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向其他同學“施暴”后,這位媽媽含淚寫了這封信!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教案媽媽 幼兒園老師向家長道歉

孩子向其他同學“施暴”后,這位媽媽含淚寫了這封信!

小幫幫說:對孩子來說,打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如果孩子因打鬧受傷,家長又該怎么辦呢?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孩子受了欺負,家長要怎么應對?欺負人的孩子到底應該如何教育.......這是縈繞在很多家長心頭的不解難題。孩子年齡太小不辨是非,家長正確的引導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來看看一位媽媽的做法,在她的孩子打傷了別人的孩子后,她提筆寫下這封情意滿滿的信,其中的自責和傷心讓人動容。在校園欺凌時有發(fā)生的現(xiàn)在,希望這封信,可以帶給你一些小小的啟示。

親愛的朋友:

你把孩子從學校接回家,發(fā)現(xiàn)孩子臉上新添了一道傷口,這是本周的第二次“中槍”,之前你孩子的臉上已經(jīng)有了一道劃痕。當你看到了孩子臉上新添的傷口,憤怒的情緒油然而生,你十分生氣:明明都是朋友,為什么我的孩子就經(jīng)常受傷呢?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被傷害了,這對我也一樣,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再傷害你的孩子了。

當我看到你孩子臉上的傷口時,非常的生氣和難過,也感到深深的愧疚,很抱歉我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當他生氣的時候,會以打人的方式做為發(fā)泄,我很抱歉我的孩子誤傷了他最好的朋友——你的孩子。因為事故頻發(fā),很多人認為我兒子有暴力傾向,他們想知道我兒子在家里是不是受到什么不好的對待,以至他很多時候表現(xiàn)的很“暴力”。

我向你保證,我的家庭是一個非常和諧的普通家庭,在我的家庭中,沒有暴力行為。我的兒子會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打鬧,他也會作業(yè)而奮戰(zhàn),他吃了食物之后會乖乖去刷牙,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他受了良好的教育,如果有時候他表現(xiàn)的專橫又霸道,只能怪我們給他的基因不好。

謝謝你如此的包容,對我兒子的行為和這封信都表現(xiàn)出足夠的耐心,我真的非常感謝你。我的孩子還在成長中,我們正在努力引導他的性格發(fā)展,引導孩子不再暴力,把孩子身上“強硬”的部分變成他身上閃閃發(fā)光的優(yōu)點,雖然這很難,但我仍然希望我可以做到這些!我們?nèi)胰硕荚谂逃⒆樱o兒子講道理,糾正他身上的不良行為,我們希望孩子每天都可以做的比昨天好。

對你孩子受傷這件事,我和你一樣都感覺到十分難受。每天孩子去學校的時候,我都感覺到不安和害怕:擔心你的孩子傷害我的孩子,也希望在你孩子發(fā)火的時候,我的孩子可以及時躲開你孩子的怒火,出于同理心,我能理解你對我兒子的憤怒與不滿。雖然我的孩子只有3歲,但是我仍然不希望我兒子以年紀小為借口亂傷害他人。相信我,我的兒子目前只是處于一個好動的階段,等這個階段平穩(wěn)度過,他就不會胡亂再傷害其他人了。

好好安慰你的兒子吧,把兒子輕輕的抱在懷里,輕輕地吻他,告訴他你為他的所作所為感到驕傲。在這里,我想再次感謝你的兒子,真的謝謝你的兒子,感謝他愿意成為我兒子的朋友。

我希望我們可以一直保持聯(lián)系,我希望我的孩子們也可以接著做朋友,我肯求你對我的孩子耐心一點,多給他一些時間學習,相信他很快就能知道朋友之間的正確相處之道。說實話,我兒子是一個很可愛的小男孩,這也是你的孩子選擇和他做朋友的原因。

終有一天,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可以成為朋友,兩個人不再因為打鬧和口角而受傷,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這樣的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你的,

最親愛的朋友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專治孩子作業(yè)磨蹭,這位媽媽的做法絕了!


開學的時候,家長們最是頭疼,平時工作就夠忙的,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做作業(yè),可現(xiàn)在的“熊孩子”啊,就不聽!就不聽!就不聽!一會玩手機,一會打瞌睡,1個小時的作業(yè)非要做3個多小時,弄到晚上11點多,第二天還不想起,這可咋辦???

這真是許多媽媽們的心聲。是啊,這些熊孩子們真夠讓我們心煩的,不過仔細想想,孩子們也沒啥錯,誰整天想學習、做作業(yè)啊,我們小時候不也想著跳皮筋、丟沙包嗎?所以,家長還真得理解孩子。

“可理解他們學習咋辦?不能整天不完成作業(yè)吧,班主任不得天天打電話??!”

其實,讓孩子專心寫作業(yè)并不難,父母只是沒找到他們的真正需求。

“孩子的真正需求不就是玩嗎,什么都不做他們才開心!”

你只說對了一半,孩子的真正需求并不只是玩,他們還不想因完不成作業(yè)而受到老師批評。

也就是說,他們也想既滿足了自己玩樂的需求,還能順利完成任務,得到老師的肯定。

既然了解了孩子的需求,便來分析需求

分析前必須要明確主次,到底哪項需求才是孩子的主要需求呢?

