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家長請不要輕易為孩子許諾
發(fā)布時間:2020-10-10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 孩子挑食教育筆記育兒觀念:家長請不要輕易為孩子許諾
新學期開始了,班里又陸續(xù)迎來了幾位新入園的孩子,這讓我們原本忙碌的開學的準備
又增添了不少的困難,聽著他們的哭鬧聲又讓我們回到了剛接收小班時的樣子,好在他
們的適應能力比較強,一周過去后,他們已經(jīng)基本融入了新的環(huán)境,適應了幼兒園生活
,這讓我們緊張的心情稍微松了口氣,在剛?cè)雸@的孩子中有個叫崔靖浩的孩子特別吸引
我們的注意。
崔靖浩與別的新入園的孩子不同,他剛來到班里時,沒有哭鬧的現(xiàn)象而是非常的安靜,
雖然他的媽媽說他曾上過幼兒園,但他轉(zhuǎn)園后的表現(xiàn)的未免也太乖了,我和張老師在安
撫好其他孩子的同時也很注意觀察他,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表現(xiàn)得很好,我們以為他真
正的融入了集體,同時他的媽媽想讓他在幼兒園吃飯,事情就在他在幼兒園里吃飯的這
幾天開始了,他開始了與我們的“對抗”,先是無休止的哭鬧,再就是拒絕吃飯,幾天m.debasrideb.com
下來我們也被折騰得夠嗆,我們用盡了“哄”、“喂”、“講道理”等所有的方法都無
濟于事,針對他的情況我們對他的媽媽做了溝通,可他媽媽的態(tài)度卻很不屑,只是說他
哭一陣就沒事了,但這樣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我們接練幾天找媽媽談話、溝通,可也
無濟于事。
現(xiàn)在的崔靖浩表現(xiàn)的好多了,已開始了在幼兒園吃午飯,苦惱的次數(shù)逐漸減少,這讓我
們感到很欣慰,現(xiàn)在我們時時對他的好行為及表現(xiàn)表示鼓勵,并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他,
,讓他樹立自信。這件事情之后我們也找到了他反常行為的根源在哪里,那就是家長的
輕易許諾,也許在我們大人心里隨口說出來的話不算什么,但他們畢竟是孩子,我們隨
便說的話他們就會當真,崔靖浩來上幼兒園時他的媽媽就對他許下了很多的承諾,比如
:放學后我給你買XX;今天是最后一天在幼兒園吃飯,明天我們就回家吃等等,可是這
些諾言一句也沒實現(xiàn)過,你讓孩子怎能不反抗。家長們,想想自己為孩子許下多少諾言
,有多少是說到做到的,我們時時給孩子說不撒謊,要誠實守信,可我們自己有做到了
嗎?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長不要輕易拒絕寶寶
近日前,黃女士反映自己3歲的兒子毛毛自尊心很強。如果父母的態(tài)度讓毛毛覺得自己“沒面子”,他就以不高興、哭鬧等方式表達自己的反抗。
比如,剛吃過晚飯,黃女士在廚房洗碗,毛毛就搬著小凳子過來,也要一起洗碗。如果黃女士堅持不讓他洗,他就會很不高興,甚至會搬來奶奶當“靠山”,一定要洗碗。
對此,廣州市早教中心的吳老師指出,2~3歲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獨立性也一天強似一天。無論做什么事,寶寶總要說上一句“我自己”,言外之意是不用幫忙,自己獨立完成,其勇氣足以令大人們吃驚。
而這時的孩子,也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被人家說“好”。為了得到家人和熟人的夸獎,大有不達到目的絕不罷休的架勢。就像毛毛求助于奶奶,這時孩子的心理是“媽媽總是對我說‘不’,還說我小做不好,可她越這么說我就越想試試。奶奶不一樣,她幾乎每次都能滿足我的要求,有時還教我做,我能像大人一樣做事,讓我覺得很自豪?!?/p>
吳老師指出,孩子自尊心的萌芽,是他們向上的內(nèi)在動力,父母一定要細心呵護才對。因為,“不讓做”、“不放心”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它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之產(chǎn)生自卑感,并對家長產(chǎn)生不滿情緒,甚至使雙方的關系對立起來。
建議1 適當滿足寶寶愿望
對于那些寶寶力所能及、沒有危險的事情,如洗碗、洗菜、擺碗筷、拿東西、扔垃圾……則盡量讓孩子去嘗試,父母還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多做。
當然,寶寶做這些事情時,有很大的游戲成分,但只要孩子玩得高興,得到了“鍛煉”,又滿足了他們的自尊心,爸爸媽媽何樂而不為?即便是事后自己再麻煩一點“返工”,也是值得的。
建議2 溫和語氣解釋原因
當然,也要讓2~3歲的寶寶明白,確實有很多事情他們目前還不能做,比如獨自搬比較重的東西、自己倒熱水、自己安電插座、自己過馬路等。
但父母在向?qū)殞氄f“不”時,最好同時向?qū)殞毥忉屧?,并借助一些看得見或摸得著的事實,讓孩子真正理解并牢牢記住。另外,爸爸媽媽的態(tài)度一定要溫和、耐心,讓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
育兒觀念:家長為什么不能打罵孩子?
