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jié)氣活動 | 這12個有趣的活動,帶你感受盛夏的美好
發(fā)布時間:2020-05-12 六一幼兒園有趣活動方案 幼兒活動方案的步驟 有趣的幼兒故事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時它指引人們農耕,現(xiàn)代是人們日常生活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在2016年,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本章《大 暑》
?2019年大暑節(jié)氣為:7月23日
二十四節(jié)氣
大暑
中 文 名:大暑
外 文 名:Great Heat
寓意: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時間:第十二節(jié),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氣候特點:高溫酷熱
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風俗活動:曬伏姜,燒伏香
風俗食物:飲伏茶
養(yǎng)生:補脾健胃
寶典向您推薦的
節(jié)氣活動
活動一:
一起繪一幅盛夏星螢圖
大暑節(jié)氣,一候腐草為螢。還記得小時候,在盛夏的晚飯后,大人小孩三三兩兩來到巷子里,白日的悶熱好像消散了一些,一陣陣涼風吹過,小孩子快活的從這頭跑到另一頭,偶爾遇見一群螢火蟲,便是整個夏日最最開心的事情,現(xiàn)在的孩子們可能很少有機會有這樣的時刻,但是成人可以帶著孩子認識螢火蟲以及進行螢火蟲的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畫畫或者立體作品。
一張卡紙,一些顏料就可以擁有盛夏夜晚的美好時光。
可以用多種材料進行表現(xiàn),如畫紙、水粉。
剪好的瓶子卡紙,粘貼上剪畫好的螢火蟲,稍一點綴背景,意境馬上就出來了。
活動二:
一起品盛夏美食
中國除了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美食也是“海納百川”,同一個節(jié)日、節(jié)氣,但各個地區(qū)都有各自不同的飲食文化。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了解不同地區(qū)或者民族的節(jié)氣飲食,并一起品嘗,感受時令的變化、不同的味蕾。
山東:不少地區(qū)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夏日悶熱人濕氣大,消耗大,喝羊湯健腺益氣溫補。
臺灣:吃菠蘿,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jié)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fā)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jié)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各個地區(qū)的選擇各不相同,小編暫先列出這幾種,大人可以帶著孩子們多多了解和品嘗喲)
活動三:
一起做一碗涼面
夏日酷暑難耐,除了搖扇降溫,還可以來一碗涼面去去熱氣呀。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制作一碗涼面,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菜、過水、擺盤等等。
活動四:
一起來一場清涼大戰(zhàn)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大人小孩無不燥熱,清清涼涼的水就是我們最好的慰藉呀,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玩一場清涼大戰(zhàn)、打水槍、水中嬉戲等等,既消暑又有趣,何樂而不為?
活動五:
一起自制雪糕
雖說夏天孩子要少吃雪糕,但是耐不住孩子渴望的小眼神呀。這是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自制雪糕,既健康衛(wèi)生,又增加了親子時間。材料很簡單,只需要一盒牛奶或者酸奶,幾種喜歡吃的水果就可以。
和孩子一起清洗水果并切好。
將提前準備好的牛奶或者酸奶倒進水果里。
將水果牛奶倒進模具里,并放進冰箱里冷藏就可以了。
美味又健康的雪糕做好啦,當孩子吵著想吃雪糕時就試試吧。
活動六:
一起熬制一鍋祛濕粥
大暑正值三伏天,炎熱多雨潮濕,這時的身體很容易積累大量的濕氣。重視養(yǎng)生的人們早已把祛濕茶泡上,但是孩子年齡小,脾胃弱,在選擇祛濕茶等時需謹慎。那這時候,成人可以選擇更為穩(wěn)妥一點的祛濕粥品給孩子祛濕溫補,一起去菜市場采購、清洗、熬制,這也是一場美好的健康親子旅呀。
可選擇山藥粥
紅豆薏米粥等
活動七:
體會高溫對生活的影響
大暑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是夏季的第六個節(jié)氣,是一種最熱的時期,《山海經》說:“壽麻正立無景,疾呼無響。爰有大暑,不可以往”,三伏天的到來,更加有的盛夏的真實感。成人與幼兒一起觀看天氣預報,了解不同區(qū)域的溫差,以及記錄自己生活地域的節(jié)氣時間段的每日溫度,和之前節(jié)氣的記錄冊對比,感受著節(jié)氣交替的變化。
成人除了帶著孩子看天氣預報、溫度計測量的方法外,還可以放冰塊、冷凍物、水果等,看其在烈日下的變化,以及所用的時間。
活動八:
一起觀察食物在不同溫度的變化
現(xiàn)在天氣炎熱,食物不好儲存,很多食物需要及時吃完或者放到冷藏層去保存,這是不同溫度對于食物的影響。成人可以帶著孩子觀察同一食物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化,如觀察水果、蔬菜、饅頭等在冰箱冷藏層、保鮮層、室內、室外不同的變化,時間可以設定為一個小時、半天、一天均可,讓孩子仔細觀察食物表面的變化(如水分蒸發(fā)、萎縮等)、腐敗的情況等等,讓孩子感受溫度的力量。
活動九:
和孩子走進夏天里,了解身邊那些“不怕熱”
夏日烈日炎炎,都想躲在屋子里吃著西瓜喝著冷飲,但是有很多人還在這樣的高溫下堅持工作著,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了解有哪些崗位上的人仍在堅持,如環(huán)衛(wèi)工人、交警、建筑工人、公路維修工等等,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將自制的冷飲、水果冰糕等送給他們,給他們的夏日帶來一絲清涼,讓孩子們了解他們?yōu)槲覀儎?chuàng)造了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感恩,學會關心身邊的人。
除了有“不怕熱”的人們,自然界里那些動物們沒有空調和冰糕,但是依舊可以安然度夏,憑的就是一身“本事”——散熱。大人可以帶著孩子觀察夏天里不同動物的“散熱”方式,并通過看書、查閱資料、請教他人的方法去了解其原因等等,還可以做成記錄小手冊,等開學了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如狗伸出舌頭氣喘不止,這是狗散發(fā)體內熱量的重要方式。體內部分的熱量由喉部和舌面排出后,狗會感到舒適、涼爽。因此,天越熱,它喘的越厲害。?
