們再來一遍……我的意思是說……”當你這樣用無條件的愛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為孩子做出自我調(diào)整的榜樣,就會馬上看到積極的效果,看到孩子糾正自己的行為。

育兒心得:表揚激勵每一個孩子


育兒心得:表揚激勵每一個孩子

作為小班教師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要有足夠的耐心。小班的孩子小,他們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教師的幫助,這些瑣碎的事,老師絕對不能視而不見,這需要老師耐心的引導。小班孩子理解能力較差,好奇心又特別強,什么東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時候孩子之間為了搶玩具要動手打人、鬧矛盾。而老師要熱心的幫助他們,并妥善的解決問題,不能冷落了某個孩子,要把溫暖送給每一位寶寶。特別是對于剛入園哭鬧的孩子,老師沒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對陌生環(huán)境需要適應,老師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們交流,多帶他們熟悉環(huán)境和周圍的小朋友。還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愛好,先和他們交上朋友,讓孩子喜歡和老師一起玩,讓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開心,這樣,他們會很快適應的。哭鬧幼兒情緒安定下來,再慢慢引導幼兒培養(yǎng)其規(guī)矩和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多以鼓勵和表揚去激勵每一個孩子,無論孩子取得了什么樣的進步,老師要及時給予表揚,還要及時的擁抱,親吻孩子,或送給孩子小禮物,要讓孩子從老師的身上感受到媽媽的溫暖與和藹可親。同時還要細心觀察每一位幼兒的表現(xiàn),如:寶寶的飯量,挑食情況;寶寶的大小便習慣;睡覺規(guī)律等等。小班老師不但要多和孩子溝通,還要與家長交流,孩子一天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表現(xiàn)情況等,都要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過交流,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師是值得信任的。通過交流,教師也可以獲取更多的意見的建議,讓家長很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師進行家園共育工作。

總之,作為小班教師必須從自己的點滴做起,謙虛謹慎,耐心細致,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把每件事情,每項工作做的更好,讓每個寶寶得到更周到、更細心的照顧,讓每位寶寶更聰明、更可愛、更健康。

好教育是“騙”出來的 !


大家有沒聽過:騙誰都行千萬別騙小孩!可小編今天偏偏推薦一篇犀利文,詳述教育中“騙”的種種手法和成果,希望給父母一份“另類”的育兒思路,樹立起自己的家教新方法。

教育最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教育其實可以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最好的教育原來是“騙”孩子們,告訴他是最優(yōu)秀的就行了。

有首歌叫《霧里看花》,有句歌詞是這樣的: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世界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面對生活,也許我們得有一雙慧眼,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一直跟家長們說,我們最好睜一眼,閉一眼。

用睜著的那只眼去看孩子的優(yōu)點,長處和潛力,對孩子的缺點,不足和問題,我們?nèi)绻荛]起眼睛,那些缺點、不足和問題就不存在了。

學會欺騙可能是教育最高境界

有些家長很聰明,他曾反問我說,那不是自欺欺人嗎?這些家長也許不知道,學會“欺騙”可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個媽媽去開幼兒園家長會,結果老師告訴這個媽媽,他的孩子全班最差,最多坐三分鐘就會分心。這位媽媽回去以后“騙”孩子說:老師表揚你了,說你現(xiàn)在能坐三分呢,進步很大。

孩子非常興奮。他慢慢能坐住五分鐘、十分鐘了……這位媽媽就用這種“騙”的方法一直把孩子“騙”進了清華大學。

一位一年級小朋友語文只考了12分,老師問他為什么考不好,他說對語文不感興趣,上課沒認真聽。老師“騙”他說:“你不感興趣,沒認真聽都能考12分,說明你太厲害了。如果稍微花一點時間的話,一定會更好的。”

下次這個孩子考了20分,老師又夸張的說他很聰明,稍微用點力就進步這么多,這個孩子在老師的“騙術”下,一直不斷用力,最后成績越來越好。

這個老師用這個方法“騙”到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他創(chuàng)造了中國教育的神話,無論他接手的是多差的班級,經(jīng)過一年的教育,他的班級就不再有一個差生,每次班級分都是全市第一名,遙遙領先于其他學校。

“羅森塔爾”效應

有一個世界級的“大騙子”,叫羅森塔爾,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有一次他到一個學校,隨便挑了十幾個孩子,硬說他們是天才,結果八個月后,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真的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進步明顯,慢慢變成了天才。

這個“騙局”后來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也叫“期待效應”。幾乎任何一個學教育的老師都知道這個“騙局”。凡是能從中悟出點道理的,掌握這個“騙術”的,都成為優(yōu)秀老師了。

羅森塔爾效應(期待效應):

人們常這樣形象地說明期望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币胧挂粋€人發(fā)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期望對于人有巨大的影響,它如同一把雙刃劍,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消極的期望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fā)展。只有當人們正確地去確立目標時才有好的效應,通過實驗證明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是與老師的關注度成正比。

可惜的是,很多老師知道這個“騙局”,卻因為自己長有一雙慧眼,不能睜一眼閉一眼,而把孩子身上的問題看得清清楚楚,最后沒能成為最優(yōu)秀的老師。

教育其實可以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最好的教育原來是“騙”孩子們,告訴他是最優(yōu)秀的就行了。

