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愛玩橡皮泥嗎
發(fā)布時間:2019-12-16 幼兒園陶泥教案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彩泥活動方案你的寶寶是不是很喜歡玩橡皮泥?在孩子開心地玩著橡皮泥的時候,你會不會和他一起玩呢?
事實上,孩子玩橡皮泥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有的是你完全想不到的。孩子玩橡皮泥,不僅僅能夠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夠幫助孩子語言技能和社交技巧的發(fā)展。因此,如果孩子跟你說想要玩橡皮泥的話,你不妨陪著他一起玩耍,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發(fā)展。
1.玩橡皮泥好處多
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是能夠學習、成長的。所以,對于成長中的寶寶來說,有很多有價值的活動(特別是是8到18個月的嬰兒),玩橡皮泥能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有的是你完全沒想到的。
除了橡皮泥本身所固有的有趣因素,玩橡皮泥還能夠提供給寶寶生長發(fā)育的機會——幾乎每一個層次上的發(fā)育。
2.讓孩子的感覺得到發(fā)展
孩子想要了解一樣物體的話,首先是會觸摸這個物體,所以這就是玩橡皮泥的一個好處了。緬因州的幼兒專家凱倫·懷特說“嬰兒會學習物體的結構以及他們能用物體來做些什么”。
孩子有時想感受一件事物的時候,可能會把這些事物放到他的嘴里。因此,有時候孩子會通過品嘗測試來了解橡皮泥。
3.精細運動
孩子通過自己的雙手能夠把橡皮泥捏成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懷特說“因為他們對橡皮泥的操作能力在增強,所以孩子的精細運動技能也慢慢在提高?!?/p>
所以,和寶寶一起玩吧,告訴他應該怎么捏橡皮泥,比方說滾動橡皮泥,把橡皮泥壓扁,用手拍打橡皮泥,也可以把橡皮泥塞到一些磨具里面。
4.提高自尊心
玩橡皮泥其實是沒有特定的規(guī)則的,所以這就能夠幫助發(fā)展寶寶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寶寶平時多玩一些色彩斑斕的柔軟粘土,可以提高他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控制力——孩子的這些能力提升了,他的自尊也能夠得到提升。
5.提高語言能力
“軟軟的”、“滾動”、“球形”、“圓圈”,這些都是孩子在玩橡皮泥時會用到的形容詞。經(jīng)常對寶寶說這些詞語,就算是寶寶不是很懂的話也要說,他們總會明白的。
當你把一塊橡皮泥捏成某些形狀時,比如貓、恐龍、星星,可以讓孩子給這個東西取個名字,這會讓孩子有一種真實感。
6.提高交際能力
無論寶寶是和你一起玩,還是和同齡人一起玩,最好都要給他們提供親密的互動機會。孩子基本上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不過,在玩橡皮泥的時候,你可以給他們一個信號:和其他人一起玩耍也是很有趣的。
玩橡皮泥既能夠讓寶寶得到樂趣,還能夠鍛煉寶寶的各種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延伸讀
民間游戲跳橡皮筋教案
民間游戲跳橡皮筋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戲目標,游戲準備,游戲玩法等內(nèi)容,激發(fā)幼兒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引導幼兒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游戲活動課,快來看看跳橡皮筋教案吧。游戲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2、引導幼兒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3、鍛煉幼兒的腿部力量,提高幼兒身體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與靈敏性。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游戲準備:
短皮筋、長皮筋若干
游戲玩法:
引導幼兒嘗試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1)結合民間童謠《馬蓮開花》,練習單腳內(nèi)外跳皮筋。(幼兒圍成圓圈,單腳撐皮筋,另一只腳練習跳)
(2)三位幼兒子撐起根皮筋,讓幼兒自由探索皮筋的多種跳法(單腳跳、雙腳跳、雙腳交替跳、叉花跳等)。
(3)通過民間游戲"跳格子",引導幼兒探索并練習跳皮筋多種方法。
《玩具我愛你》——游戲教案
活動目標:1、培養(yǎng)幼兒喜歡玩具與愛護玩具的情感。 2、使幼兒懂得玩具輕拿輕放、玩玩玩具應歸還原處的簡單道理。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介紹玩具的名稱。 教師: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有許多玩具要到我們班級來開聯(lián)歡會,我去看看它們來了沒有?(教師到門口佯作探視狀)來了,來了,我們小朋友快把它們請進來吧?。ㄓ變杭娂娕艿介T外,每人抱起一筐玩具,并把它們放在桌子上。) 教師:你們請來的是什么玩具呀?(啟發(fā)幼兒用響亮的聲音說出每筐玩具的名稱,如“我請來的小汽車.”……)
