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做事有耐心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教師引導語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生活中,很多孩子做事都缺乏耐心,漫不經(jīng)心或有頭無尾,令父母發(fā)愁??茖W家的實驗表明,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3歲兒童能夠連續(xù)集中注意力3-5分鐘,4歲兒童連續(xù)集中注意力10分鐘,5、6分歲兒童連續(xù)集中注意力15分鐘左右。所以一般情況下孩子缺乏耐心是屬于正常范圍的,不必過于擔心。不過,兒童的耐心也需要某些方法來培養(yǎng),這些方法都很簡單,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采用。
例如,孩子對畫畫挺感興趣,可總是沒耐心畫完一幅完整的畫。有一天,他只在紙上畫了幾棵小樹,就跑去讓爸爸跟他做游戲。爸爸看了看孩子的畫,提議和孩子來個“畫森林”比賽,看誰先在紙上畫滿小樹,畫成一片美麗的森林。孩子立刻高興地拿起了畫筆,專心致志地埋頭畫起來。YjS21.cOM
又例如,孩子正在用積木搭一個大輪船,剛搭了一半,又在玩桌上一只小塑料瓶。媽媽看見了,知道他又沒耐心搭積木了,于是走來對孩子說:“你看這只小瓶子像不像一只煙囪?我們把輪船搭好,然后把它放在輪船上做煙囪吧?!庇谑呛⒆踊氐椒e木游戲上來,直到一艘漂亮的大輪船被他“建造”起來,才跑出去跟小朋友玩了。
這兩個例子表明,當孩子沒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時,而應該巧妙地設(shè)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回原來的活動上,并且?guī)椭⒆影鸦顒幼兊酶腥?,更富有吸引力?p>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上網(wǎng)
關(guān)于孩子上網(wǎng),家長最擔心的除了孩子在網(wǎng)上接觸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外,更害怕孩子受人誘騙。家長還擔心孩子受人慫恿參與違法行為。那么,家長如何為孩子的網(wǎng)絡旅程保駕護航呢?
首先,有條件的家庭最好給孩子提供一個在家上網(wǎng)的空間,避免孩子經(jīng)常光顧網(wǎng)吧等場所,在那里孩子的行為將處于一種完全失控的狀態(tài)。電腦最好放在家長隨時可以看到的位置上,這樣可以方便父母了解孩子上網(wǎng)的情況。
家長盡可能和孩子,尤其是幼小的或自制力較差的孩子一起上網(wǎng),引導孩子去接觸有趣的、適宜他們年齡的內(nèi)容,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戲之中。
家長需要告誡孩子,網(wǎng)上的那些“朋友”實際上是陌生人,不要輕易相信他們,不要將自己和家庭的真實信息和密碼散布在網(wǎng)上,不要打開陌生的郵件。提醒孩子一旦覺得網(wǎng)上的內(nèi)容有問題或感到迷惑,就及時向成年人求助。家長可以適當告訴孩子一些網(wǎng)絡犯罪的事實,提醒他們樹立網(wǎng)絡安全意識,警惕壞人壞事。
家長可以查看孩子接收和發(fā)出的電子郵件,了解他們經(jīng)常接觸的網(wǎng)友。經(jīng)常查閱歷史記錄,這樣可以知道孩子在沒有大人監(jiān)護下曾經(jīng)瀏覽過的網(wǎng)站名稱和訪問的頻率。
家長還可以運用網(wǎng)絡安全技術(shù)和產(chǎn)品,對孩子瀏覽的網(wǎng)站加以限制。比如通過IE瀏覽器可以設(shè)置網(wǎng)絡安全級別。打開IE安全審查功能設(shè)置許可站點,這樣做可以保證孩子不會無意中闖入不健康網(wǎng)站。一些網(wǎng)絡安全軟件包含封鎖功能,可以精確界定孩子可以訪問什么樣的網(wǎng)站,防止孩子在網(wǎng)頁上輸入他們的名字、住址和其他個人信息等。