“肯定是玩??!他們最愛玩!”

不對,他們愛玩不假,但如果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他們很難開開心心的玩。據(jù)一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在做作業(yè)時玩手機、游戲等的水準都只是平均水準的76%,這說明孩子在沒完成作業(yè)時并不能集中精力、完全放松的去玩,他們只是在拖、在逃避!

為什么會拖拉、逃避呢?

有三個原因:

1、不會做

遇到了難題,暫時解不開,大多數(shù)孩子就覺得煩,先玩一會吧??杉议L們要說了:“他們不會問嗎?”可以啊,但很有可能得到的是你的一句:“這都不會做,上課聽講了嗎!”當然,您也可能不會說,只是耐心的跟他講,但同樣會在孩子腦中產(chǎn)生一種“這題我不會做,媽媽會不會覺得我笨”的自卑感,所以在這種痛苦來臨前,他會選擇逃避一會,先歇歇吧!

2、作業(yè)太多

一時半會很難做完,甚至有可能做到很晚,完成作業(yè)的目標遙遙無期,令他們看不到希望,所以很容易中途用拖延的方式來逃避。

3、習慣

有一部分孩子已經(jīng)形成了拖拉的習慣,這種習慣是在平時學習中逐步養(yǎng)成的,如果真攤上了這種孩子,家長請先別抱怨,先檢討一下自己,原來干啥去了,為什么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是不是沒有給他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沒有在他遇到難題的時候幫助他。

分析完了孩子的需求,便是解決需求了。

1、解決玩樂需求

每天根據(jù)孩子的作業(yè)量給他制定一個完成作業(yè)的時間,告訴孩子,只要按時做完作業(yè),就會給他時間讓他玩,讓他吃一顆定心丸;相反,如果作業(yè)拖拉,沒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則給予一定的懲罰,減少玩的時間。

2、解決老師任務的需求

我們也分三種情況來解決:

1.遇到難題,告訴他可以先放一邊,等全部做完再一起匯總問家長;

2.針對作業(yè)多,可以將作業(yè)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讓孩子在15-20分鐘內(nèi)即可完成,大大增加他的成就感;

3.針對養(yǎng)成習慣的孩子,除了檢討自己外,還要給孩子改掉毛病的時間和空間,看到進步時一定要多鼓勵。這樣孩子反而會更自覺,比天天嘮叨強多了。(當然,這需要過程,沒耐心的家長就算了吧,對自己的孩子都沒耐心,還怎么指望孩子奮進。)

這位媽媽只做了3步,竟讓孩子每晚主動早睡覺!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孩子起床變得越來越困難。每天叫孩子起床時,都得磨蹭個十幾二十分鐘才行。也是,大冷天的,誰不眷戀暖乎乎的被窩呢?但早上賴床的后果就是,上學遲到啊。

這樣下去可是會影響孩子在老師心中的形象,以及孩子的成績啊。所以,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早起的習慣很有必要。

早睡,才能早起。有些孩子是越到晚上就越活躍,怎么哄孩子早睡成了家長頭疼的一件大事。孩子睡太晚,不僅對第二天起床有影響,關鍵是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fā)育,值得家長關注。

晚睡對孩子的影響

不利于身高、體重的發(fā)展

夜間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孩子如果錯過了這段時間,生長激素分泌的少了,自然影響到身高發(fā)育。而且晚睡的結果,大多數(shù)會導致晚起,那孩子白天接受日曬的時間就會減少,少了日照中的維他命D,也不利于身高發(fā)育。

晚睡晚起的孩子,很多都會不吃早餐,有的甚至連午餐都省了,什么時候醒了什么時候吃,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營養(yǎng)不均衡,而且身材偏瘦小;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有的孩子玩到很晚才睡,玩到半夜的時候餓了,就會吃很多東西才睡,這樣不僅會不易消化,而且很容易發(fā)胖。

抵抗力變差

人體在睡眠狀態(tài)下時,各個器官開始修復,免疫力也會得到提高。相反,如果孩子長期晚睡,免疫力下降,必然容易受病毒、細菌的侵襲,容易生病。

容易性早熟

現(xiàn)在孩子的學業(yè)都很重,作業(yè)多的時候,可能要熬夜到半夜才能寫完,而晚睡會刺激壓力荷爾蒙的分泌,抑制生長激素活動,并影響腦下垂體對性荷爾蒙的正常調(diào)節(jié),所以孩子容易出現(xiàn)性早熟,進而影響到身高發(fā)育。

曾經(jīng)聽一個經(jīng)常熬夜的朋友說過:“我從初中到現(xiàn)在,都快十年了,沒有一天不晚睡,這是我從小形成的習慣。所以現(xiàn)在成天的掉頭發(fā),身體說不出就是哪里不舒服,記性也越來越差,對事情的判斷力也很模糊了,完全沒有小時候那種很伶俐的感覺。我在想,我就是不猝死,也有可能被自己已經(jīng)不清醒的大腦害死。一天到晚傻乎乎的?!?/p>

其實,晚睡就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就好像抽煙喝酒一樣,很難戒掉。但只要做好這3件事,不用家長哄,孩子乖乖上床早睡覺!