育兒觀念:家長為什么不能打罵孩子?
人在十八歲之前都被稱為孩子,孩子是不可以隨便被打罵的.可是,有時,孩子實在是太可氣了,但打罵孩子肯定是不管用的,盡管表面上,孩子服從了,但在心理上,不能解決根源問題.
由于孩子從小認知上的模糊和不正確,所以孩子沒有具備保持原則的處事態(tài)度和做法,沒有正確選擇的能力,沒有果斷處理事情的能力,同時也沒有具備承受事情的能力等等,所以,會出現(xiàn)問題.小到生活的細節(jié),大到自己的前途.
非常理解家長,在孩子三歲之后,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觀等已經(jīng)建立,三到六歲如果沒有及時得到糾正,七歲基本定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即所謂的挫折,這些挫折,會糾正自己錯誤的認知或是不知道的認知等.家長會屢次地詢問,為什么會這樣呢?作為家長,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家長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大多家長都是這樣,孩子出現(xiàn)問題,家長首先是著急,然后是不良情緒,憤怒、埋怨、急噪等等.
二、家長不能理智地分析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孩子是父母及家長共同培養(yǎng)的結(jié)果,不能單純地說某一方面的問題.
三、家長需要認知上的正確性和言行一致,有的家長能意識到,有的家長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其實就是在教孩子.
四、家長需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溝通交流是很好的辦法,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才能把心理話講給家長聽,否則,就是長期的壓抑和壓制,時間一長,不可能不出現(xiàn)問題,當問題出現(xiàn)時再面對,就很棘手,不如,早發(fā)現(xiàn),早解決.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家長首先從心理上不要拒絕和孩子一起成長,什么是天倫之樂?和孩子一起成長就是天倫之樂;和妻子一起生活,解決生活、工作、學習上的一切問題,幫助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就是幸福.幸福的定義不是隨性,更不是任性.人,只有有原則、節(jié)制地活著,才能體驗快樂和幸福.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世界上是沒有絕對的自由的.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從有了自我意識后,就有了自私,自私是每個人都有的,但過分的自私是大家都不接受的.過分的自私首先會體現(xiàn)在每個孩子對父母的態(tài)度上,所以,讓孩子養(yǎng)成同理心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一種能力,就是一種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體諒別人、理解別人、感受別人的能力,具有同理心的人是非常受歡迎的,因為他在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能考慮別人.現(xiàn)在,我們的孩子尤其需要同理心,因為,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是年輕一代展示自己個性魅力的年代,如果,他們不具有同理心,將會在很多方面遇到問題.如果,家長的同理心不夠的話,請與孩子一起練習,這沒有什么的,只要是自己不具備的能力,如果想具備,那就再練習好了,一點兒也不難,態(tài)度決定一切.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如果家長能經(jīng)常地反思自己的言行,那將對孩子是一個非常好的影響,事情分主觀和客觀原因,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過分地強調(diào)主觀原因或客觀原因,并且,主觀原因應該是主要的.如果具有這種內(nèi)省智能的話,那將是巨大的財富,因為這個能力將讓人擁有才能,一種智慧,一種能讓人面對問題和圓滿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來說,人們往往把人分成感性和理性.還容易把女人歸為感性,男人歸為理性.用成功學理論來說,成功人士是感性和理性的結(jié)合體,既能感性地去感知事物,又能理性地去解決.如果單純地具有或偏重于感性或理性,在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時都會有偏差的.在中國的人情世故上,人們偏于感性,但在法律上,那就是實實在在的理性.
從感性和理性方面來分析,家長不能打孩子這類事情,打孩子是非常感性的,為什么不理性一些呢?光有理性,不打孩子,也不解決問題,也是不行的.只有感性和理性地分析和解決,才是目前為止,最好的方法.當然,孩子的問題太多,具體事情,需要具體分析和解決.