結(jié)合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家長還需要與孩子經(jīng)常交流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得到的信息,交換感想與見解,這樣才能做到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心中有數(shù)。孩子也可以在父母營造的規(guī)則嚴明而又民主寬松的氛圍中,安全而愉快地享受網(wǎng)絡世界的精妙了。
逐步引導從耐心地做一件事情開始
行為記錄:這幾個星期,我在探索區(qū)投放了一種新的游戲材料,是由一個正方形紙盒做成的。紙盒上設(shè)計了一些規(guī)則的格子,可以在任意一個格子中插上任意一個數(shù)字,然后在它的上下左右插上它的相鄰數(shù)。這是根據(jù)大班幼兒的課程設(shè)計的游戲材料,比較受幼兒歡迎,難易也適合幼兒,簡單交代玩法,幼兒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鈞鈞這星期都沒有來玩這個新的游戲材料,于是,我便對鈞鈞說:“老師在探索區(qū)放了一個很好玩的玩具,你想去玩嗎?”鈞鈞側(cè)著腦袋說:“老師,我已經(jīng)去看過了,我不想玩。我要當昆蟲專家,我要看我的《昆蟲世界》?!薄翱墒?,老師做的那個玩具很好玩的,每天都有許多小朋友在玩的,還有一定的難度,不一定每個小朋友都能完成的哦!”我繼續(xù)說著。鈞鈞有點心動了:“那好吧,我去玩玩看?!扁x鈞去了探索區(qū),玩了一會會,就跑到娃娃家,主動當起了小客人。
行為分析與指導
1.鈞鈞是一個求知欲很旺的小朋友,喜歡新奇的東西。只要開展什么新游戲或新的活動,他肯定參加。但均均是一個缺少耐心的小朋友,做事情不能堅持。針對這種性格的孩子,老師可以逐步引導,從耐心地做一件事情開始,多鼓勵,多表揚。
2.蒙臺梭利說過:“成人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強加于兒童,而應該讓兒童自己去做。一旦發(fā)生成人替代兒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兒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兒童去做某件事了?!崩蠋煹囊龑б膊粚Γ斺x鈞專注于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老師不應該讓鈞鈞去做老師心中想讓他做的事情,這樣,不僅不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而且還剝奪了幼兒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
老師如何引導不愛講話的孩子
一個不愛講話的小朋友寫給老師的一封信
敬愛的老師:
你們好!幼兒園畢業(yè)前我不開心,因為每天下午全班34個小朋友除了我們平時不愛講話的6個外,其余都被你們叫去排練節(jié)目,留下我們孤獨地在教室里相互對望。
每到這個時候我都非常傷心,但我卻不敢告訴任何人包括爸爸媽媽,因為我怕別人笑我沒用。我猜一定是因為我太差,你們才不叫我去??墒抢蠋?,你們?yōu)槭裁床唤o我一次機會呢?你們知道嗎?爸爸媽媽還有很多叔叔阿姨都認為我的舞跳得很好,英語也講得很棒,我很想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穿著漂亮的舞服在舞臺上起舞。
老師,這些日子我過得非常不開心,也越來越不想和任何人講話了,更不愿和別的小朋友玩。我總覺得我處處不如別人,雖然我自己覺得我有很多很棒的地方,但你們卻從來不注意我。我不知道我錯在哪里,我那么愛你們,聽你們的話,從不吵架、打人,惹你們生氣,上課我認真聽講。可是老師,你們?yōu)槭裁床幌矚g我呢?最后祝你們天天快樂!