規(guī)定一個時間,時間到了必須睡

不要指著孩子玩累了自己就知道睡覺,要知道,在孩子玩累的這個過程中,是以消耗掉孩子全部精力為代價的,這樣對孩子的身體很不好。而且在孩子睡覺之前,會有一段過度亢奮的階段,控制不好很容易使孩子失去最佳睡眠時間,最后導致晚睡。

建議給孩子規(guī)定一個睡覺時間,作為一個“死規(guī)定”,除非有特殊情況,平時到了這個時間就必須得去睡覺。比如規(guī)定孩子9點要上床睡覺,那么8點半的時候,就要試著讓孩子靜下來,進行睡前準備了。

睡前避免激烈運動

進入睡前準備階段時,不要再讓孩子看動畫片、玩游戲了,這只會讓孩子的大腦處在興奮之中。大人需要多花點心思,盡量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比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聽聽舒緩的音樂,安撫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平和的睡前環(huán)境,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安靜下來以后就該睡覺了。

到睡覺時間,全家熄燈

很多家長自己到了晚上11點多都還不睡,就別指望著孩子能早睡了,因為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都是有樣學樣。而且,白天大人都忙于工作,孩子也在學校,很難得到了晚上,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孩子當然會貪戀那一段和父母親昵的晚間時間了。

如果想讓孩子早睡,那么到了睡覺時間時,大人可以當著孩子面關燈,讓孩子知道所有人都要睡覺了。然后,媽媽或爸爸帶著孩子回他自己房間,聊聊天,或者講個故事,看著孩子睡著后再離開。不然有的孩子雖然鉆進了被窩,但卻一點睡意都沒有,等大人離開后,自己再爬起來玩就不好了。

雖然大人最好也要早睡早起,但現(xiàn)實似乎不太允許我們這樣做。但至少請在孩子到了睡覺時間時,先暫停下手上的工作,等孩子睡了以后,再開燈做自己的事??傊?,要給孩子營造一個適合睡眠的環(huán)境很重要。

要想讓孩子早睡,養(yǎng)成習慣最重要!一旦習慣養(yǎng)成,每天到了睡覺的點兒,不想讓孩子主動睡覺都難了。

BB10個月 媽媽這么做他更聰明


小編朋友的寶寶,已經(jīng)10個月了,朋友買了很多可愛的故事書,準備開始進行親子閱讀,讓寶寶從小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想象中的場景,應該是這樣的:媽媽抱著寶寶,一頁一頁地翻著書,寶寶好奇地聽媽媽輕聲講書上面的故事,還嘰嘰喳喳地想要學。

寶寶撕書不怕,媽媽做對這些讓他更聰明

這場景好美,想想都覺得陶醉。

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是,寶寶拿著書胡亂翻,根本不會安安靜靜地聽媽媽講,只顧著看上面的畫,有時候還會撕書,越撕越起勁。

這可了得,小小年紀就不學好,開始撕書了,不知道愛惜書本,撕了多浪費啊!

媽媽可能就會覺得,這個寶寶天生就不愛讀書,就是個貪玩的娃。

寶寶撕書是聰明表現(xiàn)

其實,媽媽不知道,寶寶愛撕書,是很正常的,說明寶寶正在成長學習,變得更聰明了。

寶寶撕書,其實就是他在探索書本,發(fā)現(xiàn)了一件新鮮好玩的事情,撕的這個動作說明寶寶手指的靈活度發(fā)展得比較好了,在撕的時候,體驗到手指用力的感覺,會讓寶寶很有成就感。

寶寶撕書不怕,媽媽做對這些讓他更聰明

寶寶愛撕書,聰明媽媽這樣應對

對于10個月的寶寶來說,媽媽還不能把親子閱讀想成一件很一本正經(jīng)的事情,這時候,如果寶寶只是愛看上面的圖畫,那就讓他看,媽媽不一定非要講。

如果寶寶就是喜歡撕書,媽媽也記得不要責怪小寶寶,這時候他還不懂撕是破壞行為,你可以拿一些鮮艷可愛的超市宣傳單、過期的雜志等給寶寶撕,買書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不會撕爛的布書!

寶寶撕書不怕,媽媽做對這些讓他更聰明

想要鍛煉寶寶的動手能力,積木也是很好的幫手!

不僅如此,積木的用處還很多。

也許,剛開始的時候,寶寶只是拿兩塊積木敲著玩,或是喜歡積木的顏色,研究積木不同的形狀大小,慢慢的,寶寶會用積木疊高高,搭建不同的場景,比如城堡等等,玩法很多。

寶寶撕書不怕,媽媽做對這些讓他更聰明

除了木質(zhì)的積木,塑料積木也是寶寶很好的玩具。

同樣都可以鍛煉手部動作能力,塑料的積木,對于寶寶來說,還可以拼裝,也會更簡單容易一些。

寶寶撕書不怕,媽媽做對這些讓他更聰明

10個多月的寶寶,正是到處爬的階段,媽媽們也別忘了給寶寶準備一個地墊,可以放心地讓寶寶在上面爬、玩耍,不用擔心弄臟衣服,寶寶也爬得更舒適一些。

所以啊,寶寶撕書不是壞事,媽媽不要再錯怪寶寶了!你家寶寶有撕過書嗎?

孩子最討厭這10種媽媽!你中招了嗎?


