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育兒知識:“不聽話”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發(fā)布時間:2020-07-27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 育兒知識:“不聽話”的孩子會更有出息?

個人認為在現今社會的多數家庭,子女的綜合素質是比父母高的,特別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只要不是極端情況,多數情況下,不聽父母話的子女往往發(fā)展更好,據統(tǒng)計在成年后,女孩子有大作為的數量比男孩子少得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她們過于聽話,過于容易受到父母親戚傳播的負能量的影響。從小就很聽父母和老師的話的孩子,在成年后,可能不會犯大錯誤,違法亂紀的概率比較低,但很少有大出息。(類似,太聽話的員工,也很難成為大才。因為,老板也可能出錯。在老板出錯的時候,這些員工卻不懂得勸諫,而是一味順從。這不僅是在坑自己,而且也是在坑老板。)

當然,“不聽話”跟“青春叛逆期”并不是一回事。大多數孩子的青春叛逆期,純粹是為了抬杠而抬杠,跟父母和老師對著干,直到成年之后方才意識到自己那樣做很傻;而我說的“不聽話”,是指即便是以成熟人的視角看。

我個人認為我算是個“不聽話”的孩子,曾經我就因讀書的事情跟家人吵了好幾次,不是因為家人不支持我讀書,而是因為我不爭氣,讀書成績不算好,家人就想替我安排了后面路,那時雖然不懂什么,但就是不爽,主要還是體會了暑假工那枯燥的滋味,人生還長著了咧,不想這個早就出去,自然就跟父母抬起桿來,兒女如果是認真起來,父母肯定是拗不過你的,畢竟父母還是疼我們的?,F在回頭看,自己當年的“不聽話”是多么的自豪,雖然現在還沒什么成就,但起碼現在父母很多事情會聽取我的建議及尊重我的選擇,同時,也為弟弟爭取到更多人生自我選擇的權力。

總之,當父母和其他長輩試圖干涉你的人生時,盡量別聽他們的,也不要先答應,好好想想自己的需要,如果主意已定,就堅持下去,不要被父母短暫的哭鬧嚇住,不要怕擔負不孝的罵名。人生長著呢,只要最后你過得好,父母都會接受的,只有最后你過得好,你才有孝的能力。

如果自己也猶豫不決(因為畢竟是年輕人,見識不多,遇事猶豫很正常),那就一定去找周圍過得比較好、比較成功的人商量,問問他們的意見。這個‘比較成功的人’,可以是你的老師,你同學朋友的父母,你的遠親,甚至可以是陌生的網友、書本上的,但不能是你父母熟悉或親近的人。很多事情旁觀者清,沒有任何利益糾結的人,給的建議往往最中肯。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知識:怎么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育兒知識:怎么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馨,從而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但必須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訴父母他對小伙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他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

2、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

父母的關注鼓勵著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想法和感受。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向他,保持目光接觸,并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嗯……,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對他的注意。

3、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時地總結、重述或復述孩子所講的關鍵內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生的情境原因。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應。但盡量不要逐字地重復孩子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4、學習傾聽孩子的話語

多數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孩子,更是滔滔不絕,要他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聽孩子說,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聽孩子說,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媽媽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聽”孩子說“話”。要養(yǎng)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并不很困難,只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耐心傾聽,就可以了。

5、用鼓勵、說理代替責罵

長期責罵孩子,孩子就會把“懶得理你”掛在嘴上,當孩子以這種對抗的態(tài)度對待父母時,其實他對爸媽的失望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因為,長久以來,他和父母溝通不良,干脆“免談”。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低姿態(tài),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找到不聽話的癥結所在。

育兒知識: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越長大越不聽話


今天我們解答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并且探討一下家長為什么總想孩子聽話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1孩子長大了

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主見其實是好事,很多時候不聽話的背后不是和大人故意作對,而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孩子希望通過自己對大人觀點和指令的否定,來強調自己的存在,也是尋求大人對他們尊重的一條途徑。

2孩子通過經歷體驗學習

父母認為對的道理,孩子無法感同身受,因為不曾經歷,不成經驗。父母經歷過的事情可能孩子永遠都不會經歷。孩子和父母之間,生活經歷不同,成長背景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如果孩子不懂為什么做,怎么會按著家長說的去做的意愿呢?

