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領域:“黑黑的,有一個洞”
發(fā)布時間:2019-12-17 幼兒園小班語言領域說課稿 幼兒園語言領域說課稿 幼兒園語言領域教案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設計意圖: 孩子對看不見的神秘有天生的探索欲望,在神秘面前,他們止不住好奇的腳步,停不下推開神秘面紗的小手。打開《黑黑的,有一個洞》這個繪本故事,映人眼簾的是清晰的畫面、生動的故事形象,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個個神秘的洞洞, “這是哪兒的洞?洞洞里到底會有什么”? 語言簡單、生動有趣、充滿神奇的繪本故事,非常適合小班幼兒閱讀。我嘗試通過白板的豐富功能,和孩子一起在看看、猜猜、說說、變變、玩玩中理解故事,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猜猜玩玩中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洞的神奇。 2.能運用鉆、爬、走、溜等動詞學說簡單的句子。 3.在游戲情境中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情景創(chuàng)設(火車山洞、老鼠洞),繪本圖書一本。 活動過程: 1.游戲?qū)?,初步體驗黑黑的洞 師:寶寶們,我們一起開著火車出去玩一玩吧!(聽音樂跟著老師開火車) 師:黑黑的,有一個洞,小火車鉆山洞嘍! 師:小火車鉆出來了!(開著火車找個小椅子坐下) 【白板運用:播放音樂。幼兒開火車?!?評析:以孩子熟悉喜愛的游戲“開火車”導入,孩子們在情境中進入第一個神秘的洞洞——山洞,自然而又切合主題,調(diào)動了孩子的參與興趣。 2.理解故事,運用動詞學說簡單句子 (1)猜一猜、玩一玩,理解動詞,學說短句。 ①出示蘋果洞,學會說“鉆”“毛毛蟲快鉆出來吧!” (P2)師:咦?這兒黑黑的,也有一個洞,這是哪兒的洞呢?(幼兒猜想:太陽上的洞、西瓜上的洞……) (P3)師:蘋果上面黑黑的,有一個洞,誰會從洞洞里鉆出來呢?這兒有一個神奇的魔術鏡,誰來找一找?“是啊,黑黑的,有一個洞,毛毛蟲鉆出來啦!” 【白板運甩用神奇魔術鏡將隱藏的毛毛蟲找出來?!?運用手指體驗“鉆”的動作。 師:毛毛蟲怎么鉆的呢,把你的毛毛蟲變出來,鉆一鉆(帶領幼兒伸出手指變毛毛蟲鉆一鉆,邊做動作邊說:“黑黑的,有個洞,毛毛蟲鉆出來啦!”) 評析:洞洞是那么神秘,孩子們的猜想踴躍大膽、充滿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巧妙利用白板的“魔術鏡”,洞洞里的毛毛蟲仿佛在與孩子們捉迷藏,孩子們急切地尋找、等待,深深被帶人游戲情節(jié)。用手指體驗“鉆”的環(huán)節(jié),簡單易行,讓正處于興奮的孩子身體動一動,玩一玩,變一變。 ②分別出示螞蟻、螃蟹洞,會運用短語進行交流。 (P4)師:黑黑的,有一個洞。誰會從洞里走出來呢?(幼兒猜想) (P5)(拖出小螞蟻并復制)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喊:“小螞蟻,快走出來吧!” 【白板運用:放大、復制功能復制出許多螞蟻。】 師:看!(P6:幕布拉開)一個洞,兩個洞,三個洞,哇,那么多的洞啊!在我們家鄉(xiāng)的大海邊有許多這樣的洞洞,你們?nèi)ミ^海邊嗎?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洞洞,洞洞里藏著誰呢?(幼兒:蝦、泥螺、蟹等) (P7)師:聽!什么聲音?