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言傳身教,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發(fā)布時間:2020-07-23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說課稿中的學法周日早上七點多醒來,發(fā)現(xiàn)我的枕側(cè)多了一個精美的盒子,里面放著一副籃球護腕和一張小卡片,卡片上寫著祝爸爸節(jié)日快樂。原來今天是每年一度的父親節(jié),女兒用自己積攢的零用錢為我準備了節(jié)日禮物。趕忙起身喊來在隔壁整理書包的女兒,給了她一個深深的擁抱。女兒這么懂事乖巧,我這個當爸的很開心。在我眼里,女兒聰明伶俐,成績優(yōu)異,她可是上天賜予我最好的禮物。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一轉(zhuǎn)眼,女兒已經(jīng)十歲了,如今是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
前幾天女兒告訴我,學校讓部分家長寫一篇育兒的心得,我覺得舉辦這樣的活動,為學校與家長以及家長們之間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和空間,也是我向其他家長學習的好機會。要說教育孩子有什么經(jīng)驗談不上,我想更多的可以談?wù)勁c孩子一同快樂成長中的一點感受和對家庭教育的一些想法,就算拋磚引玉吧。
在自己對待女兒的教育培養(yǎng)上,我總結(jié)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活中言傳身教,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出必行,說到做到,做事有始有終,這樣做,孩子心里對我們大人才會真正信任和欽佩。
我曾在部隊服役多年,而我家的位置也剛巧與區(qū)一中校園相鄰,學校每天的號聲與軍營的氛圍極其相似,從女兒很小開始我對她實行“半軍事管理”,她每天從起床、洗漱、開飯、上學、午休到晚上就寢,都與學校的號聲同步,我和愛人只要有時間也陪她一同堅持。如今,女兒在生活上形成了規(guī)律,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干脆利索,還有了一定的計劃和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
二、學習上鼓勵相伴,低投入換來高效率
女兒的家庭作業(yè)平常由我檢查輔導,女兒最初遇到難題時對我還比較依賴。為了鼓勵她,我編了一段順口溜:“作業(yè)是紙做的老虎,難題像伸縮的彈簧,你強大它就弱,你弱了它才強”。從那之后,女兒再遇到難題時,她總會喊我過去,說今天的作業(yè)有兩根“小彈簧”,爸爸在邊上坐鎮(zhèn),看我把它們拉成兩根“麻花糖”。
其實全世界的孩子們都是一樣的,沒有聰明、笨拙之分,只有勤、惰之別。韓愈有云:“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F(xiàn)在許多家長看孩子功課跟不上就盲目報班輔導,不但壓抑了孩子自己開動腦筋的積極性,而且每月的花費動輒千百元,無形中造成了浪費。我跟女兒交流,靠自己的努力把學習搞好才是出色懂事的好孩子,女兒對此也很認可。從一年級開始,每個周末只要休息,我都會騎車帶上女兒,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里穿行,圖書館、公園里、廣場邊,都留下過我們看書的足跡,而在騎行的路上,我?guī)е黄饘W認商店廣告牌匾上的字。三四年下來,我們爺倆樂此不疲,女兒現(xiàn)在腦中積攢了數(shù)千個漢字的收獲。記得一天,路過一家巴赫琴行,她喊:“爸爸快看,巴-黎-琴-行[xíng]”。哇,四個字竟然錯了倆!我沒有立即糾正她,而是笑了笑說:“你還知道巴黎呀,真棒!巴黎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是浪漫之都,文化之都。不過,這幾個字的正確念法是巴-赫[h]-琴-行[háng]!赫字是倆個赤字緊相連,巴赫是德國人,他可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大作曲家”。這樣一來,女兒不但認識了生字,又掌握了不少出處典故,我想這些積累遠比她自己看書所理解的知識要有趣和深刻得多。
三、講作風愛心擔當,德智體美勞都要涉獵
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我是這樣理解的,不但學習成績要優(yōu)異,還要綜合全面,性格堅強,活潑大方,富有愛心。我鼓勵女兒經(jīng)常邀請她的同學和朋友到家里做客,這樣即和同學相互了解、增加友誼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她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能力。
從二年級開始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在餐桌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鏡頭:孩子旁若無人地拿著筷子在盤子里翻來翻去,舉著筷子在桌上的菜盤里來回挑選,好像不知要從哪兒下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吃飯時對身邊的人熟視無睹,一雙筷子對滿桌飯菜挑來揀去的現(xiàn)象在許多孩子身上都存在。