3嘮叨的爸爸媽媽

經常進行一些無目的邏輯混亂嘮叨的對話,時間一長孩子會屏蔽你說的所有話。盡量用簡潔的語言和孩子交流,以一、兩個要點為主。如果一下子拋一堆事情讓孩子做,他會很容易忘記自己要做什么。

4負面語言

總是對孩子傳達負面評價,孩子自然就會對我們的話置若罔聞。用過于強勢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同樣會導致孩子不聽話。

溝通是建立在兩方情緒穩(wěn)定的情況下,如果孩子是恐懼的不安的不耐煩的,那這樣的溝通一定是無效的。溝通方法建議使用我們分享過的三明治溝通法,先跟后帶的溝通技巧。

在回答孩子為什么不聽話這個問題之后想問問家長們

你真的理解孩子的感受?

你已經了解了孩子的困難?

你明白孩子當時所處的狀態(tài)?

如果我們沒有這個基礎,何談讓孩子理解我們,明白我們的意思,聽從我們的意見?

家長為什么總想孩子聽話

有一個有趣的案例調查,關于孩子是否知道為什么自己會挨罵挨打

47%的孩子回答是:因為我不聽話。

32%的孩子覺得自己挨打是因為惹媽媽生氣了。

這現象很有趣,但是這也同時說明了一個問題,通過讓孩子聽話這樣的手段去教育孩子這理論是站不住腳的,或者說是性價比極低的一種手段,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情以及根本不知道以后應該怎么做

真正的教育是需要從很多方面入手層層遞進去引導孩子的思維,開發(fā)他們的思考能力,聽話的孩子可能是讓父母最省時省力的,而不聽話的孩子確實需要父母大費周章,但是相信這些付出一定是值得的。

許多父母都會提到說:“我們每天上下班那么辛苦,要賺錢給他上課,補習,興趣班一系列之類的話。”其實你仔細分析這句話體現的含義,就能得知當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對孩子教育上是不走心的。

他們考核自己對孩子的關心程度大多數是通過金錢和物質的輸出來衡量,而教育最難的一點是,你要花很多心思去學習和陪伴,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而很多父母所謂的用心良苦,充其量是自欺欺人罷了。

而另一方面,是父母自己的能力所限制。很多父母根本不懂如何去教育一個孩子,也就是當孩子向他們發(fā)出某些求助和學習的信號時,他們根本無法懂得這一現象。

這就造成了他們經常抱怨說:“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都不會這樣,偏偏你老是折磨人?!北举|上來說,這種憤怒和咆哮是源于自身對如何正確教育兒童的能力欠缺和無能為力。

換句話說:不是說你生了孩子當了父母你就會教育孩子了,任何知識都是需要后天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獲得,為人父母亦是如此。

何必要求他聽話?只愿他能獨立思考,以自己的姿態(tài)面對這個社會

怎樣跟孩子溝通才能有效

1轉換角色

在孩子面前不要再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適當地裝傻,不再講究權威(權威應幼兒時期建立孩子青春期家長需要改變策略方法),在孩子叛逆的時期要學會讓步,把孩子放在他想要的位置,父母先學會示弱。孩子慢慢長大了一定會有些東西不會與你分享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了。

2投其所好

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欣賞和感興趣,不要用自己的價值喜惡來評判孩子的鑒賞力,就算孩子喜歡的東西你看不上眼,也不能流露出不屑,

要知道,孩子會對父母的價值判斷非常敏感,父母反對他喜歡的,他就會感到焦慮和沖突,容易和父母抬杠對抗,聰明的父母就不要和孩子對著干。

3迂回戰(zhàn)略

不管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理,或者甚至是荒謬的,不要馬上反駁和打擊他,不要一口回絕,和他討論計劃和權衡利弊。只要你一蠻橫地拒絕孩子,孩子會不依不饒到底。

4交流情感優(yōu)先

說出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孩子感覺被理解了,也就更愿意傾聽家長的感受和需要。日常的溝通習慣去傾聽和表達對方的感受并不容易,對自身的情緒控制確實有很高要求。相對于開放性的提問,描述性的語言是有溫度的,隨著孩子的想法流動一步步展開,實現溝通的和諧共振。

孩子的內心世界遠比他表現出來的要豐富多彩,也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有意愿表達和溝通。很多孩子跟父母交流不多,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說的,他們不懂,交流的通道被堵上了。

沒有孩子不想要被聽見,被看見,用孩子聽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去聊天,孩子能收獲的遠不止知識、語言、情感那么簡單。不要做一個走不進孩子內心世界的無趣的大人,那里的精彩常常超乎你的想象。

育兒知識:如何教育和引導不聽話的孩子?