(音效:螃蟹爬的聲音)是誰呢?“小螃蟹橫著爬出來啦!”小螃蟹是怎么爬的?(橫著爬) 師:我們小朋友也來學小螃蟹橫著爬一爬吧!(幼兒跟著音樂跳螃蟹舞) 【白板運用:拉幕顯示許多洞洞;點擊顯現(xiàn)動畫的螃蟹;音效運用?!?評析:螞蟻、螃蟹陸續(xù)登場,可愛的小動物形象讓孩子熟悉而又親切。白板的放大、復制功能在這里發(fā)揮了良好的作用,孩子們睜大眼睛,期待著“小螞蟻快快走出來”。教師引導孩子從記憶中尋找我們?nèi)鐤|家鄉(xiāng)海邊的印象,孩子們“有的話說”,貼近生活的話題從不會讓人覺得詞窮。 ③完整講述三幅圖。 師:剛才我們看到了誰的洞洞?還記得嗎?(P8:蘋果洞、螞蟻洞、螃蟹洞在一張圖上)我們用響亮的聲音把它喊出來!(教師說前半句,幼兒接下半句時點出相應的動物) 【白板運用:點擊顯示隱藏的圖片?!?評析:及時的小結(jié)、完整講述,教師通過集體共讀的形式,孩子們在看看、說說中體會洞的神奇,他們的表達急切而又主動,白板的隱藏功能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孩子表達的興趣,他們嘗試用合適的動詞喊小動物出來,使活動達到一個小高潮。 (2)找一找、玩一玩,學會運用“溜、跳”等動詞。 ①(P9~13:山洞、樹洞、井)師:這些是哪里的洞?黑黑的洞里又藏著誰呢?(小朋友猜一猜、說一說) 【白板運用:播放圖片、點擊顯示隱藏圖片。】 ②在游戲中尋找動物,說一說,演一演。 (情景道具:泥洞)師:誰會從這個黑黑的小小的洞里溜出來呢?瞧!是小老鼠溜出來了!它是怎么溜出來的?(師生交換表演,學說短語:小老鼠,快溜出來吧!) 【白板運用:點擊顯示隱藏圖片?!?評析:表演的加入極大地滿足了孩子表現(xiàn)、模仿的欲望,他們在愉快的身體動作中感受動詞的奇妙,體味洞洞里蘊含的無限神奇。 (3)找一找,變一變,用身體動作變出各種洞洞。 師;除了這些洞洞,你身上有洞嗎?(幼兒:鼻子上有洞、肚子上有洞叫肚臍眼兒、耳朵有洞……) 師:能不能用手變一個洞洞?你會讓誰進來呢,快喊一喊! 師:用身體可不可以變成一個大洞洞?這么大的洞洞想讓誰進來? (孩子變出各種洞洞,師幼運用短語互動游戲,如:小兔子,快跳出來吧!小蝴蝶,快飛出來吧!……) 評析:遷移到孩子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從找尋自己身體的洞洞人手,感受神奇的洞洞無處不在,引導孩子關注生活中的事物。找尋、表達、動作、游戲……孩子們神奇的感受洞洞之旅仍未結(jié)束。 3.選擇圖片,完整講述故事 師:洞洞好玩嗎?這么好玩的洞洞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黑黑的,有一個洞》,我們一起來講一講這個有趣的故事吧!(P14)老師點到哪個洞洞,我們就說哪個,好不好?(幼兒看圖講故事) 【白板運用:點擊顯示隱藏圖片?!吭u析:巧用白板,選擇圖片,講述故事,原來,故事講述也可以這樣有趣,像做游戲一樣,不知不覺,《黑黑的,有一個洞》這個故事,我們完整地講述了一遍。 4.遷移經(jīng)驗,引出生活中有趣的洞洞 (P15)師:咦!黑黑的,怎么還有一個洞?這么漂亮的洞會是誰藏在里面呢?(看視頻)拱啊拱啊,是誰呀?看!原來是我們寶寶躲在被子洞里和媽媽做游戲哪! 5.尋找圖書,結(jié)束活動 (1)師:今天小朋友講的這個有趣故事藏在一本書里,這本書在哪兒呢?——在黑黑的,有一個洞里。(P16) 【白板運用:點擊漸顯圖片?!?(2)根據(jù)圖示開著火車去大型玩具的洞洞里尋找圖書。 評析:活動的結(jié)束依然那么充滿游戲情節(jié),圖書居然藏在大型玩具的洞洞里,這也太奇妙了。教師的巧妙設計,讓孩子的“洞洞”之旅結(jié)束得高潮跌起,戛然而止,意猶未盡。