2、玩玩具。 教師:噢!這么多的玩具都想跟我們做好朋友。好!現(xiàn)在小朋友塊跟玩具一起玩吧!看誰和玩具最要好,最愛護它們。(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玩玩具,教師旁觀察指導他們輕拿輕放。)
3、與玩具聯(lián)歡。 教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玩具玩得真好,玩具說小朋友也很愛護它們,他們心里真高興?,F(xiàn)在小朋友們來表演節(jié)目給玩具看好嗎?(幼兒繞著玩具唱歌、跳舞、念兒歌。) 教師:你們快看,玩具也來表演節(jié)目了,大家熱烈鼓掌。(1) 瓶娃娃跳舞(把瓶娃娃排列成各種隊形)(2) 雪花片變戲法(把雪花偏插成各種形狀的小動物、花、滑梯等等。)(3) 小汽車快快跑(小朋友對開小汽車)(4) 大皮球跳跳跳(教師拍花色球)。
活動名稱:玩具我愛你
活動目標:1、培養(yǎng)幼兒喜歡玩具與愛護玩具的情感。
2、使幼兒懂得玩具輕拿輕放、玩玩玩具應歸還原處的簡單道理。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1、介紹玩具的名稱。
教師: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有許多玩具要到我們班級來開聯(lián)歡會,我去看看它們來了沒有?(教師到門口佯作探視狀)來了,來了,我們小朋友快把它們請進來吧?。ㄓ變杭娂娕艿介T外,每人抱起一筐玩具,并把它們放在桌子上。)
教師:你們請來的是什么玩具呀?(啟發(fā)幼兒用響亮的聲音說出每筐玩具的名稱,如“我請來的小汽車.”……)
2、玩玩具。
教師:噢!這么多的玩具都想跟我們做好朋友。好!現(xiàn)在小朋友塊跟玩具一起玩吧!看誰和玩具最要好,最愛護它們。(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玩玩具,教師旁觀察指導他們輕拿輕放。)
3、與玩具聯(lián)歡。
教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玩具玩得真好,玩具說小朋友也很愛護它們,他們心里真高興。現(xiàn)在小朋友們來表演節(jié)目給玩具看好嗎?(幼兒繞著玩具唱歌、跳舞、念兒歌。)
教師:你們快看,玩具也來表演節(jié)目了,大家熱烈鼓掌。
(1) 瓶娃娃跳舞(把瓶娃娃排列成各種隊形)
(2) 雪花片變戲法(把雪花偏插成各種形狀的小動物、花、滑梯等等。)
(3) 小汽車快快跑(小朋友對開小汽車)
(4) 大皮球跳跳跳(教師拍花色球)。
4、送玩具到新的家。
教師:玩具表演得真好,玩具玩累了,讓它們回去吧!哎呀!玩具為什么不走呀?讓我來問問它們:玩具、玩具,你們?yōu)槭裁床换厝パ??(佯裝問玩具)噢!玩具說,小朋友很愛護它們,玩的時候輕輕拿、輕輕放,所以它們舍不得離開小朋友,它們想留在我們班級里,天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大家歡迎不歡迎?(歡迎!)那么,我們讓萬居住在哪里呢?(玩具柜。)對!我們班級的玩具柜就是它們的新家,我們把玩具柜騰出來,讓這些玩具住。(在教師帶領下,幼兒邊念兒歌:“玩具玩具我愛你,天天和我們在一起,輕輕拿來輕輕放,小朋友們記記牢。玩玩玩具送回家,玩具了的小習習?!边叞淹婢咚瓦M玩具柜。)
5、與玩具道“再見”。
在教師啟發(fā)下,幼兒邊走出活動是邊與玩具說話:“玩具再見?!薄巴婢呶覑勰悖 薄巴婢呶蚁矚g你!”“玩具,我明天再來看你!”“玩具,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
玩了又沒玩的孩子
9月的一次晨間活動,最受歡迎的是保齡球。幾次練習后,孩子們投擲的準確性越來越好??墒?,東東卻一直在旁邊幫助大家扶正擊倒的瓶子。每次別人擊中了瓶子,他就快跑過去,趕在別人前面,把瓶子扶起來。
老師好奇地問他:“你怎么不去玩呀?”他卻回答:“我?guī)退麄儼汛虻沟钠孔臃藕??!崩蠋熆隙ǎ骸霸瓉砟闶窃跒榇蠹曳昭剑x謝你。”東東笑得更開心了,繼續(xù)這份“工作”。當有小朋友將“保齡球”全部打倒后,他會開心地為他們鼓掌,當小朋友打倒保齡球不扶起來的時候,他偶爾也會說:“哼!也不把它們扶好?!?/p>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其他孩子,還是撿保齡球的東東,他們都非常投入、開心。看到東東這么熱心地跑來跑去為大家服務,我覺得應該給東東點贊。但在肯定之余,作為老師,我也不禁困惑了。東東這樣的孩子其實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他們好像玩了,又好像沒玩,類似情況晨間鍛煉的時候尤其明顯。別人在跨欄,他愿意一直幫人扶著跨欄;別人在投擲,他愿意一直幫別人撿球。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我們本希望通過展間鍛煉項目,來鍛煉孩子們某一方面的運動能力,但如果孩子一直幫別人扶保齡球,好像就沒有完成“預想”的體育鍛煉目標。
我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比如,打倒的球要能夠自己扶起來。跨欄的時候,如果有人一直幫他們扶著跨欄,跨欄就不會倒,對其他孩子來說,也不能很好地檢驗自己是不是跨過某個高度。
如果你是老師,面對這樣的情況,是讓東東不要扶瓶子,加入鍛煉,還是順應他的喜好,就讓他用這樣“不玩”的方式參與?或者,還可以有更好的辦法呢?
