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家長朋友們,請學會等待好嗎?
發(fā)布時間:2020-09-24 朋友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朋友教案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念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說明有些事情是急不得,需要慢慢來的,比如吃熱豆腐,比如——教育。
中國的父母們有一個很致命的一致現(xiàn)象,那就是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對孩子成長呢,卻表現(xiàn)出一臉急不可耐,巴不得自己的孩子4歲有20歲的智力,40歲的耐力,80歲的經(jīng)歷。對待孩子,失去了一個天平,怎么叫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長?
有人說:勤母出懶女,惰師出勤徒。乍一聽這句話有些好笑,但細細思考卻也是不無道理。中國的孩子不夠勤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太“勤快”。瞧,孩子吃飯慢,父母在旁邊干著急,求爺爺告奶奶,一會拿出撥浪鼓哄,一會拿出玩具騙,夸張一點的為了喂孩子吃幾口飯從家門口一路追到幾里外!于是,時間一長,孩子每次吃飯就形成了習慣,慢慢吃,吃飯是游戲!孩子學穿衣服褲子,剛動手掙扎了幾下,父母一心疼,哎呀哎呀,這么小年紀,穿什么呀!我來幫你,我來幫你!得,反正你會幫忙,我可巴不得偷懶,又白來了!
幼兒心理學里有一個概念叫最近發(fā)展區(qū),旨在我們給予孩子的,是孩子不能輕易夠到的,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到的。很多父母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能力太弱,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行,卻忘記問問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阻礙了多少。是的,阻礙。當孩子正準備跳一跳的時候,成人卻“及時“送上了一條板凳,這樣的幫助,對孩子的自我成長,是幫助嗎?
請學會等待好嗎,“熱心”的父母們?成長是一件需要自己去完成的事情,就給孩子能夠跳一跳的空間,讓他們不斷跳上新的高度,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吧!因為您的著急,因為您的省心,孩子會失去自己跳一跳能夠到的那個成果,連帶的,也失去了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孩子是需要父母的保護,但不需要過度的保護,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機會,他們會成長得更快。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觀念:適時放手,耐心等待
育兒觀念:適時放手,耐心等待
有感于妞告訴我的一些話:
前一陣子,某一天放學回家路上,妞說:“媽媽,今天是Z姐姐給我包的肚子?!蔽荫R上就理解了,班級里老師開始教給小朋友自己包肚子的本領了。
過了幾天,妞跟我說:“媽媽,今天我是自己包的肚子?!蔽颐靼琢?,老師在鼓勵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昨天,妞在車上自豪地跟我說:“媽媽,今天包褲子我把后面的衣服也都弄好了?!蔽抑懒?,老師指導和檢查地很全面。
從女兒一開始告訴我是別的孩子幫助她包肚子,到最后她自豪地告訴我自己已經(jīng)能夠掌握包肚子的難點了。有感于班級老師對“包肚子”這項自理能力給與孩子指導的階段性和全面性,孩子在不斷地經(jīng)驗積累、重復練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包肚子的技能,同時也不斷建立起自己的事情能夠自己做的自豪感。
我說,老師在逐漸放手中,讓孩子建立起的卻是更多的自信。
關于“放手”,是教師管理班級的一項重要學問。什么時候該放手,如何放手,怎么放手……都不能隨意而為。因為沒有“放手”的階段性推薦,沒有“放手”過程中孩子技能的鍛煉,沒有“放手”過程中孩子“自信心”的提升,結(jié)果“放手”卻成了孩子沉重的心理負擔,成了家長心中老師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育兒觀念:“分享”,家長你做到了嗎?
育兒觀念:“分享”,家長你做到了嗎?