一個不愛講話的小朋友:真真
2007年5月28日
(媽媽整理)
點評:幼兒園教育是兒童成長中關(guān)鍵的起點,是其在人格和習慣上的第一次學步,重點應該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習慣、集體意識,讓他們學習快樂地生活。這一切的實現(xiàn),需要老師配合家長來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老師是孩子在幼兒園時的“父母”,他們對孩子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因此,老師應該走近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用智慧、愛心去哺育每一個孩子,盡量保證孩子得到良好、健康的教育和成長。同時,孩子和家長也應該多與老師溝通,多跟老師交流自己的想法,促使老師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老師該給予孩子什么
一是要讓孩子快樂。幼兒園提供各種玩具和場所,讓孩子盡情地玩耍,孩子們會從玩樂中接觸生活,并提高基礎(chǔ)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幼兒參加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有益身心發(fā)展,在玩耍中,玩出興趣、玩出自信、學會交往,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二是多與孩子交流。稱職的幼兒老師應當由衷地喜愛孩子,聆聽他們的心聲,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能耐心地加以引導,幫孩子想辦法來解決困難;照顧好孩子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全心全意地對待他們;和藹可親,讓孩子們喜歡和他們相處并傾聽他們的講話。通過及時有效的交流,老師才能更準確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三是給孩子以尊重。幼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尊重幼兒興趣和需要,這樣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老師必須能控制自己情緒,不要喜怒無常讓孩子感到害怕;應該注意管教方式,能從孩子的眼光出發(fā),對孩子一視同仁。
只有在交流和尊重的基礎(chǔ)上,在快樂的游戲中,孩子才可以得到有關(guān)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以及關(guān)于多元智能的開發(fā)教育,以玩樂為主題的知識教育。這些方面的學習和探索可以為孩子的終身學習、身心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我評價意識會在學前初期(3~4歲)迅速發(fā)展。這時的他們更關(guān)注外部世界和他人行為。老師的任何不良言行,都可能形成孩子性格上無法逾越的鴻溝,造成成年時的精神障礙。
家長應與老師多溝通
家長和幼兒園老師要保持經(jīng)常溝通?,F(xiàn)在向家長推薦以下策略。
應該經(jīng)常關(guān)心孩子們在園里的活動、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并積極配合。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的熱情,便會更加鼓足參加集體活動的勇氣,學習能力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如果方便的話,家長應盡量每天都與老師進行簡短的交流,有時當著孩子的面進行表揚式的行為評價,孩子會容易形成“在家和在園一個樣”的統(tǒng)一認識。最好每天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主動告訴老師,經(jīng)常問一下孩子在班里的表現(xiàn)。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嚴重問題才去找老師。
往往,家長們會認為自己對孩子最了解。于是,每當老師對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時,家長可能會很不高興。其實,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并不一定和在家完全一樣。因此,老師和家長經(jīng)常交換意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孩子。
一旦出現(xiàn)問題后,家長要及時與老師交流,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不談一些比較重大的家庭問題,尤其是影響到孩子平時表現(xiàn)的家庭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出現(xiàn)異常時獲得老師的理解和幫助。
如果發(fā)現(xiàn)老師有不當?shù)牡胤?,家長應懇切地對老師提出。畢竟,每個老師要照顧很多個孩子,難免會對個別孩子產(chǎn)生疏忽。在交談的過程中,溫和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
家長應多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園中具體有哪些不良行為,以便于在實施家庭教育時能夠?qū)ΠY下藥,幫助孩子積極改正。然后,把孩子的改正目標告訴給老師,取得老師的配合,多向老師咨詢,孩子的進步就會指日可待。(葉文東/文)
細心引導,耐心期待,孩子會給我們驚喜
君君,是一個長的很漂亮的女孩。水汪汪的大眼睛,紅紅的嘴唇象花瓣。白白嫩嫩的皮膚。說起話來聲音也好聽,而且樂感很好。每次教新歌,她總是學的很快。而且她上課的感覺跟凌凌一樣,充滿靈氣。