壹鼓勵引導拓展
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大峪第二小學附屬幼兒園肖瑩
案例中,東東投入地幫助大家,也說明他的興趣暫時不在“投保齡球”的游戲上。面對東東這樣的孩子,我們不應該制止他的行為,避免孩子產(chǎn)生誤解——“我?guī)椭藙e人,不但沒有得到表揚,反而讓我以后別這樣做了”,積極性被打擊。相反,我們首先要給予肯定,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
同時,老師不妨嘗試改變玩法和規(guī)則,讓游戲不再單調(diào)。比如,在我們班類似的“保齡球”游戲中,我會充分挖掘保齡球的各種玩法。尤其在幼兒的投球技能基本都達到一定水平后,我就鼓勵幼兒想想“球還可以怎么玩”,及時引導幼兒分享、創(chuàng)編新玩法。幼兒有了玩球的新興趣,很快創(chuàng)編出多種玩法:雙腳夾球跳、拋接球、接龍比賽等等。幼兒每創(chuàng)編出一個新玩法,我都會與幼兒一起分享,既推廣了新玩法,又大大提高了幼兒創(chuàng)編的興趣,使“一物多玩”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我們還可以請班級家長為每位幼兒用報紙制作一根“紙棒”或者一個“紙球”,玩趕小豬、打野兔等豐富多彩的游戲,也能達到和保齡球游戲類似的體育鍛煉目的。有了更加豐富的戶外體育游戲,相信東東也會感興趣,并且玩得不亦樂乎。
貳正效介入支持發(fā)展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實驗幼兒園王翠萍
華東師范大學的華愛華教授在《解讀》一書中撰文指出:“如果你的介入是通過觀察,順應幼兒游戲意愿的前提下支持并推進了幼兒游戲的發(fā)展,就是‘正效介入’。如果你的介入干擾了孩子的正常游戲,將教師的意圖強加給孩子,不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就是‘負效’介入?!?/p>
案例中談到,“幾次練習后,孩子們投擲的準確性越來越好”。這個現(xiàn)象說明原先的投擲游戲對班里的一些孩子已缺乏挑戰(zhàn)性,自然參與興趣也隨之下降。站在孩子的角度,是否反復投擲保齡球的游戲行為讓孩子產(chǎn)生了審美疲勞?這樣的游戲是否已經(jīng)對孩子缺乏吸引力和挑戰(zhàn)性了呢?
如果是這樣,老師不妨把問題拋給孩子們,一起就“保齡球還可以怎么玩”作為話題來進行商討。比如,距離能否加長,不僅要“投準”還要“投遠”,對投擲動作和力量控制的水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戲難度的增加,一方面會吸引東東的注意力,讓東東自然回歸到游戲中來進行挑戰(zhàn)與嘗試;另一方面,老師和其他幼兒分享“東東為同伴撿保齡球”的經(jīng)驗,也會讓更多的同伴加入到日常服務之中,即別人在游戲時,愿意幫助別人來讓游戲更快、更好地進行,實際起到了“雙贏”的教育效果。
日常的游戲活動中,當遇到“兩難境地”,需要教師介入時,不妨在順應幼兒游戲意愿的立場上,通過提示和建議啟發(fā)幼兒自主思考,讓幼兒自己決定怎么做。只有這樣,教師的幫助和介入才能真正有效支持和促進幼兒的游戲發(fā)展。
叁因勢利導,挖掘健康活動的多元價值
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幼兒園江晨
在組織活動時,我們必須考慮到幼兒發(fā)展的整體性。就健康領域的發(fā)展來說,不僅僅是動作技能的鍛煉,更有適應性、意志力、公平性、主動性、集體意識、體育道德等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因素需要考慮。案例中,我們可以透過教師對孩子活動情況的關切,看到教師最為關心的是幼兒在動作發(fā)展和身體鍛煉方面獲得了哪些機會,缺乏對幼兒發(fā)展的整體考量。
案例中東東的反應——以幫助伙伴為樂、希望小朋友也能扶好被打倒的瓶子——也幫助我們以更寬廣的視角反思晨間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我們不妨因勢利導,借助幼兒的需要,使晨間活動等健康活動的多元價值被挖掘出來。
設計有多重發(fā)展可能性的體育游戲
從東東的活動來看,其實他也是在運動著:他跑來跑去,扶瓶子,發(fā)展了跑的動作,鍛煉了手的協(xié)調(diào)和平衡感;同時,他總是第一個搶著去扶瓶子,體驗到幫助別人后獲得的成就感;另外,他雖然對別的孩子“不把瓶子扶起來”有所不滿,但仍然堅持幫別人,體現(xiàn)了很強的意志力和責任心。那么,從這一個活動項目來看,有的孩子鍛煉的是拋球、擊打的動作,有的孩子鍛煉的是跑動、平衡,以及意志品質(zhì)。在一個有趣的游戲里面,孩子們可以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多種發(fā)展的可能性。
