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超市不要讓孩子坐在手推車內(nèi)
發(fā)布時間:2020-10-06 幼兒逛超市活動方案 幼兒園逛超市活動方案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逛超市媽媽們都喜歡讓孩子坐到手推車里,這樣既方便購物又避免了孩子到處跑走丟的情況發(fā)生,可謂一舉多得,但其實超市是個大細菌源,手推車里自然免不了細菌叢生,不知不覺中你就可能把隱形細菌帶回家。正確使用購物筐和購物車。由于多數(shù)賣場的手推車使用頻率非常大,一天到晚都在顧客手中連軸轉(zhuǎn),清潔消毒工作根本無暇顧及。數(shù)據(jù)顯示,超市購物筐底部的霉菌檢出率可達69%、大腸菌群為51%,手推車車底的霉菌為37%。在超市敞開式購物中,一旦顧客的雙手被手推車上的細菌污染,挑選過程中可能轉(zhuǎn)移到食物上。建議去超市最好帶一包消毒濕巾,使用購物車前,可以先用濕巾擦一擦,不要讓孩子坐在手推車里,熟食最好不要放在底部。生肉、冷凍食品最后買。一般超市里,都會把生鮮食品、肉類和日用百貨區(qū)嚴格劃分開,讓顧客后買冷凍、生鮮商品。但生活中,不少人不講究購物次序,先到肉類區(qū)選購一番再去買別的。由于超市內(nèi)溫度較高,這樣一來,生鮮食物化凍后會滋生細菌,還會污染購物筐,形成交叉感染。少吃免費試吃的熟食。大多熟食擺在外面,沒有任何遮蓋,顧客伸手就能拿起來挑選,加工熟食的人不戴口罩,這些都成為熟食的不安全因素。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對部分超市做過一次檢驗,發(fā)現(xiàn)32個品種的熟食樣品中,有21種樣品菌落總數(shù)和大腸菌群均超出國家標準要求,不合格率高達84%。建議最好不要試吃免費的熟食,購買的熟食吃前要煮熟、殺菌,并在2小時內(nèi)吃。隔夜或冷藏的熟食品,食用前一定要加熱,達到食品中心溫度在80℃以上。拿貨架最里面的物品。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貨架最外面的商品被拿起來的頻率最多,但并非每個顧客都能購買,容易沾上各類皮膚油脂和細菌,建議拿貨架最里面的商品?;丶液罅⒖滔词帧km然超市的細菌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直接危害,但如果用沾滿細菌的臟手吃東西,就容易感染,尤其是孩子。所以逛完超市要馬上洗凈雙手。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教育隨筆:不要讓孩子在等待中度過
教育隨筆:不要讓孩子在等待中度過
早上,做完操回到教室以后,要填寫當天的人數(shù)表并上交,不能組織孩子們進行活動,于是,我就讓孩子們休息一下,我對孩子們說:“剛才我們小朋友做操都累了,現(xiàn)在,我們休息一下,馬上再上課?!闭f完,我就讓小朋友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了,然后我就開始填寫報表。
我正在填寫的時候,還沒有填完呢,這時候,馬天翼小朋友說話了,他說:“老師,我不累了,我不想休息了?!甭犕旰?,我也感覺到,讓孩子們這么休息著,其實是讓孩子們在等待時間。而且對于孩子們來說,沒有任何活動的休息,也是比較無聊的。
那怎么辦呢,總不能就放任孩子們在教室里自由活動,這樣對孩子來說,是比較危險的,對了,我們平時不是學習了很多兒歌、歌曲、還有游戲嗎?我可以請一個小朋友來帶領大家一起復習,或是做游戲啊。想到了,就去做。
我就說,那不休息了,我找一個小老師來幫助我?guī)ьI其它小朋友做游戲,孩子們的情緒都很高,一個個都舉起自己的小手,爭著要當小老師,我就對大家說了,我要請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沒有大聲喧嘩,沒有到處跑,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嘩”所有的小朋友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我就找了一個小朋友上來當小老師,并且告訴他們,小老師的名額是不固定的,在游戲的過程中,誰的表現(xiàn)好我會看情況更換小老師的,整個游戲的過程中,孩子的表現(xiàn)都非常的好。
其實,有很多時候可能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等待,只會讓孩子漸漸的失去興趣,而我們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改變,就可以讓孩子充滿著激情,讓孩子們自己說說故事,復習復習歌曲、兒歌,做做游戲。這樣孩子們的情緒會好很多,會有助于孩子們一天的學習情況,所以,請不要讓孩子在等待中度過。
坐在孩子中間
值完班后回到教室,由于天氣太冷,我便坐在孩子的座位上曬太陽......