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jié)充滿快樂和神奇的活動,故事里神秘的洞洞通過白板功能的演示讓孩子充滿了好奇,對答案的揭示滿含期待。游戲的情節(jié)貫穿始終,整個活動以“洞洞里藏著誰呢”為主線,讓孩子在猜猜、說說、變變、玩玩中理解故事,并運用動詞學說簡單的短語。整個活動,孩子興致始終被可愛的洞洞所吸引,被老師精心設計的游戲情節(jié)所吸引,他們快樂的體驗了一次美好的“洞洞之旅”。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小班語言領域:換一換
設計意圖:
故事《換一換》圍繞小雞和小動物們互換叫聲的情節(jié)展開,語言精練、富有童趣。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一系列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模仿中理解故事情節(jié),學習簡單對話,并體驗“交換”帶來的樂趣。具體安排如下:第一環(huán)節(jié),學說對話。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先后設計“用叫聲打招呼”“交換叫聲”“利用交換的叫聲對付大花貓”等三個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第二環(huán)節(jié),完整欣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提供幼兒完整了解繪本故事的機會,使幼兒的零散閱讀經(jīng)驗得到整合。第三環(huán)節(jié),拓展想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準備了各種動物胸飾,引導幼兒把注意力遷移到其他動物的叫聲上,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
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說對話“喂,××,換一換叫聲,好嗎”。
2.了解各種動物的叫聲,樂意模仿和講述。
3.在表演中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準備:
1.繪本《換一換》的PPT(演示文稿)。
2.小雞、小老鼠、小豬、小狗、小青蛙、大花貓及其他動物胸飾。
過程:
一、學說對話
1.教師扮演小雞,幼兒扮演小動物,認識自己與他人所扮角色,初步學習對話。
師:春天到了,我們一起到草地上玩吧。我是小雞。嘰嘰,嘰嘰。你們是誰呀?請叫給大家聽聽吧。
師:小老鼠叫,小狗叫……你們的叫聲太好玩了!我要和你們打招呼了!你們也用叫聲和我打招呼吧。(師幼用角色的叫聲互打招呼。)
師:喂,小老鼠!換一換叫聲,好嗎?
幼(小老鼠):好的。
師(小雞):吱吱,吱吱。
幼(小老鼠):嘰嘰,嘰嘰。
師:換一換叫聲的游戲真好玩。小動物,你們也想玩嗎?
2.小動物之間互換叫聲。
師:小豬,你們想和誰換叫聲呢?
幼(小豬):小狗/小雞。
師:怎么問他們呢?
幼(小豬):喂,小狗,換一換叫聲,好嗎?
幼(小豬):喂,小雞,換一換叫聲,好嗎?
師:小青蛙,你們想和誰換一換叫聲呢?那你們?nèi)栆粏柊?
師:小狗,你們想和誰換一換叫聲呢?我們幫著小狗一起問。
3.幫小雞想辦法對付大花貓。
師:來了一只大花貓!讓我們看一看大花貓做了什么動作,一起學一學!(pPT出示大花貓的動作畫面。)
師:你們猜一猜,大花貓這樣做是要干什么?
幼:它要吃掉小雞/它要嚇唬小雞……
師:一起聽聽大花貓說了什么?(喵!我要把你吃掉!)