因此,教師要從這一點出發(fā)設計游戲活動,讓每一個孩子在游戲中擺脫枯燥的反復練習,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需要的內(nèi)容進行活動。比如,在樹林間掛上大絲巾,像屋頂一樣張開,再提供很多海洋球放在旁邊的籃子里。有的孩子會嘗試著把海洋球扔到絲巾“屋頂”上,從下面看起來很美;有的孩子則站在絲巾下面跳起來拍打,試著把海洋球打到草地上;還有的孩子則在草地上四處追逐滾下來的海洋球,把它們丟進籃中。這樣的游戲可能會發(fā)展孩子幾個方面的動作,孩子們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調(diào)整自己的活動。
創(chuàng)設多種選擇的規(guī)則和玩法
案例中,只需要教師稍加引導,“扶瓶子”和“打瓶子”可以有機結合起來,成為兩種備選的活動。就像《湯姆·素亞歷險記》里面的湯姆一樣,他把原先是“懲罰”的刷墻行為,通過規(guī)則的變化,變成了各個孩子爭搶要體驗的有趣活動。如果我們把游戲分成兩個部分,想要扶瓶子的,在瓶子后面排成一排,想要擊打瓶子的,在起點線后面排隊,這樣孩子們就可以自由選擇??雌饋聿皇軞g迎的“扶瓶子”,很有可能會變成大家搶著做的事情,還有可能會發(fā)展成兩方的挑戰(zhàn)和對決。
有一些游戲規(guī)則比較明顯的活動,教師都可以利用游戲的需要,設置多種角色,并通過玩法和規(guī)則的調(diào)整,讓孩子們都有機會進行嘗試。
比如,我班的冬季鍛煉中,不少孩子都學會了單人跳繩。于是,我們準備了長繩,兩人甩,一人或多人跳。因為繩子比較重,一開始都是老師甩繩子,要跳的孩子在老師身后排隊。過了幾天,就有孩子提出也要試著甩繩子。這時,我們的規(guī)則就變成了一個老師和一個小朋友一起甩繩子,想要甩繩子的人到小朋友那邊排隊,想要跳繩子的人到老師身后排隊。有些孩子特別喜歡跳繩,但跳累了,也會去甩繩子;有些孩子甩繩子感覺累了,就來排隊跳繩。這樣,“服務者”和“被服務者”都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孩子們的相互幫助和協(xié)調(diào)的能力以及集體感也更強了。
鼓勵幼兒從參與者變?yōu)榻M織者、策劃者
很多時候,教師都是戶外健康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從活動內(nèi)容的策劃,到規(guī)則的制定,再到材料的準備,甚至活動過程中的組織,都是教師一手操辦。實際上這還真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活兒,幼兒只是被動地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常常大打折扣。如果我們換一下位置,讓幼兒變身為組織者和策劃者,又會怎樣呢?
比如,我們每天午餐后都會組織孩子們散步,從操場邊、草坪旁、花園里逛幾圈。每次老師組織的時候都很費事,總有幾個孩子在隊伍中“搗蛋”,還有孩子邊走邊說“無聊,真無聊”。一次,我提出讓小朋友做隊長,帶大家散步。隊長對散步的路線和方式有絕對的決定權。從這一天開始,我們的散步活動成為大家最為期盼的活動了。你看,有的孩子帶著小伙伴從大型玩具上面下面鉆來鉆去;有的孩子邊走邊把經(jīng)過的地方定義為游戲中有趣的場景,一會兒要“繞過小河”,一會兒要“跳過火山石”,一會兒假裝身邊有條大鱷魚;有的孩子帶著隊伍“走迷宮”,從這里穿進,又從那里穿出,還知道停下來等一等后面的孩子。散步從此趣味盎然,每個孩子都積極參加。
當幼兒成為了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之后,他們會更多地從自己的興趣出發(fā)設計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也會對不合理的設計進行改進。不僅能力強的大班孩子會如此,小班的孩子也會在教師的鼓勵下進行一定的策劃。例如,在“青蛙跳”的游戲中,教師讓幼兒從教室里選擇“池塘里可能會有哪些樣子的葉子”,然后讓孩子們把選來的材料擺放到操場上。有的孩子選擇了墊子,有的孩子選擇了盒子,也有的選擇硬紙片?!靶∏嗤軅儭痹凇叭~子”之間游一游,在“葉子”上跳一跳,他們會根據(jù)自己跳的能力調(diào)整“葉子”的位置和高度,忙來忙去,不亦樂乎。
在孩子們的健康游戲活動中,采用多種策略,挖掘活動中的多重價值,讓每個孩子都主動地“玩起來”,并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實現(xiàn)多方面的發(fā)展,形成完整的健康的人格,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肆觀察一次怎么夠
江蘇省無錫市蔡墅巷幼兒園惠純
看了案例中的東東,我不禁莞爾一笑,這樣的孩子平時經(jīng)常會遇到。也許在若干年前遇到這樣的情況,我也會自以為是地打著引導孩子達到活動目標的旗號而委婉地要求孩子加入活動。但隨著深入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與江蘇省“課程游戲化”理念,我也不斷地反思:在幼兒階段,什么學習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我現(xiàn)在認為,興趣習慣、學習品質(zhì)、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比知識技能來得重要!