我一直在想這么有靈氣的一個孩子,為什么性格跟凌凌完全不一樣呢。讓我第一次見識她的脾氣是一次我在帶上午班時,我在彈琴,孩子們聽見音樂都拿起椅子坐到前面來,忽然毛毛邊哭邊追著君君跑。只見君君手里拿著一個玩具。我忙過去拉住君君問,原來君君搶了毛毛的小汽車要玩。我對君君說:“現(xiàn)在要上課了,把玩具還給他,等下課了再讓毛毛給你玩,好嗎?”一般的小朋友老師這么說都會答應??删_開始大哭起來
,邊哭邊喊:“不行,我要玩,我要玩!”還伸手過來搶拿在我手里的小汽車。引得旁邊的小朋友都圍過來看。我的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
還有一次,她搶別人的玩具沒搶到,甩起手朝別人就是一巴掌。完了還不解氣,伸出自己的小腳就朝哪個小朋友身上踢。
最厲害的一次,她歇斯底里地大哭一陣之后,把教室里的一個貨架推倒在地。
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性很強,他們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大人、父母的行為而形成的。在一次放學時,我和君君的媽媽談了一次,談了君君的這些表現(xiàn)。和她媽媽交流了一些孩子的教育方法。我期待著君君會朝另一個方向發(fā)展。
家長如何鼓勵孩子的好奇心
一、從毀壞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對一些玩具或者其他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想進一步了解時,與其擔心孩子毀壞東西,不如教給孩子這些東西的使用方法。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玩玩具,并且在玩的過程中,告訴孩子這些東西為什么會自己動起來,必要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拆開玩具來研究一下它的內(nèi)部構(gòu)造。
1、訓練好時機
媽媽在廚房里忙著做飯,讓孩子一個人在客廳里玩耍。
一個人玩著沒意思,看著漂亮的玩具汽車,孩子突然有了想把它拆開來的想法,看看汽車的輪子為什么會轉(zhuǎn)呢?一會兒,地上就多了一堆零件,可是當孩子想把它裝起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怎么也裝不上去了。
孩子把玩具拆開來,只是想了解它為什么會自己動起來。
孩子因為對玩具產(chǎn)生了好奇心,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這是孩子邁開了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
如果大人在這個時候?qū)⒆优u,甚至打罵,都會讓孩子剛剛萌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受到打擊,阻止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進取心,對孩子將來的創(chuàng)造能力都有很大的影響。
2、媽媽不要這樣說
當媽媽從廚房出來,看到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的玩具汽車時,怒火一下子爆發(fā)了。
媽媽非常生氣地對著孩子說:“爸爸給你買的玩具汽車,你怎么剛玩幾天就把它拆了,下回再也不給你買玩具了。
”
二、從模仿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對媽媽在廚房忙碌的動作產(chǎn)生興趣時,媽媽可以安排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讓他洗黃瓜、西紅柿等,幫著媽媽拿調(diào)料等。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就可以了解一些蔬菜的特性,觀察食物生熟前后的變化等,使好奇心得到了進一步的滿足。
而且,還有可能更好地激發(fā)孩子更深層次的好奇心,培養(yǎng)探索事物的能力。
1、訓練好時機
看著媽媽進了廚房準備做飯,孩子也跟進去在媽媽的周圍打轉(zhuǎn),不是摸摸這里,就是看看那里。
看著媽媽在擇菜,孩子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一根大蔥來。
孩子學習和模仿的能力很強,當看到媽媽在廚房忙碌時,孩子也想幫媽媽來做一些事情。
這時如果媽媽認為孩子這是在搗亂,不讓孩子參與這些家務活,會打擊孩子參加勞動的積極性。
孩子在探索周圍環(huán)境時受阻攔或受挫,那么他做事就很容易放棄,這種性格甚至會貫穿其一生,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往往很聽話、很順從,遇事聽天由命,但是,他們會沒有主見,遇到很復雜的事情時,往往不知所措。
2、媽媽不要這樣說
媽媽看到孩子拿起了大蔥,一把搶下來,說:“你別在這給我搗亂了,去外面客廳自己玩去!”然后拉著孩子的手,把他帶到客廳的沙發(fā)上,自己回到廚房繼續(xù)忙碌,并隨手關(guān)上了廚房門。
三、從實踐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想要弄明白“花生是怎樣產(chǎn)生的”這個問題時,媽媽可以找兩個花盆,讓孩子在兩個花盆里分別種下炒熟的花生和生花生。
等過一段時間,一盆花生長出幼苗,一盆沒有長出來時,再告訴孩子事情的真相。
1、訓練好時機
孩子吃著媽媽買來的花生,問媽媽:“花生是怎么來的?”媽媽說:“花生是花生豆在地里長出來。
”隔幾天,孩子拿著鏟子在地上挖了一個坑,把剝好的花生豆一粒一粒地種在土里。
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在我們成人看來可能很可笑,這時候千萬不要嘲笑孩子。
面對孩子的這種探索和實踐的方法,媽媽一定要認真對待,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思維來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的,這樣就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
2、媽媽不要這樣說
看見孩子把花生豆種在土里,媽媽又是生氣又是好笑,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啊!炒熟的花生怎么能種呢?”