師:它果然想吃掉小雞??鞄托‰u想想辦法吧!
二、完整欣賞繪本
1.教師邊播放PPT邊完整講述故事。
師:故事里的小雞用什么辦法趕走了大花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師幼共同閱讀。
師:小雞真聰明!我們遇到困難時也要像小雞那樣動腦筋、想辦法。
三、拓展想象
師:剛才我們玩了換一換叫聲的游戲,還想玩嗎?除了故事里這些小動物以外,你還想和哪個小動物換一換叫聲?(教師出示牛、綿羊、蜜蜂等其他動物胸飾。)
延伸活動:
在區(qū)域活動中繼續(xù)模仿其他小動物的叫聲,仿編故事。
附:換一換
一天早晨,調(diào)皮的小雞想出去玩,它對媽媽說:“我出去玩了!”說完就“嘰嘰,嘰嘰”地出發(fā)了。
小雞一邊“嘰嘰,嘰嘰”地唱著歌,一邊向前走。
一只小老鼠“吱吱,吱吱”地走過來。小雞說:“喂,小老鼠!換一換叫聲,好嗎?”小老鼠說:“好的?!毙±鲜蟮慕新晸Q成了“嘰嘰,嘰嘰,嘰嘰”,小雞的叫聲換成了“吱吱,吱吱,吱吱”。
一只小豬“哼哼。哼哼”地走過來。小雞說:“喂,小豬!換一換叫聲,好嗎?”小豬說:“好的?!毙∝i的叫聲換成了“吱吱,吱吱,吱吱”,小雞的叫聲換成了“哼哼,哼哼,哼哼”。
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地蹦過來。小雞說:“喂,小青蛙!換一換叫聲,好嗎?”小青蛙說:“好的。”小青蛙的叫聲換成了“哼哼,哼哼,哼哼”,小雞的叫聲換成了“呱呱,呱呱,呱呱”。
一只小狗“汪汪,汪汪”地走過來。小雞說:“喂,小狗!換一換叫聲,好嗎?”小狗說:“好的?!毙」返慕新晸Q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小雞的叫聲換成了“汪汪,汪汪,汪汪”。
哎呀,來了一只大花貓,“喵——,我要把你吃掉!”
聰明的小雞對著大花貓叫:“汪汪。汪汪,汪汪?!贝蠡ㄘ垏樀么舐暯校骸斑鳌獓標牢伊?”然后頭也不回地逃走了。
小雞今天玩得真高興呀,它學著大花貓的樣子,“喵嗚,喵嗚”地回家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牙齒上的黑洞》
小班教案《牙齒上的黑洞》適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保護牙齒,體驗健康的牙齒所帶來的好處,能圍繞彬彬牙齒上的黑洞洞進行討論,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初步了解預防齲齒的方法,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牙齒上的黑洞》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能圍繞彬彬牙齒上的黑洞洞進行討論,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2、知道保護牙齒,體驗健康的牙齒所帶來的好處。
3、初步了解預防齲齒的方法。
4、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活動準備:
故事PPT
視頻《牙齒上的黑洞洞》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主題,并了解牙齒的作用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請你聽聽看,會是誰呢?
謎面:(請小朋友猜謎)上下兩排兵,顆顆似玉米,食物一進來,磨得粉粉碎。
師:猜猜看會是誰呢?(牙齒)
出示PPT圖片,幼兒討論一下牙齒的作用?
師小結(jié):牙齒真有用,又白又堅硬,可以嚼爛食物,幫助消化。
二、引出故事《牙齒上的黑洞洞》,并進行討論。
1、出示圖片。彬彬捂著嘴巴哭的圖片。
提問:彬彬怎么了?發(fā)生什么事了?(幼兒能夠大膽討論、猜測)
2、出示視頻一,讓幼兒看看到底發(fā)生什么事情。
1)彬彬的牙齒怎么啦?