案例中的東東,他用他自己特有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也許這一次我們老師看到的是他在不斷地幫助別人撿球,說不定在他的眼里這是在觀察別人投擲的方式呢。
在活動中,我看到了全身心投入的東東,他始終是主動積極地學習者,是活動的主體!每個孩子都具有個體差異,我們不能以統(tǒng)一的標準來衡量每一個孩子,而作為老師,我只想靜靜地做一個觀察者,做這真實活動的記錄者。
我會堅持在一天中觀察東東3次,每次觀察3分鐘,看每一次東東的成長與變化。我想,只有真正尊重幼兒的選擇,真實記錄、完整理解孩子的發(fā)展,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里,和孩子一起成長!應該說東東的“不玩”也是一種“玩”,是滿足孩子需要的“玩”,是承載了良好學習品質(zhì)的“玩”,我支持幼兒的這種“玩”!
游戲僅是玩玩而已嗎?
中國人說到“游戲”,常與“玩”字連用為“玩游戲”,又常會聯(lián)想到“玩物喪志”“不務正業(yè)”?!?—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蹦敲矗鳛橛變簣@基本活動的游戲對于幼兒來說僅僅只是玩玩而已嗎?幼兒園中的游戲又能給幼兒帶來什么呢?也許下面的案例“搭高樓”會引發(fā)不同的思考。
案例:搭高樓
小藍雙手豎著搭好一塊叉形積木,可是手剛松開,積木啪的一聲倒了。小藍指著倒下的積木說:“這不行,得有撐子撐著才行?!彼麖纳砼阅闷鹨粔K短木條柱子放在了叉形積木的內(nèi)側,又看到旁邊小花搭好的叉形積木也倒了,就喊道:“這個不結實!”話音剛落,小黑立好的積木也倒了。小藍說了句“不用撐子嘛”,然后將一塊半圓形積木輕輕嵌進面前的叉形積木里,又挪到小花的位置上,幫著嵌好半圓形積木。
小黑開始搭上第三層,搭好木板后,跪在地上嵌入半圓形積木,可是一下子將半圓積木推倒在桌上,搭在上面的板子晃了一下。小黑雙手扶著叉形積木不動,小藍過來似乎想幫忙,但還是晃到了叉形積木。第三層就這樣嘩啦一下散架了。
眾人看著落在地上的積木,小黑提議:“先把下面的搭好,下面搭好,再搭上面?!睂γ娴男』ㄗ鞒龌貞骸皩ρ剑劝严旅娴拇詈??!痹谛『诘膸ьI下,大家一起嵌好叉形積木,在積木的內(nèi)側立上短的木柱,第三層很快搭好了。
高樓漸漸搭至小黑的脖子那么高。小藍笑著說:“等等,上面應該有廣告的!”說完快步走向積木架,拿回兩塊長條積木,一邊放到平臺上一邊自語:“廣告、廣告,不錯嘛,這廣告?!敝笥帜弥粔K拱形的積木走到高樓旁,邊放拱形積木邊說:“二樓可以架個橋過去?!?
小黑聽后說道:“但是,我們要分出來回呀,要不然他們亂走,擠死了?!边呎f邊用手比劃:“這邊是回,這邊是來?!?/p>
小藍擺好后,說:“這邊都有那個‘可以刷卡的門’?!闭f罷開始低頭擺弄手中的積木。
小黑則用剛才的長條積木作支撐,用木板繼續(xù)在高樓上搭建第四層。
一旁的小花似乎想讓支撐第四層的長條積木的邊緣與下面第三層木板的邊緣對齊,但在調(diào)整的時候,晃倒了第三層下兩個相向而立的叉形積木。
小黑“哎呀”一聲,懊惱地看著小花。小花解釋道:“它不平!這個不平!”一旁的小藍看著倒下的兩個叉形積木,驚奇地說:“有兩個也搭得住!”