伴隨著入園鈴聲的響起,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的走進了教室??吹轿易谒麄兊奈簧希衾惨幌伦訃诉^來。雨航說:“老師,你怎么坐在我的座位上呀?”“老師給你讓….”沒等我說完。雨航早已經(jīng)搬來了一張小椅子放在我的旁邊緊挨著我坐了下來??吹竭@種情景,我沒有馬上站起來,而是和孩子們一同聊了起來。
這時,繹綸湊到我的面前,我知道這個小家伙又想讓我抱抱他。我沒像以往那樣將他輕摟在身邊,而是出其不意地一把將他抓在懷里。暫短的驚愕之后,王繹綸哈哈哈地大笑了起來,隨即抽身從我懷里跑掉了。馬上就有效仿的,我便和他們一塊玩了起來……
看到清清拿來了水彩筆走到我面前,我知道她又要和我一起做畫。聽到要畫畫,正在瘋玩的孩子們馬上停了下來,全都圍在了我們周圍??吹胶⒆觽兣d趣極高,都躍躍欲試的。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應彩云老師的文章,讓孩子們共同作畫。于是我改變了主意,要大家一起來畫。孩子們聽到我說他們也能參與到其中,高興極了,于是大家你畫一筆我畫一筆,好開心呀……
上課鈴聲響了,孩子們都戀戀不舍地朝自己的座位上走。邊走還邊說,老師下課咱們還玩吧。我笑著點點頭,看到我應允了,孩子們高呼“萬歲”快步回到自己的坐位上坐好了。我笑了,拿起大家共同的作品,與他們一起分享……
一次區(qū)角活動——逛超市
今天下午王煥然來幼兒園時,紅紅的眼睛,小手還不停地在抹眼淚,一邊低聲抽泣,他的媽媽告訴我:“劉老師,這孩子真是沒辦法,來幼兒園的路上,經(jīng)過超市,說好了只是買一袋巧克力豆,到了又要這個又要那個,不給買就哭。”他媽媽一邊說一邊氣還沒消,我理解她的心情,勸著她不要生氣,孩子需要我們慢慢的教育,她就慢慢走了。
是啊,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靠短時間內(nèi)的說教形成的,需要充分利用園內(nèi)活動環(huán)境,選擇與幼兒生活相關的聯(lián)系,對他們進行生活化的教育,針對孩子亂花錢,見東西就要的問題,我設計了區(qū)域活動中“逛超市”,在活動前我首先和他們進行活動討論“為什么爸爸媽媽有錢”“爸爸媽媽上班去掙錢來怎么用”“去超市應該買什么東西”等。大班的孩子反應特別快,都搶著說:“我爸爸上班掙錢”,“我媽媽種菜掙錢”“去超市時不應該亂買東西”,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問題回答得比較好,但是日常生活中,孩子們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很難抑制住自己想要的欲望。
我告訴孩子們,咱們今天來玩逛超市的游戲,希望小朋友在“逛超市”時只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但是不能超過5元錢,如果超出了就不能從超市出來了。說完我就給孩子們每人一張自制的卡片,代表五元錢,孩子們各自到超市忙著選東西,我在旁邊觀看,只見他們一邊不停的選,一邊忙著問售貨員物品的價格,估計是他們怕選的東西超額,個個都在認真的挑選,一會兒,孩子們陸續(xù)的拿著自己選的東西付款,結(jié)算時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都選了些小東西,就一兩樣,都沒有超出支付額,我真為孩子們高興,于是,我借著機會對他們進行了教育,讓他們知道父母掙錢非常的不容易,他們雖然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但是都要付出很多的辛苦,老師希望你們從小就做一個節(jié)儉的好孩子。