猴:天熱時,長尾猴總愛搖擺它那條長長的尾巴。原來,它的尾巴里有一條特殊的靜脈,能將體內的熱量迅速的散發(fā)出去。
兔:炎熱的夏季,兔子的兩只耳朵在不停的扇動。實際上,它是在通過扇動耳朵來散發(fā)體內的熱量,讓身體變得涼快。?
螞蟻:螞蟻會自己動手建筑“空調房”。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的螞蟻巢都建筑在樹上,里面有許多“房間”?!胺块g”之間都有夾層和通道,不但可以保持巢穴內的涼爽,還可以使氣流通暢。
活動十:
一起尋找夏日小蟲
夏天炎熱,大家都躲在屋子不出來,不想活動,不想說話,但是屋外的世界很熱鬧,蟬鳴呱叫好不愜意。成人在選擇傍晚時分,日將落夜未來,和孩子趁著一絲絲涼意去小區(qū)里、公園里尋找夏日的小蟲子吧,觀察它們的生長環(huán)境、飲食活動等等,既接觸了自然,還鍛煉了孩子對于身邊事物的觀察力,這也是夏日里有趣的一件小事情呀。
活動十一:
觀天氣預未來
大暑是夏季的第六個節(jié)氣。古時人們根據大暑的炎熱情況,預測后來的天氣。如,“大暑熱,秋后涼”“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等等,在大暑雷陣雨的日子里,人們總結出看云識天氣的顧慮,如?!皷|閃閃無半滴,西閃閃走不及”等,成人可以將這些關于天氣的農事諺語教給孩子,并一起觀察起觀察天氣的變化,一起預測天氣, 讓孩子節(jié)氣里天氣變化的奧秘以及古時人們的智慧。
活動十二:知三候,感時令
大暑節(jié)氣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成人可以給幼兒講解三候的意義,或是一起走進自然尋找這些節(jié)氣變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現(xiàn)象背后的含義,讓孩子們了解這不僅僅是歲月時令的符號記號,更是人類共生的歷史,是文化的結晶。
節(jié)氣不僅是一種生產生活的工具,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符號,更與我們身心的感覺相關,遵循時令變化的規(guī)律,在這過程中慢慢找到與自己、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節(jié)奏,或許,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動均是悉心設計編輯的活動,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動思路,歡迎您在留言區(qū)分享,和我們一起把中國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結語》
Yjs21.coM更多幼兒活動方案延伸讀
立夏活動 | 11個超nice的節(jié)氣活動,帶你感受立夏的美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時它指引人們農耕,現(xiàn)代是人們日常生活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在2016年,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本章《立夏》
2019年立夏節(jié)氣為:5月6日
二十四節(jié)氣
立夏
中 ?文 ?名:立夏
外 文 名:Beginning of Summer
寓?意:告別春天,夏天的開始
時?間:第七節(jié),每年5月5或6或7日
氣候特點:炎暑將臨,雷雨增多
三?候: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
風俗 活動:斗蛋游戲、嘗新活動
風俗 食物:嫩蠶豆、立夏飯、立夏蛋
養(yǎng)?生:調養(yǎng)精神,保養(yǎng)心臟
寶典向您推薦的
節(jié)氣活動
活動一:
感受節(jié)氣溫度的變化
立夏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第七個節(jié)氣,也是標志盛夏時節(jié)的開始。進入立夏節(jié)氣后,就說明了下雨會越來越多,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記錄立夏雨的大小、時長等等,和之前節(jié)氣的記錄冊對比,了解不同節(jié)氣里自然界的變化。
活動二:
測一測溫度
“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搪人?!绷⑾氖窍募镜牡谝粋€節(jié)氣,立夏時節(jié)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qū)波動頻繁,成人與幼兒一起觀看天氣預報,了解南北區(qū)域的溫差,以及記錄自己生活地域的節(jié)氣時間段的每日溫度,感受著季節(jié)的交替。
活動三:竹竿日影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與谷雨節(jié)氣相較又有了些變化,成人可以帶著小朋友們在不同的時間段測量竹竿日影的長度,去發(fā)現(xiàn)有什么規(guī)律產生;也可把以前的記錄拿出來進行對比,了解日影的變化。
活動四:
知三候,感時令
立夏節(jié)氣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成人可以給幼兒講解三候的意義,或是一起走進自然尋找這些節(jié)氣變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現(xiàn)象背后的含義,讓孩子們了解這不僅僅是歲月時令的符號記號,更是人類共生的歷史,是文化的結晶。
活動五:
清明見莢,立夏好吃
春末夏初,蠶豆花落,結出一個個飽滿厚實的豆莢子,這時的蠶豆最為鮮嫩,作為立夏節(jié)氣的時令食物,蠶豆飯是這天一定要吃的食物。所以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剝豆子,蒸一鍋立夏蠶豆飯。
飯一出鍋,蠶豆的清香在屋子里彌漫,香飄滿屋。
活動六:
立夏秤人
古時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這里蘊含著古人祈禱平安度夏的美好期望。成人可以帶著孩子體驗古老的稱重方式,感受生活的趣味。
活動七:
一碗鮮美筍,開啟美好盛夏
節(jié)氣習俗的形成往往是以農時為基礎設置的,關系生產活動的時序、方式,節(jié)氣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又跟當季可收獲的作物有密切關系,而節(jié)氣習俗往往又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立夏至,農忙開始,大家自然希望“腳骨健”(身體康?。?,因此在寧波吃一種細細長長象征希望和健康的“腳骨筍”也成了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這時的筍鮮美脆嫩,實在是一大美味。
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清洗處理筍,做一碗清甜可口的筍湯,炒上一盤味美汁鮮的筍菜,開啟美好的立夏節(jié)氣。
活動八:
立夏蛋趴
“立夏蛋,滿街甩”,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征生活之圓滿。所以小小的雞蛋被賦予了美好的期盼,同時也演變出多種有趣的習俗與飲食。