育兒知識:如何教育和引導不聽話的孩子?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孩子雖小但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做父母的要做個好傍樣。示例:在過馬路時告訴她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紅燈不能過綠燈才能過,同時自己一定要遵守。孩子以后在過馬路時會告訴爸爸媽媽:紅燈不能過要轉綠燈時才能過。偶爾看到有人沒有遵守時會說,那位阿姨/叔叔做的不對。

2.做為父母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輕言答應,要不孩子從小就認為父母是位不講信用的人,以后做事也會失去原則。

3.在平時生活中,經常和孩子使用禮貌用語,還要適當的給予鼓勵,讓她從小就懂禮貌。當然做錯事時也要批評,批評時也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批評時要注意語氣和場合。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尊也要面子,不能讓她幼小的心靈從小就有陰影,這不利于孩子的以后成長。還有就是自己做錯事時,也要向孩子道歉,不要認為她小不用這么做,那就錯了。要讓她明白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做錯事要勇于承認并且改正過來。

4.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教育好孩子要能有耐心的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而不能一時的好心情,要不斷的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都是非常的了不起,父母都很開心,原來自己沒有想像的那么不好,爸爸媽媽還是很愛自己的,孩子只要能夠從內心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會更加的努力和聽話,長期下來作為父母改變了,作為孩子也養(yǎng)成了一種良好的習慣。

育兒知識:孩子不聽話家長如何正確教育?


育兒知識:孩子不聽話家長如何正確教育?

轉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一定年齡,都要經歷逆返心理時期,大人說怎樣,他偏不怎樣,這就是不聽話.遇到這樣的孩子,要耐心說服,說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將事情擱下來,做點別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過一會兒,再去引導說服孩子,也許效果就好多了。

找出原因對癥下藥

孩子不聽話,總有些內在的特殊原因,此時父母就注意觀察分析,找對原因。比如說,孩子心里不了什么委屈,心里不痛快,又說不出來,無法釋懷,就借機向父母發(fā)泄,事事和父母對著干。這時候就要想辦法讓孩子將內心委屈釋放出來。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體不舒服,心里難受,但大人沒有發(fā)現,還按照常規(guī)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特別的“犟”。

總之,對孩子要細心觀察,耐心誘導,堅決不能雙方對持,這樣下去要么就是大人終究犟不過孩子,最后聽了孩子的,助長了孩子的凡事不滿意就鬧下去的壞脾氣;要么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給寶寶制定一定的規(guī)則

要明確你的規(guī)定,但要保證孩子知道這些規(guī)定是什么。清楚地告訴他:“我們不能打人。如果你生氣了,要告訴明明,你想把玩具要回來?!被蛘摺皠e忘了,在停車場一定要拉著媽媽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服從這些規(guī)則時有問題(每個孩子都如此),那就再想辦法。比如,如果他因為感覺自己受到冷落而打了妹妹,那么就讓他幫忙給妹妹喂飯或洗澡,然后為他安排一個可以和你單獨在一起的特別時段。如果他因為怕黑而從床上溜下來,那就在他的床頭柜上放一把手電筒好了。

給孩子一些選擇

為你的孩子提供機會,讓他自己做選擇,這樣能讓他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行使他新得到的自主權。比如問孩子:“你覺得你能自己過馬路,還是想讓我牽著你的手帶你過去?”“你想布置餐桌,還是把碟子拿到餐桌上等我來布置?”相信這樣做會比命令他必須干什么更有效!

10月育兒知識:好孩子不是罰出來的


10月育兒知識:好孩子不是罰出來的

孩子的不當行為,往往是他們需要幫助的呼救信號,表示他們在睡眠、營養(yǎng)、放松、擁抱、親情、掌握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懲罰只能讓孩子的行為越來越糟糕。如果你希望孩子有責任心,善于體諒他人,避免懲罰是最重要的原則。成年人的平和心態(tài)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對他們大呼小叫。即使孩子讓你忍無可忍,你也要保持克制。

在美國非常有影響的“平和式教養(yǎng)法”創(chuàng)始人勞拉·馬卡姆博士,在北京舉辦了“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大型公益講座,她的觀點十幾年來幫助了無數家庭,贏得滿場觀眾強烈的共鳴。

不要打屁股、不要打耳光

“當你在氣頭上的時候,要避免行動?!眲诶f,你生氣的時候,是把孩子當成假想敵人在對待,于是采取的戰(zhàn)術要么是戰(zhàn)斗,要么是逃走,要么就是面對面僵持在那兒,這是所有哺乳動物面臨恐懼時的三種反應。你是孩子的榜樣,你說什么孩子不一定聽,但你的說話方式他一定會效仿。