其實,餐桌上的不文明現(xiàn)象遠不止這些,比如拿筷子敲飯盆,吃飯時把筷子、勺子含在嘴里,把喜歡吃的菜擺在自己面前,用一根筷子去插盤子里的菜,幫別人夾菜不用公用筷等,都是餐桌上的不文明行為。這些發(fā)生在餐桌上的細節(jié),反映出孩子是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孩子就餐時都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呢?這與目前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有關(guān):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一些生活細節(jié)問題不用太在意?,F(xiàn)在的孩子不缺少理想抱負,缺少的是養(yǎng)成教育。在過去,因為家里孩子多,吃飯時家長都強調(diào)要等大家坐齊了再動筷子,吃飯時不能發(fā)出聲音,不能挑食,不能在盤子里亂挑。如今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慢慢丟失了。有的孩子吃飯時叫不來,有的孩子則不等大人上桌就只顧自己開吃了;吃完飯把碗筷一放就走人,余下的事讓父母去做,更不會對別人道聲“您慢吃”。很多家庭都存在這個問題,但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大了自然就會懂了,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的不良習慣就是這樣慢慢地養(yǎng)成的,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了。
那么,良好的就餐習慣應(yīng)該是怎樣的呢?有關(guān)專家介紹了吃飯時應(yīng)當注意的問題。比如與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吃飯時,要檢查自己的手是否清潔;夾菜時要等菜盤轉(zhuǎn)到自己面前時再動手,不應(yīng)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不宜過多;不要剛夾一樣菜放于盤中,緊跟著又夾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夾起的菜放回菜盤中;一道菜上桌后,通常要等主人或長輩動手后再去夾??;需要使用公筷或公用調(diào)羹的菜,應(yīng)先用公筷將菜肴夾到自己的碟盤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食用。就餐時的儀態(tài)也要有所講究,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也不要吃得嘖嘖作聲;不要當眾剔牙,如需要剔牙時,應(yīng)以手掩口或轉(zhuǎn)過身去。吃飯完畢應(yīng)對同桌說“慢用”后再離開。如果是作為主人方,一定要等所有客人吃完才能離開餐桌。另外,就餐時要放松心情,姿勢端正,儀態(tài)優(yōu)雅,不能將腿擱在椅子上或者趴在餐桌上。諸如此類的餐桌禮儀,家長應(yīng)該教給孩子,孩子們也應(yīng)該自覺掌握并在生活中活學活用。
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做人習慣
先說一則真實的故事:
1995年12月27日上午,某市郊中心學校一名一年級學生放學回家,路過新舍大橋時,不小心從四米高的橋上摔了下去,小腿骨摔斷昏迷過去。約摸過了一個小時,上百名圍觀者多是議論無人去救。
路過此地的一位中學生李紅華,見狀推開人群,去橋下抱起已經(jīng)蘇醒在雪中向堤上爬的小孩,大聲說:“小弟弟,你別哭,我來救你!”他使盡力氣把小孩抱上了橋,叫來一輛三輪車,可車主見他沒錢,不拉。無奈,他含淚背起小孩找到小孩的家,小孩脫險了。
先別去議論譴責某些人的行為,我們要贊頌李紅軍的見義勇為,這種道德上形成的“本能”行為。它體現(xiàn)了做人最重要的一個品格──關(guān)心他人的精神,仁愛良心的習尚。這種精神和習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須從小抓起,從小培養(yǎng)。
當前對孩子“做人”要求,主要屬于道德層次,可歸納為“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的風尚,并以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教育重點。具體說起來可以從細微處入手,從具體行為抓起。
一、要重視家庭美德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孩子來說,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長輩)。
要尊敬父母,真誠地體味父母一片愛心,從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純真親情。要尊重父母的勞動,盡力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順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應(yīng)先請父母吃,先給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順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勸慰。過年過節(jié),特別是父母生日應(yīng)向父母祝賀。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顧。對父母不提過分的要求,注意節(jié)約不亂吃亂用。同時要兄弟姐妹互相諒解,鄰里和睦相處。
針對上述要求,看一看社會現(xiàn)實,一些孩子的行為習慣確實使人心寒。
有一則報道,說一位母親冒著鵝毛大雪跑遍市區(qū)為兒子買回一串香蕉。自己剛嘗了一口,兒子聲色俱厲地叫:“吐出來!”這位孩子是何等的自私,真是一杯畸形家教的苦酒。
湖北省有位13歲的劉某,用菜刀砍死了正在熟睡的父親。當審訊人員問他:“你為什么要殺你父親?”他橫眉立目地說:“他今天為什么批評我、罵我!”