解讀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探索
在成人的世界里,游戲或許只是在繁忙工作后娛樂身心、休閑放松,或者在無聊情況下打發(fā)時間的一種活動。而對于年幼的幼兒,游戲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心情的愉悅,還提供了潛在的發(fā)展機會。
探索1:積木不結實,可以用撐子撐
布魯納提出,游戲增加了幼兒的行為選擇,有助于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中,幼兒們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又形積木總倒,導致這個問題的本質(zhì)原因在于作為支柱的叉形積木自身的穩(wěn)定性并不強。這種積木只有大約兩厘米的厚度,三個受力面的面積都不是很大,又形部分的兩個受力面間又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很容易被碰倒。而當一塊又形積木受到晃動,上方的木板也會跟著晃,最后殃及到整個第三層。搭的過程中幼兒顯然已經(jīng)意識到叉形積木“不結實”,解決的辦法也順應而生——“用撐子撐著”,也就是把半圓形積木嵌入叉形處,在積木的底端填入一個支撐。
接著,幼兒又在積木的內(nèi)側立上一根短木條柱子,似乎是用這種方法給又形積木再從后面設一個支撐。當?shù)谌龑由⒓艿臅r候,小黑一臉失望地望向老師,但老師并沒有說什么,那么幼兒只能通過自己的力量來處理這次“事故”,他們的對策是“下面先搭好再搭上面。”支撐的積木嵌合好了后,第三層很順利地搭起來了。
因為游戲的不確定性,幼兒在游戲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次游戲中幼兒面臨的是又形積木總倒這個問題,針對這個問題他們自己想到了“用撐子撐著”“下面搭好再搭上面”。作為更有經(jīng)驗的教師,顯然知道幼兒采用的辦法并不是最好的,但如若直接插手,比如讓幼兒更換支柱,那么幼兒便失去了自己動腦、動手進行解決的機會。
探索2:原來兩塊積木也搭得住
積木可以看作是現(xiàn)實生活中建筑材料的縮影。幼兒可以利用手中的積木將頭腦中的形象搭建出來。在搭建的過程中保持建筑的穩(wěn)定也是幼兒需要時刻面對的問題。在反復操作積木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直接的動手操作來獲得保持建筑穩(wěn)定的方法和經(jīng)驗。
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幼兒搭積木時,會在方形板子的四個角或四條邊下方,各放一塊相同長度、形狀的積木,來把板子架空起來;或者在長條木板下,把相同的柱形積木擺成一排;當建筑搭到一定高度時,幼兒甚至會張開雙手做保護狀。這些都是幼兒用來架高以及保持建筑穩(wěn)定的方法。
案例中,幼兒最初在搭第三層時,對于這種上端受力面比較小的叉形積木,眾人是使用了最保守的方法——把積木圍合成正方形,以此來支撐起第三層的木板。所以,當?shù)谌龑酉聝蓚€相向而立的叉形積木倒下而第三層整體沒有塌時,小藍才會發(fā)出“有兩個也搭得住”這樣驚奇的感嘆,這是他的意外發(fā)現(xiàn)——兩個相向而放的叉形積木也可以撐起第三層,小黑繼續(xù)搭第四層時,便是只用了兩塊長條積木。
但是,當小黑搭好第四層后,小花又過去想要把支撐第四層的長條積木的邊緣與下面第三層木板的邊緣對齊,因為她覺得邊緣不對齊就不平,不平高樓就容易倒。這里體現(xiàn)了小花對如何保持穩(wěn)定的個性化的理解,也許就是在以往的游戲中所獲得的經(jīng)驗所致。
直接經(jīng)驗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蒙臺梭利曾說:“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碑斢變簩嵉貏邮植僮鬟^了,一些抽象的概念便轉化為具體的感知經(jīng)驗。幼兒在一次次的操作和運用中不斷地內(nèi)化、強化著這些經(jīng)驗。
理解幼兒通過游戲展現(xiàn)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
游戲是建立在幼兒的經(jīng)驗基礎之上的,反映著對現(xiàn)實生活的理解。游戲一開始,小藍就興沖沖地說搭建高樓大廈。搭建的過程中,不同的幼兒不斷提出新的搭建內(nèi)容,包括刷卡門、廣告牌等。對幼兒來說,高樓大廈是現(xiàn)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樓上的廣告牌以及刷卡門的設置也都是幼兒在生活中能接觸到的。于是,在搭高樓的時候,幼兒心中這些關于高樓的經(jīng)驗便都表現(xiàn)出來。
同樣,小藍提出搭橋時,小黑認為“橋要分來回,不然他們亂走要擠死了”。為什么要有來回之分?為什么不分來回,“亂走要擠死了”?可能是因為小黑親身體驗過這種過橋經(jīng)歷,看到過人們在過橋時的不同走向,也體驗過人多時橋上擁擠的狀態(tài),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提出讓橋分出“來回”的想法。
在游戲最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中,小黑向大家介紹了搭建的七層高樓:頂端的避雷針搜集到了電,可以往大廈里供電;人可以站在橋上看鯨魚表演?,F(xiàn)實生活中,避雷針是為了防止樓體被雷電擊中的,但在幼兒這里,避雷針反而變?yōu)橛脕韺щ姴榇髽翘峁╇娏Φ脑慈?;鯨魚演出通常在水族館里才可以看到,但在幼兒的介紹中,人們只要站在大廈的橋上就能看到鯨魚的演出。也就是說,雖然幼兒的游戲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但他們在游戲時也不是對現(xiàn)實生活“照搬照抄”,而是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加入豐富的想象。