繪雞蛋,迎立夏:成人帶領著小朋友們在雞蛋上進行作畫,一起在熟雞蛋上繪畫出夏天特有的景象及花朵,慶祝夏天的開始。
疰夏繩——掛蛋、斗蛋
有諺語稱“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民間用七彩絲線編成的花繩(即“疰夏繩”)系于孩子手腕或發(fā)辮,謂可消暑祛病,預防疰夏,寄托對小朋友的祝福與希冀,希望小朋友們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成人可以親手給孩子編織“疰夏繩”系于手腕,以及編織“蛋絡”,當天挑一個最好看的雞蛋給孩子帶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成人的指導下,嘗試自己動手編織“蛋絡”。
孩子們用各種顏色的絨線織成能裝下一個蛋的小網袋,叫“蛋絡”或“蛋套”,立夏早上,小孩將裝有茶葉蛋的五彩蛋套懸于脖子上,心里美滋滋的。
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每逢民俗節(jié)令,基本上是少不了一個吃的,并且這吃多半是有點講頭和名堂。
那么,為什么立夏要吃咸蛋而不吃鮮蛋呢。上海人在立夏那天吃的食物,是被統(tǒng)攬在一個主題下,那就是“時鮮”。在這些時鮮貨里,既有莧菜、蠶豆等天然食品,也有加工而成的咸蛋和酒釀。咸蛋之所以名忝時鮮行列,那是由于這些蛋都在今年清明前腌制,到一個月后的立夏正好受用,是一年的頭譜咸蛋,當然時鮮。
活動九:
立夏嘗新
在后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jié)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在常熟,有“九葷十三素”之說等等,除了時令新鮮蔬菜,讓人期待的最是那夏日酸酸甜甜的水果呀,成人可以帶著孩子走進果園里去親自采摘,感受它的觸感,了解它的生長環(huán)境,感受自己動手勞動的快樂,這樣的勞動果實才會更甜美吧~
活動十:
觀植物,感力量
立夏時節(jié),萬物繁茂?!傲?,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边@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立夏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這時,成人可以帶著孩去觀察種植物的生長情況,或是根據節(jié)氣種植或育苗半夏黃瓜、豇豆(豆角)茄子、冬瓜等,體驗農事耕種過程,感悟自然物生長的力量。
活動十一:
學習關于立夏的詩詞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夏意》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幽居初夏》
宋·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胡儼
一月厭雨聲,忽逢今日晴。
春從花上去,風過竹間清。
睡美新茶熟,身閑野服輕。
近來多坦率,客至倦逢至。
《立夏》
宋·陸游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從節(jié)氣上說,立夏標志著春天的遠離,夏日的開始,所以這一天古時也稱為"春盡日",即春天結束的日子。而習慣上,人們也常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所謂"春發(fā)夏長秋收冬藏",這世間的事物,總是遵循著自然的規(guī)律,沿著節(jié)氣的脈絡,順理成章地走下去,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在節(jié)氣的系列活動中,學會靜下來,學會慢慢來,體會生活的滋味與奇妙。
以上活動均是悉心設計編輯的活動,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動思路,歡迎您在留言區(qū)分享,和我們一起把中國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結語》
白露節(jié)氣活動 | 這8個趣味節(jié)氣活動,帶你感受白露的詩意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時它指引人們農耕,現(xiàn)代是人們日常生活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在2016年,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本章《白露》
2019年白露節(jié)氣為:9月8日
二十四節(jié)氣
白露
中 ?文 ?名:白露
外 文 名:White Dew
時?間:第十五個節(jié),每年9月7日或8日
寓?意:天氣已經轉涼
氣候特點: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
三?候: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yǎng)羞
風俗 活動:祭禹王
風俗 食物:清茶、米酒、龍眼、番薯
養(yǎng)?生:預防秋燥、滋陰益氣、貼秋膘
寶典向您推薦的
節(jié)氣活動
活動一:
尋找露水
白露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是秋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表示孟秋時節(jié)的結束和仲秋時節(jié)的開始。露水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
露水四季皆有,秋天特別多。晴朗無云的夜間,地面熱量散失很快,地面氣溫迅速下降。溫度降低,空氣含水汽的能力減小,大氣低層的水汽就附在草上、樹葉上等,并凝成細小的水珠,即露水。
露水需在大氣較穩(wěn)定,風小,天空晴朗少云,地面熱量散失快的天氣條件下才能形成。
如果夜間天空有云,或夜間風較大,露水就很難形成,在4-5點的時候,也就是太陽快升起來的時候適合收集露水,深秋霧重的時候時間會延長一些。
成人可以與幼兒一起拿上小吸管、小瓶子,穿上長袖長褲(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穿戶外運動的衣服,更加防水防潮),去小區(qū)花草叢中、公園里收集露水,感受自然的奇妙與探索的樂趣。
活動二:
一起去采摘
白露正式來了,這個季節(jié)會有哪些蔬果成熟了呢?它們長在什么地方呢?比如時令核桃和板栗,是不是非常奇特?孩子們一定也非常好奇,不如趁此金秋帶孩子們去尋找果樹,條件允許的話自己采摘一些吧。
活動三:來一杯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到了白露節(jié)氣,秋意漸濃。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成人可以教孩子學習如何泡茶、品茶,學會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動四:
觀時令變化
每個節(jié)氣,都要不同的時令變化,到了白露時節(jié),很多事物都開始吐露白色,“白露棉吐白”,現(xiàn)在正值棉花吐絮期。這時,成人可以帶著孩子去觀察棉花的吐絮情況,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活動五:
一起在白露食白物