2)為什么會有黑洞洞?是誰在作怪?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3)平時我們不刷牙誰最高興呢?(牙病菌)
師小結(jié):這種變壞變黑的牙齒叫齲齒。
三、通過實驗,探究齲齒的形成。
1、引導幼兒觀察、觸摸蛋殼,比較醋浸過和沒有浸過的蛋殼有什么不同?討論蛋殼為什么會變軟變黑?
2、師小結(jié):我們的牙齒像蛋殼一樣,吃了東西不刷牙漱口,食物殘渣在細菌作用下會分解成酸,酸會腐蝕牙齒變黑,而病菌從而產(chǎn)生或有蛀蟲,成為齲齒或者蛀牙。
師:彬彬有了蛀牙會怎么辦呢?那你又會怎么辦?(幼兒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3、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彬彬是怎么做的吧!
四、觀看視頻二,彬彬保護牙齒,并進行討論“保護牙齒”的方法。
1、彬彬是怎么保護自己的牙齒的?
2、你的牙齒上有黑洞洞嗎?小朋友們可以互相看一看。
3、如果你有了黑洞洞你會怎么辦?該怎么保護牙齒,使他沒有黑洞洞?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進行總結(jié)并出示PPT
幼兒討論:怎樣保護牙齒?
五、深入討論,全面護牙。
小朋友,你們覺得保護牙齒做到正確刷牙就夠了嗎?再想一想,保護牙齒,還有哪些方面也要注意?
1、不能在睡前吃甜食。
2、不能亂咬硬物。
3、飯后漱口
4、早晚刷牙
5、如有牙病,一定要及時看醫(yī)生
6、保護牙齒,要多吃蔬菜、水果、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
7、乳牙松動或脫落時,不能用舌舔或吮。
8、不能咬手指、咬唇或咬舌。經(jīng)常用舌舔或吮會影響恒牙的正常萌出,或者長得不整齊。咬手指、咬唇或咬舌等會影響牙齒排列不整齊美觀,面部發(fā)育不對稱,從而會留下容貌上的終身遺憾。
六、師幼一起學一學如何正確刷牙
1、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2、以音樂游戲“刷牙歌”結(jié)尾
2、完成幼兒用書《牙齒情況記錄》的內(nèi)容
刷牙歌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小牙刷,手中拿,天天都要把牙刷;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
刷刷刷刷,刷刷刷刷,里里外外都刷凈,
咀嚼面,來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
臟物細菌全除掉,口腔清潔防蛀牙
保護牙齒人人夸呀人人夸。
幼兒百科:牙齒是一種在很多動物上存在的結(jié)構(gòu),人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高等哺乳動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牙齒是人類身體最堅硬的器官。
幼兒園中班語言領域:先有……
設計思路 繪本《先有蛋》描述了蛋變成雞、小蝌蚪變成青蛙、種子變成花朵、毛毛蟲變成蝴蝶……《先有蛋》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還蘊涵了對“生命起源和變化”的審美感知。通過繪本學習,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學習聯(lián)系前后頁講述動植物或事物的變化過程,同時引導幼兒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將些簡單的科學現(xiàn)象說清楚。 其次,繪本中隱藏著有趣的洞洞,幼兒會發(fā)現(xiàn)圖像構(gòu)成和變化的“秘密”、事物之間的奇妙聯(lián)系。如同一個洞洞既是“雞蛋”又可以是“小雞”的身體;既是“毛毛蟲”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在這些“部分”與“整體”的變化中,幼兒感知了生命的成長和變化,理解了“洞洞”中的豐富意義,由此也可以培養(yǎng)幼兒有意識地觀察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閱讀,能夠聯(lián)系畫面的前后頁運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講述事物的變化過程。 2.閱讀繪本讓幼兒感受生命起源和變化的過程。 活動準備 1.繪本《先有蛋》入手一冊(后半部分從字的變化開始用夾子夾住)。 2.繪本封面蛋形鏤空處,制作能轉(zhuǎn)動的環(huán)形紙條(紙條上有問號、蛋、小蝌蚪等圖樣)。 3.與繪本相同的圖片一套。 4.文字(先有、然后才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解讀故事名字 1.這本書的名字叫什么? 2.問號代表什么? 3.教師小結(jié):問號代表其中有許多問題和變化,要我們自己去尋找、發(fā)現(xiàn)。 