幼兒的經(jīng)驗來源很多,或許來自于幼兒的某次外出旅游;或許來自于某次教學活動;也或許是從電視中聽到看到的。這次搭建游戲調(diào)動起幼兒這些零散的經(jīng)驗,有了這些經(jīng)驗的支撐,再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也使得幼兒搭建的高樓大廈更加富有趣味性。
關注游戲與教育活動的聯(lián)結點
《指南》中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但很多情況下,游戲只是包裹在課程外面的“糖衣”,被當成一種激發(fā)興趣的工具,甚至被當作教學的附屬品——一種對學習的獎勵。
然而,如若細細觀察幼兒的游戲會發(fā)現(xiàn),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課程價值和教育契機。游戲特有的“社會性情境”可以讓幼兒圍繞游戲中發(fā)現(xiàn)的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形成“游戲一學習共同體”,從而為以對話和協(xié)商為基礎的經(jīng)驗的“社會性建構”創(chuàng)造條件。
案例中,叉形積木總倒是幼兒搭建初始遇到的最大的攔路虎。針對這個問題,幼兒共同找到的方法是給叉形積木的下面和后面做上支撐。其實,這樣的做法只是治標不治本,但這也恰好可以作為衍生另一個活動的契機。
游戲結束后,教師請幼兒介紹為什么要這樣做,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法的,其他幼兒有沒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分享的過程里,幼兒間的想法不停地發(fā)生碰撞,對于碰到過類似情況的幼兒可以起到經(jīng)驗拓展或啟發(fā)的作用;而對于小黑他們,在分享的同時也進行了反思:這樣做是不是最好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再次動手擺弄積木,驗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觀察身邊的建筑、查找資料,甚至參觀工地、請教建筑工人等來獲取更多的搭建知識。這些便是從幼兒的游戲中生發(fā)出其他富有意義的活動的可能。新獲得的經(jīng)驗又將會再支持著幼兒向更高水平的游戲和成長邁進。
重視和幼兒一起發(fā)現(xiàn)游戲中的驚喜
雖然有時在游戲中,幼兒的表現(xiàn)會高于自身年齡水平或日常行為表現(xiàn),但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有限并且較為零散,所以在游戲中仍然需要教師的支持和幫助。
首先,教師自身要對游戲抱有肯定態(tài)度。如若教師本身就認為游戲只是玩玩而已,那么在實踐中很難真正把游戲與教育融合在一起,也不大會愿意去發(fā)現(xiàn)游戲中蘊含的教育價值。
其次,教師要積極地觀察、融入幼兒的游戲,不隨便插手,也不輕易地放過游戲中的閃光點。通過觀察、與幼兒一起游戲,了解、發(fā)現(xiàn)幼兒的經(jīng)驗點在哪兒,哪些經(jīng)驗還可以得到提升或者豐富,調(diào)動身邊諸如家長、園所、社區(qū)等各方面資源提供支架,創(chuàng)造有準備的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大量的機會,支持幼兒嘗試、探索,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
大班游戲課教案《玩泥巴》
活動目標: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膠泥的特性。
2、通過游戲掌握摔泥、團泥、捏泥、壓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活動準備:
紅色膠泥若干,一處供幼兒玩耍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1、教師隨意取泥放于手中,通過看、揉、捏,說出自己的感覺。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覺?捏一捏,有什么變化?
2、幼兒自由玩泥,鼓勵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間游戲:摔泥巴
1、教師邊念兒歌邊摔泥巴,引起幼兒的興趣:"東洼里,西洼里,都來看我放啪哩!"教師將涅好的泥巴甩下,發(fā)出"啪!"的響聲。
2、師生共同游戲,啟發(fā)幼兒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狀,用力快出手。
(教師巡回指導,活動中注意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教育滲透。)
3、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才能讓泥巴發(fā)出響聲?發(fā)出響聲的泥巴,會在頂部出現(xiàn)一個大洞。打響的幼兒要再次說兒歌:"東胡同,西胡同,都來給我補補丁。"其他幼兒要從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塊,捏扁把洞補上。如果泥巴未發(fā)出響聲,對方幼兒要從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兒兩人一組玩游戲,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
(1)在未摔之前,檢查泥巴窩窩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兒應盡量將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補住泥巴窩窩的破口。(補泥的幼兒,將泥壓扁、壓薄,能補起破口即可。)
三.游戲結束:整理場地。
那些孩子們百玩不厭的玩具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買一些市面上比較流行的玩具,如扭扭車、遙控車、早教機等,可這些真是孩子們百玩不厭的玩具么?事實上這些高端洋氣的玩具總是被孩子寵幸?guī)滋熘缶捅淮蛉肜鋵m。這難道是孩子對玩具喜新厭舊嗎?有沒有孩子百玩不厭的玩具呢?