通過這次的實際操作活動,讓孩子們懂得了錢的來之不易和用途,也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許他們從中懂得了很多很多。
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
我們常常會聽到某某網(wǎng)站的點擊率很高,點擊率高說明被眾人關注度高!在這里,我借用一下點擊率這個詞,相信不僅對我班,對每一個幼兒園的班級里都會有幾位點擊率很高的小朋友,這些孩子在課堂上、游戲中、吃飯睡覺上廁所幾乎每一種活動中都需要老師不停地去點擊他,他們的名字隨之而然地天天掛在老師的嘴邊,漸漸地老師和他們的交流多了起來,老師對他們的關注也多了起來,這時,那些乖巧,安靜的孩子在做什么,他們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最近我發(fā)現(xiàn),調(diào)皮、好動的孩子時刻需要老師的點擊,那些安靜、乖巧的孩子亦然,每一位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似乎都喜歡老師去點擊他,表現(xiàn)好也罷,表現(xiàn)差也罷,他們就是喜歡自己的老師多看她一眼,對他笑一笑,聽他說一說,聊聊他們的事,哪怕老師不經(jīng)意的摸摸他的頭,孩子就會高興地蹦來蹦去。我們常說,老師不僅是孩子的老師,父母,更重要的是要做孩子的好朋友,返“老”還童和孩子一起做他們的事,聽他所說,想他所想,聊他想聊,樂他所樂,然而有些時候這似乎有些紙上談兵,這樣說有些過,畢竟我們也在盡力地為孩子做了很多,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呢?關注一些孩子,是不是也忽視了另一些孩子,那么如何游刃有余地游離在個別與集體的教育之中呢?有時候思緒會很亂,思考一點問題,卻發(fā)現(xiàn),好多好多的畫面,感觸同時油然而生,讓我很難一時間縷順清楚,然而此時我只想記錄和表達的一點就是: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每一位孩子都需要老師的“點擊”!
給我這種內(nèi)心的觸動是來自我班的張永沂。永沂,是個個頭不高安靜的小女孩,教育活動時眼神是游離不定的,為了幫助她提高閱讀能力,我和班上的老師沒少下功夫。在沒有更深的了解永沂之前,我一直認為,永沂這么安靜,一定是個不善表達、害羞的孩子。有一次下班路上接到永沂媽媽的電話,電話里,永沂完全不像在幼兒園時的安靜和不善言辭,媽媽說完后,媽媽要她和我說再見,這可好,接過電話,永沂噼里啪啦地說了好多,最后才說:小張老師再見。很隨意很開心的通話,于是,我就開始尋思自己對永沂的了解是否全面準確,她竟然會對我說這么多話?事后,我開始進一步地了解她、發(fā)現(xiàn)她,一有時間我就走到她跟前,跟她說說話,沒有目的,就是瞎聊,聊著聊著,說著說著,我發(fā)現(xiàn)永沂原來這么能說,越來越好表現(xiàn)了,我加大觀察的馬力,在日?;顒又校卸↑c的進步,我就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將她一個閃光點無限地擴大。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永沂舉手次數(shù)多了,為大家唱歌的次數(shù)多了,游戲中,永沂也積極了,教室里也常常聽到張永沂的聲音和笑聲了,她姥姥送她入園時也常說:“現(xiàn)在早晨都不去飯店了,要求直接來幼兒園!”今天在自由表現(xiàn)的活動中,永沂表現(xiàn)的很踴躍,于是,中午的時候,我讓她當我的小幫手幫我分餐盤,我拉著她的小手,她卻將我的手前后不停地擺來擺去,咧著嘴,嘀咕些什么。這也許就是一種高興時的不知所措吧!