從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來看,中國經(jīng)歷了過長時間的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帶給人們一種專制,一種獨權(quán).其實,就是一種自私和任性,凡是,不過分自私和任性的帝皇,還是能受到人們的尊重的.但遺留下來的根源問題是家庭問題,現(xiàn)在家庭問題,還是跟我國的傳統(tǒng)分不開的.
從現(xiàn)代社會來看,人們需要尊重,需要自由.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所有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這一點,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也要讓我們的孩子們認識到這一點,這對于孩子的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放松自己,讓自己有一個好心情,讓自己擁有一個好情緒和好情感.只有放松了自己,才能輕松地去對待別人,才能不打罵孩子.才能寬容和豁達,試試吧!
對了,有一種很好地排毒方法,可以教給孩子和自己,就是拍手,拍手是一種很好的放松自己的方法,試試看,有效果一定告訴我們.
不要輕易說孩子自私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孩子很容易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事事先要考慮自己的利益,看起來是那么的自私。
自我中心化自私
自我中心化思維是寶寶特有的思維模式,是無意識間發(fā)生的一系列以寶寶自我為行為目的的本能沖動。比如寶寶間經(jīng)常發(fā)生的爭搶行為,其思想基礎不是自私的觀念,而是自我中心化的思維模式。寶寶還不具備分享的思想能力,因此不可能自發(fā)地產(chǎn)生分享的行為。寶寶的分享行為需要父母逐漸培養(yǎng)起來,從而形成有關分享的價值理念。不管“自私”有怎樣的內(nèi)容,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自私是成人的專利,至少離兩三歲的寶寶還有十萬八千里。因自己的寶寶摟著自己的玩具不讓其他小朋友碰,媽媽就臉紅地責罵自己的寶寶“自私”,這是典型的載有色眼鏡看問題,孩子的自我中心化與成人的自私欲念風馬牛不相及如何引導寶寶從完全生物學意義上的“自我中心化”走出來,逐步實現(xiàn)人的社會化,這是每一個父母面臨的養(yǎng)育問題。從分享行為開始,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父母給寶寶樹立榜樣,在生活中多做分享行為。講很多,不如做一件,寶寶還不能通過教導,理解分享的含義。
●創(chuàng)造分享機會,可以讓寶寶分發(fā)東西,給寶寶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營造分享后的愉快感,讓寶寶體會到分享的快樂,這是鼓勵寶寶學會分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樹立分享行為的規(guī)則,讓寶寶知道分享需要順序、等待、輪流、平等、合作等規(guī)則挑戰(zhàn)自我是寶寶最大的能力
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最大的能力就是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對未知世界有著強烈的探索精神,總是試圖去做他不會做的事,了解他不認識的事物。父母要了解寶寶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造利于寶寶探索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能走得很好的寶寶,不再滿足走,而是要跑了;會跑的寶寶,不會只滿足跑,而是要跳了,雙腳跳,單腳跳,原地跳,往遠處跳,立定跳遠,跑步跳遠,往高處跳,往低處跳,往前跳,往后跳,向左跳,向右跳。就一個跳的能力,寶寶能不斷跳出花樣,即使父母不給寶寶做示范,寶寶也會自己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明出各種跳的動作。
育兒觀念:不管如何,請不要小看孩子
育兒觀念:不管如何,請不要小看孩子
成人有了比較,很容易就有所偏好,就連幼兒也懂得這個道理。這天,我開玩笑地問孩子:“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啊?”“我喜歡媽媽,因為她喜歡我。”據(jù)我了解,媽媽從小就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對孩子要求很高,因此從來就是十分嚴厲,而爸爸的“不兇”卻不受孩子的喜歡。我很奇怪,于是就請教了老師,她說愛一個孩子不是對她多縱容,而是平時多給一個關注的眼神,多一個微笑,“不要過多得去追求愛的技巧,愛本身就是一種愛?!庇浀梦覄傞_始實習的時候,我也十分注意教師如何與幼兒交流,并用來模仿,但是并沒有那種由心底發(fā)出的喜愛之情。
做一名幼兒園老師,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中的“偉大”!要學會享受這份忙碌,這種享受是心中真正的享受,不是去想享受這個過程會為自己帶來多少利益的得失,而是真心付出你的愛!在你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寧靜的世界,停一秒鐘,你能徹底改變自己的想法。
你不需要時時刻刻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孩子,但請你學會蹲下身子與孩子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