不管愿不愿意承認,一個形象佳、氣質(zhì)好、品德優(yōu)的媽媽,確實能讓孩子自信不少,這就是女人的力量吶!

1、不好玩媽媽

孩子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媽媽這些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對孩子的愛好根本不感興趣,還嫌棄孩子話為什么這么多。

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可如果媽媽總是一問三不知,便會讓孩子感到很失望。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對一些事情的興趣,同時也會影響媽媽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影響親子關系的發(fā)展,同時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很不利。

做一個令孩子喜歡和自豪的媽媽,勤學習是關鍵。但同時,也要盡可能抽時間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語交流。雖然媽媽不是完美的,總有些事情是媽媽不會的,但要告訴孩子知識是無涯的,媽媽會不斷地充實自己,就像孩子現(xiàn)在做的一樣。

2、不修邊幅的媽媽

我們曾經(jīng)都做過孩子,也都明白,開家長會時,如果媽媽打扮的精致優(yōu)雅,被同學羨慕,就會覺得很有面子。而當一位不修邊幅的媽媽走進教室,被同學指指點點時,孩子就感覺受到奇恥大辱。

學著為了孩子當個精致的媽媽,精致不是你穿多么名貴的衣服,提多么大牌的包。精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體現(xiàn)在每一個細節(jié)里,比如:乘地鐵時不隨意脫鞋,不在公眾場合盤腿而坐等。

要了解:無論走到哪里,媽媽的精致,都代表著孩子尊嚴的一部分。

3、愛拿錢說事兒的媽媽

“媽媽,老師說這學期的補課費該交了。”

“怎么又要錢啊,上個月不是剛剛交過嗎?沒錢!”

金錢永遠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即便是發(fā)生在親子之間。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抱怨學校經(jīng)常收費,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跟他計較養(yǎng)他很費錢。隨便一句“沒錢”,無形中給孩子貼上“貧窮”的標簽,如果這張標簽無法撕掉,日后即便他再富有,也始終會被貧窮的意識折磨。

4、悲觀的媽媽

“媽媽,這次考試沒考好,數(shù)學考了68分?!?/p>

“考這么點,這怎么能考上大學,找得到好工作呢?這怎么辦好呢?”

不要做消極悲觀的媽媽,不要小題大做,不要一點小事就覺得世界崩塌了。孩子受挫時,最需要一位樂觀的媽媽來支持,如果連媽媽都這么悲觀,那受挫無助的孩子該找誰當依靠?另外,我很欣賞一句話:“孩子只不過走錯了一步,并不代表人生就毀了?!背砷L的年紀,媽媽的悲觀是孩子軟弱的毒藥。

5、用孝順綁架孩子的媽媽

“媽,你為什么吃我桌上的東西,那是同學送我的!”

“才吃了你幾口東西,你就對我大吼大叫,那我以后還怎么指望你來孝順?”

傳統(tǒng)的固定觀念,讓我們習慣把任何事都跟孝順扯上關系,不要總假借孝順的名義綁架孩子,天天將孝順掛在嘴邊,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壓力和負擔!孝順是建立在父母給予孩子關愛的基礎上,孩子也有自由的意志,不要總讓孩子以為,他的存在,只是父母拿來防老的工具。

6、強迫孩子詆毀另一半的媽媽

和另一半吵架,不要把孩子牽扯進來,別硬拉著孩子,強迫他去指責另一半,抱怨另一半,說另一半的壞話。對孩子來說,偏袒一方,詆毀另一方,都會令孩子痛苦為難。夫妻吵架,無論結果如何,傷害都不該由孩子承擔。

7、愛說臟話的媽媽

和孩子爸吵架,有時媽媽沒地方出氣,就說臟話泄憤。就我自己來說,很反感說臟話的媽媽,雖然有時自己也會冒幾句臟話,但聽到自己媽媽說,真的感覺受到了天大的傷害。

8、冷酷無情的媽媽

“媽媽,我們班XX,她爸爸最近好像……”

“小孩子家家的,不要多管閑事,管好自己就行了!”

聽到孩子講別人家的事,沒等說完就打斷孩子的話,孩子關心同學,是好事兒,我們?yōu)槭裁匆髿⑺麄冴P心他人的能力?今天我們阻止孩子關心同學,明天我們有什么理由指責孩子自私,不關心父母?

9、不尊重孩子隱私的媽媽

如果你與鄰居私下談論你5歲的兒子夜晚睡覺還離不開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會大受傷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訴說他8歲的孩子還尿床,這種揭短行為也會使兒子對父親失去好感和信任。

每一個人,即使他還完全是一個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領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隨意干涉。因此,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牽涉其個人私事或隱私,大人應予以尊重,千萬別向外人揭短。

10、手機媽媽,造就冷淡孩子

如果媽媽一直與手機為伍,就會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看書和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開展親子活動的機會。這不僅會失去許多和孩子溝通的機會,而且也影響孩子,使得他也從小喜歡玩手機,不善于和人交流、溝通。

童年很珍貴,媽媽有時間的話,應該多和孩子一起活動。多帶孩子到外面去玩一下,就算媽媽真的沒時間帶孩子到外面玩,那么,在家里的時候也應該每天都花一定的時間和孩子玩一玩,聽聽孩子說說幼兒園里面的事情,聽聽孩子的心聲和想法,并且,多花一些時間和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游戲,增強親子間的感情。

幫孩子做事只做一半,這位媽媽的“五分”教育法亮了!