時令進補是一門大學問,不過也有時候比較簡單直接比如白露節(jié)氣,食白補身。白露時節(jié),天氣逐漸涼爽,氣候干燥。現(xiàn)在的營養(yǎng)學家多認為,秋季飲食應防燥護陰,滋腎潤肺,而白色食物正是補肺。成人可以帶著孩子去超市、菜市場去感受生活的氣息,找一找哪些時令果蔬都是白色的,自己畫一畫,也可以嘗試和爸爸媽媽一起烹飪菜品。
如,蘿卜、山藥、蓮藕、百合、銀耳,龍眼、梨
活動六:
尋白露,剪紙花
白露時節(jié),天高云淡,氣爽風涼,這段時間的清晨,地面和葉子上會有許多露水,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到白露的由來,知道白露過后植物上就能看見露水,并一起進行白露剪紙手工活動。
步驟很簡單,準備各色彩紙、黑色圓形卡紙、剪刀、超輕黏土、膠棒即可,剪出各色的小花貼在底板上,用白色黏土搓成一顆顆圓圓的露珠點綴在上面,便做好了一幅幅有模有樣的“白露圖”。
活動七:
一起制作紅薯宴
白露配紅薯,秋日幸福長,民間認為白露吃紅薯可使飯后不發(fā)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jié)以吃番薯為習。成人可帶幼兒一起將紅薯做成美味的佳肴。
如,烤紅薯。教師準備紅薯,引導幼兒清洗,放到烤箱里,設定合適的溫度和時間即可,時間到了就可以品嘗美食啦。
如,煮紅薯粥。讓幼兒嘗試洗米放合適的水,再將切好的紅薯塊放進鍋里就可以了。
如,做紅薯干。成人與孩子一起將紅薯煮熟晾涼,幼兒切條晾曬即可。
曬一段時間就要翻一翻紅薯干,兩面都曬才好吃。
幸福的品嘗
孩子們在制作紅薯美食過程中不僅了解了白露的習俗,體驗到了自己動手的幸福感,這就是和孩子一起生活。過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義的日子,生活就是如此的簡單,讓我們跟隨二十四節(jié)氣一起幸福地生活吧!
活動八:
學習關于白露的詩詞
《涼夜有懷》
唐·白居易
清風吹枕席,白露濕衣裳。
好是相親夜,漏遲天氣涼。
《白露》 ?
唐·杜甫 ?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登北樓》
?宋·吳則禮 ?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蒼煙淡伊洛,白露濕關河。
牧馬隨鴻雁,行人擊駱駝。
暮年余習在,猶欲聽邊歌。
《秋題牡丹叢》
唐·白居易
晚叢白露夕,衰葉涼風朝。
紅艷久已歇,碧芳今亦銷。
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
《玉階怨》
?唐·李白 ?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小滿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八個節(jié)氣,夏季第二個節(jié)氣,意味著夏季漸入炎熱,也是自然與人生長最旺盛的時期。
小滿是一段初夏醉美的時光,也是最有智慧內涵的節(jié)氣;小滿物滿盈,小麥快長成,大地色彩多,青黃綠白紅。這世間的事物,總是遵循著自然的規(guī)律,沿著節(jié)氣的脈絡,順理成章地走下去,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在節(jié)氣的系列活動中,學會靜下來,學會慢慢來,體會生活的滋味與奇妙。
以上活動均是悉心設計編輯的活動,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動思路,歡迎您在留言區(qū)分享,和我們一起把中國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結語》
寒露節(jié)氣活動 | 這8個有趣的節(jié)氣活動,帶你走進寒露的美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時它指引人們農耕,現(xiàn)代是人們日常生活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在2016年,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本章《寒露》
?2019年寒露節(jié)氣為:10月8日
二十四節(jié)氣
寒露
中 文 名:寒露
外 文 名:Cold Dew
寓意:氣溫比白露時更低
時間:第十六節(jié),每年10月7或8或9日
氣候特點:氣溫下降,露水更涼
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風俗活動:賞菊、登高
風俗食物:豎蛋、吃秋菜、送秋牛、秋祭月
養(yǎng)生:潤肺生津、健脾益胃
寶典向您推薦的
節(jié)氣活動
活動一:
一起去尋秋
秋日褪盡了酷暑氣息,天地呈現(xiàn)一派嶄新的光景,有了很多物候的變化,成人可以帶著孩子們走到戶外中,去尋找秋天的印記,如郊外看到很多鳥在往南飛”、梧桐樹的葉子都慢慢變黃了等等,還可以讓孩子將看到的景象畫出來,用畫筆記錄秋的美好,感受自然的變化與美妙。
活動二:
一起賞菊繪菊
自漢魏以來,秋天有賞菊的風俗。至唐宋時,菊之名種培植繁多,盛況逾越前代,成為當時城市居民的一大活動。成人可以帶著孩子開展一系列的菊活動,如賞菊、畫菊。
成人可以帶著孩子去公園或者有菊展的地方去看菊,讓孩子了解菊花不同的種類,背后的文化含義等。
材料準備彩色卡紙、水彩筆、剪刀、膠棒。
教師出示實物或者圖片,請幼兒觀察菊花的特征,了解繪畫的內容。小齡段的孩子可以撕出菊花的花瓣,中大齡段的孩子可以用剪刀進行。
教師提前將菊花打印出來,讓幼兒進行涂色(小班油畫棒、中大班水彩筆),再剪下來粘貼在提前準備好的彩紙上,裝飾上背景就完工啦~
有心的老師可以將幼兒的作品做成展板進行展示。
活動三:
一起記錄秋涼
隨著寒露時節(jié)的到來,我們明顯感受到了濃濃的涼意,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關注天氣,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繪制氣溫折線圖,讓孩子了解季節(jié)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相對應的自然變化。
活動四:
一起挖紅薯
秋日不僅有好天氣,還有大豐收,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挖紅薯,感受秋收的喜悅,回家后一起烤紅薯、蒸紅薯米飯、紅薯餅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讓孩子體驗到勞動快樂,品嘗到自己的勞動果實。
活動五:
一起種植
寒露前后種植正當時,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種植,一起查閱資料,了解氣候特點、適合種植的植物等,體驗節(jié)氣、農事,與生活的關系。
可種植的有:菠菜、小蘿卜、小白菜、大蒜等。
活動六:
一起折楓葉折紙
秋日是葉子的狂歡,是葉子變黃的季節(jié),可是有一種樹葉會變紅,它就是楓葉。成人可以帶著孩子走到戶外中觀察楓葉,并一起玩折紙楓葉的手工游戲。
材料準備各色的彩紙,膠棒即可,將彩紙裁成大小統(tǒng)一的長方形,將四角向內折疊,拼接在一起,粘貼在背景紙上即可。
活動七:
知三候,感時節(jié)
寒露節(jié)氣有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成人可以給幼兒講解三候的意義,或是一起走進自然尋找這些節(jié)氣變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現(xiàn)象背后的含義,讓孩子們了解這不僅僅是歲月時令的符號記號,更是人類共生的歷史,是文化的結晶。