勞拉建議,父母每當感到憤怒難忍就要爆發(fā)打人的時候,應該馬上采取“制怒三步曲”:停下,放下,深呼吸,讓自己恢復平靜。自己平靜下來才能夠跟孩子建立親情連接,有了這個連接之后,孩子才有可能配合你。情緒被接納的孩子,才能管控好情緒,進而管控好行為。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成天面對充滿怨恨、消極、沒有耐心的父母,他們的表現怎么可能變好?勞拉風趣地建議說,你可以嘗試給配偶一個甜蜜的吻(即使現在的婚姻狀態(tài)并不美滿),給孩子一個熱情的擁抱(即使他并不完美),找一位知己傾訴養(yǎng)孩子的艱難(即使不指望對方幫你解決問題);你也可以在房間內張貼勵志語錄,將鍋碗暫時留在廚房里,先痛痛快快地洗個熱水澡;你還可以走出去看看日落,睡覺之前,找出三件事情表揚自己……總之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養(yǎng)育”成平和的父母。

不要吼叫、不要威脅

打孩子的父母也許是少數,但幾乎沒有父母能做到不吼孩子。勞拉分析說,當人處于憤怒狀態(tài)時,體內就充滿了攻擊性荷爾蒙,內心的“小我”便被激活,危險信號燈亮起,大聲吼叫的沖動就出來了——為什么你就不能乖一點兒?你讓我感到難堪,人們都在看我們!我到底做錯了什么,你又這樣大發(fā)脾氣?我現在沒有時間處理這事!你為什么這樣對我……

吼叫、威脅、懲罰會破壞人一整天的心情,會使矛盾升級,使一陣旋風演變?yōu)楸╋L驟雨。勞拉形象地比喻說,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帶著一個“情緒的包袱”,比如某人失去了親人,他特別想哭又不能哭出來,就把這種情緒壓回那個情緒的包袱里頭,就會帶來僵硬、逃離或者戰(zhàn)斗的反應。

對抗就是憤怒情緒的爆發(fā),特別是當孩子老干壞事,或者老是在那兒哼哼嘰嘰的,或者和大人非常對抗,老是跟你較勁的時候,你可能想打人,想使用暴力。但以氣治氣是不好的,要知道孩子這些癥狀,都是他心里有一種未滿足情緒的表現。勞拉建議,要盡量避免脫口說“不”,而是說“是”,要讓孩子明白你理解他的情緒,不要急著解釋、討論、懊悔、指責、建議、分析他情緒波動的原因,不要試圖“安慰”他(好了,好了,別哭了,夠了?。?,不要強迫他使用語言進行表達(你怎么啦?哭什么呀?)在他安靜下來之前,你無需多言。你的鎮(zhèn)定、擁抱和等待才是最重要的。

勞拉還認為父母其實沒有必要立刻糾正孩子或者解決問題,“你需要做的只是保持關注。孩子并不真的想要那個他哭喊著想要的東西。他需要的是你的關愛,要你感受他的糾結、失望、憤怒和痛苦。你只需對他表現出關愛,一切都會煙消云散。”

具體操作上,勞拉說,如果你發(fā)現自己提高了嗓門,請馬上停下來,深呼吸,然后說,“噢,對不起,我不應該那樣說……我們再來一遍……我的意思是說……”當你這樣用無條件的愛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為孩子做出自我調整的榜樣,就會馬上看到積極的效果,看到孩子糾正自己的行為。

育兒知識:如何讓寶寶成為“聽話”的孩子?


寶寶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爸爸媽媽們足夠的耐心去經歷那些坎坷和辛酸,然后才能看到我們可愛的寶寶長大成人,那時我們體會到的將是一個成功的父母收獲的喜悅。而在這一大串的坎坷當中,怎樣讓寶寶聽話應該是排在前面的一顆大絆腳石。

寶寶1歲多時,個體意識開始發(fā)展,不愿隨意聽從別人的安排,而是憑借自己的判斷與思路來為人處事,到2歲時尤其明顯,這個階段的寶寶正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平時聽話的孩子突然叛逆了,這著實讓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著急不已。多數父母已習慣于讓寶寶聽從自己的指令,凡事替他安排,一方面是出于父母之愛,另一方面是自我意識的狹隘,總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fā),希望寶寶服從于自己。因此,當寶寶開始獨立思考時,“不聽話”的沖突就油然而生。

父母應該坦然面對這種沖突,不要條件反射式地想利用強勢手段來解決,這可能使寶寶將來唯唯諾諾缺乏主張,或成為陽奉陰違的人,或讓他誤認為暴力才是解決沖突的最好手段,甚至會延長孩子的逆反期。

當沖突產生時,家長要給寶寶充分的尊重,這樣不會傷害寶寶自尊而使沖突加劇,然后再跟寶寶溝通,站在他的立場想想解決矛盾的辦法。如果寶寶的想法只是違背大人的意旨,本身沒有原則性的對錯,那么多數情況下要尊重他的想法;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那么父母就要堅持原則。