在家長寵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卻是如此兇殘地回報他的家長。這真是良心的泯滅!家長們,重視家庭美德習慣的養(yǎng)成已刻不容緩。
二、要重視家庭禮儀習慣教育。宋人編的《弟子規(guī)》在今天仍有意義和作用。
如《弟子規(guī)》中講到“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教,需敬聽”,“兄道友,弟道恭”,“或飯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稱尊長,勿呼名”等怎樣處理子女關(guān)系的教誡。
又如,“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孩子離開父母時必須告訴一聲自己的父母
,以免父母到處找尋。當孩子回到家后,要去父母處打一個照面,免得父母懸心)。“問起時,視勿移”(意思是回答長者問題時,視線不要移動),等關(guān)于行為規(guī)范的教誡。
再如,“親有過,諫使便。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意思是說,如果父母有過錯,是可以批評和進諫的,在進諫時,要和顏悅色,要柔聲細氣。如果父母一時聽不進去,可以等待,等父母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再復諫)。
前不久,國家教委轉(zhuǎn)發(fā)了《北京市中小學禮儀常規(guī)》,明確提出了要把文明禮貌教育作為道德品質(zhì)教育的突破口。常規(guī)有十條,對家庭禮儀要求作了明確規(guī)定。家長們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
三、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公德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涌上來,撲得一聲吐在地上……這種習慣是妨害他人的習慣
五招幫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作業(yè)必須讓他獨立完成,可以指導怎樣利用工具書,不完成不能輕易放過。養(yǎng)成習慣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切忌忽冷忽熱,只抓一陣就完事。在孩子出現(xiàn)反復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多分析,多引導,千萬不能急躁,不能跟孩子說泄氣的話。
1.作業(yè)必須讓他獨立完成,可以指導怎樣利用工具書,不完成不能輕易放過。當孩子明白他躲不過時,就自已完成了??梢杂歇剳痛胧?。這里的懲并不指的是打罵,可以是他不喜歡做的事,或是他喜歡的不讓他去做。
2.完成的內(nèi)容,您要檢查,對的及時表揚,不對的要嚴厲批評。這時家長對許諾過的獎勵一定要言而有信。
3.在做作業(yè)前,講講他的優(yōu)點,這個優(yōu)點一定得是實際的。比如他一次做作業(yè)好在哪兒。并告訴他這次他一定做得更好。
4.平時多在他面前說說他的優(yōu)點,少提缺點,然后說說您最喜歡什么樣的孩子,還要說自己的兒子要是變成那樣多好,那他就更讓您喜歡了。
5.與班主任多交流,請班主任發(fā)動同學別告訴他答案,讓他獨立完成;將他周圍安排老實不愛理他的同學,讓他說話沒人理,做小動力沒人配合。也可以自己準備一些小獎品給班主任老師,請求班主任在他有進步且班上大部分同學都認可的時候獎給他。孩子最在乎得到老師的獎勵了,這個對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養(yǎng)成習慣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切忌忽冷忽熱,只抓一陣就完事。在孩子出現(xiàn)反復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多分析,多引導,千萬不能急躁,不能跟孩子說泄氣的話。
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學習習慣
每一位媽媽在談到自己的孩子時,都會有源源不斷的話要說,孩子的吃飯睡覺,興趣愛好,教育學習等等,都能讓媽媽們講上半天,當然我也不例外。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我的育兒心得。
其實育兒從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當寶寶們在媽媽肚子里成長到5個月的時候,他們的小耳朵就可以聽到肚子外面的聲音了,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給他們聽一些音樂或者童話故事,還可以拍拍你的肚子跟他們說話聊天,他們都會給你一定的回應(yīng)。我在懷孕5個月開始,每天晚上都會聽一會兒鋼琴曲或者輕音樂,所以兒子現(xiàn)在對音樂的感覺以及節(jié)奏感都還不錯。