星期一早晨談話時間,有小朋友告訴我說:“源源說不要跟涵涵做朋友,以后都不跟他玩了?!蔽艺襾砹嗽丛矗丛锤嬖V我:“昨天我在涵涵家玩時,她不肯把遙控飛機借我玩,太小氣了,我平時總是借給她很多玩具玩,還給她很多好吃的東西。所以我不想跟她做朋友了。”我悄悄的問涵涵:“源源有好東西時跟你分享嗎?”涵涵點點頭說:“我也想借他玩,但是我媽媽說遙控飛機不能隨便給別人玩,會弄壞的?!甭犃撕⒆拥脑?,我的心情沉重起來。按理說不應該發(fā)生這種事情,我們經(jīng)常鼓勵幼兒有好東西要與別人分享,班上的小朋友沒有紙畫畫了,大家總是爭先恐后地要給別人圖畫紙。有的小朋友帶來好看的故事書也愿意主動借給別人看。
孩子的分享行為是天性中的一種,重要的是家長是否給孩子釋放的機會,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會認為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心理成長也有同樣的道理,當孩子開始出現(xiàn)分享欲望時,如果家長對孩子進行拒絕或限制,他們的這種正確欲望就得不到強化。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的孩子不懂得與他人分享的原因之一,責任不在孩子,不是孩子不懂事,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學習和強化的機會。家庭是孩子最早體會分享樂趣的場所,因此我們應多給孩子釋放分享和謙讓欲望的機會,讓孩子學會處理家庭關系,為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打好基礎。
育兒觀:家長們請慎用“反語”
育兒觀:家長們請慎用“反語”在幼兒的心中,成人是偉大的,家長的話被孩子奉為真理和“金科玉律”,加上孩子本身判斷能力低弱的年齡特點,很多時候,成人們說什么,他們就會去做什么,全不顧話語的真正含義,是褒是貶。而在生活中我們的家長總是改不了自己的表達方式,常常不經(jīng)意的拋出一些話中帶話、拐彎抹角的語句,說著孩子聽不懂的“反語”。由于孩子無法真正理解,很多時候孩子總會做出和成人意思大相徑庭的行為,孩子的錯誤惹惱了我們,家長不禁發(fā)出了“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聽話”的疑惑??墒亲鳛槌扇耍覀兪欠裼兴伎歼^自己的行為是否準確、恰當呢?孩子如此直白的去領會成人的語言,難道不是他們單純、率直的真實寫照嗎?只能說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方式出現(xiàn)了偏差。如何提高成人育兒行為的準確性,讓孩子明了的理解成人,這就要求我們家長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還應慎用“反語”,更不能將話藏在“反語”中來刺激孩子,給他們帶來身心上的不悅!曾經(jīng)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孩子正和小伙伴們歡快地跑著,這時孩子已經(jīng)是滿頭大汗,小臉漲的通紅,可孩子全沒休息的意思,還是一個勁地飛奔著。媽媽叫住了孩子,孩子聽后來到了媽媽身邊,媽媽一邊給孩子擦汗,一邊訓斥著孩子:“跑得這么熱,等下你再去跑??!再把衣服給跑濕!”孩子聽了***話一臉茫然,此時旁邊的小伙伴在孩子身邊來回穿梭著,孩子看后,也忍不住又加入了奔跑中。家長見狀,又氣又笑,可這能怪誰呢?只能怪她把話說錯了,話語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制止效果,更是誤導了孩子的判斷,原本一句簡單地提醒:“跑累了,應該休息了,不然要生病的”卻夾雜了成人的個人情緒,成為了一句“反語。面對一群經(jīng)驗貧乏,天真無邪的孩子,語言應是直白的傳意渠道,容不得有半點轉(zhuǎn)彎抹角和含沙射影。孩子們年齡小,他們好動、好奇、好模仿,卻又缺乏判斷力,對于成人所說的一些“反語”,他們非但不能理解,反而認為這是成人要他們做的,并且去有意的模仿,以至于在和別的幼兒交往中,也會學著成人的樣說一些“反語”去挖苦別人,這就影響了孩子為人處事的方式。另外,即使孩子領會了成人的“反語”,孩子也會覺得成人在“諷刺”他們,進而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活動積極性,不利于幼兒身心的發(fā)展。因此,針對幼兒的這些特點,我們家長在教育幼兒的時候不僅要注意以正面教育為主,切不可說一些幼兒聽不懂的“反語”,若“反語”已經(jīng)出口,就要及時向幼兒解釋清楚,消除不良影響。同時我們還應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立教,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榜樣。孩子的視聽是明亮、真實的,他們不會用自己的語言去修飾什么,作為家長我們給他們的也應是簡單、準確、真實的。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各位家長請你們慎用“反語”,多給孩子一些簡單和真實的空間!