當然可以采用轉移注意力或冷處理的方式來解決,可以先不理他,等他情緒完全平靜下來時再去和他講道理。當孩子表現好時及時鼓勵。另外還要盡量讓孩子的生活內容豐富一些,當他有了不合理要求時您可以帶他去做另一件事。平時和寶寶多溝通,引導寶寶用正確的方式來渲泄自己的情緒。

另外,寶寶不聽話,有時是不理解父母所說的意思。媽媽可試著用手勢,或者用行動告訴寶寶某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可以用搖頭,或者比劃打很疼的樣子來告訴寶寶,某件是不能做的。有時寶寶只是好奇,媽媽越不想讓寶寶做,寶寶就越想知道,如果做了會有什么后果。媽媽可用試著跟寶寶一起嘗試這件事,讓寶寶知道這么做的嚴重后果。比如有些家長會特意讓寶寶摸不太熱的水杯,讓寶寶體會到熱水的可怕,寶寶自然下次不會摸了。這樣經過兩三次以后,寶寶就會知道要聽媽媽的話了。

如果父母能做到上面這些方法,我們的寶寶將來不僅能夠獨立思考,善于解決問題與把握發(fā)展機會,而且喜歡與父母交流思想與分享酸甜苦辣,擁有一個合合樂樂的家庭。其實除了做到這些,父母還可以給自己的寶寶早點做早教,讓他們有更好的學習空間,自由的去發(fā)揮,開發(fā)大腦的潛能,目前有款電子早教產品可以幫助孩子改善性格,培養(yǎng)好習慣,家長們就不用擔心孩子不聽話這個問題,這個產品好像是叫微故事,可以看視頻,看圖片,聽音樂,方便攜帶,耐摔,不傷眼,平常喜歡看電視,玩手機的寶寶,甚至影響到寶寶不吃飯,不睡覺,不聽話等情況下可以用微故事去引導,安撫他們,這樣寶寶不僅可以學習還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讓父母不在擔憂他們的未來,早期做早教會讓寶寶們贏在起跑線上,孩子的開心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相關推薦

  • 育兒知識:怎么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育兒知識:怎么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馨,從而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聽話行為...
    2020-05-22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越長大越不聽話 今天我們解答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并且探討一下家長為什么總想孩子聽話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1孩子長大了 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主見其實是好事,很多時候不聽話的背后不是和大人故意作對,而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存在和...
    2020-05-22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如何教育和引導不聽話的孩子? 育兒知識:如何教育和引導不聽話的孩子?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孩子雖小但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做父母的要做個好傍樣。示例:在過馬路時告訴她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紅燈不能過綠燈才能過,同時自己一定要遵守。孩...
    2020-08-04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孩子不聽話家長如何正確教育? 育兒知識:孩子不聽話家長如何正確教育? 轉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一定年齡,都要經歷逆返心理時期,大人說怎樣,他偏不怎樣,這就是不聽話.遇到這樣的孩子,要耐心說服,說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將事情擱下來,...
    2020-05-22 閱讀全文
  • 10月育兒知識:好孩子不是罰出來的 10月育兒知識:好孩子不是罰出來的 孩子的不當行為,往往是他們需要幫助的呼救信號,表示他們在睡眠、營養(yǎng)、放松、擁抱、親情、掌握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懲罰只能讓孩子的行為越來越糟糕。如果你希望...
    2020-07-25 閱讀全文

育兒知識:怎么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馨,從而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聽話行為...

2020-05-22 閱讀全文

今天我們解答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并且探討一下家長為什么總想孩子聽話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1孩子長大了 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主見其實是好事,很多時候不聽話的背后不是和大人故意作對,而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存在和...

2020-05-22 閱讀全文

育兒知識:如何教育和引導不聽話的孩子?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孩子雖小但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做父母的要做個好傍樣。示例:在過馬路時告訴她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紅燈不能過綠燈才能過,同時自己一定要遵守。孩...

2020-08-04 閱讀全文

育兒知識:孩子不聽話家長如何正確教育? 轉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一定年齡,都要經歷逆返心理時期,大人說怎樣,他偏不怎樣,這就是不聽話.遇到這樣的孩子,要耐心說服,說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將事情擱下來,...

2020-05-22 閱讀全文

10月育兒知識:好孩子不是罰出來的 孩子的不當行為,往往是他們需要幫助的呼救信號,表示他們在睡眠、營養(yǎng)、放松、擁抱、親情、掌握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懲罰只能讓孩子的行為越來越糟糕。如果你希望...

2020-07-2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