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樹葉變變》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07-08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活動教案及反思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并能表現(xiàn)出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征。
2、學習正確的粘貼方法。
3、能根據主題正確進行添畫。
4、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5、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不同形狀,顏色的樹葉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創(chuàng)意粘貼,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已經認識過多種不同形狀的樹葉
2,幼兒自己拾的多種樹葉、彩筆、畫紙、糨糊
3,用樹葉組合成的范畫3-4副(金魚,兔子,小船)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各種樹葉,知道它們有大有小、形狀不一,可以組合成各種圖形。今天我們要用這些樹葉干什么呢?引起幼兒興趣,
二,出示范畫,并逐一說明。
現(xiàn)在,老師把這兩片樹葉放在一起,你們看像什么?
幼:像金魚。
幼:像小魚。
幼:像傘。
師:換一片樹葉呢?
幼:像兔子。
幼:像小貓。
幼:像大熊貓
師:再換一片樹葉呢
幼:像帆船。
幼:象像蔬菜小船,老師同時示范講解操作
師:每一片樹葉和不同的樹葉組合就會有不同的圖形,小朋友要開動腦筋,看誰變的圖形最好看,最有創(chuàng)意。而且與別人不一樣。
用這些樹葉可以變成這么多有趣的圖形,小朋友你們想用這些有趣的樹葉來變出其它好看的東西嗎?幼兒討論。
三,讓個別幼兒說,還可以變成哪些?啟發(fā)幼兒添畫,交代操作注意事項,讓幼兒操作,老師巡回觀察輔導,對有想象的組合加以特別說明。
四,結束作畫,幼兒作品欣賞
教學反思
孩子對秋天的樹葉感興趣,但他們對樹葉的認識也比較有限。我就從認識樹葉的形狀開始,并把這些樹葉編成好聽的幼兒熟悉的故事,孩子們很快記住了這些樹葉的名稱。落葉飄飄,每天帶孩子到戶外散步,孩子們都愛撿地上的樹葉。“你看這片樹葉黃了”“我撿的樹葉是尖的”“我的樹葉上有一道一道的”。孩子們把他們撿到的樹葉當成寶,有的小朋友還把它偷偷的裝在兜里,舍不得
“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fā)”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細致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貼近幼兒自身的經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fā),層層深入開展活動。我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從不同角度出發(fā),通過各種手段來發(fā)現(xiàn)問題。在擺擺說說的活動中,他們的想象力發(fā)展了,動手能力強了,探索興趣濃厚了。
同時在活動中我們也感到存在一些困難:如何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識、學會分享?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及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這些問題都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聽課老師說:我講的內容多了,主要在幼兒操作部分。如何掌握好一次活動時間合理安排,以及活動之前該豐富的一些內容這都是必須的。
幼兒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圖形變變變》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圖形變變變》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在同伴原有繪畫形象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嘗試為同伴的作品增添畫面。
2、體驗交換作畫的樂趣。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重點難點
嘗試為同伴的作品增添畫面。
活動準備
1、由圓形變出的各種圖案。
2、幼兒繪畫工具、畫有各種圖形的畫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圓形寶寶變魔術。
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快速在圓形上進行想象添畫。
師:瞧,圓形寶寶變出了什么?
二、幼兒自己嘗試為圖形進行想象添畫,引導幼兒大膽添畫。
1、師:圓形寶寶可以變出XX,還能變出什么?(幼兒自由講述)那么長方形、三角形、橢圓形、半圓形呢?你們想不想當魔術師,也來幫圖形寶寶變魔術?