育兒觀念:我們要學會放手
育兒觀念:我們要學會放手
一晃眼,咿咿、呀呀進入幼兒園已經(jīng)一個月了,從最初的哭鬧、排斥,到如今能夠愉快地背上小書包自己入園,這期間的進步、成長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驕傲。在小一班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寶貝們學會了自己吃飯、自己穿褲子、自己疊衣服等等,這一點一滴的進步離不開陳老師和施老師對她們的耐心教導和關愛,離不開余阿姨對她們生活上的細心照顧,這份寶貴的心意讓作為家長的我們份外感動。
要說這一個月中寶貝們最大的進步是什么呢?我覺得用“勇氣可嘉”這四個字來形容她們最適合不過了。咿咿和呀呀從小膽子就很小,有縫隙的木板橋她們走起來戰(zhàn)戰(zhàn)兢兢、看到陌生人就會緊張,兒童樂園里面長長的山洞她們也不敢嘗試,這一度讓我覺得很煩惱。但是自從進了幼兒園以后,我發(fā)現(xiàn)她們漸漸“老結(jié)”了,遇到生人會對人家微笑,遇到小朋友會跟人家“搭訕”,給我們的感覺也越發(fā)陽光開朗了。
這次國慶假期,我們帶她們?nèi)チ岁柍魏乃瞎珗@,里面有很多粗繩搭建的游戲項目,我覺得挺有意思,就跟她們提議了一下,其實壓根沒指望她們會去嘗試,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姐姐的帶領下,她們邁出了第一步。一開始,她們的每一步都很艱難,因為找不到方法,所以猶豫、害怕,一度想要放棄。但是在我們不斷地鼓勵和引導下,她們漸漸找到了信心和方法,帶著淚水走完了全程。贊美之詞溢于言表,我們只能豎起大拇指,給她們一個大大的擁抱。之后的一些游樂項目,只要允許小朋友一個人參加的,我們都選擇了放手,當然,她們的表現(xiàn)也都棒棒的。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們“不行”,是我們家長覺得她們不行,不肯放手。其實,只要家長愿意撒手,寶貝們的表現(xiàn)往往出人意料。孩子們有無限的可能性,每一天都有進步和變化。作為家長,只要多拿出一點時間來陪伴、多給她們一點鼓勵和信心,我們的孩子定能帶給我們驚喜和感動,期待她們的成長!
育兒觀念: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育兒觀念: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11月懷著激動地心情再次走進女兒的學校參加她的家長會,這是女兒入小學以來第二次參加她的家長會,第一次家長會帶給我的是太多的感動,而這一次我期盼的是了解女兒在校的表現(xiàn),但這次家長會帶給我更多的說是震撼一點不為過。
活動一開始還是像以往一樣觀看一段教育視頻,是由一位父親介紹他育兒的成功經(jīng)驗,而讓我感到震撼的是班主任老師對于孩子們那份愛。在班主任老師表揚班里的孩子們時,她說到了這樣一件事,她把親戚出去旅游帶回來的特產(chǎn)分給班里的孩子們時,很多孩子拿出餐巾紙把東西包好不吃,當老師問她們?yōu)槭裁匆饋頃r,孩子們告訴老師說要回家?guī)Ыo自己的爸爸媽媽吃,說到這時坐在旁邊的女兒對我說:媽媽你回來晚,我?guī)Ыo爸爸吃的。當時我就覺得女兒有這樣一位老師是幸運的,難道不是嗎?在現(xiàn)今社會,情感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我們縱觀現(xiàn)在的新聞,網(wǎng)絡上講述的有多少孩子由于仇恨父母對他的管束,而對自己的親人痛下殺手。如果他們心里有感恩的情懷,他們不會這樣狠心,不會這樣偏激。為此同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自己很快想起了自己教育方式的轉(zhuǎn)變,讓我的孩子們也學會感恩是我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我班雖然外來工子女居多,但在家也都備受家人的寵愛,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他們只有收獲,沒有付出,他們?nèi)狈Ω卸?,缺乏對家人的愛。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我在平時的生活中加入對孩子們的情感教育。特別是在最近一段時間阿姨請假后,我和顏老師兩個人很忙,又要輪流上課,還要做好教室的衛(wèi)生工作,可這樣的辛苦沒有換來孩子們的回報,他們還是我行我素,依然要老師不斷地提醒他們該怎么做。我利用晨間談話,平時的交流告訴孩子們最近阿姨生病,老師又要帶好他們,又要做好衛(wèi)生工作,很辛苦并把自己的身體感受也一并告訴他們,沒想到居然看到了孩子們的變化,有的孩子吃完飯主動幫我收拾盤子,有的吃飯也比以前干凈了,甚至有一個家長在放學的時候拿來兩卷垃圾袋,當時的我充滿了感動,因為我只是隨口和顏老師說我們班級沒有垃圾袋了,就有孩子記住了,雖然這些不足以說明我的孩子們有多么會感恩,但在我的眼里,我分明感受到了孩子們對我的關懷,對班集體的那份濃濃的愛。
學會感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會用我的愛讓孩子們對身邊每個人學會感恩,用我的行動感染我的孩子們,希望更多的老師加入到這個行列里來,讓我們馬幼的孩子學會愛人,學會感恩。