一候鴻鴈來賓。鴈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后至者為賓?!锻〞纷鱽頌I。濱,水際也,亦通。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雀,小鳥也,其類不一,此為黃雀。大水,海也,《國語》云:雀入大海為蛤。蓋寒風嚴肅,多入于海。變之為蛤,此飛物化為潛物也。蛤,蚌屬,此小者也。
三候菊有黃華。草木皆華于陽,獨菊華于陰,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活動八:學習關于寒露的詩詞
《池上》
唐·白居易
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巽公院五詠·芙蓉亭》
唐·柳宗元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
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
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
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鐘。
《八月十九日試院夢沖卿》
唐·王安石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
永懷所好卻成夢,玉色彷佛開心顏。
逆知後應不復隔,談笑明月相與閑。
《客中秋夜》
明·孫作 ?
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靜,天清一雁聞。
感時愁獨在,排悶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
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節(jié)氣不僅是一種生產生活的工具,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符號,更與我們身心的感覺相關,遵循時令變化的規(guī)律,在這過程中慢慢找到與自己、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節(jié)奏,或許,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動均是悉心設計編輯的活動,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動思路,歡迎您在留言區(qū)分享,和我們一起把中國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結語》
霜降節(jié)氣活動 | 這8個好玩的活動,帶你感受秋的清麗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時它指引人們農耕,現(xiàn)代是人們日常生活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在2016年,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本章《霜降》
?2019年霜降節(jié)氣為:10月24日
二十四節(jié)氣
霜降
中 文 名:霜降
外 文 名:First Frost
寓意:天氣漸冷、開始降霜
時間:第十四節(jié),每年的10月22或23或24日
氣候特點: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
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
風俗活動:菊花會
風俗食物:西瓜(啃秋)、四季豆、辣椒
養(yǎng)生:防秋燥、防秋郁、防寒
寶典向您推薦的
節(jié)氣活動
活動一:
一起曬柿餅
秋天,黃澄澄的柿子高高掛,當然要帶著孩子們一起來欣賞和品嘗呀!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可以采摘的地方摘柿子,并一起“啃秋”,再帶著孩子了解柿子變成柿餅的全過程,并一起動手制作。
1.將果皮轉圈旋削下
2.晾曬,十多天后柿餅就好啦。
活動二:
一起畫秋
霜降時,一片美景,果蔬大豐收,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了解秋天有哪些花卉、水果、農作物,并讓孩子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幫助孩子們全方位的了解了霜降節(jié)氣。
活動三:
柿餅手工DIY
民間有句俗語:“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了解霜降節(jié)氣特征的后,親自動手制作手工DIY柿餅,尋找趣味的同時,提醒幼兒秋冬季節(jié)要保護好身體不生病等。
去莖榨汁和面。
將柿子汁團成柿子的樣子,在用綠色面團做莖葉。
成人將孩子們做好的柿子面團蒸熟,就可以品嘗美味啦~
活動四:
一起來繪秋葉
秋葉是秋天的一種浪漫,隨著天氣漸漸變色,隨著涼風慢慢飄落,是一幅美麗的畫面。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尋找秋天,拾一些樹葉,并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了季節(jié)的變化,又體驗了創(chuàng)作的趣味。
活動五:
一起“做霜”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xiàn)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秋已暮,露成霜;那么霜是什么樣子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成人可以帶著孩子進行小實驗去探索、去了解。材料準備聽裝雪碧罐、冰塊就可以了,先將雪碧罐放好,再放入冰塊,接下來認真觀察就可以見證霜的出現(xiàn)。
活動六:
一起賞秋色,并將其留下來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jié),一切都有著成熟的美。不走出去欣賞實在是太可惜了!“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過后,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
這時也是秋菊盛開的時候,尤其是南方地區(qū)氣候溫和,霜降期間,田疇青蔥,橙黃桔綠,秋菊競放。
成人可以帶著孩子郊游登山賞景,用相機,用畫筆,用故事它們留下來。
活動七:
知三候,感時令
霜降節(jié)氣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成人可以給幼兒講解三候的意義,或是一起走進自然尋找這些節(jié)氣變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現(xiàn)象背后的含義,讓孩子們了解這不僅僅是歲月時令的符號記號,更是人類共生的歷史,是文化的結晶。
一候豺乃祭獸 | 霜降之日“豺祭獸”,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霜降日殺獸陳列,古人說是“祭秋金”,也是別秋的一種儀式。?