家長對孩子過于疼愛,事事包辦,以為這樣子就是對孩子好,殊不知會養(yǎng)成孩子懶惰的性格,會害了孩子的一生。有時候,不為孩子包辦,做事只做一半,留一半,反而會引導孩子學會各種生活技能和品格。所以,家長要學習學習啦。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般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衣食住行全由父母或長輩代辦。有時候家長急性子,嫌孩子動作太慢,浪費時間,不如自己包辦;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小,磨蹭是暫時的,現(xiàn)在我先包辦了,等他長大了再說不遲。其實,這些教育方法都是害了孩子,真正好的教育是,父母不包辦,做事只做一半。

案例:父母做事只做一半一家長的孩子雙腳沾滿泥漿,從外面玩回來。但是,媽媽在為孩子換鞋襪時,只給孩子穿上一只鞋、一只襪子后就走開了。

原來,這是這位媽媽創(chuàng)造的家庭勞動教育法。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則由孩子獨立完成。譬如,孩子的鞋臟了,就手把手教孩子擦亮一只鞋,另一只鞋交給他自己動手擦干凈;孩子洗手時,只給他洗一只手,另一只手他自己去洗,因為這樣可以迫使孩子為了兩只鞋一樣亮,兩只手一樣干凈,而自己動手將另一只鞋也擦亮,另一只手也洗干凈??傊?,為孩子做事情就只做一半,剩下的留給孩子自己動手做。

點評:這種只做一半的教育與“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之同工異曲之妙。

人都喜歡舒適的環(huán)境,喜歡盡情享受,愿意被人照顧,感受不動腦筋、不費力氣的幸福日子。孩子也一樣。所以,家長長期這樣包辦代替的結果就是家長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疲憊不堪,而孩子安心理得地等著被照顧,等著家長來幫忙,體會不到家長的辛苦,自己的行為能力也沒有得到提高,責任感也沒有培養(yǎng)起來,等到自己必須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著急。

孩子漸漸長大了,會把這樣的行為習慣融入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現(xiàn)在總是有很多家長在說孩子磨磨蹭蹭讓人著急,又有誰想過孩子磨磨蹭蹭的行為習慣有多少是家長自己親自培養(yǎng)的呢?

所以,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要學會適時放手,不要事事為孩子做,可以只做一半,順便引導孩子怎樣做。

 父母怎樣才能不為孩子包辦?

方法1:家長學會放手,逐步減少過度幫助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讓他嘗試自己做,即使做不好,也要給予表揚,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梢韵戎付ㄒ粌杉虑?,限制時間讓孩子完成讓孩子完成。

比如:起床穿衣服,先規(guī)定要自己穿,因為還不熟練,開始家長可以適當幫助,限定的時間也要長一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逐步家長不再幫助,再縮短穿衣服的時間,最后達到自己又快又好地起床穿衣。

家長要改變“孩子小,以后再培養(yǎng)也來的及”的錯誤觀念。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制定什么事情是孩子自己要做的。這樣安排好,孩子習慣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時候,不用家長催促,自然就會去做了,動作就快了。

溫馨提示:家長放手讓孩子做事情要逐步進行,不是一下子什么都不管了,走向另一個極端。家長一下子什么都不管,會讓孩子不知所措,覺得事事都難做,事事都不成功,心里憋氣窩火,覺得自己很笨,挫敗感悠然而生,對做事情產(chǎn)生極大的抵觸心理,最后可能會自暴自棄,什么都不做了。

我們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做事情,學會加快自己的速度,知道自己承擔自己的責任,達到這個目的就好了,千萬不要教條,讓孩子覺得家長刻板而冷酷。

家長放手讓孩子做事情是對的,但是今天特殊,比如要遲到了,還讓不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呢?要靈活掌握,千萬不要死教條,弄得孩子害怕遲到哭哭啼啼。明天早起一點,可以繼續(xù)訓練。當然,若孩子成心搗亂,那就另當別論了。

方法2:合理運用對比法,激起孩子的熱情我們所說的合理對比,就是巧妙地和別人對比或與自己前面的成績對比,找進步,找希望。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我們這里的對比,是比進步,不是給孩子樹立模范榜樣讓孩子去學習。比如,讓孩子比較:“自己迅速做完事情的感覺,與媽媽替你做事情后嘮嘮叨叨,哪個心里舒服?”“昨天穿襪子,你自己穿一只,媽媽給你穿一只,你比媽媽慢,今天怎么比媽媽快了?”“今天如果有人問你:衣服誰給穿的?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他:我自己!”