2、師:在幫圖形寶寶變魔術時聽到教師說“圖形寶寶不變了”就停止畫畫,把筆收好。
3、幼兒進行添畫,教師指導。
三、幼兒進行“我們一起變變變”的繪畫游戲。
1、師:在幫圖形寶寶變魔術時聽到教師說“圖形寶寶不變了”就停止畫畫,把筆收好。
2、請幼兒和同伴交換位置,但不能拿走畫紙。
3、師:看看,換座位后你面前的畫紙上其他小朋友畫的畫,請你先觀察和想象,然后為小朋友的畫按自己的設想改畫或者增添畫。添畫的時候請用彩色筆。
4、幼兒添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畫出和大家不一樣的畫。
四、幼兒坐回原位,欣賞同伴的添畫。
五、展示所有孩子作品,共同欣賞。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個數(shù)學活動的延伸活動,在活動中孩子能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游戲及大膽想象,大膽動手作畫,不足就是教師的準備不夠充分,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的語言引導不夠精煉。在以后的活動中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及語言引導要精煉準確。
幼兒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識別的形狀。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圖形變變變》及教學反思”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文字變變變》及教學反思
下面是“幼兒園大班教案《文字變變變》及教學反思”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象形文字進行借形想象、大膽添畫新形象。
2.對象形文字感興趣,在借形想象中體驗繪畫的樂趣。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文字變變變視頻、背景音樂。
2.象形文字若干、記號筆、油畫棒、黑板。
活動過程:
一、欣賞視頻,引起興趣。
理解象形文字的含義,感受中國人的智慧,萌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
——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做了游戲,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看完后要告訴我們你看到了什么?
——剛才你們看到的古代的文字叫做象形文字,古代人為了表達他們的意思而發(fā)明的。
——今天我們就來和這些字寶寶們做一個“文字變變變”的游戲。
二、出示象形文字,幼兒共同想象添畫
——小朋友看看老師這有小朋友寫的象形文字,它像什么呢?添上幾筆會變成什么呢?
幼兒嘗試借形想象。
——幼兒選擇喜歡的象形文字進行借形想象。
——教師巡回指導。
1.師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豐富畫面。
2.提醒幼兒主體物要大,線頭要接住,線條要一筆完成
3.對有創(chuàng)意、畫面安排合理的幼兒進行及時的點評,起到推廣作用
4.提醒動作快的幼兒可以在畫面上添畫相應的背景
5.指導幼兒用油畫棒一筆跟著一筆涂,顏色深的在下面,留白的地方用淺色來潤色,感受用平涂、圈涂、抹邊的方法可以加快涂色速度提升畫面效果。
三、展示欣賞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2.表揚畫面色彩搭配和整體布局好的作品,起到以點帶面的推廣作用。
3.引導幼兒說說畫面里的故事,進一步感受文字變變變的樂趣。
4.展示漢字的演變過程。
四、結束語:
小朋友的畫充滿了想象力,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文字有趣嗎?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古代的文字更是豐富多樣,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活動后繼續(xù)尋找你喜歡的象形字寶寶進行借形想象,創(chuàng)作出更多不同的作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以文字來進行借形想象、添加成畫。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審美能力?;顒舆M行了兩次孩子們的興趣很高,第一次活動幼兒看到視頻會積極的表達自己的看法,而相反作為老師的我很拘謹,我覺得美術活動應該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特別是老師,想打開幼兒的想象空間首先自己要做到放松、靈活。如:活動中幼兒說文字中像很多不同的小動物,我讓幼兒選擇了一種來添加,這在美術活動中是最忌諱的,不僅讓積極的幼兒失望,還使畫面呆板、無趣。有效的方法:讓幼兒將想象的小動物畫在紙上,將故事情節(jié)講出來。
幼兒百科:文字基本意思是記錄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載語言的圖像或符號。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文字變變變》及教學反思”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圓形變變變》及教學反思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大班教案《圓形變變變》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折、畫、剪.粘貼等方法將圓形或圓形變形后進行組合粘貼制作。
2.發(fā)揮想象力,能創(chuàng)造性使用材料制作自己的作品。
3.培養(yǎng)幼兒想辦法解決困難的能力。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會通過折.剪.畫.粘貼等方法將圓形或圓形變形后進行組合制作,想辦法解決困難并能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材料,完成作品。
活動準備
:范例:圖畫紙,大小不等的彩色圓形紙,剪刀,膠棒,棉棒,大小不同的瓶蓋。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幼兒觀察討論: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圓形的,出示范例,這些圖畫是怎樣做成的?它們是用什么形狀的紙粘貼成的?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講解示范
1.范畫蘑菇:一個大的半圓做蘑菇傘,幾個小圓形做蘑菇上的花斑,圓柱形做蘑菇柄。
2.結合幼兒討論,教師取一些不同的圓形,相應的粘貼出果樹,公雞,金魚等.