【設計意圖: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封面上的環(huán)形紙條轉(zhuǎn)動到問號處,引導幼兒解讀“先有”,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感知到繪本當中的內(nèi)容是會變化的,從而引發(fā)幼兒閱讀的愿望及好奇心?!?二、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第一部分 關注點: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繪本畫面前后頁的聯(lián)系,鼓勵幼兒運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講述動植物變化的過程。 ★幼兒能否發(fā)現(xiàn)圖像構(gòu)成和變化的“秘密”。 1.閱讀前提問:請你們仔細閱讀,等會兒告訴大家,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幼兒自主閱讀。 3.交流講述: (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兒發(fā)現(xiàn)動植物的變化。 ★幼兒講到哪幅圖,教師就出示相應的圖片。 (多數(shù)幼兒會講述自己看到的內(nèi)容,但有的幼兒只講述其中的一幅圖片,針對這個現(xiàn)象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追問:“你看看小雞這頁的前一頁和后一頁上面分別有什么?”這樣幼兒就會將前后頁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教師要注意同時將動物的變化過程呈現(xiàn)在幼兒的面前。) ★原來,前后幾頁的畫面內(nèi)容是有聯(lián)系的,它們能告訴我們一個有趣的變化過程。 ★呈現(xiàn)先有蛋,然后才有母雞;先有小蝌蚪,然后才有青蛙;先有種子,然后才有花朵;先有毛毛蟲,然后才有蝴蝶的變化過程。 (幼兒尋找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幫助幼兒梳理,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動植物的變化過程,鼓勵幼兒運用“先有……,然后才有 ……”的句式講述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積累相關的科學經(jīng)驗。) (2)發(fā)現(xiàn)書上的“洞洞”。 ★提問:一起來看看這個“洞洞”, 它們一會兒變成了什么?一會兒又變成了什么? ★教師小結(jié):同一個“洞洞”既是雞蛋又可以是小雞的身體;同一個“洞洞”既是毛毛蟲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 (在尋找講述這些“部分”與“整體”的變化過程中,讓幼兒感知洞洞變化的有趣,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有意識地觀察的能力。) 【設計意圖: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發(fā)現(xiàn)加以引導,如幼兒先發(fā)現(xiàn)洞洞的變化。教師就可先引導幼兒一起觀察洞洞的有趣,然后講述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等?!?三、閱讀第二部分,引導幼兒講述不同事物的變化 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了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猜猜接著還會出現(xiàn)其他什么有趣的變化? 1.幼兒自主閱讀。 2.引導幼兒一起邊看邊講述第二部分。 (引導幼兒一起邊看邊講述字的變化、顏料的變化,感受事物的奇妙變化過程,拓展視野。) 3.感受動植物的輪回變化。 原來生命是那么的奇妙,它會發(fā)生許多的變化。到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1)幼兒互相討論。 (2)教師貼出:蛋→小雞→母雞的輪回圖。 (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許多事物是輪回變化的。) 四、為小故事取名字 1.每個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小故事,你覺得這個故事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呢? 2.引導幼兒為小故事起名字,并抽拉紙條到相應的小故事處,如有關小蝌蚪的,就拉到小蝌蚪的地方)。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與開始部分相呼應,幼兒在了解繪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看到的變化編不同的故事名字。】 五、拓展延伸 1.