四、從聲音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對敲打東西產(chǎn)生的響聲感興趣時,媽媽可以專門找一些不同質(zhì)地的物品,比如說,塑料盆子、不銹鋼鍋、玻璃杯子、瓷碗等等,讓孩子用筷子來敲,看看筷子敲打到這些不同質(zhì)地的物品上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這樣反復敲打一段時間以后,可以用布蒙上孩子的眼睛,媽媽用筷子來敲打這些不同質(zhì)地的物品,讓孩子根據(jù)這些不同的聲音來判斷媽媽敲打的是什么物品。
這樣不但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還能讓孩子在玩中知道一些簡單的物理學知識。
1、訓練好時機
到吃飯的時間了,大家都坐在餐桌旁準備吃飯,孩子也坐到了他的小椅子上了。
看著桌子上擺放的筷子和碗,孩子拿起筷子敲了一下玩,聽到筷子敲碗發(fā)出“叮叮當當”的響聲,孩子很高興,拿著筷子不停的敲碗,媽媽說了讓孩子別敲了,孩子就是不聽,“叮叮當當”地響聲吵得大家都沒法安靜吃飯了。
孩子敲碗時,會對發(fā)出的響聲感覺很好奇,而且敲不同的碗或者盤子都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這讓孩子有了探索的欲望,他想知道敲這些東西為什么會發(fā)出這些不同的聲音。
這時媽媽的呵斥或者阻止,都會限制孩子的求知欲望,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知識的好機會。
2、媽媽不要這樣說
媽媽搶過孩子手里的筷子和碗,說:“讓你別敲了,你怎么不聽呢?你這么不聽話,我以后不喜歡你了!”
五、從游戲中訓練好奇心
孩子在玩搭積木的游戲時,突然推倒剛搭起來的“小房子”時,媽媽可以問孩子為什么要推倒這些剛搭起來的房子呢?然后可以讓孩子把搭好的房子按照順序一塊一塊地拆下來,告訴孩子在拆的時候房子不會塌就說明孩子搭的房子很結(jié)實。
通過這種非常規(guī)的玩法,才能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正常地發(fā)揮。
1、訓練好時機
媽媽和孩子在地毯上玩搭積木的游戲,在媽媽的指導下,孩子好不容易才搭起了房子,媽媽還沒來得及表揚孩子,孩子卻一把推到了剛剛搭起來的房子。
孩子將搭好的房子推倒可能是想知道房子推倒后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房子被推倒時積木會朝著哪些方向散落?孩子這種不按常規(guī)方式玩游戲的態(tài)度,正是說明了孩子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如果爸爸媽媽引導好的話,孩子的這種探索欲望會轉(zhuǎn)變成創(chuàng)新思維,這會為孩子將來學習知識、學會獨立思考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
2、媽媽不要這樣說
媽媽看著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幫孩子搭起來的積木房子在頃刻間“土崩瓦解”,非常生氣地對孩子說:“看看你,好不容易把房子搭好,就這么推倒了,下回再不陪你搭了。
”
如何引導幼兒午睡?