二候草木黃落 | 后五日“草木黃落”,木葉飄零,颯颯風干,冬天即將來臨。
三候蜇蟲咸俯?| 再五日“蟄蟲咸俯”,咸是皆,俯首帖耳的“俯”是低頭,是臥而不食,就是冬眠。
活動八:學習關于霜降的詩詞
《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風卷清云盡,空天萬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xiāng)。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
唐·劉長卿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
人煙湖草里,山翠縣樓西。
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泊舟盱眙》
唐·韋建 ?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
鄉(xiāng)國云霄外,誰堪羈旅情。
《如夢令》
清·黃琬璚
曉向高樓凝望,遠樹枝枝紅釀。
睡起眼朦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楓江上。
《新營小齋鑿地爐》
宋·歐陽修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墐戶畏初寒,開爐代溫律。
《舟中雜紀十首 》
元末明初·王冕
老樹轉斜暉,人家水竹圍。
露深花氣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壯,看山思欲飛。
操舟有吳女,雙槳唱新歸。
《霜月》
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節(jié)氣不僅是一種生產生活的工具,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符號,更與我們身心的感覺相關,遵循時令變化的規(guī)律,在這過程中慢慢找到與自己、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節(jié)奏,或許,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動均是悉心設計編輯的活動,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動思路,歡迎您在留言區(qū)分享,和我們一起把中國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結語》
大雪節(jié)氣活動 | 這9個有趣的節(jié)氣活動,帶你品鑒冬的詩意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時它指引人們農耕,現(xiàn)代是人們日常生活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在2016年,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本章《大雪》
?2019年大雪節(jié)氣為:12月7日
二十四節(jié)氣
大雪?
中 文 名:大雪
外 文 名:Major Snow
寓意:天氣變冷可能性更大,雪量增大
時間:第十五節(jié),每年12月6或7或8日
氣候特點:氣溫將顯著下降,天氣寒冷
三?候:一候鹖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風俗活動:觀賞封河、腌制“咸貨”
風俗食物:紅棗糕
養(yǎng)生:防寒保暖
寶典向您推薦的
節(jié)氣活動
活動一:
一起尋找冬天的秘密
冬天的變化不僅僅是天氣越來越來冷,我們身邊很多事物都有了變化,成人可以帶著孩子走到戶外,一起看看冬天的有哪些顯著的變化,如掉落的葉子都去了哪里?為什么小樹套上了黑色的袋子?可以把這些問題收集起來,一起找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么,讓孩子在實踐中了解季節(jié)中的變化。
活動二:
一起畫冬
冬天來臨時,除了帶著孩子去感受,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創(chuàng)作,用特別的方式留下對冬天的記憶,表達自己的熱愛。
1.《雪人圖》 材料準備:黑卡紙、各種形狀(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膠棒、黑筆、油畫棒、白色顏料、畫筆
教師帶著幼兒觀看有關于雪人的圖片或者視頻,如果有條件可以帶著孩子到戶外玩雪堆雪人,讓孩子在了解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雪人圖。
教師分發(fā)提前準備好的材料,幼兒進行布局粘貼。
用黑筆、油畫棒裝飾小雪人的細節(jié)。
再用白色顏料點畫雪花完善背景。
漂亮的小雪人圖就完成啦!
2.《可愛的小雪人》 材料準備:各色硬卡紙、各色超輕黏土
教師帶著孩子觀察雪人的造型,讓幼兒了解雪人的組成。
教師分發(fā)材料,講解超輕黏土使用的方法,幼兒操作。
最后可以用白色超輕黏土團成小球做雪花裝飾。
3.《雪花》 材料準備:棉簽、膠棒(雙面膠)、白色油畫棒、藍色卡紙、剪刀
出示雪花的圖片,讓幼兒了解雪花的構成,并用白色油畫棒在藍色卡紙上畫出來。
用膠棒(雙面膠)將棉簽全部粘貼上,并按照邊緣線剪下來即可。
4.《雪娃娃》 材料準備:黑白紅超輕黏土
讓幼兒了解雪人的組成,并用白色的超輕黏土團成一大一小的圓球做腦袋和身體,黑色超輕黏土做扣子、眼睛等小細節(jié),紅色超輕黏土做成圍巾和帽子,最后
活動三:
一起做一場小實驗
玩雪無疑是冬天里小朋友們最期盼的事情之一,除了等待雪精靈的到來,成人還可以帶著孩子做一場雪的小實驗,了解其中的科學小知識。
實驗材料:色素、透明塑料杯、清水、取樣勺、吸水樹脂
科學小實驗《人造雪》:采用吸水樹脂,可以吸收相當本身體積100倍以上的水分。它能把水變成一種白色蓬松的物質,看起來像真雪一樣。
實驗步驟:(1)透明塑料杯中裝入30毫升清水,滴入自己喜歡的色素顏色。?
(2)色素水中加入吸水樹脂。?