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講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周圍生活中的變化。 2.在區(qū)角活動中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變化做成一本洞洞書。 點評 1.繪本與科學教育的有機融合 借用繪本故事中有趣的畫面,讓幼兒在情境性的閱讀過程中體驗故事的多元和生活化,圖文并茂的繪本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閱讀能幫助幼兒逐漸形成穩(wěn)定的探究能力。此外,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一些動植物、事物的變化過程,無形中也提高了幼兒的科學能力。 2.教學具材料的巧妙運用能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愿望 活動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運用教學具,有意識地將封面上的環(huán)形紙條轉(zhuǎn)動到問號處。教師還讓幼兒為每個動植物的變化起一個小故事的名字,引導幼兒解讀“先有”等,這些都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感知到繪本中的內(nèi)容是會一直變化的,從而引發(fā)他們閱讀的愿望及善于提問的好奇心、探究愿望。 3.關鍵經(jīng)驗的把握能有效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高 中班幼兒閱讀能力的核心經(jīng)驗之一就是要能夠看畫面的前后頁信息,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等。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追問:“你看看小雞的前一頁和后一頁上面分別有什么?”這樣幼兒就會將前后頁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而后當幼兒再閱讀下一個變化時,他們就會完整地講出自己所看到的整個變化過程。這樣的啟發(fā)能有效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幼兒園小班語言領域:雪花
設計思路
隨著冬季的來臨,氣溫不斷下降,小班進入了“不怕冷”的主題。在這個主題下有一個關于下雪的故事《雪花》。這個故事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情節(jié)簡單有趣、語言優(yōu)美生動,故事中的角色又都是幼兒所熟悉的,所以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我將故事內(nèi)容稍加改編和整理,設計了本次學習活動。
整個活動以“爭論白花花是什么”為主線,我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操作故事托盤,結(jié)合方位描述場景;欣賞雪景,結(jié)合故事中出現(xiàn)的角色,學說故事中的短句:幼兒完整操作故事托盤,學說故事,感受寒冷冬天的意境。
活動目標
1.跟隨“情景”積極講述,積累學說故事的經(jīng)驗。
2.感受寒冷冬天的意境。
活動準備
1.大房子一套(故事中的樣式)。
2.幼兒操作故事托盤與故事盒10套。
活動過程
一、操作故事托盤,結(jié)合方位描述場景
1.故事托盤里有什么?(有房子、有大樹、有山)
2.一片、兩片、三片……一片又一片的白花花從天上飄下來。白花花飄呀飄,飄到了屋頂上,飄到了大樹上,飄到了山上,還飄到了你們的故事托盤里(3名幼兒的故事盒里),看到了嗎?
3.讓你們故事托盤里的白花花也飄起來,看看它們會飄到哪里。
指導要點:
教師用柔和的語調(diào)引導幼兒講述白花花飄到大樹上、屋頂上、山上。
教師和個別幼兒互動,引發(fā)其講述。
過渡語:
白花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寒冷的冬天,在有房子、有大樹、有山的地方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那里有幢房子,誰會住在里面?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欣賞雪景,結(jié)合故事中出現(xiàn)的角色,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1.寒冷的冬天里出現(xiàn)了誰?
2.小狗從屋里跑出來說了什么?(補充問題:誰來學學小狗的話?)
3.小貓是怎么說的呢?(補充問題:誰來說說小貓的話?)
4.小狗說這白花花是糖,小貓說這白花花是鹽,它們吵了起來,被誰聽見了(老母雞)?
5.教師重復:老母雞說“咯咯咯,不是糖,不是鹽,不甜也不成,吃在嘴里冰冰涼”。
——老母雞是怎么勸小狗和小貓的呀?老母雞是怎么說的?
——我們一起來說說老母雞的話。
過渡語:
那么白花花到底是什么呢?你們知道嗎(雪花)?
原來是雪花呀!快看!真的下雪啦!