育兒觀念:家長怎樣幫孩子玩好
時常聽說:“現(xiàn)在的孩子真累呀?!笔前。瑸榱俗屪约旱暮⒆硬惠斣谄鹋芫€上,家長每天都讓孩子們參加各種學習班,使孩子沒有了玩的時間。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指出,玩,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內(nèi)容和探索發(fā)現(xiàn)的機會,孩子正是在玩的過程中,通過用眼看、用耳聽、動手做、動腦想來學習的,如我們常會看見孩子玩的捉迷藏、玩水、玩沙土、過家家、涂涂畫畫等游戲,他們從這些游戲中學到很多的經(jīng)驗和能力。但有些家長不能客觀地看待孩子的玩,認為孩子的玩是沒有明確目的、隨意、閑散的事,孩子在玩的時候?qū)W不到有用的知識。家長的這種態(tài)度,說明他們不了解孩子應有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家長如何關注、支持、引導和幫助孩子玩好,對促進孩子的學習與發(fā)展至關重要。
一、為孩子創(chuàng)造玩的條件
玩是孩子的權(quán)利,玩是孩子發(fā)展的需要,孩子是在玩中學習的。因此,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玩的條件,給孩子充分玩的機會和時間,并了解孩子喜歡玩什么、怎么玩、和誰一起玩等。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喜歡玩的活動以跑、跳、爬、玩球、做手工民間游戲等居多。家長不必非買一些高檔玩具,可利用當?shù)刈匀?、文化、生活資源,給孩子提供豐富安全和可操作的玩具材料;利用當?shù)氐奈幕Y源,如土、水、棍;家庭廢舊材料;民間故事、民謠、圖書和游戲等,與孩子一起講故事、說兒歌、看圖書、玩游戲等,引導孩子開展語言、閱讀和游戲活動;和孩子一起用各種材料自制玩具,促使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探索各種材料的來源、功能,性質(zhì)和變化,并學習用這些材料解決實際問題等。
二、做孩子的平等玩伴
有研究顯示,親子交往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fā)展。家長參加孩子玩的最佳方法是做一個平等的伙伴,而讓孩子做主導者。家長要做的只是體力上的幫助、充當伙伴、提供建議、支持鼓勵他。有的家長會覺得自己很忙,不可能老陪著孩子玩。其實有很多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農(nóng)村,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既不耽誤家長干活、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一起玩的實例。如帶孩子一起下地.家長忙著農(nóng)活,孩子則可在一旁捉蝴蝶、毛毛蟲,看生長的茄子等,時不時和孩子交流一下他們的發(fā)現(xiàn);爸爸修自行車時,孩子在一邊看,對玩壞的玩具也模仿著卸開玩具的螺絲,探索里邊的結(jié)構(gòu);家長洗衣服,孩子就在家長的周圍玩“吹泡泡”,大些的孩子還可以幫家長晾衣服等。家長們應相信,和孩子一起玩,分享孩子玩的樂趣,可以增進親子感情,滿足孩子安全與愛的需要,對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家長要注意的是,給予孩子的建議、提問、引導都要以孩子是否需要,是否愿意接受為準。因為玩對孩子自己來說具有開拓性和試驗性,他們不需要也不愿讓別人教他如何做。如果家長堅持告訴他們正確的方法和答案,就會破壞了他們的學習進程。
三、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越來越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他們需要同伴的友誼,需要同伴之間的互相學習,需要在和同伴一起玩的過程中,學習待人接物的方式,學習與人交流和合作。家長要提供這樣的機會,并且引導孩子在和小朋友玩時互相學習,學會聽小朋友的意見,如當孩子捏搓有些干燥的橡皮泥而捏不動時,家長可以問“這泥怎么捏不動了呢?”“你看看小明是怎么弄軟的?”如果孩子愿意接受,告訴他“小明是用水把泥弄軟,你試試這個方法好不用”等,啟發(fā)他模仿同伴,向小朋友表明自己的想法等,讓他在同伴交往中逐步學會共享、交流、關心、合作,遇到困難時共同想辦法解決。孩子與同伴的交往越多,越有利于它社會能力的發(fā)展。
同時,要關注、觀察孩子在玩中表現(xiàn)出的喜怒哀樂。孩子在玩中常常表現(xiàn)他的快樂、被愛和愛的需要說明孩子的心態(tài)平和而愉快,偶爾表現(xiàn)出堅持自己的愿望并反對家長的要求,這是他有社會化行為的正常表現(xiàn),要耐心地引導,并幫助孩子堅持把一件事做完,這是孩子學習成功的重要品質(zhì)。讓我們尊重孩子玩的權(quán)利,與孩子共享玩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