寶寶大概出生42天,能夠看見1米以內(nèi)的東西,所以那個時候我經(jīng)常會拿一些彩色玩具給他看,雖然他還沒有分辨顏色的能力。在我兒子大概5,6個月的時候,每天我都會拿卡片上一疊有水果動物或交通工具的彩色卡片告訴他,卡片上的什么東西,慢慢的,我提問題,他能用眼神告訴我,蘋果的卡片在哪里,小狗的卡片在哪里。當他會用手指指東西的時候,幾十張卡片同時放在他面前,根據(jù)我的提問,他可以很準確的告訴我答案。偶爾下樓散步時,我也會有意識的告訴他,小草大樹,汽車樓房,小河垃圾桶分別在哪里,是什么樣的,慢慢的他也能用手指指給我看,還能嗯啊的指給別人看,雖然他還并不會用語言表達。其實,只要大人耐心的跟孩子們解釋,孩子們都能聽懂,也能理解。
我記得大概在兒子十個多月的時候,抱著他在小區(qū)里玩,看到一個小女孩拿了一個吹泡泡的玩具,兒子恩啊恩啊的指著也想要,然后我看著他,反復告訴他這個玩具不是你的,是屬于姐姐的東西,所以你不能想要就要,即使想玩,也必須經(jīng)過這位姐姐的同意,解釋的好幾遍,兒子就不吵了。自此以后,兒子長那么大,從來不會隨便去拿別人的東西,也不會看到其他小孩手里好玩的玩具,想要就要,想拿就拿,更不會隨便主動問別人要東西吃。所以好的習慣都應(yīng)該是從小養(yǎng)成的。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出生頭幾個月的小孩都喜歡吃手,到了大概6,7個月會特別喜歡撕紙,或者故意扔東西,讓大人去撿,一歲多開始會喜歡打人,兩周歲左右的一段時間會特別喜歡黏著媽媽,而且不允許媽媽抱別的小孩;也會有一段時間變的特別小氣,誰都不能碰他的玩具,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的一個正常發(fā)育過程,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我想大人只要能夠耐心的正確的去引導,孩子一般都不會落下什么壞習慣。
記得兒子有一次在家里跟小朋友一起玩著,不知道什么情況,兒子突然拿著一個玩具棒朝一個小女孩頭上敲了一下,敲的小女孩哇的就哭起來了,我見狀,什么都沒問,拿起棒就朝兒子頭上回敲了一下,兒子摸著頭哭著看我,我問他:“疼嗎?”他點點頭,“那能不能用這個敲頭啊?能不能隨便打人???”兒子哭著說:“不能?!蔽依^續(xù)說:“不管發(fā)生什么事,首先動手打人肯定是不對的,下次還這樣嗎?”兒子搖著頭說:“不了?!庇谑俏以僮屗∨⒌狼?,并幫她把眼淚擦干。那次以后,兒子再也沒有隨便主動打人了。我覺得在小孩第一次做的不對的時候,大人必須立刻制止,加以正確引導,小孩基本上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了。
兒子大概兩歲半左右,有一段時間特別小氣,他的玩具誰都不讓玩,哪個小孩要碰他的東西,他就生氣的叫,這是我的東西。后來我就把他帶到其他小孩家里去玩,當他看到那個小孩家里的玩具時,也想要玩,可是我告訴他,“這課可不是屬于你的玩具哦,”兒子巴登巴登看著我,我接著說:“我想如果你可以把你的小自行車給這個小朋友玩,那么他的這個玩具你應(yīng)該也可以玩,如果你可以把家里的所有玩具都和小朋友們分享
“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那么針對現(xiàn)在整天接受知識和能力訓練的孩子而言,應(yīng)該培養(yǎng)哪些好習慣呢?
一: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好習慣
【最是書香能致遠,有詩書氣自華。】
閱讀就像是一個寶庫,可以從其中挖掘無盡的財富。閱讀不僅可以讓孩子通過書籍增長知識,還可以使孩子的大腦不斷吸收營養(yǎng)成為最富有的人,當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時,無需家長的監(jiān)督,孩子也能自主的吸收知識。
二:培養(yǎng)孩子運動的好習慣
現(xiàn)在的孩子每周都要參加各種輔導班,剩下的時間還要留給一日生活。甚至是手機和電子產(chǎn)品。
家長陪孩子鍛煉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所以多帶孩子出去運動,跑步、球類、爬山等。增強體魄,放松身心。
三:培養(yǎng)孩子勞動的好習慣
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勞動的意識逐漸薄弱,讓孩子去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讓孩子學會了生活技能,知道勞動的意義,還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孝順的美德。
四:培養(yǎng)孩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最近網(wǎng)上流行一個話題:孩子用作業(yè)幫APP你怎么看?
孩子為什么想要去“抄襲”呢,一方面是孩子思考獨立思考了,做不出來然后網(wǎng)上求助,這是一個學習方法,另一反面如果孩子一做作業(yè)就去求解,自己不獨立思考,這樣周而復始,后果就嚴重了。
所以當孩子想要尋找答案時,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思考,去學習例如:
讓孩子在獨立行動中自己動腦,用完成故事結(jié)尾啟發(fā)孩子進行思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教孩子多角度考慮問題等。
五:培養(yǎng)孩子分享的好習慣
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有自私、冷漠的行為,對同伴會自私,對家人會自私。讓孩子學會分享很重要.