“你自己有沒有覺得自己越來越棒了?”“前兩天你還決絕媽媽的要求,說什么也不自己洗臉,今天自己都會像媽媽一樣用洗面奶了,媽媽覺得你再進步,是不是?”同時您可以鼓勵孩子,提高要求:“今天我們要比昨天快一些好不好?”您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積極性被您調(diào)動了起來,做事情越來越有熱情了。

溫馨提示:您最好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希望在改變孩子磨磨蹭蹭習慣問題上能得到老師的幫助,讓老師減少一些批評,并給予更多一些的鼓勵。這樣家校配合,對改變孩子養(yǎng)成自己做事情的好習慣大有益處。

方法3:家長故意“耍賴”,逼孩子自己做事“耍賴”可以說是孩子的法寶,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經(jīng)常這樣做,而且屢屢得逞,于是在以后更會運用的淋漓盡致。其實家長不妨學習孩子,適時運用一下“耍賴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會收到奇效。

比如:孩子要穿鞋到外面去玩,這時孩子是恨不得馬上飛到外面去,會急著催大人快點給他穿鞋、系鞋帶,這時不妨磨蹭一下,然后再告訴他,大人系一只鞋帶,另一只自己完成,兩個人做事情會比一個人快的。孩子可能會著急、跺腳,不要理會,一定要等到他自己著急地動起手來。

如果他不動手,您就催促他,讓他幫忙,然后說:“看來你不著急,我也就不用著急了!”于是您故意放慢速度,或者成心把鞋帶系壞,目的是讓孩子著急,自己也動手幫忙。這是“軟”的耍賴方法。

還有“硬”的耍賴方法,開始要幫助孩子系鞋帶的時候,就告訴孩子,一人一只,這樣分工快。家長做完就不管了,就是耍賴告訴他不能幫他了。在看來幫助無望的情況下,他也會自己完成的,而且,速度也不一定慢,因為外面精彩的世界在吸引著他。

溫馨提示:耍賴法要運用得當,不能太隨意,不能太多,引起孩子的太大反感,就會失去效力。既然家長運用了“耍賴”的辦法,就必須堅持到底,不能被孩子的軟磨硬泡或發(fā)脾氣給難住,不能心軟,否則前面的努力會前功盡棄。

好媽媽應該這樣輔導孩子寫作業(yè)


悉心督導、啟發(fā)誘導,而不是強制、包辦、嘮叨

是孩子就會有貪玩的心思,尤其是那些年齡小的低年級學生,學習、寫作業(y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玩耍則是與學習同等重要的另一部分。

所以,小學生可能會非常貪玩,忘記寫作業(yè)、不好好寫作業(yè)這樣的事情也就時有發(fā)生。身為媽媽,我們當然會經(jīng)常提醒他不要忘了自己的學生身份,同時也會督促他應該好好地完成作業(yè)??墒?,有的媽媽的督促會逐漸變了味道,從督導變成了強制、包辦、嘮叨,“快寫作業(yè)!”“不寫作業(yè),是想挨打嗎?”“你又不聽話了吧,怎么又沒寫作業(yè)?”“聽話,不寫作業(yè)可不行,媽媽這么辛苦照顧你的生活,你怎么也要體諒媽媽吧?”……類似這樣的話便接二連三地從媽媽的口中傳到孩子的耳中。

但這樣的一些話可能在最開始時會有一些效果,可如果媽媽經(jīng)常這樣說,孩子很快就會聽得麻木了,漸漸地就會覺得媽媽好像是一個“監(jiān)工”,時刻監(jiān)督著他的學習。更有甚者,有的媽媽會因為孩子不寫作業(yè)而“打罵伺候”,這樣的強制性學習,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不好玩的事情,甚至來說是個負擔,同時他也會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失去了寫作業(yè)的快樂心情和主動性。

結果,孩子帶著這樣一種負面情緒坐下寫作業(yè),既要和自己頭腦中的不高興做斗爭,同時還要思考如何做題,這樣又怎么可能把作業(yè)寫好呢?而且,因為總是被媽媽強制寫作業(yè),孩子會對作業(yè)產(chǎn)生抵觸情緒,只要媽媽不盯著,他就不會主動去寫,而媽媽得知這樣的情況之后,就又一次開始了強制、包辦和嘮叨。這個惡性循環(huán)一旦開始,就會將孩子向討厭學習的旋渦中不斷地拖拽。

由此可見,要督促孩子主動去寫作業(yè),強制的手段是不行的,我們應該采用細心督導、啟發(fā)誘導這樣的方式,來讓孩子理解我們的苦心,意識到我們是在為他好,從而做到主動去做作業(yè)。

所以,我們應該一改往日那種厲害冷酷的“監(jiān)工角色”,轉(zhuǎn)而恢復到孩子最喜歡的“溫柔媽媽”的角色上來。

如果孩子不寫作業(yè),沒必要橫眉立目地訓斥他,簡單提醒一句:“寶貝兒,媽媽今天還沒看見你的作業(yè)本,它還好嗎?”看似玩笑,實則關心,孩子立刻就會意識到他還沒寫作業(yè),也許他在會心一笑的同時,就立刻打開書包,拿出作業(yè)本開始寫起來。

如果孩子一直拖著不寫作業(yè),可以輕輕敲敲桌子,提醒他“現(xiàn)在是做作業(yè)的時間,抓緊時間趕緊完成自己的工作才是正事”。這個時候我們不要隨便斷言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問題,比如,有的媽媽看到孩子作業(yè)總也寫不完,就回走過來說:“不會吧?你又沒好好聽講吧?肯定又走神了吧?”孩子可能只是在思考一道題的各種解法,或者只是在進行題目的聯(lián)想,但媽媽的這種斷言,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思考,同時也會讓他覺得很委屈。所以,此時我們也要信任孩子,可以簡單且溫柔地問一句:“有問題嗎?”如果孩子真的有問題,他自然會向我們求助。