3.嘗試圓形的變形方法:
(1)出示范畫,幼兒觀察圖畫上有哪些圖形?(三角形,長方形,弧形,蘿卜,小草,花等)
(2)引導幼兒嘗試圓形的變形法
4.幼兒練習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粘貼出各種有趣的內容豐富多彩的作品。
(2)正確使用剪刀,把剪下的廢物放在指定的地方,注意桌面地面保持清潔。
(3)鼓勵幼兒設計有獨特型的造型粘貼組合成完整的畫面。
三、講評
請幼兒講述自己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教師給予評價并貼于小巧手畫廊.
活動延伸:幼兒根據已掌握的剪貼方法自己獨立設計一幅圖畫并編上故事。
教學反思
本課抓住了幼兒好奇好動喜歡探究的心理,讓幼兒在自由想象的同時又約束了幼兒的亂想,幼兒想象力豐富,畫面完整情節(jié)生動,如:七星瓢蟲在花朵上曬太陽,喜羊羊在草地上做游戲,小鳥在天上飛,熱氣球升上了天,小魚吐泡泡等。幼兒想象力極其豐富,敢于挑戰(zhàn)困難,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完全出乎老師的預料,效果很好!不足之處是少數(shù)幼兒動手能力弱,自己操作時有些不知所措,需要老師的不斷提示和幫助,所以在以后的日?;顒又?,要多為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使每一幼兒都能在手工活動課上感受到快樂。
幼兒百科:在一個平面內,一動點以一定點為中心,以一定長度為距離旋轉一周所形成的封閉曲線叫做圓。圓有無數(shù)個點。
不知道本文“幼兒園大班教案《圓形變變變》及教學反思”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幼兒園大班教案《月亮變變變》及教學反思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大班教案《月亮變變變》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幼兒初步的感知月亮的變化。
2、能夠創(chuàng)編出有關月亮的想象畫。
3、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4、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讓幼兒了解月亮是在不斷變化的。
能夠通過月亮的變化創(chuàng)編出關于月亮的想象畫。
教學準備:
畫紙;彩色筆。歌曲《小白船》磁帶;關于月亮變化的圖片;讓幼兒注意觀察月亮,幫助幼兒了解月亮的變化過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引出主題:教師講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2、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在這個故事中聽過月亮的幾種變化?他們分別變成了什么形狀?”
二、欣賞圖片
1、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月亮每天都在變化,有時像小姑娘的眉毛,有時像彎彎的小船,有時像一把鐮刀,有時像個圓盤。教師出示不同形狀月亮的圖片,讓幼兒了解有關月亮變化的常識。
2.引導幼兒欣賞《幼兒叢書》上的幼兒作品,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的興趣。
三、討論與想象
1.讓幼兒在歌曲《小白船》的伴奏下相互討論,自己還看過什么樣形狀的月亮,它們像什么。
2.請幼兒說說自己畫過什么樣的月亮,還可以創(chuàng)造出什么樣的月亮,可以在月亮上畫什么,它們可以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四、作品創(chuàng)作
指導幼兒畫出自己想象的月亮,在幼兒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和鼓勵。
活動延伸:
幼兒畫好自己的作品時,放到作品欄里展示并用完整的語句講出自己畫的是什么樣的月亮。
活動反思:
在幼兒創(chuàng)作前,幼兒都能感知月亮的變化,本次活動,幼兒有的在月亮上畫房子,說給嫦娥姑娘住,有的把月亮畫在了自己的房間里,說不用燈就可以照明,這次的創(chuàng)作激發(fā)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幼兒能用簡單的線條表達出自己心目中關于月亮的想象畫。活動結束后,幼兒用一句或兩句話,描述出自己的畫面。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畫面上只體現(xiàn)了四種形狀的月亮,這是我在圖片中給幼兒看過的四種形狀,其實月亮每天都在變化,還可以有很多種形狀,這是我出示圖片時給幼兒的想象空間帶來的局限性,所以本次活動還有很多欠缺和不夠的地方,以后在課中還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改進和提高。
幼兒百科: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wèi)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wèi)星。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月亮變變變》及教學反思”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