(3)數5個數,彩色的雪就完成啦。
科學解密:所謂的人造雪就是利用吸水樹脂高分子材料,吸水樹脂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幾百到幾千倍的高吸水功能。吸水樹脂把水吸進去之后就會膨脹而成為水凝膠,也就是我們所做出來的人造雪。
活動四:
一起做一杯冬飲
冬天天氣寒冷干燥,不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都需要滋潤一點,成人可以帶著孩子在冷冷的冬日做一份祛熱滋潤的的飲品,溫暖這個冬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自己制作的趣味,又品嘗了冬天的味道。
材料準備:橘子、甘蔗
幼兒幫助剝橘子,整理食材。
再將橘子、成人準備好的甘蔗分別榨汁就可以啦~
甜甜的“雪梨盅”: 冬天來一杯驅寒、清肺、溫補的“雪梨盅”簡直不要太幸福!
材料準備:雪梨、紅棗、冰糖、銀耳;幼兒可以負責清洗梨子,泡發(fā)銀耳等步驟,成人可以幫助幼兒將梨子挖成小盅的樣子,再放入相應的食材上鍋蒸即可。
在成人的指導下嘗試將雪梨挖出內芯。
將紅棗進行清洗去核。
將泡發(fā)好的木耳撕成小塊。
將準備的好的雪梨盅放在蒸鍋上蒸熟即可。
活動五:
一起做一道甜點
大雪天氣寒冷,氣溫顯著下降,這時候來一份“紅棗姜糖糕”,可以祛除寒氣,防治感冒,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成人可以帶著幼兒一起做一道甜點,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讓孩子品嘗自己的勞動之甜。
材料很簡單,就是常見的紅糖、芝麻、雞蛋、紅棗、姜絲、面粉、泡打粉、花生。
讓孩子參與到制作的過程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打雞蛋、搗紅糖、捶芝麻、打蛋、切紅棗,放上姜絲,就可以上鍋蒸成棗泥糕啦!
活動六:
腌一罐菜,品嘗冬天的味道
自古以來,為了能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有豐富的食物,古代的中國人就發(fā)明了腌菜(肉)的技術。我們素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俗語,成人可以在小雪節(jié)氣來臨前,帶著孩子了解俗語背后的故事和意義,給孩子講講腌菜的來歷,以及如何制作,讓孩子一起試試。
材料準備白蘿卜、胡蘿卜、姜、鹽、白糖、花椒、大料等。
切白蘿卜、胡蘿卜和姜,用白糖、鹽、花椒、大料等材料就可以腌制成一罐罐清瑩透徹的腌菜了。
活動七:
跟著民俗大雪腌個肉
關于大雪節(jié)氣有句俗語,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jié)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咸貨”,以迎接新年的道到來,是一項極具生活氣息的民俗活動,成人可以帶著孩子體驗腌肉的過程,了解腌肉的制作過程,感受古時人們的生活儀式。
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后,涂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復揉搓。
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
由成人封好口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等到了時間和孩子一起開罐,觀察一下腌制的情況,如果好了可以和孩子一起烹飪品嘗啦~
活動八:
知三候,感時令
大雪節(jié)氣有三候,一候鹖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成人可以給幼兒講解三候的意義,或是一起走進自然尋找這些節(jié)氣變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現(xiàn)象背后的含義,讓孩子們了解這不僅僅是歲月時令的符號記號,更是人類共生的歷史,是文化的結晶。
活動九:學習關于大雪的詩詞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對雪》
唐·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
宋·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同云深處望三關,斷腸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
頻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鸞輅還。
《大雪》
宋·趙蕃
長年南雪不到地,瘴癘慘毒愁北人。
今年初見臘前白,寵光并與梅花新。
客居破屋愁欲裂,病目不嫌熏濕薪。
鶉衣百結不蔽膝,戀戀誰憐范叔貧。
《大雪歌》
宋·陸游
長安城中三日雪,潼關道上行人絕。
黃河鐵牛僵不動,承露金盤凍將折。
虯須豪客狐白裘,夜來醉眠寶釵樓。
五更未醒已上馬,沖雪卻作南山游。
千年老虎獵不得,一箭橫穿雪皆赤。
拏空爭死作雷吼,震動山林裂崖石。
曳歸擁路千人觀,髑髏作枕皮蒙鞍。
人間壯士有如此,胡不來歸漢天子。
《大雪》
宋·陸游
海天黯黯萬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
烈風吹雪深一丈,大布縫衫重七斤。
《大雪獨留尉氏》
宋·蘇軾
古驛無人雪滿庭,有客冒雪來自北。
紛紛笠上已盈寸,下馬登堂面蒼黑。
苦寒有酒不能飲,見之何必問相識。
我酌徐徐不滿觥,看客倒盡不留濕。
千門晝閉行路絕,相與笑語不知夕。
醉中不復問姓名,上馬忽去橫短策。
節(jié)氣不僅是一種生產生活的工具,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符號,更與我們身心的感覺相關,遵循時令變化的規(guī)律,在這過程中慢慢找到與自己、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節(jié)奏,或許,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動均是悉心設計編輯的活動,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動思路,歡迎您在留言區(qū)分享,和我們一起把中國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結語》
夏至節(jié)氣活動 | 12個精彩的節(jié)氣活動,帶你領略自然的美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時它指引人們農耕,現(xiàn)代是人們日常生活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在2016年,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本章《夏至》
?2019年夏至節(jié)氣為:6月21日
二十四節(jié)氣
夏至
中 文 名:夏至
外 文 名:Summer Solstice
寓意:炎熱將至
時間:第十節(jié),每年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氣候特點:暴雨、梅雨天氣,高溫,潮濕