永沂的變化,給了我意外的收獲與驚喜!都說每一位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的確如此,但有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只要我們老師有心、用心,就不會有被忽視的孩子,不是嗎?想要做好,確實很難,但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每一位孩子都在等著我們,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他們需要老師的點擊!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自家的孩子很聽話通常是做父母自豪的事情,其實,孩子盲目的“聽話”也不一定是好事。
“聽話”的孩子走上社會后,很容易被花言巧語所欺騙,造成辦事能力的不足。
所以很多家長這個時候又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多么不讓人省心。
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教育理念的問題。
只有改變這種教人“聽話”的教育理念,才會有所改變。
一、孩子的蘋果——不一定非是紅色的
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
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其實外國教師或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
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乖孩子更多是“庸才”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二至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后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綜合來看,“乖孩子”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yè)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
當然,并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出尖子。
孩子的“聽話”應更多體現(xiàn)在生活規(guī)矩、行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動,鬼主意多,父母應做出正確的引導,用于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
當孩子出鬼主意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樂趣,引導他們應用在實際生活上。
三、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
“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yǎng)那不是培養(yǎng)奴才嗎?”心理學家認為,三歲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
即使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我們應該培養(yǎng)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
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他懷疑的問題,他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
而這個“無所畏懼”依賴于平時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假如他面對的是一個嚴厲的環(huán)境,他不敢說。
我們只要從小告訴他一個原則,一個標準。
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么東西去執(zhí)行,什么東西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
不是不管他們,而是怎樣合理地管的問題。
讓孩子在課堂上積極舉手
任何父母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說謊,更不會鼓勵孩子的謊言。但是,怎么做才能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又不縱容孩子說謊呢?首先,爸媽必須認識到,幼兒夸張的幻想通常是無害的,是寶寶心理發(fā)育過程中的正?,F(xiàn)象。美國著名小兒科醫(yī)生貝里·布拉澤頓在他的《觸角》一書中指出,幼兒有時候愛假裝是一種正?,F(xiàn)象,是孩子想象力發(fā)育良好的重要標志。因此,從情感的角度而言,充分的想象力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明白他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子的人。因此,當聽到自家的幼兒在吹牛的時候,爸媽與其擔憂,倒不如放松一點,好好地享受孩子的“童話免費大放送”?!?/p>
對于3歲以下的幼兒,當爸媽覺得孩子在“抵賴”或“說謊”的時候,切忌因此而懲罰孩子。用這個年齡的孩子所能夠明白的方式,溫柔地引導孩子說真話,才是明智之舉。爸媽不妨借鑒以下幾個辦法:
鼓勵孩子說真話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許多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責罵孩子。在此奉勸各位年輕的爸爸媽媽,當孩子告訴你他把飯打翻了的時候,你如果責怪他“不乖”、“不聽話”,對他大喊大叫,他就會認為說實話不好,會被爸媽罵的。因此,這時爸媽倒不如夸他“寶寶告訴媽媽了,真乖?!边@樣,也就等于在告訴寶寶,說實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p>
切忌責難
我們在與朋友相處的時候,都會很留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如語調(diào)和用詞等。因為我們知道,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傳遞不同的信息,從而也會導致不同的反饋。然而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許多人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如果我們要引導孩子說真話,而不是對自己所做的錯事矢口否認,那么就必須注意我們說話的方式。例如,“這飯怎么會弄得滿桌子都是呢,要是有人幫我把它們揀起來就好了”就比說“你怎么把飯弄得到處都是?下次再這樣就不給你吃了”,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別給孩子太大的負擔
有的爸媽對寶寶的期望值過高,給寶寶設下許多的條條框框,不是這個不能玩,那個不能碰,就是不把飯吃完就不帶你上公園玩等,諸如此類的。殊不知,對于這許多的“規(guī)矩”,幼兒既不能明白,也無法做到。有時候,為了討好爸媽,寶寶只好說謊?!?/p>