經(jīng)常有家長向我說著自己的苦惱,說自己的孩子很幼稚,不像別人家的孩子懂事。一般我都會恭喜這位家長。因為,當一個孩子還比較幼稚的時候,他給了家長“騙”他的機會。

如果一個孩子看起來少年老成,他對父母的“騙”已經(jīng)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認為無聊,那么教育將失去一個最有力的武器。

為什么“騙”會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人的行為形成最大的秘密是:先定為,再裝為,后變?yōu)?。比如,我們希望孩子是個愛學習的人。就可以用以上三步來來實現(xiàn)。

◆先定為:用盡一切方式說孩子是愛學習的。對孩子說他是愛學習的好孩子。對別人說他是愛學習的好孩子。平時就把他當作是愛學習的好孩子對待。

◆再裝為: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對你說的話莫名其妙,但是當他經(jīng)常聽到別人把他當作愛學習的榜樣宣傳時,他就可能會去嘗試一下愛學習的感覺。一旦孩子有任何愛學習的表現(xiàn),立即會得到他人的肯定:他果然是個愛學習的孩子。那這個孩子就會在這些人面前表現(xiàn)得愛學習,即使不是真的愛學習,他裝也得裝成愛學習的樣子。周圍說他愛學習的人越多,他裝的范圍越廣;他周圍說他愛學習的人堅持越長時間,他裝的時間就越久。

◆后變?yōu)椋寒斶@個孩子經(jīng)常裝成愛學習的樣子,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種習慣。他覺得他就是這樣這樣的人,愛學習是他本來就有的狀態(tài),于是他真的成為愛學習的好孩子了。

“先定為、再裝為、后變?yōu)椤笔且环N三段式的教育方法,其成效是需要等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所以我們不能等到孩子上了學再去熏陶,恰恰可以早在孩子6個月時開始熏陶。比如,當你希望寶寶獨立睡覺,你需要的是強化他做到的那幾次自己獨立午睡的好行為,而不是一味強調(diào)他晚上不肯自己獨睡。

想讓別人變成什么樣的人,就以他是什么樣的人來對待他

俗話說,謊言說一千遍也會變成真理,如果所有人都相信某個人是什么人,那他一定會變成什么人。心理學家曾經(jīng)研究得出結論:想讓別人變成什么樣的人,就以他是什么樣的人來對待他。

優(yōu)秀的老師和父母正是有意或者無意遵循了這個原理,他們把孩子先定為優(yōu)秀的,聰明的,有愛心的……然后,孩子在這些老師或父母面前就裝成這種人,最后他們真的成為了這種人,老師或父母的教育也取得了成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你不斷告訴孩子他不夠優(yōu)秀的時候,其實你也是個“騙子”,只不過把孩子“騙成”了一個不優(yōu)秀的人而已。

這篇文章通篇講的都是“騙”,其實不管是把孩子騙得更為優(yōu)秀,還是騙得更不優(yōu)秀,這都是潛移默化的熏陶所導致的。就像向日葵總是喜歡向著陽光,陽光照在哪邊,孩子就偏向哪一邊。其實父母就是那束陽光,只要你做對了,孩子也就做對了,而“騙”就是給孩子轉方向的策略。

相關推薦

  • 育兒心得:你會表揚孩子嗎? 育兒心得:你會表揚孩子嗎? 學習內(nèi)容:表揚是對孩子的認同和信任,您學會了嗎?(參考《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21卷P4) 表揚是鼓勵是認同是信任,不僅給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2020-09-23 閱讀全文
  •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當年幼的孩子有點滴進步時,我們—定不要忘記夸獎他,這樣會給孩子增強自信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
    2021-12-10 閱讀全文
  • 好孩子不是“管”出來而是“慣”出來的 美國作家杰克·霍吉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泵\的基石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行為?!傲晳T”猶如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沖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人生...
    2021-01-11 閱讀全文
  • 四月育兒心得:多表揚孩子 四月育兒心得:多表揚孩子 轉眼我家小燁6歲了,在家和幼兒園的成長過程中,有說不完的喜怒哀樂,借此和大家一起分享。記得她4歲前,比較活躍,過于活潑,似乎覺的有點鬧,在那時,我就開始覺得再不嚴厲的話就不好...
    2020-08-25 閱讀全文
  • 好孩子是夸出來 導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倍覀兘o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夸夸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夸出來。 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2021-05-05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你會表揚孩子嗎? 學習內(nèi)容:表揚是對孩子的認同和信任,您學會了嗎?(參考《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21卷P4) 表揚是鼓勵是認同是信任,不僅給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2020-09-23 閱讀全文

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當年幼的孩子有點滴進步時,我們—定不要忘記夸獎他,這樣會給孩子增強自信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

2021-12-10 閱讀全文

美國作家杰克·霍吉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泵\的基石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行為?!傲晳T”猶如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沖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人生...

2021-01-11 閱讀全文

四月育兒心得:多表揚孩子 轉眼我家小燁6歲了,在家和幼兒園的成長過程中,有說不完的喜怒哀樂,借此和大家一起分享。記得她4歲前,比較活躍,過于活潑,似乎覺的有點鬧,在那時,我就開始覺得再不嚴厲的話就不好...

2020-08-25 閱讀全文

導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夸夸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夸出來。 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2021-05-0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