在幼兒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中,我發(fā)現(xiàn)良好的午睡習慣也是幼兒發(fā)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使每個幼兒多能午睡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隨著幼兒進入中班以后,由于年齡特點的決定,幼兒的活動量較小班大為增加,難入睡的幼兒也在增加,如何讓幼兒午睡好,真讓我傷透了腦筋,一次,我偶然在報上看到有篇文章說午睡對幼兒的大腦發(fā)育有利,午睡多的幼兒聰明,等等。我馬上就將這條信息帶到午睡的組織中,我對幼兒說:“聰明的孩子午睡多”“聰明的孩子多睡長腦子”“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要做聰明的孩子?!焙⒆觽兡膫€不想做聰明的孩子,這樣一來,小朋友們都乖乖地入睡了,個別難入睡的幼兒在老師的輕聲提醒下也能安然入睡了。
正面引導的效果確實非常好,由于幼兒主觀上有了睡好午覺的愿望,午睡就顯得不那么困難了,對老師來說,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但是,我同時也覺得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針對不同的幼兒的個性心理品質(zhì),加以不同的教育引導方法。在我們班,有的幼兒不吃“軟”的一套,所以機遇適當?shù)膲毫?,如:時間上的限制,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孩子的時間觀念也有所增強。但我也是“軟硬兼施”,也好讓孩子感到有“新鮮感”。
在經(jīng)歷了將近一個學期的帶班,我發(fā)現(xiàn)如何引導孩子真的是一門藝術(shù)。老師要很好地了解每一個孩子,并能根據(jù)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不同階段的特點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而這一點上,我作為一個新教師,還有待于不斷地完善、成熟。
引導孩子有事要用語言表達
我們班一個叫范智巖的孩子,這個孩子的母親是中學教師,按理說,孩子應該發(fā)展得很好,可是,現(xiàn)狀是:孩子個頭長得比其他孩子小,但是惹事的本事卻不小。上課不認真聽講,排隊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規(guī)則的時候總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規(guī)則的時候老師提出處理的結(jié)果,他們會平靜地接受,可是這個寶貝一旦老師說出他不守規(guī)則時的處理時,輕則會言語吵鬧,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嚴重影響了課堂秩序,也影響到其他的小朋友。警告、耐心說服都無濟于事,而且最近有變本加厲的趨向。
中班的孩子,應該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對自己行為造成的結(jié)果應該學會接受,可現(xiàn)在是中班的下學期了,這孩子再這樣的話會越演越烈。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個男孩是第二個孩子,前面有一個不幸夭折了,父母對這個寶貝格外珍視,對一些出格的行為不能及時引導,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通常都會得到滿足。所以這孩子把這種方法當成一個法寶,在家用,到幼兒園也拿來用,不分場合,不分地點(我揣測他的心里應該是這樣想的)。但是在幼兒園里老師、小朋友不會牽就他的這種行為,就造成了這樣的現(xiàn)狀。
于是,和其他兩位老師碰頭商量,這孩子應該怎么辦。我們發(fā)現(xiàn)對他的教育需要家園合力,覺得有必要和家長溝通一下教育方法的問題。同時引導孩子有事情要用語言表達,而不是哭鬧的方式。目前這孩子有了小小的改變,缺乏的只是堅持。相信我們只要堅持下去,這孩子會變成一個好孩子的。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錯
區(qū)域活動時,宇宇把凱凱的臉給抓傷了,對于孩子犯錯,作為老師應該給予批正。我批評了他,并且讓他向小朋友道歉。臨放學時,我怕他帶著情緒,讓家長誤解,我說把今天你抓傷凱凱臉的事跟媽媽說說。
在第二天入園時,宇宇的媽媽找到老師,非常生氣地跟質(zhì)問我:別天孩子打架的事,你是怎么處理的,我家孩子老實就把壞事都推到他身上??吹剿臉幼?,我心平氣和地跟她解釋:我已經(jīng)問過了,他去搶小朋友的彩圖,人家不給,他就動手了。她聽我這么說,扭頭就走,還邊走邊說:我家孩子的臉上就從來沒干凈過。聽那意思,是他的孩子經(jīng)常吃虧。
家長是孩子的標桿,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以什么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錯誤,直接影響著孩子,宇宇媽媽對孩子犯了錯誤,幫著孩子一起找理由,就會讓孩子學會這一招,一旦他犯了錯,老師批評到,他就會迅速將矛頭指向別人,某某也怎么樣了。
對家長的護短,我想告訴她:孩子犯錯是可以糾正的,但家長幫著孩子犯錯,這個錯可能一輩子都難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