建立信任的關系。要孩子不說謊,最重要的是自己首先不說謊。記得有一次,我在和一個外教老師一起看電視的時候,電視上的爸爸對只有兩三歲的兒子說:“寶寶快點把飯吃完,吃完了爸爸就帶你去動物園看老虎。真的,爸爸不騙你?!蓖饨汤蠋煵唤獾貑枺骸澳銈冎袊苏f話為什么總愛強調(diào)‘我不騙你’,是不是你們老是對孩子說謊,所以才愛這么強調(diào)自己‘不騙你’或‘是真的’?”這個外教老師言中一個事實:爸媽常不說真話,孩子也跟著學而不說真話,結(jié)果是互不信任。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給孩子樹立一個誠實的好榜樣。既然打針是痛的,就不要騙孩子說“打針不痛的,真的不痛的,寶寶乖乖地讓護士姐姐給你打吧”。這樣的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針一扎下去,寶寶馬上就會痛得大哭大叫起來。因此,這時爸媽倒不如對寶寶說些憐惜的話,并鼓勵他以后注意多穿衣服,就不會生病了等。
不要讓孩子與你產(chǎn)生隔閡
開學的工作好忙,心情也會變得不好,對孩子們的這段時間,一些教學手段也使用的不恰當,經(jīng)常會對孩子們說:“請你們不要說話。吃點心時,哪位小朋友說話就最后一個吃吧……
在上課時調(diào)皮的孩子不認真聽,我會不留面子的讓孩子獨自站到后面去聽課,所以那段時間,經(jīng)常有孩子被批評?,F(xiàn)在回想,自己少了那么份耐心教導。
那是個中午散步的時間段,所有的孩子都坐在過道里玩自己的小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一個調(diào)皮的陽陽從教室里搬張椅子與過道之間跑來跑去,覺得很奇怪,為什么他有椅子了,還要去教室里搬椅子,而且還不止一回?有些生氣,喊過了陽陽,為什么來回兩次搬椅子?被我的表情搞得有點膽怯,弱弱的說:“我想搬張圓凳子給老師坐
,之前的小椅子太矮了,老師坐著跟我們玩游戲,做動作后面的小朋友看不到。聽到這里,我的表情隨和了,微微的露出了笑意,是我錯怪了他。同時,覺得自己太不應該這樣對待一個孩子這么美好、善意的一個舉動,孩子這么天真的一個想法、竟然差點被我扼殺了,面對這樣一個天真的面孔我覺得慚愧了,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我們的“言傳身教”而是我們正確地引導,正確地面對。
平時不管你有多么的忙碌,也請不要忘記照顧好我們的孩子,把自己交給孩子,去知道孩子的想法,不要讓孩子與你產(chǎn)生隔閡。
在教育過程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這樣的事情,或許就在你不經(jīng)意之間。在教育過程中,其實我們不需要過多地去干涉他們,我們也不能只考慮自己,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的身上,讓他們根據(jù)我們的指令去做事。在給他們明確要求的同時,給他們適當?shù)目臻g。
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
讓孩子為了父母的夸獎變懂事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這種方式教育孩子時過于以外在獎賞為導向,而忽視了內(nèi)在動機的培養(yǎng),他們可能會變得過于依賴外部的認可和獎勵,而忽略了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和動機。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內(nèi)在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觀念。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理解和積極參與社會規(guī)范,并幫助他們發(fā)展自己的獨立和自主性。以正面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和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和做出合適的選擇,而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外在的夸獎。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大人夸獎孩子:“真棒,你真懂事!”
而孩子為了得到贊美的話語,不希望父母操心,便會偽裝原本自己的小孩天性,壓抑而迫切的表現(xiàn)自己的乖巧懂事。
懂事,是個非常招人喜歡的特質(zhì),它意味著不帶來麻煩。
父母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面對著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對于那個被夸“懂事”的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或者說對于一個處于調(diào)皮時期不能控制情緒的孩子,壓抑自己的真實性格,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期待生活,不讓父母操心,這樣真的好嗎?
懂事,對于孩子,其實是一件很殘忍的事。
在與他人相處時,過于懂事的孩子可能過度關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權益。他們可能會過度迎合他人,犧牲自己的利益,導致自己被人利用或被動地處于不利位置。他們可能會缺乏辨別力,不懂得保護自己,容易受到傷害。
如果你覺得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那么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鼓勵孩子表達自己
當孩子表達情緒或需求時,給予他們充分的傾聽和關注。不要打斷或忽視他們的表達,充分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求,為孩子提供一些有效的溝通工具,如繪畫、寫作、角色扮演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并加深別人對他們的理解。
二、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不敢表達自己,其實也是因為害怕受到懲罰或者失去父母的愛。當父母能夠接納并且對他們的需求表示回應時,孩子的擔憂自然也就降低了,為孩子提供情緒上的支持,例如擁抱、輕撫或安慰的話語。這能夠幫助他們感到安心和放松。
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讓角色錯位。
角色錯位是由于父母放棄了自己的角色,孩子不得不承擔其不屬于他們的責任。父母要學會察覺,反思,不要讓角色發(fā)生錯位。
懂事,或許是長大的標志之一。
然而,過早地懂事,承受一個孩子不該承受的東西,對于孩子來說,太過殘酷,既不利于他們的個性發(fā)展,也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讓孩子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孩子才能成為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在教育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主張,讓他們學會適當?shù)貓猿肿约旱囊庖姾途S護自己的權益,孩子需要學會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學會說“不”并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邊界,家長也應該給予孩子適當?shù)淖灾鳈?,讓他們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做出決策和承擔責任,培養(yǎng)他們的決策能力和自信心。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既懂事又獨立自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