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風俗活動: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風俗食物:麥粽、夏至餅
養(yǎng)生:多吃苦味食物,調養(yǎng)精神
寶典向您推薦的
節(jié)氣活動
活動一:
一起繪制一把消暑扇
夏至節(jié)氣氣溫升高,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暑熱難耐,成人在這個時候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繪制一把扇子,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還可以帶來涼快。可以選擇圓面扇,或折扇,水墨、水彩、線描,多種繪畫形式任你選擇。
活動二:
一起煮止渴消暑的綠豆湯
夏至時節(jié),除了用扇子搖涼,也可以選擇制作一碗綠豆湯來消暑。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來準備綠豆清洗,并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白砂糖。還可以多做一些,用小碗分裝,帶著孩子把消暑的飲品送給還在高溫下辛苦工作的人們,如環(huán)衛(wèi)工人、交警等,讓孩子關注身邊辛苦付出的人們,學會用行動去關心他人。
活動三: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時節(jié),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傳說夏天吃熱面,有“避惡”之意,因為古人認為農歷五月是毒五月,吃熱面以驅除邪惡,用多出汗的方法祛除人體捏滯留的潮氣和暑氣,也有為家人祈求身體康健之寓;同時在新麥收獲之時,人們用新面制作喜面也是喜慶豐收的最好方式。成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制作面食,讓孩子品嘗節(jié)氣美食的同時,了解節(jié)氣習俗背后的美好祈愿。
在成人的指導下,孩子認真學習面食的制作,揉面、搟面、下面、拌面
活動四:
“繪”面食
夏至時節(jié),除了吃夏至面,也可以創(chuàng)作呀,成人可以帶著孩子們一起創(chuàng)作關于夏至面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想想自己平時吃的面是什么樣子,在此基礎上進行繪畫、裝飾即可,中大班可以嘗試線條畫,小班可以進行撕紙畫。
或教師畫好碗的輪廓,孩子在里面添畫面條,再裝飾其他蔬菜、荷包蛋等。
活動五:
夏至水果拼盤
夏至時節(jié),瓜熟蒂落,豐收的喜悅就在那甜甜的水果里。這時,成人帶著孩子一起做一創(chuàng)意拼盤吧,在品嘗美味的同時還能體驗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何樂不為呢?
如要在幼兒園里開展此活動,教師可以邀請家長一起參與,水果可以是園所廚房準備,或者由家長各種類分別帶一點,可以是教師規(guī)定的主題,或者是家長提前想好的拼盤內容,由親子合作完成,可根據情況品評比最佳拼盤頒發(fā)獎品等。
活動六:
一起做竹蟬
夏至二候蟬始鳴,蟬是在較溫暖的地下度過幼年時代,待成年后,就在炎熱的夏季從土中爬出來,蛻去最后一層皮,舒展出翅膀變成蟲,于高高的樹枝上鳴叫。成人可以陪著孩子用竹筒做個竹蟬,讓孩子在玩的同時了解利用摩擦和聲音共振的原理。
開展親子活動前,教師需要提前準備材料,小竹筒、樹脂木棒、尼龍繩、材料小包、雙面膠,或直接某包上采購即可。
竹蟬具體制作方法請點擊鏈接了解:夏至小實驗 | 陪寶寶用竹筒做個竹蟬,并且還會發(fā)聲
活動七:
夏季養(yǎng)生宜多吃“苦”
夏至過后適合吃苦味,有清熱瀉火、消除疲勞的功效,孩子夏季容易上火,成人可以給孩子做幾道菜品,如“菜中君子”美稱的苦瓜就是最好的選擇,苦瓜苦中帶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雋永。
活動八:
立竿測影
夏至這天正午,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回歸線上的地區(qū)將會出現(xiàn)“立竿無影”的景象,人們看自己的影子,也會見到一年當中最短的影子。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立一根竿,測測當午時分的影子,以及站在太陽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樣子的。
活動九:
感受節(jié)氣溫度的變化
夏至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第十個節(jié)氣,是夏季的第四個節(jié)氣,進入夏至時節(jié),氣溫持續(xù)升高,將會到達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成人與幼兒一起觀看天氣預報,了解不同區(qū)域的溫差,以及記錄自己生活地域的節(jié)氣時間段的每日溫度,和之前節(jié)氣的記錄冊對比,感受著節(jié)氣交替的變化。
活動十:
觀天氣預未來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個節(jié)氣?!跋闹挈c值千金”,對農業(yè)來說,夏至的降水很關鍵。夏至節(jié)氣的天氣有預報作用,如“夏至落雨,九場大雨”“夏至落大雨,八月漲大雨”等等。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觀察天氣的變化,一起預測天氣, 讓孩子在游戲中了解不同節(jié)氣里天氣變化的奧秘。
活動十一:知三候,感時令
夏至節(jié)氣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成人可以給幼兒講解三候的意義,或是一起走進自然尋找這些節(jié)氣變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現(xiàn)象背后的含義,讓孩子們了解這不僅僅是歲月時令的符號記號,更是人類共生的歷史,是文化的結晶。
活動十二:
學習有關夏至的詩詞
《竹 枝 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日作》
唐·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夏至》
宋·張耒
長養(yǎng)功已極,大運忽云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干云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漸短”“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這些深奧大義的話孩子們未必能參透,以及現(xiàn)在的孩子們也不用像父輩一樣從事農耕活動,但是二十四節(jié)氣不是蒼白冰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是要通過一系列的引導、一系列的活動,來讓孩子們逐漸形成關注自然、敬畏自然的生命態(tài)度。
以上活動均是悉心設計編輯的活動,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動思路,歡迎您在留言區(qū)分享,和我們一起把中國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