假如孩子真的提出了問題,媽媽也要有智慧地予以回答,可別說:“這么簡單都不會?笨死了!”也不要說:“你是不是又沒聽老師講?”我們應該只關注孩子的問題,但也不要立刻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可以給他一些點撥,指引他向幾個方向去思考,或者給他提一些建議,幫助他打開思路。

當然,隨著孩子學的知識越來越多,我們也許無法做到一下子就給他指明思考方向,那就不如和孩子一起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將思考的方法教給孩子,或者教他學會自己尋找解決的途徑,讓他在日后再遇到問題時,能自己主動去想辦法。而這種需要一起思考的問題,最好都留到最后去做,應該讓孩子先把他會做的題目做完,以免因為一道題而耽誤了后面作業(yè)的完成。

讓孩子說說“今天在學校都學了什么”

很多媽媽對作業(yè)也會有一種比較狹隘的理解,那就是“作業(yè)應該已經(jīng)涵蓋了孩子一天所學的知識,所以只要孩子做了作業(yè),那他就應該掌握了當天所學的所有知識”。

在某些時候,這樣的認識是正確的,尤其是在孩子年齡小、學的知識少的情況下,作業(yè)可能的確會涵蓋孩子一天所學的知識。但是這種情況并不是絕對的,孩子在學校的一天里,不可能只是學到了作業(yè)上的那些知識,他應該還學會了更多。而且老師留的作業(yè)一般也會有一些針對性,比如會針對當堂講課的重點去留作業(yè),或者會針對一些疑點難點留一些思考題,等等。但顯然,老師的作業(yè)也不一定會完全涵蓋所有知識點,而且這些作業(yè)也不是做完了就算完了。

所以,當孩子按時按量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之后,我們還要提醒他再多思考一些東西。比如,除了作業(yè)要求做的內(nèi)容之外,孩子在學校里還學了些什么?孩子有沒有從中歸納總結出一些東西呢?

有了這樣的一些思考,那么孩子做作業(yè)就不再只是單純地完成任務了,而是一種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鍛煉。

那么,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確定孩子所有的作業(yè)都做完之后,問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還學了什么”。

當孩子把老師布置的日常作業(yè)做完之后,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檢查一下他的作業(yè),以確定是否全部完成。得到確認之后,我們就要問問孩子:“今天你都有哪些收獲呢?”說起這個話題時,我們的語氣要輕松一些,讓孩子也能放松下來。

而這所謂的“收獲”,應該不僅包括孩子上課聽老師講到的內(nèi)容,還包括其他的一些內(nèi)容。比如,跟老師學習了一種解題的新方法,和同學討論出了一種背誦的新技能;還比如,班上發(fā)生了什么新鮮的事情,同學們之間又有了什么新鮮的游戲或者好玩的活動;還有就是,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中有哪些可以應用在生活中,或者有哪些在他做一件事的時候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等等。

這樣一種復述的過程,其實也是孩子的一個學習過程,他會對這些好的內(nèi)容、有用的東西更加深印象,而隨著他的自我消化,這些技能或者知識也將成為他自己的東西。

其次,引導孩子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作業(yè)。

作業(yè)其實也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重點區(qū)域,不是說把作業(yè)寫完就算完了,作業(yè)中都體現(xiàn)了哪些知識點,老師為什么要留這樣的作業(yè),孩子在做作業(yè)時有哪些感想?遇到了怎樣的問題?是怎么解決的?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引導孩子去想,這些也同樣是他一天學習的重要收獲。

尤其是那些讓孩子花費了很長時間的作業(yè),孩子更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為什么花了這么長時間,這和自己當天在學校的學習狀態(tài)有沒有關系,然后還可以好好地回憶一下老師講課的情形,或者也可以思考一下與同學進行討論的情景,這些都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總結問題,并使他在下一次做作業(yè)時能避免再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通過對作業(yè)的研究,孩子還可以把作業(yè)中的一些重點歸納出來,日后將方便他的復習和繼續(xù)學習。

最后,不要逼迫孩子說出當天都學了什么。

有時候,一些年齡小的孩子可能說不出來一天都學了什么其他的東西,他可能會覺得作業(yè)已經(jīng)完全體現(xiàn)了他當天的所學。那么這時候,我們也不要非讓他說出一天的收獲。而有些媽媽很教條,每天都要讓孩子說一說,結果弄得孩子把和媽媽說一說也當成了任務,每天都要花費很多心思去思考當天的收獲。

其實沒必要這樣,孩子有的說就說,沒的說也沒什么,沒準兒這一天他真的過得很簡單呢!而且這樣的詢問也不必要天天進行,可以一星期來幾次,或者隔一段時間來一次,要讓孩子有的說,同時也要讓他能自由地說,這樣孩子才能愉快地與媽媽進行交談。

智慧媽媽這樣教孩子自律!


對于幼小的孩子,自制力一說在大部分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在這一點上,小編也不得不承認,確實很難。但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制力的過程還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到底應該怎樣培養(yǎng)寶寶們的自制力呢?