(播放PPT,傾聽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欣賞和感受寒冷冬天的意境。)
三、幼兒完整操作故事托盤,學說故事,感受寒冷冬天的意境
雪花帶來了寒冷的冬天,雪地里有小狗、小貓、老母雞和小朋友,還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現(xiàn)在讓你們的故事托盤里也發(fā)生一個有趣的故事吧。
指導要點:
引導幼兒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一片、兩片、三片……一片又一片的白花花從天上飄下來,越飄越多、越飄越多,白花花飄呀飄,飄到了屋頂上,飄到了大樹上,飄到了山上。
從屋子里出來的小狗和小貓是怎么說的?
——小狗從屋里跑出來,點點頭說:“汪汪汪,下糖啦,下糖啦,大家快來看呀!”
——小貓從屋里跑出來,搖搖尾巴說:“喵喵喵,下鹽啦,下鹽啦,大家快來看呀!”
老母雞做了三個動作,它是怎么說的?
——老母雞聽見了,走過來用嘴嘗了嘗,拍拍翅膀說:“咯咯咯,不是糖,不是鹽,不甜也不成,吃在嘴里冰冰涼!”
這時候,誰來了?
——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從屋里跑出來,高興地對小狗、小貓和老母雞說:“雪下得這么大,我們來堆雪人吧!”
反思
小班幼兒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萌芽的過渡期,此時呈現(xiàn)出語言伴隨動作的思維特點,為此,我精心設計了此次學習活動的教具和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從“靜”——白花花飄呀飄,到“動”——小狗小貓吵架爭論白花花是糖還是鹽,再到“完整”——完整欣賞、講述故事),以此達成活動目標?;顒又杏腥齻€方面值得總結(jié):
第一,設計并操作故事托盤,引發(fā)幼兒主動開口、樂意開口。幼兒在操作故事托盤時可以讓“雪花”飄落到大樹上、飄落到山頂上、飄落到屋頂上……可以讓小動物來到雪地里,并和它們對話。故事托盤既滿足了幼兒操作擺弄的需求,也引發(fā)了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進行表述?;顒又兴械挠變憾寄荛_口說話,并能聲音響亮地說話。
第二,設計故事現(xiàn)場場景,引導幼兒辨析并學說動物的對話。通過再現(xiàn)故事現(xiàn)場的場景,幼兒會被雪地中的“房子”所吸引,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演繹故事中三個角色的對話,幫助幼兒再次感受和欣賞故事內(nèi)容。由于故事中三個角色的對話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幼兒仔細傾聽和辨析才能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白花花”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和教師互動,逐漸學說對話。
第三,設計故事的PPT,引導幼兒積累學說完整故事的經(jīng)驗。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幼兒在靜謐的環(huán)境中傾聽這個關于冬天的小故事。其中雪花飄落的片段是舒緩的,小動物對話的聲音洪亮有韻律,最后出現(xiàn)的“小朋友堆雪人”情景是個小高潮。完整的故事欣賞讓幼兒再次回到故事托盤前,幼兒邊講故事邊操作故事托盤,這樣的過程讓每一個幼兒都樂意表達,能完整復述故事。
附故事:《雪花》
一片、兩片、三片……一片又一片的白花花從天上飄下來。
白花花飄呀飄,飄到了屋頂上,飄到了大樹上,飄到了山上。
小狗從屋里跑出來,點點頭說:“汪汪汪,下糖啦,下糖啦,大家快來看呀!”
小貓從屋里跑出來,搖搖尾巴說:“喵喵喵,下鹽啦,下鹽啦,大家快來看呀!”
說著說著,它們吵了起來,小狗說是糖,小貓說是鹽。老母雞聽見了,走過來用嘴嘗了嘗,拍拍翅膀說:“咯咯咯,不是糖,不是鹽,不甜也不成,吃在嘴里冰冰涼!”
這時候,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從屋里跑出來,高興地對小狗、小貓和老母雞說:“雪下這么大,我們來堆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