分享行為是孩子與他人共享某種資源的行為,是親社會的一種表現(xiàn),分享可以幫孩子贏得伙伴,在交往中獲得言語表達,人際交流等技能,還可以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
六:培養(yǎng)孩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人無禮則不生,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素質(zhì),對于孩子尤為重要,文明禮貌包括儀表文明,舉止文明,語言文明,精神文明,從小讓孩子學會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告訴孩子微笑是最好的禮物,最美的姿勢,時時講禮貌,事事講禮貌,會給孩子創(chuàng)造不一樣的人生。把愛和規(guī)矩同時傳遞給孩子。
七: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好習慣【告訴自己我能行,我很棒】
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現(xiàn)在好多家長總喜歡對孩子進行比較、批評指責,埋怨,微暴力,精神懲罰等,孩子的自信被外界慢慢收購.其實培養(yǎng)孩子自信有以下方法: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多說“你真棒”,創(chuàng)造機會,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用鼓勵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從成功的喜悅中獲得自信心
八、培養(yǎng)孩子感恩的好習慣感恩的教育是愛的教育,孝心是感恩教育的先導!
感恩教育是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基礎(chǔ),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
感恩不見得是要對父母以后的養(yǎng)育要有回報,而是孩子心靈的一種滋養(yǎng),孩子能夠懂得愛,珍惜愛,傳遞愛。知道愛自己,愛別人。
感恩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感恩不但是美德,還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條件!
總之,好習慣不是一時養(yǎng)成的,需要日復一日,不斷堅持。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受益終身;壞習慣,一旦養(yǎng)成,改之不易。習慣也是一把雙刃劍,管得住自己,你是習慣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習慣的奴隸;要做主人還是奴隸,全在于自己的選擇。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貨一種命運。家長們,用你們自己的行動筑夢孩子的美好未來吧!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
攝取食物是孩子維持身體生長發(fā)育、發(fā)揮身體的功能和保持身體的有序性而獲取營養(yǎng)的必要途徑。為了讓孩子能很好地消化、利用食物,獲取全面、足夠的營養(yǎng),怎樣吃好飯菜很重要。
1.吃食要做到細嚼慢咽??谇皇沁M食的第一道關(guān)卡,食物進入口腔經(jīng)過牙齒的切磨,利用舌頭把唾液與食物進行充分地攪拌,使食物得到初步消化,再通過食道進入胃。如果食物在口腔內(nèi)沒有充分咀嚼,囫圇吞棗進入胃腸,會增加胃腸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造成營養(yǎng)素分解不徹底,影響人體對營養(yǎng)素的吸收。所以,孩子進餐時,成人要鼓勵他們細嚼慢咽,而不是催促快吃。有專家認為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的次數(shù)為30次最科學合理,最容易被進一步消化吸收。
2.不能用湯泡飯。因為,孩子吃湯泡的飯時,一般不太需要咀嚼,飯粒就會很容易地被吞咽下去,這樣做同樣會增加胃腸的消化負擔。
3.不挑食、偏食。孩子挑食或偏食都會使攝入的營養(yǎng)素不全面,造成營養(yǎng)不良?,F(xiàn)在孩子挑食偏食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發(fā)現(xiàn)孩子偏食應(yīng)及時找原因,然后慢慢糾正。一般孩子挑食、偏食多半是受父母偏食習慣的影響,往往再加上家長過于嬌慣、溺愛的教養(yǎng)態(tài)度,使孩子的偏食現(xiàn)象越發(fā)嚴重。首先,家長應(yīng)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自己首先不挑食,買菜時,經(jīng)常變換品種。吃飯時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另一方面,與幼兒園老師聯(lián)系,利用在幼兒園進餐的時機,逐漸糾正孩子挑食、偏食的行為。因為老師比較有辦法,如老師經(jīng)常會有意識地帶孩子們到附近菜場參觀,認識各類蔬菜,觀察蔬菜有趣的樣子和鮮艷的顏色,引導、激發(fā)他們對各種蔬菜的感情;如對幼兒不愛吃的飯菜,教師會用自己喜愛吃的態(tài)度去鼓勵他們,或把他們安排在喜歡吃這種菜的孩子的旁邊,用同伴的榜樣行為感染他們;或者先給少量的菜,鼓勵孩子先試一試,然后慢慢地增加,逐漸習慣,最終達到徹底糾正為止。
建議各位家長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