1、制定家庭規(guī)則

孩子們需要根據(jù)規(guī)范來限制自己的行為。父母可以在家里設定清晰明確的家庭規(guī)則,然后遵守,如果規(guī)則被破壞,那就要去承擔后果。這會教會孩子應該期望什么,促使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每天制定相似的日程表。孩子們需要知道早晨的安排包括吃飯、梳洗、刷牙以及穿衣服的時間,放學以后的安排包括如何分配家務勞動、家庭作業(yè)以及娛樂之間的時間。同時,睡眠的時間安排也是很重要的,以保證孩子們可以獲得足量的休息。

2、適當教育

孩子們需要知道如何為自己做出健康正確的選擇。與其只是簡單的對孩子說“放學回家后立即做作業(yè)”不如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回家以后首先做作業(yè)是很好的,然后就可以有自由的時間去支配,等你做完作業(yè)還會有獎勵的哦!”。角色扮演同樣是一種很有效的培養(yǎng)孩子自律的方法。假設一些孩子可能會遇到的特殊問題,然后討論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比如,對于小一點的孩子,如果另外一個孩子拿了他的玩具,辱罵他或是推他,他會有什么樣的反應;而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模擬如何抵抗壓力或是在危險境況下應該怎么辦等等。

3、不要過于心急

自律是要花費很多年的時間去不斷的提高的能力,根據(jù)孩子的年齡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不要期望一個六歲的孩子可以在沒有別人提醒的情況下自己起床、刷牙、梳頭發(fā)以及穿衣服。父母可以嘗試把孩子每天做的事情拍攝下來貼在墻上,這樣孩子就可以根據(jù)自己以前的方式慢慢的學會一些簡單的事情。

相關推薦

  • 專治孩子作業(yè)磨蹭,這位媽媽的做法絕了! 開學的時候,家長們最是頭疼,平時工作就夠忙的,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做作業(yè),可現(xiàn)在的“熊孩子”啊,就不聽!就不聽!就不聽!一會玩手機,一會打瞌睡,1個小時的作業(yè)非要做3個多小時,弄到晚上11點多,第二天還不...
    2020-12-21 閱讀全文
  • 這位媽媽只做了3步,竟讓孩子每晚主動早睡覺!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孩子起床變得越來越困難。每天叫孩子起床時,都得磨蹭個十幾二十分鐘才行。也是,大冷天的,誰不眷戀暖乎乎的被窩呢?但早上賴床的后果就是,上學遲到啊。 這樣下去可是會影響孩子在老師心中的形...
    2020-12-26 閱讀全文
  • BB10個月 媽媽這么做他更聰明 小編朋友的寶寶,已經(jīng)10個月了,朋友買了很多可愛的故事書,準備開始進行親子閱讀,讓寶寶從小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想象中的場景,應該是這樣的:媽媽抱著寶寶,一頁一頁地翻著書,寶寶好奇地聽媽媽輕聲講書上面...
    2021-01-07 閱讀全文
  • 孩子最討厭這10種媽媽!你中招了嗎? 不管愿不愿意承認,一個形象佳、氣質(zhì)好、品德優(yōu)的媽媽,確實能讓孩子自信不少,這就是女人的力量吶! 1、不好玩媽媽 孩子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媽媽這些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對孩子的愛好根本...
    2021-08-09 閱讀全文
  • 幫孩子做事只做一半,這位媽媽的“五分”教育法亮了! 家長對孩子過于疼愛,事事包辦,以為這樣子就是對孩子好,殊不知會養(yǎng)成孩子懶惰的性格,會害了孩子的一生。有時候,不為孩子包辦,做事只做一半,留一半,反而會引導孩子學會各種生活技能和品格。所以,家長要學習學...
    2021-01-07 閱讀全文

開學的時候,家長們最是頭疼,平時工作就夠忙的,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做作業(yè),可現(xiàn)在的“熊孩子”啊,就不聽!就不聽!就不聽!一會玩手機,一會打瞌睡,1個小時的作業(yè)非要做3個多小時,弄到晚上11點多,第二天還不...

2020-12-21 閱讀全文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孩子起床變得越來越困難。每天叫孩子起床時,都得磨蹭個十幾二十分鐘才行。也是,大冷天的,誰不眷戀暖乎乎的被窩呢?但早上賴床的后果就是,上學遲到啊。 這樣下去可是會影響孩子在老師心中的形...

2020-12-26 閱讀全文

小編朋友的寶寶,已經(jīng)10個月了,朋友買了很多可愛的故事書,準備開始進行親子閱讀,讓寶寶從小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想象中的場景,應該是這樣的:媽媽抱著寶寶,一頁一頁地翻著書,寶寶好奇地聽媽媽輕聲講書上面...

2021-01-07 閱讀全文

不管愿不愿意承認,一個形象佳、氣質(zhì)好、品德優(yōu)的媽媽,確實能讓孩子自信不少,這就是女人的力量吶! 1、不好玩媽媽 孩子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媽媽這些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對孩子的愛好根本...

2021-08-09 閱讀全文

家長對孩子過于疼愛,事事包辦,以為這樣子就是對孩子好,殊不知會養(yǎng)成孩子懶惰的性格,會害了孩子的一生。有時候,不為孩子包辦,做事只做一半,留一半,反而會引導孩子學會各種生活技能和品格。所以,家長要學習學...

2021-01-0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