英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那些所謂的“高科技益智玩具”,對于培養(yǎng)幼兒基本的語言能力、思考能力、數(shù)學能力所起的作用,并不比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大,而且還會帶來較大的經(jīng)濟負擔。
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多玩一些單純的,更易發(fā)揮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百玩不厭的玩具。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款這樣的玩具:
1、水
水是孩子百玩不厭的玩具之一這點毋庸置疑,水的玩法有很多,除了正規(guī)的游泳和海邊戲水,還有洗澡時可以順便玩水,可以在下雨之后穿著雨靴踩水,或者是用水瓶給花兒澆水……孩子們都超愛。
2、沙子和石頭
沙子和石頭可謂是每個孩子都百玩不厭的玩具。搭城堡,挖溝壑各種玩法不亦樂乎。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給孩子找一堆沙子或一個沙灘讓孩子盡情發(fā)揮他的想象力。
3、.木頭、樹枝和樹葉
木頭、樹枝和樹葉這些天然“玩具”,不花一分錢就可以讓孩子玩的愛不釋手??梢酝嫫胀ǖ哪绢^,但為了安全起見,拋光磨圓了的積木會更好,孩子們大多喜歡利用木頭來搭建自己喜歡的東西。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光是撿樹枝和樹葉都會當成百玩不厭的玩具。
4、礦泉水瓶、空紙盒等
在孩子的眼中,所有的你認為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是玩具,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對一個礦泉水瓶很感興趣,別阻止他,你會發(fā)現(xiàn)他會認真地擰瓶蓋,然后往里面裝東西,如果你能跟孩子一起玩游戲,孩子會更加開心。
可以看出來孩子們并不需要太多高端大氣、鮮艷亮麗、設計精細的玩具,多讓孩子玩一些原始的玩具,更可以發(fā)揮他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這樣的百玩不厭的玩具面前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會玩得專注又開心。
什么是孩子的“玩商”?
情商和智商是現(xiàn)在父母很關注的兩個方面,但是另一種“玩商”也在悄悄影響著孩子,你知道什么是“玩商”嗎?這其實也是一種能力,也就是孩子玩耍的參與和收獲,可以說這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每個孩子都是喜歡玩具的,也都是喜歡玩游戲的。當父母在自己孩童時代的時候,會為了一本新連環(huán)畫書而欣喜若狂,也會在興奮異常的感覺后,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種強烈的學習的渴望。
同樣的,孩子也可以通過玩耍來探索這個世界,這也是他們與生俱來的驅動力。父母如果想要學會鼓勵孩子聰明、巧妙地玩,就要發(fā)展孩子的“玩商”。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多多學習知識,還可以讓他們愉快生活,與別人更能和諧相處。
孩子通過玩耍可以了解自己周圍的世界,可以培養(yǎng)與其他人相處的能力,可以學會以適當?shù)姆绞饺リP注別人。同時,還能夠提高自己的注意力,為以后學習打下基礎,促進大腦左右半球的發(fā)育,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自主性。
父母在孩子玩耍的時候,要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玩耍,允許孩子充分地研究和探索玩具。即使孩子的方法看起來不對也不要去干涉,除非孩子要求你去干涉,才能夠去幫助。這樣的做法對孩子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很多死板規(guī)定只會阻礙孩子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
在你覺得要讓孩子結束玩耍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早些提醒他,這樣能夠讓他有充分的時間高興地結束玩耍。同時也要為孩子準備好固定存放玩具的場所,每次玩耍結束的時候還可以要求孩子自己收好自己的玩具。
玩耍,最離不開的就是玩具的輔助。設計精美的玩具能夠很好地刺激孩子智力的發(fā)展。玩什么,怎么樣去玩,都會對孩子潛在的學歷能力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玩具也能夠刺激孩子大腦的發(fā)育,促使腦神經(jīng)細胞多多生長出神經(jīng)突觸,這樣孩子也就更聰明了。
瘋玩的孩子更聰明
一項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瘋玩20至40分鐘的兒童更能學好功課、寫好作業(yè)和學好數(shù)學。
美國佐治亞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163名很少活動的肥胖兒童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跟蹤調(diào)查。這些孩子被分為三組:作為對照組的一組是每天放學后不做任何體育活動;一組是每周五天放學后活動20分鐘;還有一組是每周五天放學后活動40分鐘。
活動小組的孩子們間歇性地玩很能耗體力的跑跳游戲,如跳繩、足球和插旗游戲等。在研究開始和結束時,研究人員都測試了孩子們的認知能力,還對他們的數(shù)學和閱讀能力以及“執(zhí)行能力”進行了測試。執(zhí)行能力對計劃和組織、專心學習、避免沖動以及自我控制和運用戰(zhàn)略實現(xiàn)目標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注意力缺陷的兒童在上述方面有困難。
由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資助的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1、每天活動40分鐘的兒童在執(zhí)行能力測試中比對照組的兒童好很多,每天運動20分鐘的那組兒童的測試成績也提高了近50%。2.兩組活動的兒童在數(shù)學方面都有所長進,但閱讀能力沒有提高的跡象。3.兩組活動的兒童身體脂肪減少了1%到2%。研究人員還對孩子們進行了腦部掃描,發(fā)現(xiàn)活動多的兒童大腦前區(qū)神經(jīng)更活躍。大腦前區(qū)對執(zhí)行能力很重要。
研究人員說:“需要知道的是,應該增加孩子們的體育活動時間,而不是減少活動時間?!?/p>